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崔惠文 《地质与资源》1996,5(4):306-314
甘肃北山地区古生代处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与西伯利亚三大板块聚合部位。晚古生代(D2-D2)形成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之后又处于板内构造演化时期,石炭纪-二叠纪有拉张-闭合构造运动,形成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侵入作用,对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划分出4条张裂带,每条张裂带控制着金矿床(点)的分布。从金矿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本区金矿床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早古生代两条不同构造—岩浆杂岩带的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周鼎武  张成立 《岩石学报》1995,11(2):115-126
东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500Ma~400Ma)分别在北秦岭和南秦岭发育两条构造-岩浆杂岩带。北秦岭带由洋盆消减的火山杂岩和深成侵入杂岩组成,是活动陆缘挤压构造背景的产物;南秦岭带由辉长、辉绿岩体、岩脉,超浅成隐爆的碱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和粗面岩组成,是被动陆缘拉张裂陷环境的产物。它们平行造山带走向分布,南、北对峙,构成时空有序的构造-岩浆杂岩带。其形成的构造机制整体上受旱古生代古秦岭洋盆沿商丹一线的俯冲和消减作用的控制,造成北部俯冲挤压,南部拉张裂陷,同时南部的拉张裂陷也受陆壳之下地幔热柱上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山北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主体属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其内部可划分出北、中、南三个构造带,北带主体为加里东期岛弧带,北山地区于古生代经历了弧-盆体制及裂陷槽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阶段,加里东期岛弧及陆缘裂陷-闭合阶段,海西期岛弧期后构造-岩浆活动及陆壳再次裂陷-闭合阶段和中、新生代差异断块升降阶段。  相似文献   

4.
论东天山觉罗塔格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觉罗塔格造山带位于吐哈盆地和中天山地块之间,长期以来,关于该造山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争论较多,有晚古生代岛弧带、弧后盆地、裂陷槽、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石炭纪火山岩型被动陆缘等不同认识。基于晚古生代早期觉罗塔格地区处于板内拉张的动力学背景,而非挤压碰撞环境,结合对带内早石炭世雅满苏组火山—沉积建造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觉罗塔格造山带应为一拉张型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5.
南海变质基底基本轮廓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变质基底基本轮廓是由中央向周缘自老变新的拼盘式褶皱基底,南海中央西沙群岛海域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围绕该古陆周缘发育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褶皱变质基底。南海构造演化十分复杂,经历元古代至古生代的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多次张裂与聚敛,形成晋宁期、加里东期和海西-印支期褶皱变质带;中生代又经历库拉-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形成“安第斯型大陆边缘”,新生代又经历陆缘扩张作用的演化才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6.
新疆泥盆纪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庆明 《新疆地质》2000,18(4):319-323
根据古地磁资料,泥盆纪时期除印度地块处于南半球10°~40°外,新疆境内其它块体均处于北半球0°~35°,位置变化不大。西伯利亚、准噶尔和塔里木3大地块向北漂移,华北地块基本未动,华南地块、印度地块和柴达木断块向南漂移。 晚古生代时,形成阿尔泰泥盆纪弧后拉张裂谷,发育一套细碧-角斑岩建造。在准噶尔地块中,形成了谢米斯台-淖毛湖晚古生代岛弧、弧间盆地和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塔里木北缘的南天山南缘洋盆,形成哈尔克山、艾尔宾山南缘断续的火山岛弧带。塔里木古陆区处于区域挤压背景,海水自东向西大规模退缩,形成一套陆…  相似文献   

7.
泥盆纪是秦岭构造与古地理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秦岭的泥盆系主要分布在南秦岭。资料表明,南秦岭泥盆系不是在统一的盆地中形成的,而是被古陆分隔的几个裂陷盆地的沉积产物。柞水石瓮子地处镇安盆地北缘,该处滑塌块体和斜坡砾岩广泛发育,物源为沿山阳-凤镇断裂向南作大规模逆冲推覆而被掩盖消失的小磨岭古陆,其形成受早古生代南秦岭区域抬升、全球海平面下降以及区内山阳-凤镇断裂和镇安-板岩镇断裂强烈活动的控制。区域性同造山陆块隆升与全球海平面下降造成了南秦岭晚古生代与早古生代地层之间区域性的不整合,一南秦岭在继续向北俯冲的同时,又沿南缘的勉略-巴山断裂带发生扩张,其内部也因拉张作用形成裂陷与块断隆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南秦岭区域性隆起和裂陷可能与加里东运动和勉略有限洋盆的打开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维西—景洪裂陷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兰坪-思茅坳陷带西侧近南北向的维西-无量山-景洪地质块体,根据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地质综合分析,具有裂陷带的特征,自泥盆纪开始的地幔上隆,形成隆起带,地壳产生东西向拉张,局部出现火山活动,石炭纪至三叠纪以中酸性为主的火山岩浆大量喷发,早侏罗世关闭,中新生代沉积厚大碎屑岩系,伴随裂陷带的生成,演化形成许多大中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大地构造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阿尔泰位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边缘,阿尔泰褶皱系与斋桑-北准噶尔褶皱系的接合部位,分为霍尔宗-丘伊-哈纳斯、冲乎尔-青河、别洛乌巴-南阿尔泰、矿区阿尔泰和东卡尔巴-富蕴、二台6个构造建造带,14个构造建造亚带。区内地壳演化可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古陆壳形成阶段、早古生代被动陆缘壳壳增生阶段、晚古生代陆壳拉张破坏和挤压重建(增生)阶段及中-新生代相对稳定的大陆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对北大巴山地区岚皋-镇坪一带的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早古生代碱基性火山杂岩的成岩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本区曾经历了裂陷-愈合-再裂陷-愈合的地质发展和演化。早古生代时期本区是一个在已固结愈合的中-晚元古代的裂陷的扬子地台北缘构造软弱带的基础上重新活化的大陆边缘陆内断陷构造带。它不仅控制了区内该时期碱基性火山杂岩的产出位置、岩浆脉动活动特征,而且还影响到岩浆物质来源的深度。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与  相似文献   

11.
北祁连金属成矿省时—空格局,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海田  邬介人 《地质学报》1997,71(2):170-179
北祁连金属成矿省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不同构造环境内形成了四个主要金属成矿幕。中元古代成矿幕的为地幔底劈,陆壳裂解构造环境,沿深大断裂形成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带和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一晚元古代成矿幕为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在火山-沉积地层下部基性火山凝灰灰岩内形成陈家庙块状硫化铜-铁矿床,上部深海沉积富碳泥质岩层形成镜铁山式大型沉积热喷流的-铜矿床,早古生代成矿幕为裂陷海槽成矿环境,中-晚寒武裂  相似文献   

12.
对北大巴山地区岚皋-镇坪一带的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早古生代碱基性火山杂岩的成岩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本区曾经历了裂陷-愈合一再裂陷-愈合的地质发展和演化。早古生代时期本区是一个在已固结愈合的中-晚元古代的裂陷的扬子地台北缘构造软弱带的基础上重新活化的大陆边缘陆内断陷构造带。它不仅控制了区内该时期碱基性火山杂岩的产出位置、岩浆脉动活动特征,而且还影响到岩浆物质来源的深度。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与杂岩密切相关的碱(钾)质煌斑岩的金刚石含矿性。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构造特征、演化及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建造”与“改造”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构造带:早古生代(1-2)陆缘逆冲带;晚古生代(D1)混杂岩浆碰撞带;晚古生代(D1)火山岩浆岛弧挤带;晚古生代(D2-3)弧后盆地褶皱带;晚古生代(C1-P2)陆缘盆地褶皱带以及中生代前陆盆地平缓背斜带等6个构造带。自古生代以来,曾发生了两次拉张-碰撞(闭合)-推覆的演化过程,均表现为“北挤南拉”和“北老南新”的构造迁移,直到二叠纪末期,相当于晚海西期构造运动,全区发生大规模褶皱变形和挤压推覆。最后依据构造特征和演分分析结果,笔建议在双井子级盆地褶皱带具备良好石油地质条件的有利油气区做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
泥盆纪—三叠纪华南扩张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鹤生  郭令智 《湖南地质》1993,12(3):149-154
提出了扩张域和扩张域构造的概念及其分类。认为华南晚古生代一三叠纪大地构造的最主要特征是处于扩张域的控制下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扩张域构造。这种构造主要有峨眉山张裂玄武岩高原、湘东裂谷系和湘南古地幔柱、闽西南一粤东海西印支裂谷系、滇黔桂裂各系和中晚泥盆世华南裂沟一裂谷系等。  相似文献   

16.
马超营-独树一带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为一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官道口群、栾川群和陶湾群为滨海、浅海、陆棚相陆缘碎屑-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强烈的浅源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多层硅质条带(团块)、硅质岩以及含Ag、Pb、Zn矿化的层状夕卡岩带。该带是比较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带交叉区,壳、幔富含Mo、Pb、Zn、Au元素。基于该带银铅锌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推断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西昌古裂谷晚古生代的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6个阶段重塑了晚古生代攀枝花-西昌古裂谷的演化认为它属地台区不成熟的小规模裂谷,是大陆边缘地区发生张裂及深部物质上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构造样式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良杰 《地球科学》1994,19(6):742-745
塔里木盆地的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景的控制,形成了陆内裂谷、裂陷槽、克拉通内拉张盆地、克拉通内挤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拉张盆地、弧后前陆和周缘前陆盆地等多种原型盆地并相互叠加和改造。盆地中存在挤压、引张、扭动和叠加构造样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圈闭构造,盆地中的大型隆起带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带,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吉林中部石炭系岩石建造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中部石炭系出露较全,具有独特的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在吉林晚古生代褶皱带演化中具有特殊性。本文将吉中石炭系划分为6个岩石建造,每一建造各具特征,并以岩石建造为手段,进行区域大地构造分析,认为该区石炭纪是在弧后-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裂谷-拗陷带的构造环境,具有由先期裂谷发展阶段转变为末期拗陷带的演化过程,从而表明该区石炭纪为一拉张的构造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0.
晚古生代期间,粤北半地堑式裂陷盆地受控于华南大板块内的三叉张裂盆地系统。沉积盆地演化阶段包括;基底上隆,张裂,沉陷,下沉和封闭阶段。海西期盆地演化史中的沉陷至稳定早期对热水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