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对1998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震群同的多种宏观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叙述了在同-阳高地前宏观前铛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这些宏观前兆异常 时、空、强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得出此次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主要表现在突发性,害有兆异常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与烈度成正比,异常的空间展布方向与地震活动构造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常想德  孙静  李帅 《中国地震》2017,33(4):771-780
通过对2017年8月9日精河6.6级地震灾区内共计355个调查点的实地调查,确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灾区最高烈度为Ⅷ度(8度),灾区面积15623km2,灾区总人口487696人,其中,受灾人口133695人,地震共造成36人受伤;对各烈度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现象进行了整理,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抗震能力与震害原因,结果显示,土木结构房屋倒塌及屋檐塌落是导致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砖木结构房屋缺乏抗震设施,破坏形式多样;砖混结构房屋在高烈度区破坏较重;框架结构房屋主体完好但填充墙普遍出现破坏。安居富民房屋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1995年海南东方近海5.2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宏观烈度,地震序列特征,前兆异常以及地震活动与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该区及附近地区仍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地震烈度异常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总结了地震烈度及其异常的特点; 其次在分析多个烈度异常区震害资料的基础上, 从地形条件、 土层特性、 断层、 土层结构及地下水位等五方面详细分析和总结了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最后从宏观考察、 现场测试, 强震记录分析, 以及数值模拟三方面对烈度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 总的来说, 现阶段对烈度异常现象的研究还不全面, 大多是基于宏观震害资料、 区域地质构造及局部场地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不能全面充分地解释烈度异常的原因, 且对异常现象的定性分析较多, 缺少一定的定量分析, 特别是缺乏基于强震记录的定量分析. 文中对进一步研究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 分布规律及震害影响提出了建议, 对下一步开展地震烈度异常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首先总结了地震烈度及其异常的特点;其次在分析多个烈度异常区震害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形条件、土层特性、断层、土层结构及地下水位等五方面详细分析和总结了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最后从宏观考察、现场测试,强震记录分析,以及数值模拟三方面对烈度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总的来说,现阶段对烈度异常现象的研究还不全面,大多是基于宏观震害资料、区域地质构造及局部场地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不能全面充分地解释烈度异常的原因,且对异常现象的定性分析较多,缺少一定的定量分析,特别是缺乏基于强震记录的定量分析.文中对进一步研究烈度异常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震害影响提出了建议,对下一步开展地震烈度异常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漾濞6.4级地震灾区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情况与破坏形式调查。从云南相近震级地震破坏情况的对比、加固与未加固房屋的对比、强震动记录、与烈度衰减关系对比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认为抗震加固能减轻土木结构建筑的破坏。甚至可降低其宏观烈度1~2度,对抗震加固的防震减灾效果进行评估;就抗震加固工作及烈度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8年汶川M8.0地震获得的强震动记录数据,根据《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得到各台站处的仪器地震烈度值,分析仪器地震烈度与宏观地震烈度的对应关系,研究该仪器烈度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所得的仪器烈度值与宏观烈度完全吻合的比率为47.5%,偏差±1度以内的比率为89.1%,说明二者对应情况较为理想,仪器烈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实际的震害情况;在各宏观烈度区内仪器烈度值虽然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但其均值与宏观烈度区值的偏差相对较小,均控制在±0.3度以内。另外,文中还绘制了汶川地震仪器烈度分布图,虽然与宏观烈度在整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仪器烈度分布与宏观烈度分布不可能完全一致。仪器烈度与宏观烈度的概念和属性有所差异,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不应混淆和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4日,云南省宁蒗县发生5.7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宁蒗县永宁乡永宁村一带,极震区烈度Ⅶ度,为NW向椭圆形状,地震造成3人死亡、2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 730万元.此次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3.9级发生在6月26日,余震分布在主震北侧,呈近似NW向分布,与极震区烈度分布相一致,节面Ⅱ为主破裂面,主压应力P轴方位SE向,发震断裂为NW向的永宁断层.震前共出现8个异常项目12条异常,地震活动性异常4项,定点前兆异常5项,宏观异常3项,均为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9.
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时,地震发生时刻、震级、极震区烈度评估、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离、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房屋震害矩阵等是影响地震灾害损失计算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探讨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6.4级地震灾害评估中极震区烈度评估、地震影响场、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离、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人员伤亡评估模型、房屋震害矩阵与真实结果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本次地震损失快速评估结果存在偏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震影响场分布、人口与房屋建筑(对应抗震能力)数量评估的偏差;提高地震影响场评估、人口、房屋建筑等数据空间分布精准性,是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精准性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罗福忠  张云峰 《内陆地震》1997,11(4):399-404
1997年4月6日,11日,16日新疆伽师继1月21日和3月1日3次6级以上地震之后又连续发生了4次6级以上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Ⅷ度,极震区内的英里乡所有I类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破坏,江巴孜乡,和夏阿瓦提乡,克孜勒苏乡和巴仁镇的大部分房屋倒塌或严重破坏,在地下水位高,土质松散地区出现大面积喷水冒砂与地裂缝,根据震害评估与宏观考察资料,介绍了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15日库车5.6级地震烈度及地震构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9年3月15日新疆库车县西北发生5.6级地震,宏观震中(北纬41°48′,东经82°41′)位于却勒塔格山北坡,极震区烈度为Ⅵ度,有Ⅶ度异常点分布。地震造成1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为1 636.8万元。灾区南部人口密集,场地土条件差,地震动放大效应显著。地震为却勒塔格断裂所致,该断裂属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带内的推覆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12.
续发性地震震害损失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立军  张勇 《内陆地震》1998,12(3):268-273
通过伽师地震震害损失评估的实践总结,认为对续发性地震的损失评估,尤其对量大面广的建筑物的损失评估采用震害损失率相减的方法,其结果与前面的地震损失率具有可比性,通过对不同评估方法的比较,认为震害损失率相减法快速,准确,易于操作,给出了新疆地区不同烈度下土木结构房屋的震害损失率,其取值范围为:Ⅺ度区为70-46%;Ⅷ度区为45-29%;Ⅶ度区为28%-13%;Ⅵ度区为12-6%,Ⅴ度区为5%以下。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城市防震减灾对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市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天山地震带中段,城市地震灾害的潜在危险与日俱增。为了响应联合国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 年”活动的号召和近期内中国实现大中城市的减灾目标,在乌鲁木齐市建立了震害预测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阐述了乌鲁木齐的地震环境,介绍了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主要内容,讨论了今后面临的问题及防震减灾对策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吴忠良 《中国地震》1999,15(1):14-22
在目前前于地震预测的争论中,地震前兆的统计检验是一人重要的问题。我们指出,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统计学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地震学问题。通过引入前兆的“分辩率”的概念和讨论地震前兆的统计检验,我们澄清了前兆检验中的“边缘问题”即落在预测区边缘附近的地震究竟是否应当算预测成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疆破坏性地震损失“盲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立军  赵纯青 《内陆地震》1998,12(4):337-342
通过总结新疆近年来的震害预测研究成果和震害损失评估工作的实践,给出了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方法-“盲估”方法。提出今后震灾评估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震后趋势快速判定计算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王坚  寇大兵 《内陆地震》1999,13(1):50-57
1998年5月29日皮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中距皮山县城约39km,震源深度为32km,烈度分布区为北西-南东走向的椭圆形,极震区烈度为Ⅶ度,个别点为Ⅷ度,地震使皮山县县城,9个乡,2个镇,2个农场,墨玉县部分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共计受伤人数为26人,其中重伤为2人,无家可归者人数为5566人,1392户,牲畜死亡4454头。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86.75万元。  相似文献   

17.
强震序列叠加时h值计算及其震情预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欣  俞兴宝 《中国地震》1998,14(4):52-61
在强震群活动中定量计算并扣除前面强震序列的影响是正确估算后续强震序列频度衰减系数h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喀什及其周围地区农村房屋建筑易损性矩阵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立军  谢瑞民 《内陆地震》1999,13(3):233-237
在搜集喀什及其周围地区农村房屋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分类房屋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将其与国内相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认为结果的差异主要与研究区农村房屋质量和场地土条件有关,今后工作中应对城镇房屋建筑的易损性矩阵进行及时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震前兆吸引子及可预报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中国地震》1998,14(4):71-77
利用溧阳台和徐州台体应变前兆观测资料,计算并研究了地震前兆吸引子的关联维数D2和二阶Renyi料K2,提出了在一定异常判据下估算前兆吸引子可预报时间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及沿岸地震活动时空动态扫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守中  郭爱香 《中国地震》1999,15(4):324-332
从中强震成组孕育出发,研究了南黄海及沿岸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动态图象扫描特征,探索了该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该区20多年来4级地震活动总休上呈相对平稳状态,但在不同时段则出现不断演变迁移的4级地震局部集中区及低b值区等异常区域,5~6级中强地震大都发生于异常区的边中附近;异区内4级地震累积频度往往呈非线性指数加速,中强震发生于4级地震非线性指数加速的后期或其后的异常平静期中。这种地震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