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对于认知旅游环境现状、提高旅游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模糊综合评价是综合评价中应用广泛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的多层次、多因素的数学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有效合理的评价.结果显示,6个小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均为V1~V2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为V1级,说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属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议论会在丹霞山召开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旅游地貌组、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联合召开的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25——29在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举行,来自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基于协调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目的,采用层次分析(AHP) 法定量分析了目前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综合协调性及利益相关者各自评价指标的协调性水平。结果显示:① 丹霞山生态旅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呈不协调的发展状况;② 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自身评价指标发展水平不均衡;③ 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横向或斜向沟通与协调,特别是宏观和中观层的利益主体与微观操作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为此,从主体关系协调和空间关系协调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关系协调的全通道式沟通网络机制和空间关系协调发展机制。丹霞山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和实现机制有利于为其他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依据,并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25~29日在广东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旅游地貌组、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委员会与丹霞山风景名胜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到会代...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测评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征求专家和旅游者的意见及参考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由旅游景观环境、旅游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服务设施环境、旅游地信息环境5个城市旅游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城市旅游环境各指标发展水平和旅游环境协调发展度两方面考虑,通过确定指标权重、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构建协调发展度矩阵等步骤以测定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等级。文章最后对开封市和洛阳市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测评,得出开封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偏下,洛阳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  相似文献   

6.
选取北京市旅游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4类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SPSS19.0对所选取指标进行主成份和聚类分析,得出各区县旅游环境质量在不同主成份上得分及其综合得分、北京市旅游环境质量分类结果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17个旅游环境评价指标降维处理得到3个主成份,其累计贡献率达84.4%,能很好地评价旅游环境质量;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4个主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旅游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相对较好,旅游环境质量明显优越于其他区域,排名依次位居前4位;大兴、房山、通州3个区县自然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环境都较差,旅游环境质量排名依次位列后3位;延庆、怀柔、密云3个远郊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好,适宜开展生态、民俗旅游,其旅游环境质量排名居中;北京市旅游环境质量可以分为4类,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区域性差异,市中心区域质量最优,东北部远郊较高,西部近郊次之,南部郊区最差。  相似文献   

7.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由生态环境系统、能源系统、低碳管理系统、票务系统、游览系统、食宿系统、娱购系统组成的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世界遗产地——广东丹霞山景区为例,对其低碳舒适型景区的整体建设质量及各指标要素的建设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丹霞山低碳舒适型景区整体建设质量为良好层次,各指标要素建设质量较高。最后,提出了"以低碳、舒适、健康为理念,以增加/保持碳汇、减少碳源、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综合考虑旅游六要素、协调四大旅游主体、统一规范与差异对待为原则,以宣传、规划、服务、技术、市场、管理为支撑体系"的低碳舒适型景区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州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伍向阳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7,27(6):553-557,56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基于国际旅游竞争力理论,选取18项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5个大城市进行了旅游竞争力计算与排序,并将广州与各主要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方面,广州仅次于北京、上海位于第3位,广州在旅游市场、设施、企业等方面有竞争优势,但在旅游文化、城市环境质量、旅游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湿差距。据此从营销导向、产品升级、品牌带动、持续发展和区域联动等5个方面对广州旅游发展战略选择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和距离的旅游国际竞争潜力评价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绪才  钟静  丁敏 《地理研究》2011,30(5):827-834
本文将旅游竞争力分为旅游竞争效力和潜力两个方面,并从旅游资源和距离两个方面构建旅游国际竞争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从特定区域客源市场视角对中国旅游国际竞争潜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世界主要旅游强国相比,中国旅游国际竞争潜力综合评价值最高,竞争潜力很大,且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但在与客源地距离方面总...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9—12日在“丹霞地貌”名称的策源地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来自各省市、香港地区和各丹霞风景名胜区的学者、旅游经营和管理干部40多人,带着30多篇论文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举行的第一次特殊地貌类型的旅游开发专门性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1.
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端谦  刘春燕 《热带地理》2002,22(3):245-248
从大气环境质量,旅游气候适宜度,气象气候风景资源及旅游气象气候障碍等方面对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年舒适旅游期长达130d以上,盛夏时节日舒适持续时间长达14-17h,是理想的观光,度假,避暑疗养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旅游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该文对1980年以来我国区域旅游环境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文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区域旅游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环境质量及其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保护对策与旅游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就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区域旅游环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南京江心洲旅游景观健康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佳雪  沙润  周年兴 《地理研究》2010,29(4):748-756
在对景观健康理论和旅游景观特征分析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主线的旅游景观健康评价体系。参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生态城市以及旅游景区评定标准等确定了相对健康的目标值。设计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糊评价法,依据评价对象与目标值序列的相似程度,将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整合遥感和统计调查数据,对南京江心洲2001~2007年旅游景观健康进行了跟踪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02年旅游集中开发建设时期,研究区旅游景观综合健康指数下降;随着响应的健康指数持续上升,2002年后下降速度减缓,2005年后开始逐渐上升,但一直处于亚健康水平(≤0.7),压力健康指数持续下降限制了旅游景观健康综合水平的提高;旅游景观状态的健康指数在短暂下降后呈上升态势;设施用地的无序扩张、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林地减少和破碎化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万佛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深入研究,构造万佛山旅游发展SWOT战略分析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万佛山旅游业的对策,对策有3方面:其一,打造丹霞景观与侗族风情相融合的特色旅游品牌;其二,打造万佛山、良山、丹霞山“红石”神韵的组合旅游精品;其三,打造具有红色历史底蕴的生态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在韶关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于1991年12月9日至12日在仁化县丹霞山召开。这是我田特殊地貌的第一次旅游开发的专门学术论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及香港等33个单位41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和著作29篇,甘谷、齐云山、赤水市永康方岩等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因故未能派代表参加,特向会议发来贺电。贺信等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6.
对崀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国内丹霞地貌旅游开发较好的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进行比较,分析了新宁崀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崀山丹霞地貌旅游业的开发,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同时借鉴其它旅游区特别是丹霞地貌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丹霞地貌景观的保护,促进崀山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在韶关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于1991年12月9—12  相似文献   

18.
武陵源风景区环境质量评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武陵源风景区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质量降低、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问题。本文在实地调查和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函调问卷 ,通过对函调问卷的综合分析 ,构建武陵源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对旅游区的旅游环境质量做出了评判。研究发现 ,尽管从总体上看 ,武陵源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旅游资源环境比较优越 ,但从评估的结果看 ,由于武陵源旅游区前期的开发力度过大 ,某些地方的无序开发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武陵源风景区环境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岳型旅游地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从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可以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质量及其评价、旅游环境管理、旅游的环境效益,以及对旅游环境的保护5个方面来分析和评价中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研究进展,可以看出,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对山岳旅游地环境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细致,但是在对有些领域的研究上,研究内容还不够全面,而在有些领域的研究上,研究方法也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过度强调旅游发展环境和旅游发展业绩,已无法满足旅游发展转型、旅游政策改革、产业提档升级的战略需要。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应当前转型发展需要的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指标突出强调城市旅游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包括城市旅游发展环境、城市旅游发展要素、城市旅游发展业绩和城市旅游发展潜力4个方面。以长三角地区16个地市为例,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由传统模型得出的结果具有相对一致性和部分差异性,证实了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在新形势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