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河宕昌"2000·5"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李成  汪贵民  杜克胜 《水文》2002,22(4):61-63
2000年5月31日,甘肃省宕昌县境内岷河中上游发生了一场短历时特大暴雨洪水。分析了该次暴雨洪水的雨量、暴雨特性、洪峰流量、洪量、洪水特性及重现期,有助于掌握和了解局地大暴雨洪水的特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1,(2)
结合新疆叶尔羌河流域近60年洪水资料,对流域四类洪水的主要成因和洪水规律进行剖析,并提出防洪建议。结果表明:(1)叶尔羌流域冰川消融型洪水一般主要出现在7月-8月份,从上游卡群站到下游出口冰川消融型洪水的洪水传播衰减率一般较小;流域量级、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的为冰川溃坝型洪水,该类洪水主要在每年的6-11月高发,7月和11月份发生频次较低;暴雨洪水发生的时间一般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的下旬,洪水过程较为简单,洪水上涨和下落的历时较短;流域60年来混合型洪水只发生3次,发生几率较低。(2)在掌握流域洪水类型、成因及规律基础上从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具体防洪建议。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流域防洪减灾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世明  王晓凤 《水文》2013,33(5):92-96
朱沱水文站是长江上游干流重要控制站之一,2012年7月朱沱水文站发生自1954年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形成了长江三峡水库建成以来的最大入库洪水。由于朱沱水文站洪水预报及时、准确,使得朱沱、江津等重庆沿江城镇安全转移数万人无一人伤亡,财产损失也减小到最小。朱沱水文站的洪水预报对重庆市的防汛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2)
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和高空槽、高空低涡等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2020年8月12日至13日廊坊市及上游北京城区发生了暴雨,北京城区下游的廊坊市北部潮白河、北运河发生洪水。根据此次暴雨情况,采用未考虑水利工程影响和采用水利工程影响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洪水预报,对比分析两种预报结果,发现考虑水利工程影响的洪水预报精度更高,对廊坊市潮白河、北运河地区的防洪减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立华  滕翔  潘子豪  刘为福 《水文》2019,39(6):80-84
为分析西江流域灾害性洪水的风险,采用水文学分析法从洪水组成、遭遇时间以及洪峰重现期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梧州站干支流洪水遭遇规律。研究表明:梧州15场洪水中红水河、柳江、郁江及桂江的日平均流量平均比重分别为32.31%、40.57%、13.19%及9.13%;其中西江干流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6~8月,柳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6~7月,桂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5~7月,郁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7~9月;西江上游红水河与柳江洪水遭遇频繁,而郁江、桂江遭遇洪水量级较小,其中全流域洪水、红水河—柳江—桂江洪水、柳江—郁江—桂江洪水三种遭遇类型所构成的梧州大洪水重现期依次约为100年、50年、20年一遇,揭示了西江干支流洪水遭遇后致使梧州站洪水重现期显著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西江流域防洪减灾提供水文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宏伟 《地下水》2014,(5):149-151
泾河是渭河最大支流,灾害性洪水频发。通过收集泾河历史洪水资料,采用水文学方法,统计、分类、归纳,分析泾河洪水特点及洪水形成、组合、演变规律。分析得出泾河洪水主要发生在7、8、9月,洪水过程有单峰和复式峰,一次洪水历时5~7天,泾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上游河段年际变化幅度大于下游河段。洪水主要由夏季暴雨水形成,来自泾河杨家坪、马莲河雨落坪以上区域,可分为干流型洪水、支流型和混合型洪水。  相似文献   

7.
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暴雨洪水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山北坡的三工河孕育着新疆著名风景区天山"天池", 当来自西方路径的水汽在沿天山东移过程中遇"博峰"西北侧迎风坡阻挡, 使气流强迫抬升, 并通过山口气流绕流效应、山谷峡管效应、气流爬坡上升运动等造成的水汽垂直输送, 在天山南北坡形成暴雨, 三工河上游是暴雨活动中心频繁的地区.观测了天池上游96.7暴雨洪水, 调查了天池下游三工河05.8特大暴雨洪水的过程. 近百年来三工河曾在1915年、 1946年、 2003年和2005年发生过4次较大洪水;其中2005年洪水是1946年以来第1位的洪水, 洪水重现期定为61 a一遇. 三工河流域属于冰雪融水、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 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则表现为明显增大的趋势, 洪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大. 这些气候和环境变化导致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 暴雨洪水及洪旱灾害交替发生, 引起该区域水文环境、地表径流、流域水资源功能的恶性循环, 进而引发暴雨洪水灾害对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5,(5)
开展对小流域、大洪水的产生、过程、及危害性分析,为防洪规划、减灾、调度、指挥、警报等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西骆峪河"12.08.29"洪水调查和计算分析,结果认为20年一遇洪水,提出按背山防滑及抗滑要求修建防洪渠,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衍生;加强水位雨量监测建设;加固两岸河提提高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9.
汉江上游安康东段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广泛的野外考察,结合粒度和磁化率分析,证明汉江上游安康东段阶地剖面夹有两层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其记录了两期古洪水事件。选择该河段LSC两个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应用单片再生法(SAR)光释光测年技术,获得其光释光年龄值,结合地层对比,确定这两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13050~12270 a(对应BL+AL事件向着YD气候恶化事件转折阶段)和发生在距今1000~900 a左右,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代后期(A.D. 1000~1100)。通过与国内外多种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古洪水事件的发生与气候恶化转折时期,季风气候格局突变、气候波动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有密切关系,这对汉江上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防洪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质历史时期长江入海沉积物的来源和组成特征是探讨东亚边缘海地区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崇明岛H12钻孔沉积物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Nd同位素、Eu异常、Cr/Th、Sc/Th等指标在1858—1906年间明显波动,波动的年份与文献记载的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基本一致;而在1906年之后沉积物中以上各地球化学指标趋于稳定。结合长江不同支流的沉积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运用物源混合模型进行判别,结果显示过去150年来长江入海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支流及汉江,不同支流的洪水信号可以通过入海沉积物通量和化学组成来提取。20世纪以来H12钻孔沉积的各物源指标波动明显减小,推测与崇明岛当地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有关,防护堤、海塘等工程修建改变了长江入海沉积物在崇明岛的沉积方式,使得洪水时期沉积物无法在岛上淤积,因而钻孔记录中很难再发现洪水事件信号,沉积地球化学物源指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孔祥光  姜志群 《水文》1996,(1):60-63
沂沭泗流域“57·7”暴雨洪水及其现状工程的行洪分析孔祥光,姜志群(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1957年7月,沂沭泗流域发生了雨量大、历时长、范围广的连续大暴雨洪水过程。当时南四湖堤防及人湖河道堤防标准低,骆马湖西、北大堤和上游大中型水库尚未修建,全流域...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上游尚家河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区。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的详细调查,在郧县尚家河段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上部发现一层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的研究。对于系统采集的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测定,证明其为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记录了古洪水事件发生的气候水文信息。采用古洪水水文学方法恢复推算出这次特大古洪水事件的洪峰流量为63 720 m3/s,其规模大于实测最大洪水。应用光释光测年(OSL)技术中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得样品的年龄在940±140~3 190±100 a之间,确定古洪水SWD是汉江上游发生在1 000~900 a B.P.期间的特大洪水事件的沉积物。这期古洪水事件的发生年代对应于我国北宋/辽时期的气候恶化阶段,由于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变化,降水变率大,气候处于不稳定期,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现象。研究结果对于深入揭示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阿热勒托海河流域暴雨洪水灾害频繁,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阿热勒托海河区域特征、洪水特性,对重点防洪河段的7处设计洪水计算断面及防洪工程设计节点断面进行洪水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流域的洪水类型、成因及历史洪水特征。结果可知:该流域主要发生雪型洪水,暴雨型洪水与混合型洪水,计算出阿热勒托海河历史洪水重现期57年。研究结果可达到加强流域防洪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亚洲高山区冰湖溃决洪水事件回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冰湖溃决洪水是由冰湖快速大量释水所导致的自然灾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亟待建立完整的冰湖溃决洪水数据库,以进一步对冰湖进行危险性评估和风险管理。整理了亚洲高山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湖溃决洪水资料,得出冰湖溃决洪水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等区域。20世纪以来,亚洲高山区共计发生冰湖溃决洪水277起,其中冰碛湖溃决洪水113起,冰坝湖溃决洪水164起。导致冰碛湖溃决的诱因以冰-雪崩或冰川滑塌为主导,占50.1%,埋藏冰融化或管涌、强降水或上游来水、滑坡-岩崩以及地震占比分别为23.1%、18.5%、7.4%和0.9%。1980年以来,冰碛湖溃决洪水的发生频率呈较弱的增长趋势;但由于发生溃决的冰湖趋于小型化,其溃决水量与洪峰流量在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2010—2018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发生8起冰湖溃决洪水事件,远高于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地区,成为新的高发区,是未来重点关注的地区。在未来冰湖溃决洪水频率可能增加的状况下,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应对冰川灾害、实现区域防灾减灾等方面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建立跨区域协调的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15.
防洪效益评估对防洪工程投资决策与减灾对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集成了与太湖流域防洪效益评估相关的系列模型和方法,包括含降雨产流与平原净雨计算的水文分析方法、由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和平原区域洪水分析模型组成的大尺度水力学模型、综合流域社会经济和淹没因素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模拟了太湖流域遇特大洪水的灾害损失,开展了不同防洪工程应对流域性特大洪水减灾效益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型200年一遇降雨将会给太湖流域造成高达568.29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外排动力增强30%至100%的防洪效益介于26.69亿元到45.70亿元之间,新建圩区、太浦河拓宽的防洪效益依次减小,而圩区泵排能力增加30%的防洪效益仅为0.65亿元。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增设外排泵站、加强圩区科学调度、通过保险分担风险等应对特大洪水的对策措施建议,为太湖流域特大洪水的防治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防洪效益评估对防洪工程投资决策与减灾对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集成了与太湖流域防洪效益评估相关的系列模型和方法,包括含降雨产流与平原净雨计算的水文分析方法、由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和平原区域洪水分析模型组成的大尺度水力学模型、综合流域社会经济和淹没因素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模拟了太湖流域遇特大洪水的灾害损失,开展了不同防洪工程应对流域性特大洪水减灾效益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型200年一遇降雨将会给太湖流域造成高达568.29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外排动力增强30%至100%的防洪效益介于26.69亿元到45.70亿元之间,新建圩区、太浦河拓宽的防洪效益依次减小,而圩区泵排能力增加30%的防洪效益仅为0.65亿元。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增设外排泵站、加强圩区科学调度、通过保险分担风险等应对特大洪水的对策措施建议,为太湖流域特大洪水的防治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20年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先后发生特大洪水,其中干流编号洪水全部发生在上游,构成了长江流域洪水的主要部分。首先回顾2020年洪水及洪灾情况,然后根据历史上几次特大洪水过程和历年实测资料,分析长江上游洪水特征、洪灾类型及特点,最后提出新时代长江流域洪水整体防御战略及山洪灾害防治战术。研究表明:金沙江洪水是长江上游洪水基础部分,岷江、嘉陵江和干流区间是洪峰的主要来源,三者洪水遭遇是产生上游特大洪水的主因,上游洪水又是全流域特大洪水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造成洪灾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山洪以及山洪引起的地质灾害,财产损失最大的是中下游及湖泊地区。未来堤防仍然是防洪的基础,提高沿江城市防洪标准主要手段是控制性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而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最有效的途径是给洪水以空间的自然解决方案等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沈倩娜  张霞 《水文》2021,41(2):80-85
2017年6月下旬到7月初,2019年7月上旬到中旬,湘江干流接连发生特大洪水。通过分析湘江流域多个测站的水文整编资料,结合部分实时信息,从降雨过程时空分布、干支流有关测站洪水水位流量过程、洪水组成、洪量、洪水传播时间与宣泄速度等方面,对2017年洪水与2019年洪水的暴雨洪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017年洪水,湘潭站上游的衡山、衡阳、冷水滩站水位过程与流量过程对应呈双峰形状,而湘潭站水位过程没有出现双峰;2019年洪水,湘江干流上下游站点的水位过程与流量过程基本对应,均呈双峰形状;2017年洪水宣泄慢,2019年洪水宣泄极快。2017年洪水与2019年洪水流量过程与水位过程起伏不对应、洪水宣泄速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洞庭湖水位顶托因素影响导致。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20,(3)
盖孜河是喀什噶尔河水系的第二条大河。以盖孜河为例,对该流域历史洪水成果进行调查,并对洪水成因及洪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可知:盖孜河的洪水形成、发生、发展跟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水文气象等因素有关。流域内的洪水主要以冰雪消融型洪水、暴雨型洪水、暴雨-消融混合型洪水和泥石流堵塞型洪水为主。而冰雪消融型洪水则是盖孜河历次暴雨洪水中发生频次最高的一类洪水。通过掌握流域洪水发生规律,加强洪水预测预报和防洪工程建设,可以为区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6,(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为了进一步研究洮河流域洪水特性,减少洪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促进水资源利用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对洮河干流3个水文站多年洪水数据的统计,对该流域洪水组成、洪水年际和年内变化以及洪水发生的频率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对洪水预防和预报能力,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