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控项目“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明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物礁比较沉积学研究”课题负责人业治铮。以中新世至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层剖面为基础,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问题,反映了我国浅海碳酸盐沉积学、礁地质学等领域的新进展。提交“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出版成果;《中国西沙礁相地质图册》及《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两书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礁比较沉积学》专辑,刊登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10卷第二期上。 部控项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调查与研究”课题负责人许东禹。在太平洋开展了4个航次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矿物、化学成分、生长和分布规律及晚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及其演化。提交“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
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主持的“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矿物地球化学研究”的八个专题通过评审和验收1996年2月2日至4日,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在青岛组织以秦蕴珊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对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矿床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上海海洋...  相似文献   

3.
《海洋地质前沿》1994,(7):F004-F004
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调查船已于5月8日从广州启航再赴东太平洋海域,开始了“八五”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研究开发计划的第三个航次--DY85-3航次的航行。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海洋四号“调查船于1986-1988年在太平洋中部进行了3个航次调查,对所取样品运用仪器中子活化方法进行了REE分析。结果表明:多金属结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深海沉积物,特别富含REE。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大多具有Ce正异常。海山结壳ΣREE最高,早期成岩型结核最低,水成型结核介于二者之间。早期成岩型结核Ce的正异常明显弱于水成型结核,甚至出现Ce的负异常。海山、丘陵区结核的ΣREE高于平原、凹  相似文献   

5.
继大洋多金属结核被发现之后,海底热液矿床又成为重要的大洋多金属矿产之一海底热液活动向大洋输送物质的通量及海洋物质收支平衡的研究成为当前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热点.东北太平洋是大洋多金属结核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书海拾贝     
大洋矿产地质学许东禹等著海洋出版社出版大洋矿产分为可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可作为能源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如: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磷块岩或磷钙土、钙质软泥;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自英国"挑战者"号环球考察(1872—1876年)在大西洋法劳群岛附近首次发现深海多金属结核以来,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957—1958年实施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大洋调查进一步证实大洋底广泛分布着多金属结核,1979年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隆发现"黑烟囱",20世纪80年代德国与美国科学家经过系统调查证实大洋海山区广泛产有富锰结壳,并指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因此,世界各国政治家、企业家、矿业家以及科学家对深海底金属矿产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关于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85—904—06课题需要,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许东禹副所长、蔡乾忠研究员,一行三人,于1993年11月21日至12月4日赴朝鲜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石油地质考察和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e同位素组成——幔源Ce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取得的多金属结核样品,对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Ce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的Ce同位素组成.138Ce/.142Ce较低,εCe为负值,与大西洋多金属结核的同位素组成正好相反,但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太平洋0~500 m上层海水的Ce同位素组成相似.Ce、Nd的单一源模式和Ce-Nd同位素体系模式都不能解释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这种负εCe和εNd特征,表明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的Ce、Nd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前者来源于地幔,后者来源于大陆,幔源Ce的光致还原作用是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负εCe形成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书介绍     
新书介绍《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综合研究》丛书一套10册,由地质出版社于1992年7月一1994年11月陆续出版完毕.这10册书的书名分别是:1、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规律2、多金属结核的特征及成因3、多金属结核和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4、多金属结核主要元素的...  相似文献   

10.
地矿部《海洋四号》调查船,肩负我国首次赴太平洋开展地质科学综合调查的历史重任,从1986年11月30日至1987年6月18日,历时201天,航程48000多公里,圆满地完成了海上调查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近70万km~2的选区内,完成了104个地质站位的调查,海底取样200次,获得608.8kg不同类型的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样品,在太平洋的约翰斯顿岛附近取得一块重达41kg的富钴结壳样品.共取到803.5kg不同区域的底质泥样和20多  相似文献   

11.
DY85—1航次(1992年5月24日—11月21日)由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利用《海洋四号》船实施的我国“八五”期间在东太平洋我国申请区的开辟区(东太平洋海盆西部,夏威夷岛东南海域,其地理坐标大致是8°52.5′—11°22.5′N,151°7.5′—153°22.5′W)内进行的第一个航次调查,也是我国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大洋协会)的名义,向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筹委会申请作为先驱投资者并获批准后实施的首次调查,其目的是在“七五”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开辟区西部进行进一步的勘探,圈定出区内富矿区,计算出多金属结核的资源量,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评价,同时为“海洋”地质科学研究和采矿,选矿与冶炼试验研究采集样品,具体任务有: 1.通过地质取样、海底照相、多频探测和其它地球物理方法的调查,以及结核样品的测试分析,查明多金属结核类型、形状、丰度、覆盖率、品位及其分布规律,计算出资源量。 2.通过较详细的测深资料,查清区内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区内结核分布(丰度、品位变化)与宏观、微观地形,地貌、水深的关系,依照调查精度,圈出坡度大于5°的地形障碍物。 3.采集足够的结核和沉积物样品,查清区内沉积物类型、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中稀土元素的变化及配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期间”海洋4“号调查船HY4-871、881航次在东太平洋海盆取得的底层水、沉积物、间隙水及多金属结核样品,对比研究了稀土元素(REE)在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不同物质相中的分布变化及配分特征。结果表明,在大洋氧化性沉积物间隙水中REE相对于底层水亏损。除Ce外,沉积物与多金属结核REE含量较为接近。底层水、沉积物、间隙水REE配分特征极为相似,都表现出中稀土相对于轻、重稀土的轻度分离和富集,Ce表现为负异常。多金属结核中中稀土也有类似的富集倾向,但Ce主要表现为正异常。随深度的增加,沉积物REE含量增加,但其配分模式不变。  相似文献   

13.
结合分析多年我国在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调查的资料发现:中太平洋海盆(CP区)与东太平洋海盆(CC区)的多金属结核,无论是形状,矿物组成,品位,丰度以及成因等诸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这些差异的主因是物质因素和环境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5月 1 0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从广州黄埔启航 ,赴太平洋进行富钴结壳资源的勘察和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的调查。这一航次是中国大洋勘察开发活动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拓展为面向国际海底多种资源战略调整的重要航次。“海洋四号”船预计行程 1 90天 ,肩负着 3项重要的科学考察任务 :一是在国际海底区域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区和中太平洋海山区进行富钴结壳新区和预选区的加密调查 ,为基本圈定满足商业开发规模所需资源量要求的富钴结壳区域打下基础 ;二是在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实施示范区的详细调查 ,为结核…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大洋约有15%海底被多金属结核结壳所覆盖,但各海区地质环境不同,其结核结壳富集度和品位有巨大差别.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分布广泛,品位与富集度不成正比.而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金属品位和富集度不仅高,而且分布广,成为深海多金属资源开发前景区.克拉里昂与克里帕顿两断裂带之间也为世界的多金属结核富集带,总储量达150亿吨.  相似文献   

16.
东太平洋结核区位于东北太平洋,在深海海底含有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而微生物在多金属结核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DY29航次获得了该区域多个实验样品,包括结核、结核覆盖的沉积物、无结核覆盖的沉积物和底层海水,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东太平洋结核区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共分离保藏细菌1 200株,其中402株细菌完成16SrRNA基因测序,分属于4个门,65个属和135个种。4个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81.5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8.21%)、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8.21%)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1.99%);优势属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亚硫酸盐杆菌属(Sulfitobacter)等。两种沉积物样品中可培养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丰度较高,结核中分离得到的细菌包含较高比例的α-变形菌纲,4种样品类型中γ-变形菌纲的细菌均占最大比例。对结核样品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酶学性质检测发现具有过氧化氢酶及酯酶(吐温20和吐温40)活性的菌株所占比例较高,并首次筛选出一些未报道的具有锰氧化能力的菌株。综合以上结果,东太平洋结核区不同样品的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高,微生物资源丰富,而具有锰氧化能力菌株的分离鉴定对研究深海多金属结核的形成及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洋多金属结核作为潜在的战略资源,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依据海洋六号船的EM122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太平洋海盆的实测背散射强度数据,证实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背散射强度数据与多金属结核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而可以为大洋资源调查中多金属结核矿区的圈定提供前期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5月19日下午3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4号远洋科学考察船驶离广州,奔赴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执行中国大洋协会下达的为期6个月的DY95-9航次勘探任务。我国自80年代起开始进行大洋多金属结核的调查和勘探,且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大洋协会,从事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开发工作。1991年3月,联合国批准了中国大洋协会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并获准了位于东北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的15万kmZ为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必须在1999年3月前放…  相似文献   

19.
大洋多金属结核成因认识的重大突破大洋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国开发海洋的重要“黑色资源”。1985年起我国在东太平洋已成功地进行了数次多金属结核勘查,并于1991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被联合国批准的大洋矿产先驱投资者。现已基本上探明了在...  相似文献   

20.
多金属结核化学成分组成的差异能够反映其赋存环境的差异与变化,也能够指示结核的成因.利用ICP-MS方法分析了分布于南海西北陆缘、太平洋、印度洋等不同区域的多金属结核样品的地球化学组成,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数据显示,南海西北陆缘多金属结核富Fe、Si、REE,而Mn、Co、Cu、Ni含量低于大洋结核,轻稀土元素(LREE)更为富集.依据结核TMn/TFe的比值特征以及w(Mn)-w(Fe)-w(Cu Ni)三组特征显示,南海结核和太平洋海山结核符合水成成因,太平洋海盆结核属成岩成因,印度洋结核具有成岩和水成双重成因.与太平洋、印度洋等大洋型结核不同,南海结核元素组成中,标识陆源物质来源的Fe、Si、REE、Al等元素含量丰富,具有典型的边缘海特征,反映了南海结核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边缘海独特的沉积条件和多变的古海洋环境因素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