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燕山地区震旦亚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934年,高振西教授对蓟县震旦地层进行了研究。解放后,我国地质工作者从岩石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地质学等角度,对该区震旦亚界进行了详细探讨。近年,国外不少地质学家亦先后来我国参观震旦亚界地层。为了提高对晚前寒武纪地层的  相似文献   

2.
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4,18(3):228-231
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问题的研讨张丕孚(地科院沈阳地矿所,辽宁沈阳,110032)关键词地层层序,叠接,标志层,晚前寒武纪,辽南地区长期沿用的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为永宁群(松树组、朵子山组、庙山组)、细河群(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五行山群(长...  相似文献   

3.
陕西勉略宁地区震旦亚界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勉略宁地区系指陕西汉中西部的勉县、略阳、宁强三县相交地区,西与甘肃、四川毗邻,通常称勉略宁“三角”地带。该区地质构造复杂,震旦亚界目前除未发现青白口系外,其它各系的层序、岩性与我国南、北方震旦亚界的震旦系、蓟县系、长城系基本可以对比。作为震旦亚界的碧口群分布尤广(图1)。  相似文献   

4.
过去曾对小秦岭西段震旦亚界做过不少工作,但未进行过较大比例尺的区测,因此野外资料不够系统,不够充分,研究程度较差,在地层划分上存在着不同认识。我队于1974-1975年,在西北大学地质系配合下,在本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通过实测剖面和地质填图,在震旦亚界碳酸盐岩地层内采集了较为系统的迭层石。在该界上部发现了与予西罗圈组层位相当的冰积层。同时,对震旦亚界地层的接触关系、岩石  相似文献   

5.
论淮河系的建立——中上元古界层序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徐淮震旦地层研究现状 1979年5月,全国震旦亚界科研成果交流会上,《苏皖北部震旦亚界的划分与对比》一文提出,徐淮地区在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上震旦统宿县群、寒武系假整合面之下的一套未变质的地层,建议建立“淮河系”.分下统淮南群,上统徐淮群。《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文,将辽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假整合面之下的一套未变质或局部轻微变质的地层,建议新建“系”一级年代地层单位。本文就淮河系的建立,谈谈我们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6.
大连上震旦统地震灾变事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彭阳  李黄志等 《地质学报》2001,75(2):221-227,T004
笔者在大连工作区的上震旦统南关岭组、甘井子组和营城子组碳酸盐岩地层中,识别出以震动液化脉、震动液化角砾岩、碳酸盐岩注积岩等震积岩为代表的古地震灾变事件层(工作区缺失上震旦统顶部的兴民村组震积岩),这在工作区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进一步提高了辽南震旦系的研究程度,证明了辽南地区晚震旦世存在4个地震活跃期,从而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实际材料,新发现的甘井子组白云岩中的地震灾变事件层表现为白云石质的震动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变形,是对辽南震旦系研究程度的提高和丰富。  相似文献   

7.
前言中国震旦亚界蓟县层型剖面厚约万米,层序清楚,受构造变动破坏的程度轻微,基本上代表了晚前寒武纪沉积的主要部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震旦亚界划分、对比的标准剖面,亦为世界上该时代地层发育最完好的剖面之一。其上,与含大古油节虫Mega palaeolenus的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下,不整合在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之上,其本身现划分为四个系(原为三个系),十一个组。  相似文献   

8.
冀东地区前寒武纪岩层可由显著的不整合面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中、深变质的结晶基底和上部为不变质的震旦亚代沉积盖层。本区结晶基底岩层是中国出露最老岩区之一。近年来,揭示了前震旦亚代的构造演化历史。由褶皱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的研究,确认了与祸皱作用共生的五类中、粗组构要素。在本区的不同变质深度的岩区内,根据中、粗组构的分析确定了太古代时期两期  相似文献   

9.
王则江 《地质科学》1980,15(1):76-82
引言 河北易县青白口群底部燧石角砾岩(下面简称“角砾岩”)系指震旦亚界蓟县群铁岭组之上、青白口群下马岭组下部之角砾岩。它在太行山北段、中段都有分布,厚度由二、三米至五、六十米不等,在易县南约十四公里的向阳、北考一带发育很好,厚达六十米,顶底接触关系清楚,是研究“角砾岩”成因的良好地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燕山地区原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年代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年龄为1368±12 Ma,1370±11 Ma,1366±9 Ma);在研究区金州大和尚山侵入于“桥头组”辉绿岩也获得新元古代锆石U-Pb年龄(904±15 Ma~1125±38 Ma).这些年代数据使我们认为对于辽南地区前人所划“震旦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应进行重新考虑.本文以岩石地层和旋回地层为实际材料,生物地层和事件地层以及年代地层为手段,从长岭子组能否作为标志层入手,对辽南地区中-新元古界进行了系统研究,否定了长岭子组在地层对比中的标志层意义,首次提出葛屯组才是金县地区与复县地区进行地层对比的标志,并将复县地区的五行山群置于金县群之上,从而将辽南地区“震旦系”由老到新重新厘定为中元古界旅大群、革镇堡群和金县群与新元古界永宁群、细河群和五行山群.以碎屑岩为主要特征的岩石组合与海底火山喷发事件,将辽东半岛南部旅大群与蓟县剖面长城系进行了对比;以碳酸盐岩为主要特征并含丰富的叠层石Paraconophyton-Conophyton-Baicalia-Chihsienia等组合的革镇堡群与蓟县剖面蓟县系对比;富含叠层石Linella-Gymnosolen-Katavia-Cuijiatunia-Xingmincunella组合的金县群可与下马岭组对比,从而将金县群首次置于中元古界上部.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组合和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的永宁群-细河群-五行山群与加拿大新元古界小达尔群-含铜白云岩对比,永宁群-五行山群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早期.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为在我国建立中-新元古界系一级的地层单元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年代学意义.同时,由于对该区中-新元古界重新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认了大连上升是中元古界与新元古界的分界面,并大体相当于北美格林威尔运动在华北地块上的响应,为探讨燕山地区与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特征,海水进退归程,构造运动以及重建Rodinia超大陆提供了地层资料,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学和古构造学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总长2 705 m两条剖面的实测、40块薄片鉴定、419个砾石统计及其粒度分析,确定了辽西地区北票盆地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砾岩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辽西北票盆地海房沟组主要岩性为一套冲积扇相的复成分砾岩,并夹一套喷溢相下部亚相安山质角砾熔岩和另一套爆发相空落亚相安山质角砾凝灰岩、热碎屑流亚相安山质角砾凝灰熔岩;海房沟组沉积物源来自研究区SSW向的太古宇变质岩及结晶基底和下侏罗统兴隆沟组火山岩的全面快速隆升剥蚀。结合构造背景,通过对北票组与海房沟组界线的研究和岩性岩相的鉴定,确定海房沟组冲积扇相的复成分砾岩是燕山运动二期挤压伸展构造运动的重要产物,两套中酸性火山岩的出现是两次火山喷发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叶城剖面砂岩和砾岩组分看西昆仑山的剥蚀历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城晚新生代山前盆地沉积序列由中新统乌恰群,上新统阿图什组和上新统-更新统西域组构成。乌恰群岩性为细粒泥岩夹砂岩,阿图什组为砂岩夹薄层砾岩,西域组为粗粒砾岩。中新世的沉积以细颗粒泥岩和砂岩为主,表明物源区较远,古流域坡度较小,搬运距离较长。叶城剖面碎屑岩粒度总体上是沿剖面向上逐渐变粗,到上新统的阿图什组时,开始出现砾石沉积,砂岩的岩屑成分增加,成熟度降低,反映西昆仑山已经开始有规模地隆升。西域组的沉积标志着作为物源区的西昆仑山已有相当的高度。西域组砾石成分在剖面下部以沉积岩为主,向上过渡为沉积岩和深变质岩为主,反映了源区的沉积盖层首先被剥蚀,随着山系的隆升,基底岩石(深变质岩和侵入岩)也被暴露和剥蚀。   相似文献   

13.
辽南长岭子组是个标志层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正> 辽东半岛南部(简称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由永宁群(松树组、朵子山组、庙山组)、细河群(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五行山群(长岭子组、南关岭组、甘井子组)、金县群(营城子组、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崔家屯组、兴民村组、大林子组)组成,共厚大于9500m。这个地层层序是把复州地区出露的永宁群、细河群、五行山群作为地层柱的底柱,然后再叠置旅大地区出露的金县群构成。两地的地层柱相距为52km,叠接的依据是把复州地区出露的高家屯组当做旅大地区出露的长岭子组,并把长岭子组当做标志层,以此作为根据将复州地区出露的永宁群(松树组、朵子山组、庙山组)、细河群(钓鱼台组、南芬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盆地跨越陕、甘、宁、蒙四省(区),面积二十六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事业的飞跃发展,曾进行了大量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工作,特别是近三年来,除综合整理了原地质部航测队等前人有关资料外,并利用地震反射法六次复盖获得了较为可靠的新的结晶基底资料,配合重力及地面地质成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它们作了新的解释,使我们对震旦亚界的构造特征及其发展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矿床地质简介口前铁—钼矿床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斑岩与震旦亚界铁岭组白云岩接触带中。花岗斑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积仅0.37平方公里,呈岩株状侵入震旦亚界地层中,岩石呈浅红灰色,中粗粒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粒度一般2—3厘米,最大者10厘米左右,基质为显晶质,由正长石、更长石、石英、黑云母、磁铁矿、磷灰石、榍石等组成。与矿化有关的震旦亚界铁岭组,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白云岩、夹薄层钙质白云  相似文献   

16.
“淮河系”存在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乔秀夫提出辽东细河群与燕山青白口系对比意见之后,邢玉盛等发表了有关辽南“埃迪科拉生物群”的文章,王曰伦先生主编的《中国震旦亚界》有关论文中亦与乔相似的意见来对比燕辽苏皖区中、上元古界。最近徐学思等又提出建立“淮河系”,以表达震旦系与蓟县系间的一段地层,并取代青白口系。方如恒等曾阐述过燕山型和辽东型中、上元古界自下而上逐层对比意见。笔者拟依在区调工作中对燕山型(辽西、辽北)和辽东型(太子河流域、复州—旅大区)中上元古界观察所得认识,借《中国区域地质》开展关于中,上元古界对比讨论之机,就“淮河系”能否成立问题提出粗浅看法,与研究和关心这一问题的同志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热田自开发十多年来,先后有十多个单位施工成井近百口。尽管设备钻具各不相同。施工、成井工艺亦有较大差别,但笔者认为以石油成套钻井设备和石家庄煤机厂的TSJ-2000钻机成套设备施工的热井较具优势。l地层条件西安地热田位于西安凹陷区内。西安凹陷是汾谓盆地三大凹陷之一,面积约2700km‘。基底为震旦亚界片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盖层最厚达70corn,自下而上发育有下第三系红河组、白鹿原组、甘河组、上第三系冷水沟组、寇家村组、兰田。渡河组、张家坡组、第四系三门组、秦川群。应当说明的是:不同构造单元,地层的发育情况差异…  相似文献   

18.
燕山地区震旦亚界最早叠层石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宗正 《地质论评》1981,27(5):384-390
燕山地区震旦亚界叠层石研究,很早就有报导。解放后,进一步做了大量工作。许多地质学家对“宣龙式”铁矿石的特殊构造感兴趣。七十年代初,北京地质局的同志确定它们属于叠层石的叠层构造,并做了初步总结。 1978年,当我们进一步研究南口一十三陵一带震旦亚界时,注意到那里的串岭沟组但未见“宣龙式”铁矿;但在页岩所夹的层状与透镜状白云岩中,却发现了大量叠层石。经区域调查,发现这一层位的叠层石,在燕山中、西段很稳定。如:怀柔县北部北湾,密云县东部大龙门、火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辽南及苏皖地区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丕孚 《地球学报》1985,7(1):139-148
通过对辽南苏皖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及生物化石的研究,及对辽南复州地区海岛子—袁家沟剖面的研究,认为该区原确定为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层序有叠接的错误。重新厘定的地层层序为永宁组(曹店组)、钓鱼台组(八公山组)、南芬组(刘老碑组)、桥头组(寿县组)、高家屯组(九里桥组)、洼里组和金山组(四顶山组)。震旦系与青白口系无空缺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王恒周 《地质论评》1979,25(1):18-18
天津市蓟县震旦亚界层型的研究,是我国重点科研项目中与地质构造和富铁矿有关联的项目。研究它,建立地层系统,阐明地质构造发展史,不仅可为探讨矿产的形成提供理论根据,而且可为探讨生命起源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基础资料。震旦亚界,主要分布于天津市蓟县县城以北,蓟县兴隆公路以东,自北而南,由老到新,连续出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