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盟山旱区发展节水等雨农业措施初探杨淞,刘俊林,刘伟,杨文彬(巴盟农业气象研究所)巴盟阴山以北的低山丘陵旱作农业区,东靠包头,西连乌梁素海,北与高平山丘相接。本区包括乌拉特前旗的大小余太、明安、朝阳和乌拉特中旗的双胜美、石哈河、楚鲁图、部北8个乡。总...  相似文献   

2.
1气候概况冬季气候特点:全区气温普遍偏高,属于暖冬。降水量局部地区偏少,牧区无重大的白灾发生。大风日数偏少。1.1气温季内我区锡盟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4~5℃,其中锡盟偏南地区及呼盟西部、巴盟中部、呼市郊区、乌盟西部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3℃,其余...  相似文献   

3.
牧草与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场辽阔,毛面积5725.88万hm2,可利用面积4800.68万hm2,占新疆总土地面积的1/3以上。天然草场是新疆畜牧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新疆畜产品的70%来源于天然草场。但天然草场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显著,产草量年变化极大,“靠天养畜”的新疆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因此掌握天气气候条件对牧草不同发育阶段和牧草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时监测预测牧草发育和产量状况,对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科学安排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三流回气候与草场类型新疆气候极端干旱,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热源作用加强了我国旱区气候背景的形成和维持,同时也对我国旱区的气候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深入认识高原热源变化与我国旱区气候异常之间的联系,对于维系旱区生态安全、防范重大气象灾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和梳理了当前关于高原热源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高原热源的气候特征、高原热源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的影响以及高原热源前期信号对我国旱区气候的预测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高原热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区域性以及时间阶段性差异,通过调控高原北侧经圈环流、南亚高压、西风急流、纬向行星波等环流系统可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产生影响;同时,高原积雪、冻土等通过陆面过程改变地表能量平衡和土壤水热传输影响高原热源,可作为前期信号运用于旱区夏季降水预测。最后,在总结已有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对今后高原热源对我国旱区气候异常影响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原热源的时空变化规律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高原热源影响我国旱区气候异常的途径目前尚不全面,二者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巴盟地区暴雨天气气候分析高大龙,丁桂芳(巴盟气象处)1前言暴雨是巴盟地区夏季小概率突发性事件,从有降水记录以来至1990年的34年间,共发生单站日雨量≥50mm的暴雨以上过程16次。其中最大的一次过程为137.5mm(1983年8月出现在临河)。平均...  相似文献   

6.
李煊茂 《四川气象》1998,18(3):45-49,53
安岳县是一个干旱频繁的多发区,春夏旱出现频率在49%,伏旱出现频率在58%,形成季节及年际变化大,雨量悬殊的特殊气候。其主要原因是受大气环流季节变化,季风、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厄尔尼诺等因素的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安岳县平均2年一大旱,小旱年年有,成为四川盆地著名的“老旱区”。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乌鞘岭——日月山——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一线以西和以北的广大土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区。这个地区深居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受山岭层层阻挡,海洋暖湿气流很难到达,其气候具有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冷热剧变和风多风大等特点。这种气候使西北内陆区的盆地和平原变成为干旱荒漠,形成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和一些奇特的风沙造型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8.
1876-1878年中国大范围持续干旱事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1876-1878年中国持续3年的大范围严重干旱,这是发生在小冰期将结束、全球气候迅速变暖之前的寒冷气候背景下的重大气象灾害和极端气候事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了干旱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统计逐年受旱县数,绘制了历年旱灾和伴生的饥荒、蝗灾、疫疾发生地域实况图。这次持续干旱范围广及13个省份,干旱的中心区域在山西、河南、陕西。旱区中心1877年连续无透雨时段超过200 d,跨年度的连续无透雨时段最长达340 d。其严重程度超过20世纪最严重的1928-1930年的干旱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太阳黑子第11活动周的下降时段和第12周的太阳黑子极小值年,又位于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频繁期, 对应于极强的El Nino事件。  相似文献   

9.
一、进行作物分析,确定干旱时段和干旱指标镇安县降水较多,全年降水并不是造成干早的主要原因(年降水与作物气候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2025,相关不显著),而是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某些阶段,由于自然降水供不应求造成的。因此,要划好旱区,首先必须进行作物气候分析,找出作物需水的关键期。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降水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时段是7月中旬至8月上旬,相关达到了显著标准(23年资料,相关系数为0.4451)。该时段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有3个主要旱区: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内蒙、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江西、四川、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都有不同程度旱情出现。持续发展的干旱造成旱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较大,给各省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干旱还造成旱区人及牲畜饮水困难、湖泊及水库干涸、部分河流水位持续下降、出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航道堵航等干旱衍生灾害。  相似文献   

11.
突泉县2009年生长季节气候特点与干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泉县地处浅山丘陵地区,属半干旱气候.气候要素年际变化比较大,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干旱和大风.2009年尤为突出的是干旱,干旱是控制当年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县里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干旱给突泉县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本年度气象要素的特点、灾害进行分析和评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全市690万亩农耕地中,川地130万亩,原地310万亩,山坡地250万亩。平均亩产分别为700斤、300斤、100斤左右。全市粮食产量不稳定,主要受中低产地区的牵制。当前,旱、薄、穷仍然是中低产地区阻碍农业增产的主要问题。因缺肥产量不高,因干旱影响产量不稳。按照省委提出的中低产地区的范围包括山区、丘陵、旱原、和旱区的一些新灌区,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摆布。中低产地区一般都位于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即我市的原区、丘陵、以及浅山区。这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少雨旱区华北冬麦主产区河北固城站的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通过人工控制灌水形成土壤渍水、高湿、干旱和对照,冬小麦花后通过测定籽粒灌浆进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解析不受阴雨和低温胁迫影响下土壤渍水对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形成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冬小麦灌浆速率降低,灌浆持续日数缩短;灌浆期土壤高湿有增产效应,理论产量增产5.87%,土壤渍水出现减产,理论产量减产1.50%;高湿和渍水的收获指数比对照略有提高,并均高于0.5000;〖JP2〗干旱胁迫下,收获指数比对照低0.1130~0.1633。〖JP〗北方旱区灌溉解除了气候干旱对作物需水胁迫,晴好天气光照充足,日较差大,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水分是影响北方冬小麦挖掘光温生产潜力和提高单产的关键限制因素。研究结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引起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其是科学评估旱、涝灾害对北方旱区农作物的影响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岷县防雹作业炮点布局和通讯网建设丁阜朝(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730020)岷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带,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形成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是由北向南从温凉半湿润气候向寒冷湿润气候过度。因此,形成了高寒阴湿、低温寡照、气...  相似文献   

15.
我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干旱、雨涝、霜冻、冰雹、白灾、强沙尘暴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且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多灾并发性特征。以干旱为例,农区和牧区发生机率分别为85.0%和92.1%,其中大旱发生机率分别为32.5%和28.9%,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土壤—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55.4%,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25.9%,气候性干旱(Z值法)年发生概率为34.1%,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11.4%。3~8月份为年内高发期,以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土壤—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气候性干旱(Z值法)统计分析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根据气候性干旱(Z值法)发生概率,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该县各发生干旱5a、3a、2a和3a,2000年以后5a中发生干旱2a,表明青海省东部浅山丘陵地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仍然没有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冰洁 《气象》1994,20(4):20-22
1993年,我国大部地区降水较丰沛。干旱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灾情偏轻,旱区主要集中在北方。汛期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天气少,各大江河水势较平稳,未发生大范围洪涝,但局地性暴雨洪涝较多,雨涝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粤,湘,赣,苏,鲁等部分地区涝灾较重。全国大部地区春,夏季温光条件较差,秋季温光条件较好,有7个台风和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其个数与多年平均数相同;冰雹灾害接近常年。总的来年,1993年气候年景为一般偏好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58个牧业旗县为分析区域,以北方牧区频繁发生的旱灾为分析对象,从旱灾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的致灾阈值着手,通过各指标干旱等级阈值的划分,与灾害发生实际情况对比,选择适合不同下垫面的干旱指标等级划分标准,根据此标准确定致灾因子强度,统计发生概率,通过干旱致灾危险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完成内蒙古牧区春季旱灾潜在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分析结果如下: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作为干旱的评定标准,不同的下垫面选用不同的干旱等级阈值,草甸草原、森林植被用气象干旱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干旱等级阈值效果较好;典型草原用北方干旱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典型草原干旱等级阈值;荒漠草原、沙地植被、荒漠均用北方草原干旱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荒漠草原干旱等级阈值;人工植被用气象干旱或农业干旱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干旱等级阈值。内蒙古牧区春季干旱潜在致灾因子危险性程度由东北向西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春季干旱对内蒙古中西部牧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曲学斌 《气象科技》2015,43(1):103-107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1973—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4—10月生长季期间逐日CI指数并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市生长季气象干旱强度特征,利用空间差值、线性回归、信噪比检验、M 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突变发生情况及气象干旱发生周期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呼伦贝尔市气象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为牧区,强度由西南牧区向东北林区递减,春季气象干旱有减轻趋势,而夏、秋季节干旱有加重趋势,牧区秋旱的加重趋势尤为显著,农区的变化周期较长,为19~24年,而林区、牧区的变化周期较短,为5~12年和7~12年。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牧区雪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玉璧  余优森 《气象》1994,20(2):47-51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草原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藏牧区的组成部分。雪灾是造成甘南牧区牲畜死亡的主要灾害。该文分析研究了雪灾害的气象指标,时空分布特征,气候预测及其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