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环境生态放射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成龙 《铀矿地质》1999,15(5):317-320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其环境生态的放射性调查和研究工作颇具特色。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香港和台湾地区环境生态放射性调查、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其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虹口自然生态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论述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从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关系方面,阐述了在本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并针对在本区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展旅游的潜在环境问题,结合旅游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三大问题之一,南昌市环保局根据江西省二十一世纪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对南昌市环境放射水平进行抽样调查,本文根据调查结果浅析了潜在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对该区水、土壤、大气、区域稳定性、生态资源、地层条件、放射性、矿藏、地方病、旅游地质及垃圾等进行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利用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并利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中上等水平。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4)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南部,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区周边煤炭资源丰富,目前共有煤矿31座。煤炭资源是平顶山市的经济命脉,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引起煤矿塌陷区和露天采坑等环境地质问题,造成大面积地形地貌、林地、植被破坏;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区造成大量农田毁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严重恶化,给城区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针对城市周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应采取因地制宜、分区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等科学合理措施,将平顶山市城市周边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改善城区居民生存环境,促进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对将平顶山建设成生态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印度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尤其对环境放射性的调查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印度对不同建筑材料民宅和厂房内的氡调查,铀矿毗邻区乡村壤中及民宅中的氡调查,高钍辐射区天然r放射性对人体的辐射效应研究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7.
邱国华 《铀矿地质》2010,26(3):178-186
在放射性核素走向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某氯化法钛白粉生产项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与评价。放射性环境现状调查表明,评价因子总体在区域环境本底范围内,经分析确定了放射性敏感点。经放射性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附加剂量分别为0.59mSv/a和9.28×10-4mSv/a,均低于年有效剂量管理限值。在落实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放射性环境监测后,该项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工艺流程分析、放射性源项分析,以及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某稀土分离项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和评价。环境放射性水平现状调查与监测表明,评价因子总体在区域环境本底范围内。放射性环境影响预测确定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最大年附加辐射剂量分别为1.622mSv/a和0.029mSv/a,均低于辐射剂量约束值。在落实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以后,该项目放射性环境影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9.
广东天然源放射性慢性辐射照射环境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易玖 《广东地质》2003,18(1):30-41
天然源放射性高本底慢性辐射照射,尤其是氡的内照射剂量估算值占了总剂量的主体,这是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介绍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天然源放射性公众慢性辐射决策的新建议,和广东天然源放射性慢性辐射照射环境调查及放射性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指出了广东的地质环境的钍核素含量高的重要特点。对建筑物及其所用砂、石、土等具有的放射性辐射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限制措施,并建议尽制定地方性标准。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首先对十几年来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着重评述生态旅游类型划分和规划管理,接着分析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并侧重生态旅游的分类和分区,生态旅游开展的利弊,生态旅游的目的地的选择及其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最后,就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差距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1.
胡敏知 《铀矿地质》1996,12(5):313-314
放射性物探方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胡敏知(中南地质局230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1)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应用日益扩大,城市放射性废物处置已成为城市生态安全和环境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各省都相继建立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就是将分散在各...  相似文献   

12.
云南怒江大峡谷是云南旅游开发中仅剩的秘境和处女地,发展旅游业对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地学和生态旅游资源构成怒江旅游资源的核心,开展地学生态旅游是怒江旅游业发展最理想的选择;应加强对怒江地学生态旅游资源地学价值、生态价值、市场开发价值的研究,科学规划、审慎开发、追求特色、兼顾效益,推动怒江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佳 《地下水》2012,(2):210-211,215
以三江源为例,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三者耦合的模型,运用生态旅游双向责任制度,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方向全面剖析三江源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结果表明,曲麻莱县、称多县和玛多县为极度脆弱区域,应重点保护,囊谦县和玉树县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达到既保护生态,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环境生态系统散落核素示踪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环境生态系统中的放射性核素既具有生态毒性,对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又具有稳定的衰变函数和输入通量,对环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示踪价值。人类可利用放射性核素来认识环境生态系统:①环境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核素的基准:放射性强度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②环境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核素的行为:在环境生态系统不同宿体和组分间的运移关系。考察放射性核素在生态系统不同环节中比活度的变化有助于认识环境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韩涛  李才 《地质通报》2010,29(12):1884-1890
用SWOT分析模式对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进行了客观分析,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有:高原原始自然景观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一无二的可研究性,具有原生态的藏传文化。劣势有:可进入性差,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机遇有西藏旅游市场的开放,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交通条件改善。挑战有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区内旅游分割竞争格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认为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与劣势同样显著,机遇和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高端特种旅游产品,打造特种旅游品牌,构架保护区生态旅游“点-轴”系统开发模式,整合资源,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从而保障羌塘地区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依据放射性监测及评价标准,对位于珠三角地区的三处在建中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地质探洞进行了放射性调查,通过对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环境氡浓度的测量、分析,估算了抽水蓄能电站地质探洞环境天然放射性对施工、运行人员所致剂量,明确了氡为探洞内主要放射性污染因素,突出强调了辐射防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放射性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对深圳市环境放射性异常带进行识别,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NE、NW向断裂带附近土壤氡活度浓度和花岗岩出露区岩石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出深圳市范围内主要有3条放射性异常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九江市区首次放射性γ照射量率与X-γ剂量率调查的方法及结果,结果表明:九江市区放射性γ照射量率与X-γ剂量率均符合国家标准,获得的资料为九江市放射性环境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土壤放射性调查可以掌握土壤中放射性元素的分布,也可以为环境放射性影响评价提供依据。这些工作对于城市而言,可以保障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安全。而对于核设施则帮助制定退役、去污策略,以防止放射性污染物向环境迁移,危害环境安全。综述土壤放射性污染水平监测方法,其中取样方法涉及了取样工具要求、分层采样的方法。污染物分析监测方法则具体阐述了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研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如何监测土壤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业的概念以及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综合分析了影响成都近郊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