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知道,提丢斯—波得定则(Titius-Bode Law)是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人们发现几个类木行星的一些卫星与行星的距离以及1994年发现的PSR1257+12脉冲星的三个卫星与主星的距离也符合这一定则。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借用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和数学方法研究了行星距离形成的问题。故写了此文,以飨读者。 1766年,德国数学家提丢斯(Johann Daniel Titus,  相似文献   

2.
MPC出版日期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10.02. 1642 (26+0) 84(0+1)2001.11.01. 0 (0+0) 26(0+0)2001.11.30. 2013 (50+0) 16(0+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获编号或命名数) 从9月份开始、小行星的观测和发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潮。在过去的一个月之内,发表小行星的观测  相似文献   

3.
月份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08 863(10 0) 123 (5 4)2001.09 1420(28 0) 52(1 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发现数) 在8月4日的小行星通报上,小行星中心改变了从年初开始的每两期公布一次新的小行星命名的惯例,而在这一期继7月份的小行星命名之后,继续给出了新的小行星命名。这使得9月2日的小行星通报上  相似文献   

4.
年 月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 2001 4 1200(17 1) 0 2001 5 0(0) 206(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发现数) 小行星命名: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宇航局 宇航事业与天文研究关系密切。很多小行星发现者都倾向于以宇航方面的事物命名小行星。在2001年5月新命名的小行星中,(1136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NASA,这是美国宇航局的缩写。美国宇航局成立于1958年,主要进行宇宙探测和研究。1969年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绩。(1188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Mirstation(和平号空间站)。它是俄罗斯最早  相似文献   

5.
一个跨度为5千米的小行星被证认是月亮的小妹妹。3753号小行星是1986年发现的,看上去完全是一颗一般的小天体,它和其他一些小行星都是跨越地球绕日轨道运行的。但在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威格特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这些小行星的轨道进行计算以后,才发现3753号小行星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陷在"一个复杂的轨道上运行。威格特说,"没有一个人预见到3753号小行星会是地球的小卫星。"许多小行星被木星的巨大吸引力锁定在绕木星运行的轨道上,近来又发现一颗小行星被火星所"擒获",但这些小行星的轨道的形状是简单的,不复杂。3753号小行星不…  相似文献   

6.
年 月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 2001 2 1291(2) 0 2001 3 1151(12) 234(1) (括号内数字指北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科学精英  相似文献   

7.
按照提丢斯-波得定则,在距太阳2.8天文单位,也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应该有一颗大行星。既然是大行星,就应该在黄道带附近运行,因此1796年在哥特召开的一次国际天文会议上,法国天文学家特拉朗托提议将黄道带分成24个区域,由天文学家分别"把守",捕获这颗未见大行星。德国还特意组织了一个"天空巡警队",真可谓是"天网恢恢"。  相似文献   

8.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1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发现命名了4颗彗星,其中一颗是2010年发现的小行星,在最近确认为彗星。  相似文献   

9.
小行星家族中的音乐殿堂李竞在天文学界,有一个已经成为法则的传统,就是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和天文机构拥有该小行星的命名权。从1801年发现第1颗小行星到1993年9月的近二百年间,已发现并编号的小行星共5655颗。其中已命名的4512颗,占79.8%。...  相似文献   

10.
林尼尔彗星 ,全称“C 1 999LinearS4”彗星 ,或者Linear S4、C 1 999 S4彗星 ,是美国新墨西哥州林肯实验室近地小行星研究组 (LincolnNear EarthAsteroidResearch ,简称Linear)在小行星巡天中于 1 999年 9月2 7日发现的。事实上 ,从 1 998年起 ,Linear发现了 4 0多颗新的彗星 ,但只有这颗彗星独占鳌头。发现时 ,它离太阳的距离与木星相当。它有一个长长的椭圆轨道———估计来自于遥远的奥尔特云 ,那里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 5万倍 ,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彗星库。Linear彗…  相似文献   

11.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2年5月里共发现命名了4颗彗星,其中一颗是去年发现的小行星在近期观测到彗星特征,最终确定为彗星。  相似文献   

12.
彗星动态     
2003年12月发现的正式编号的彗星: P/2003XD10(LINEAR-NEAT)。 2003年最后一个月里只发现了一颗彗星,是LINEAR和NEAT共同发现的。12月4日、5日LINEAR发现了一个小行星状的目标,随后它得到了2003XD10的编号,NEAT在12月14日独立发现它,亮度19等,有一短彗尾。随后的观测证实这确实是一颗彗星,运行周期约6.1年,已经于2003年9月过近  相似文献   

13.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2年7月里共发现命名了4颗彗星,都是周期彗星。2012年7月13日,La Sagra业余巡天项目发现一颗小行星状的目标,发现时亮度为14.5等,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得到的编号为2012NJ。随后的观测发现这个目标有一条尾巴,最终确定它是一颗彗星,编号修改为P/2012NJ(La Sagra)。这颗彗星已于2012年-6月13日过近日点,近日距1.3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于2008年12月24目发现的临时编号为K08Y09M的小行星给予永久编号:207931。这是我们天文台到目前为止所发现取得临时编号的27颗小行星中第一颗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也是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实现了我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小行星发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李嘉 《天文学进展》2011,29(1):105-116
采用接近真实太阳系的动力学模型,对主带小行星的动力学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的起始时间是儒略日JD=2.4540005×10~6,计算的时间长度为100万年。力学模型采用n+m体模型,计算程序基于小行星轨道演化的软件Orbit9。对演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测试粒子与木星的平运动共振对测试粒子稳定性的不同作用,以及在2:3、3:4共振处不同初始ω值对测试粒子演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的小行星编号和命名 新世纪的第一个月在小行星史和小行星命名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2001年1月1日是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发现200周年纪念日。20世纪20年代,第1000号小行星以发现谷神星的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命名;在21世纪的第一个月被命名的第10001号小行星则以发现谷神星的地点西西里首府Palermo命名。在1月9日发布的小行星通报上,当月获得永久编号的小  相似文献   

17.
MPC出版日期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2.04.27. 0 171(0)2002.05.26. 3001(30) 72(2) (括号内数字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获编号或命名数) 新小行星命名:中国天文学家命名的小行星 在2002年5月发布的小行星命名中,有两颗小行  相似文献   

18.
微型冥王星     
天文学家在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之间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估计这颗临时编号为2000EB173的小行星直径为300~700千米。就大小而言,在小行星中仅次于1号谷神星,排名第二。它与太阳的距离为43亿~56亿千米,要花240年才能绕太阳一周。目前,加州理工学院的布朗教授正带领一个小组对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55年11月11日,在我们拍照小行星(1274)Delportia的底片上,发现另外一颗小行星,移动方向与(1274)相似,光度稍亮一些。经连续追踪,到12月17日为止,共得到十三次观测。挑选其中三次观测,算了一个椭圆轨道,以其轨道根数与星历表比较的结果,已经可以初步肯定是一个新的小行星。以下表1中载出了所有观测的位置和O—C之差,其中注有(*)的是用来计算轨道的凤测。  相似文献   

20.
小行星观测:发现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 2001年5月22日美国天文学家使用位于CerroTololo的4米Blanco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暂定编号为2001 KX76的柯伊伯带天体。这颗小天体目前距太阳64亿千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的直径有可能达到1270千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它的大小已经超过了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甚至超过了冥王星的卫星查龙。自从1992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第一颗柯伊伯带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