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GPS与雷达测量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在外弹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具有全天候、覆盖范围广、定位精度受轨道影响小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射试验任务的外弹道跟踪测量。在给出了GPS测量伪距及其变化率、雷达测量距离和(距离差)及其变化率的基础上,介绍了GPS与雷达测量数据融合处理计算轨道参数的方法,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应用,并与常规雷达测量数据计算的轨道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徐洲洋  肖东升 《测绘通报》2019,(1):75-78,143
传统的地铁盾构管片姿态测量的方法存在作业时间长,与施工流水线交叉作业劳动量大,且无法实时测量等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对盾构管片姿态进行测量,通过在盾构管片环上铺设人工标志点,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利用光束法平常对摄影图片进行数据解算,得到解算标志点坐标后,再根据空间三点定圆心原理确定盾构环圆心点的坐标。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测量方法,新方法误差不超过3 cm,能够完全满足盾构管片姿态的测量精度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轨道平顺性测量方法存在的依赖于CPⅢ控制网、维护成本高、测量技术效率低等问题,文中基于高铁轨道平顺性测量系统,采用Kalman滤波和Kalman-RTS平滑算法对包括GNSS接收机、里程计、IMU在内的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验表明,多传感器数据先通过Kalman滤波处理后,轨道测量绝对坐标横向偏差均值从纯GNSS的4.7 mm降低至2.2 mm,精度提升幅度达53.2%;再进行Kalman-RTS平滑处理后,绝对坐标横向偏差均值再度降低到1.6 mm,总的精度提升幅度达66.3%,相对坐标横向偏差均值精度提升幅度达10.1%,可以有效提升轨道测量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李清泉  毛庆洲 《测绘学报》2017,46(10):1734-1741
传统精密工程测量采用人工静态离散观测和几何模型解算方法,无法满足道路/轨道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复杂运营维护管理所要求的大范围、连续、动态、高精度与精细测量。以多传感器集成技术为核心的动态观测和多源时空数据的协同解算是精密工程测量重要发展方向,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道路/轨道动态精密测量所涉及的高精度时空基准统一与转换、多传感器同步控制、多源观测数据的融合配准、测量数据的质量增强以及基于精细三维模型的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等技术,然后阐述了动态精密测量技术在道路与轨道运营检测与测量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重力测量卫星性能不仅与轨道参数、载荷误差、数据分辨率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与反演算法有关。传统的分析方法如动力学法、短弧法等用于误差分析,不可避免将算法误差引入分析结果,使得分析结论确定性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空域最小二乘分析法,用空域格网重力扰动数据替代重力卫星载荷数据反演地球重力场,有效避免了算法误差对于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卫星在500 km轨道高度、一次数据覆盖条件下,测量重力场最高阶数约为240阶,载荷误差为1×10-10 m·s-2·Hz-1/2水平时,测量重力场最高阶数为136阶,其累积重力异常误差为2.7 mGal,累积大地水准面误差为14 cm。要达到最优测量能力,轨道倾角通常不小于89°。为减小地球引力高频信号对于地球重力场低阶位系数估计值的影响,估计位系数最高阶数需大于240阶。  相似文献   

6.
根据当前轨检仪检定规程中尚不明确的部分,提出了更加合理的检测轨检仪实际测量精度的方法。介绍了测量检测场地轨道基础数据的方法,以及如何对轨检仪轨道测量实测数据进行精度分析。最后以某惯导型轨检仪的实际检测为例,对比了本文方法与检定规程方法的差异,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并对所检测轨检仪的实际轨道测量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可为惯导型轨检仪的检测方法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飞机运动加速度的测量精度是制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相较于传统动态差分GPS(differential GPS,DGPS)技术,所提方法采用单站测量模式,无需布设地面基准站。首先通过相位历元间差分解得高精度历元间位移序列,然后结合泰勒一阶中心差分获得载体加速度,重点分析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对加速度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卫星轨道产品对加速度估计影响较小,而卫星钟差采样率对加速度估计的影响很大。结合中国陕西省境内的GT-2A航空重力测量系统飞行实测数据,利用单站法解算的加速度联合重力和姿态数据解算重力扰动结果与DGPS解算的重力扰动符合较好,当滤波长度为100 s时,两者互差优于1.0 mGal。重力扰动交叉点不符值网平差后,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为1.13 mGal。与地面重力实测值比较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DGPS方法在精度上基本一致,说明单站法标量航空重力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王涛  张福荣 《测绘工程》2013,22(1):86-88,93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精密定轨测量采用智能型全站仪,并在全站仪中加载专用的数据采集软件,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记录和自动检核等任务.测量结束后,通过专用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平差处理及其精度分析.文中以客运专线无碴轨道CPIII后方交会控制网为基础,对全站仪自由重叠设站的精密定轨测量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和误差分析,对小车棱镜点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CHAMP卫星参考轨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CHAMP卫星观测数据的动力法反演,研究了CHAMP卫星参考轨道的数值方法。分别通过利用40~50阶重力位系数模型计算轨道,并与业已公布的卫星轨道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HAMP(低轨)卫星轨道对重力场低频部分的敏感度较大,考虑低阶(40阶左右)重力场模型计算的卫星参考轨道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高速铁路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铁路行业规范规定,上道检测轨道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需要通过标准轨道检验场进行技术认证。目前国内外关于标准轨道检验场的相关研究成果鲜有报道。本文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每隔50~70 m分段测量模式,提出了顾及非重叠区测点的轨道分段测量数据平顺连接方法,以重叠区轨道点的竖向和横向偏差为测站修正模型的约束条件,分别建立了每个测站的轨道点修正模型,对每个测站所有轨道测点进行了修正,以提高调整后轨道点的精度。在参与标准轨道检验场建设的实践中,采用精密机械量具进行了轨道点的更高精度测量,以比较评价新的分段连接方法和现有方法的测量结果。试验表明,新方法调整后的轨道点不仅保持了现有方法提高重叠区测点精度的优点,而且还能使非重叠区测点的精度提高为现有方法的2.6倍。研究成果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和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的研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GPS-RTK的技术方法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GPS-RTK的测量原理、误差分析及参数转换等进行简要阐述,并介绍GPS-RTK高程测量的方法。通过高精度全站仪观测数据与GPS-RTK高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在GPS-RTK高程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针对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作业问题,找出提高GPS-RTK高程测量精度的有效措施,旨在增广GPS-RTK技术的应用前景,提高其测量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像控测量的进度及质量直接制约了DOM产品、国情要素采集、地表覆盖分类、统计分析等工序产品的精度,是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前期工序之一,也是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西藏测区地域特点,选用了两种测量手段进行测量,通过现场数据采集,事后数据比对分析,验证了两种方法的精度,总结出了适合西藏测区并满足地理国情普查精度的像控测量方法,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RTK的组成、基本原理及应用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将RTK技术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施工放样测量和断面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对RTK双基准站观测法在图根控制测量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RTK测量成果精度可满足一级导线测量和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可在一定区域内向大量用户同时提供精确可靠的实时差分定位信息,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介绍了渠道纵横断面测量中的CORS测量方法、常规RTK测量方法和全站仪测量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合一个基于CORS的渠道纵横断面测量实例,进行了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类似的测量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建文 《北京测绘》2021,35(1):109-112
传统的测绘精度控制方法中,起始数据误差与测量误差之间的比例因子要求过高,导致控制方法可靠性差。为此,以河北定州市农村土地确权为例,探讨大比例尺地籍测绘精度控制。使用GPS技术测量地形数据,完成图根控制测量,依据确权工作的具体情况,控制测量数据质量,在原有的控制网上叠加高级控制网,使用相同的比例因子,计算控制网精度,达到控制测绘精度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提出的精度控制方法中误差较低且绘制的地形图中未出现区域重叠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多传感器集成化、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工程测量已向自动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广泛用于大型桥梁、水利枢纽、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工程的高精度测量,以及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精密工业测量。应用领域的拓展也给测量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测量数据处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纯几何参数估计,而是逐渐拓展到几何参数和特征信息兼具的广义测量数据处理。回顾了从经典测量数据处理到广义测量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总结多类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逻辑,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的测量数据处理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广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并以典型案例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测量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花向红 《测绘工程》1999,8(3):30-33
介绍可视化的基本原理,阐述中视化研究的必要性,探讨测量数据可视化的技术手段,给出了可视化技术在工作形变监测及工业测量中应用情景,提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室内移动测量系统在北京市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室内移动测量系统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中的技术框架,该框架包括室内外数据采集、处理流程与方法、多源点云数据拼接与融合及一体化点云和全景影像数据在全要素三维建模中的应用。并以NavVis M6室内移动测量系统为试验设备,选取怀柔区金隅水泥厂地区作为开展北京市新型基础测绘的试点区域。结果表明,本文室内移动测量系统作业流程可满足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林云辉 《北京测绘》2013,(2):86-90,85
为了解决徕卡全站仪数据编码加载的问题;采用C#语言对徕卡全站仪数据编码加载程序的方法;从全站仪数字测图作业方法的编码、属性、图层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出存储在具有直接存储性能的介质上的关联数据文件:编码、属性、图层一应俱全。试验结果表明:用C#语言编程加载编码,验证了徕卡全站仪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软件成图的衔接具有完整性;试验结论达到了徕卡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软件成图的数据整体效果,有助于徕卡全站仪数据编码加载程序的连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站仪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而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全站仪测量无法实现对中整平或者对中整平后无法实施测量的情况。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提出了一种全站仪测量的新思路,通过采用任意旋转角坐标转化的方法,可以将不对中不整平条件下全站仪测量的三维坐标观测值转换到已知坐标系中,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转换的精度。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