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Java手机的地理信息服务探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Internet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用户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接入Internet,从而方便的在移动中查询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地理信息技术和Internet、通讯技术结合可以提供基于无线终端的移动的地理信息服务.介绍基于Java手机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系统开发的难点,终端技术--J2ME技术,重点介绍一个服务器端采用J2EE体系,客户端采用J2ME技术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基于SVG的开放式LBS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基于SVG适合互联网传输的矢量数据格式 ,讨论了在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系统和移动终端上应用SVG作为GIS数据传输的可行性 ,结合J2ME和J2EE的技术特点 ,设计了一个开放的、可支持多种终端的LBS系统 ,并以掌上电脑作为移动终端 ,实现了该LBS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J2ME/Mobile SVG的手机地图服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目前手机服务技术并选择J2ME利用手机上网方式提供地图服务,采用Mobile SVG组织地图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J2ME/Mobile SVG的手机地图服务,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目前地图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网格技术应用到移动空间信息服务领域,研究了基于网格的位置服务原理和特点.针对地图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网格的地图服务,并通过与J2ME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一个Java手机地图服务系统,可以改善地图服务的性能,提高位置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空间信息移动服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方志祥  李清泉 《测绘学报》2004,33(4):328-334
首先详细地分析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研究现状、技术路线和局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概括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涵义与特征,然后提出一种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模型.该模型集成移动代理(Mobile Agent)、WAP、XML、SVG、SOAP和J2EE/J2ME等技术,可以实现空间信息的移动计算、空间数据与服务功能的完全分离等,并且该模型还具备易构建性、自主性、移动性、协作性、安全性、智能性、并行计算和同异步处理等特性和良好的可扩展特征.针对此模型框架给出应用案例的算法描述及其结果,最后总结基于此模型的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一些优点,同时也指出向普适计算模式的空间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J2ME手机的工程测量软件中的乘幂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伟 《测绘工程》2009,18(1):32-33
使用J2ME手机开发工程测量软件过程中,由于CLDC1.1的局限,提供的数值计算函数并不充分,特别是缺少关键的乘幂计算函数。推导乘幂计算的数学算法,给出按此方法计算的实例。在J2ME手机开发中通过建立roadMath类,完成乘幂计算的JAVA编程实现,同时扩充CLDC1.1的数学计算函数。  相似文献   

7.
基于J2EE的移动定位服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基于J2EE的移动定位服务 (MLS)的体系结构 ,介绍了适于MLS的GIS应用服务器和信息设备地图可视化表达的关键技术 ,给出了GeoSurf的WAP和J2ME的两种解决方案 ,并阐述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9.
李传华  贾虎军 《测绘通报》2013,(10):112-114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不再满足手机设备出厂时所固有的功能,而是希望像计算机一样能开发各种需要的应用软件。因此,基于手机平台的应用软件开发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领域。本文基于手机平台,利用J2ME编译环境开发了水准测量系统,为测量人员提供一整套水准测量基本功能,包括电子观测手簿、平差计算、图形显示等。试验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节省了外业人员工作量,现场计算测站误差与整体误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GIS开发中J2ME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2ME是SUN公司推出的基于低端用户的一种程序开发平台,它具有很强的跨平台移植性、安全网络传输和向上的可扩展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介绍J2ME的基础上,分析J2ME技术在GIS开发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测量系统技术的"真图"数据解决方案。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GIS数据源,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真图影像数据管理软件及开发包扩展GIS功能,为各行业应用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实验性地设计与开发基于手持设备操作系统iOS的移动水利信息APP模块,实现水利站网的雨情、风情和水情信息的实时查询与展示。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一是以Flex 4.6为基础开发平台,通过调用ArcGIS API for Flex进行手持设备操作系统iOS平台下的APP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其二是借助ArcGIS Online公有云GIS平台实现水利信息的实时查询与展示。移动水利信息APP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水利信息的移动查询与实时获取,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实时高效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资源,其空间分布对城市科技文化服务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以北京市主城区为例,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从供需角度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内基于自驾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下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可达性.出行时间通过调用准确度更高的百度地图API...  相似文献   

14.
Android平台上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大都是本地应用程序,难以适应WebGIS的新需求,而且传统定位技术需要复杂的脚本来解析设备地理信息数据,以实现移动设备的定位追踪功能,这无疑加重了开发人员的负担。利用最新的互联网HTML5 Geolocation定位技术,调用Arcserver地图服务,并在Android平台的基于位置感知Web应用程序中实现了实时跟踪和快速准确地理定位。  相似文献   

15.
Location-based services: technical and business issue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echnologies are expanding their traditional applications to embrace a stream of consumer-focused, location-based applications. Through an integration with handheld devices capabl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puting, a wide range of what may be generically referred to as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may be offered to mobile users. A location-based service is able to provide targeted spatial information to mobile workers and consumers. These include utility location information, personal or asset tracking, concierge and route-guidance information, to name just a few of the possible LBS. The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LBS will play an ever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ern, mobile, always-connected society. This paper endeavours to provide some background to the technology underlying location-based services, and to discuss some issues related to developing and launching LBS. These include whether wireless mobile technologies are ready to support LBS, which mobile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and what are their shortcomings, and how GIS developers manipulate spatial information to generate appropriate map images on mobile devices (such as cell phones and PDAs).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discuss such issues as interoperability, privacy protection and the market demand for LBS.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杨志  张华  张磊  王成  张春菊 《测绘通报》2019,(11):145-148
随着全球范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作为"传感器"行走在真实社会中制造实时的、实地环境的、大范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具有互动性和实时性的区域环境状况的地理信息。这类数据具有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社会性等特点,成为数据科学家眼中的金矿。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GIS技术和LBS技术日趋成熟,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GIS的生态环境智能感知方法,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APP,实现查询环境质量指数、查看环境污染地图、污染一键分享和解决等功能,从大众的视角感知和获取生态环境信息,为大众提供实时动态环境信息查询方式,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治理环境污染和地理信息资源获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路网更新的轨迹-地图匹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涛  向隆刚  龚健雅 《测绘学报》2017,46(4):507-515
全面准确的路网信息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以及大众出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传统的基于测量的路网数据获取方式往往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道路信息。近几年,随着定位技术在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路网信息获取时逐渐将视野转向移动对象的轨迹数据中所蕴含的道路信息。当前,基于移动位置信息的路网生成和更新方法多是直接面向全部轨迹数据施加道路提取算法,在处理大规模轨迹或者大范围道路时,计算量极大。为此,本文基于轨迹地图匹配技术,提出一种采用"检查→分析→提取→更新"过程的螺旋式路网数据更新策略。其主要思想是逐条输入轨迹,借助HMM地图匹配发现已有路网中的问题路段,进而从问题路段周边局部范围内的轨迹数据中提取并更新相关道路信息。该方法仅在局部范围内利用少量轨迹数据来修复路网,避免了对整个轨迹数据集进行计算,从而有效减少了计算量。基于OpenStreetMap的武汉市区路网数据以及武汉市出租车轨迹数据的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路网更新方法不仅可行,而且灵活高效。  相似文献   

18.
移动地图应用模式及其空间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谟  张瑜 《测绘科学》2007,32(6):61-62,51
移动地图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地图应用形式,为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享用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方便。文章阐述了移动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移动地图的应用结构,从移动地图的内容选取、可视化方法和地图可用性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空间认知特征,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在移动地图系统开发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are the delivery of information to mobile devices customised to location and context of the user. Som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data content, while other studies have emphasised the role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However, very few objective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concerning usage and behaviour. In this paper, a conceptual model and a LBS test environment are presented which aim to study the behaviour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s, individuals and mobile devices. The test environment was created, for this purpose, with three main components: urban VR models that allow individuals to ‘walk around’ at street level, a mobile device as information source which simulates LBS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for recording participant actions and reactions within the test environment. Multi‐source data were collected regarding movement tracking, information accessed through mobile device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utomated and semi‐automated methods. A case study on pedestrian wayfinding in urban settings is presented. This illustrates how the test environment can be used for LBS applications and how the data collected can be analysed.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ovel approach in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s, individuals and mobile devic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