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寨上金矿床共发现金矿脉22条,金矿体19条.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出:该区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来源特征.δ34S的组成特点可能反映了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碳的来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和花岗岩岩浆热液提供.矿石稀土元素并没有完全继承围岩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以下特征: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多期次活动的流体.金矿成矿是在300Ma之后燕山晚期形成的.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硫化物配合物的形式迁移.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后.运移到裂隙发育部位,并因为流体的混合和围压突然降低,成矿流体产生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依据阿西金矿床H、O同位素组成特点对成矿流体的来源进行了示踪研究,并且研究了矿床的水岩交换作用,讨论了水-岩作用与金成矿的关系.根据矿床中典型热液矿物和岩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流体作用过程进行了示踪研究,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果.根据成矿流体活动踪迹建立找矿标志,是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金矿在矿流体的来泊是金矿庆成因研究的内容。对传统的成矿流体认识进行了评述,强调了渗滤热液在金成矿中的作用,金沉淀的机制除流体温,压的降低外,流体的混合作用及流体与围岩的反应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独立金矿床,特别是脉状金矿的矿石矿物组合及其成矿阶段都是十分相似的.这种相似性与成矿构造脉动性的统一需要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最佳的解释是,成矿流体体系的分异及其分异出来的各个子体系有序的赋存层次决定了成矿阶段的有序性.因此,提出了金的液体矿源是通过运移→分异作用→成矿流体的汇聚过程,并构成了不同性状的含矿流体的子体系分层次赋存的成矿流体库.  相似文献   

5.
金龙山-丘岭金矿区含金矿源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组成含金矿源层岩石为高频互层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其中细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好,页岩、板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差,构成屏蔽层.金鸡岭Ⅰ级复式向斜控制着金、砷、锑等异常范围;松枣Ⅱ级复式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带;金龙山-丘岭金矿Ⅲ级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体;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是金矿化体的容矿有利位置.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变形与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及储集密切相关.其规律是:①原生构造导致成矿流体的初次聚集.②第一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的聚集.③第二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运移及金矿床形成.此期变形是金的主要成矿期.④第三期构造变形使成矿流体进一步聚集和金矿体的富集. ⑤第四期构造变形是石英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总结出矿床形成模式.据此提出了在4种不同的构造部位找金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  张哲 《地质与资源》2001,10(1):50-55
流体具有媒介和作用剂的双重属性,流体作用贯穿于整个内生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的原始成矿流体——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富含SiO2、挥发份、成矿元素的C-H-O体系.在从深部至浅部的运移过程中受岩石建造性质、岩石(层)中流体成分的混入以及水-岩反应等因素作用,原始的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组成成分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最终形成直接导致金矿化的成矿流体.造成成矿流体中金等成矿物质发生沉淀的主要原因是流体的沸腾作用、流体中挥发份的逸失、流体相的分离作用、不同类型流体之间的混合作用以及热液蚀变(水-岩反应)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16,(4):585-589
大渡河金矿田分布于南北长约60km、东西宽约30km,的康定大渡河两岸。成矿流体在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传统金矿床分类方案却不能合理解释康定大渡河金矿田的成矿流体来源,给找矿勘探带来了困惑。鉴于此,借助"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和"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理论",探讨大渡河金矿田三碉金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分析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8.
成矿流体中金的沉淀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德会 《矿物岩石》1997,17(4):122-130
成矿流体中金的沉淀机理是金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建立在现代实验地球化学和络合物化学等理论基础上,热液成矿流体中金的迁移形式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结合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的研究,对金的沉淀机理已提出了许多假说,如沸腾作用、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热液蚀变等等。一方面,受成矿地质环境的制约,不同矿床类型和不同成矿环境,金的沉淀机理可能不同;另一方面,不同沉淀机理还有各自不完善之处,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而成矿实验地球化学、计算机模拟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包括额尔齐斯构造带,为重要金矿床成矿带之一.文章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为基础,应用金矿成矿过程中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金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山-盆转换系统内金的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体系中构造主导作用、流体直接作用及构造和流体耦合作用与金矿成矿机理和时空分布特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渡河金矿田分布于南北长约60km、东西宽约30km,的康定大渡河两岸。成矿流体在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传统金矿床分类方案却不能合理解释康定大渡河金矿田的成矿流体来源,给找矿勘探带来了困惑。鉴于此,借助"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和"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理论",探讨大渡河金矿田三碉金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分析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1.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共存于同一层间蚀变构造破碎带,上金、下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银矿床.金矿床具有沉积岩围岩型金矿床的全部特征,银矿床则有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床的特征.在系统归纳金、银矿石及围岩的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矿石矿物包裹体的温度、压力、成分,以及对三水裂谷盆地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金矿床是沉积盆地中的流体在大规模迁移过程中萃取地层中的金而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银矿床属于构造-岩浆叠加改造热液交代型矿床,金矿床形成在先,银矿床形成于后并改造了金矿床,金、银矿床均不是热水沉积型矿床或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成矿热液具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甘肃阳山超大型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发展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它是形成、产出在中新生代活化造山带、地壳高位浅成的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金矿床。从大地构造成矿学的研究途径,对其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源区类型、形成与演化的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的地质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传输与聚集的构造系统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变质与非变质的复杂混合体系,主要由基底、盖层中的构造热动力区域变质流体+重熔花岗岩浆热变质流体+岩浆热液等,组成多成因类型混合成矿流体,并受到同生水、大气降水的混染。因此,阳山金矿主要是由混合型变质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叠加形成,具有多因复成成矿特征的超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凤太矿集区金矿资源丰富,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了较大成果和找矿突破.通过分析对比矿集区内典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流体特征,总结了凤太矿集区的成矿规律.凤太矿集区金矿的矿化类型多样,但其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成矿物质的来源具有统一性,成矿深度较浅的金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参与程度较高,而成矿深度较深的金矿流体来源则具有更多的变质...  相似文献   

15.
方维萱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0):1178-1184
在铁质苦橄岩—铁质安山岩、钛铁辉长岩—钛铁质闪长岩和二长岩—二长斑岩岩体附近,同岩浆侵入期脆韧性剪切带中构造岩相和热液角砾岩相,它们是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含矿岩相学类型。总体垂向蚀变分带为:上部为粘土化—绢云母化—赤铁矿蚀变带,中部钾质蚀变相带(电气石—铁质)+热液角砾岩化相带,下部钠质蚀变相(铁质)—热液角砾岩化带。围绕二长斑岩—二长闪长岩舌状侵入体形成电气石蚀变岩相带,属于汽成热液蚀变中心。大型—超大型IOCG矿床具有多期蚀变相系叠加特征,不同成因的热液角砾岩化相带发育、异时同位多期蚀变岩相叠加和汽成热液蚀变相发育等是寻找大型—超大型IOCG矿床标志。  相似文献   

16.
李兆鼐 《地球学报》1997,18(2):150-161
本文主要讨论火山岩、次火山岩和相应侵入岩地区各类金矿的蚀变分带和形成条件,作者把成矿系统分为成矿热流体体系和控矿环境两个组成部分。热流体体系分成近地表和高侵位的两种类型,控矿系统分为火山中心控矿系统、高侵位岩体控矿系统和有区域性断裂系统复合的上述控矿系统。与近地表岩浆热流体体系有关的浅成热液金矿可分为低硫、高硫和富碲3个类型,与高侵位岩浆热流体体系有关的有斑岩型和浅成侵入体型。全面分析了与两种热流体体系有关的各类金矿产出的的地质环境、蚀变矿物组合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提出了成矿热流体体系与控矿环境相互作用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四维记录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热液成矿作用地球化学:以金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以金矿为例总结了热液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包括热液蚀变、金在成矿热液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富集-沉淀机制以及在硫化物中的存在形式。热液蚀变过程中形成的矿物组合反映了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蚀变模式具有重要的找矿勘探意义。在热液体系中,金主要以Au-Cl或者Au-S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运移,体系温度、压力、氧逸度以及硫逸度等条件的变化是导致络合物分解、金沉淀的主要机制。在较高压力条件下,金趋向于在热液蒸汽相中富集。As和Sb是金矿热液体系中常见的伴生元素,在较低硫逸度条件下,形成自然砷/自然锑-自然金组合。金从热液中沉淀后主要以显微包裹体或者固溶体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以及黄铁矿等硫化物中,而硫化物中固溶体金的量主要受热液H_2S活动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黔东八克金矿床毒砂和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克金矿床以矿体和围岩广泛出现毒砂为典型特征,毒砂、黄铁矿为金的主要共生矿物。对矿体及其围岩中毒砂、黄铁矿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矿体中毒砂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围岩的毒砂、黄铁矿,从矿体—近矿围岩—远矿围岩,毒砂、黄铁矿都出现铕的明显负异常,铈无明显异常,反映成矿流体具弱还原性;毒砂、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呈现出随着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化而减少,并普遍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LREE的特征;通过对黄铁矿、毒砂Hf/Sm、Nb/La和Th/La比值分析,表明八克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型流体;从研究毒砂、黄铁矿Y/Ho、Zr/Hf和Nb/Ta比值变化范围,表明作用于围岩、矿体中的成矿流体从早期-晚期发生了改变,推测晚期成矿流体可能遭受了外来热液的混入;应用毒砂、黄铁矿中的Co/Ni比值,结合已有数据,表明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水不均匀混合。八克金矿是岩浆热液型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苏丹哈马迪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丹哈马迪金矿区矿石与岩石稀土配分曲线的相似性表明二者具有同源性;矿石硫同位素组成δ(34S)值为较小的负值,表明区内硫来源单一,且硫质应为深源物质;而矿石中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则表明金矿热液应来源于变质热液.众多事实表明,哈马迪金矿与泛非造山运动及其后的区域变质作用关系密切,成矿热液来源于围岩,属受剪切作用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陈国华  黄树桃 《铀矿地质》1998,14(4):207-213
在拉尔玛金铀矿床研究中鉴别出一种新的金矿控矿构造──热液隐爆机构。该机构在平面上呈近椭圆形,剖面上呈漏斗状,顶部为一由热液硅岩构成的“硅盖”,中心部位为热液隐爆角砾岩,其分布范围与金矿体吻合。热液隐爆机构的形成机制为:在硅岩与板岩的交界处形成的热液硅岩“盖”阻塞了热液系统,导致出现过压的地热环境,约49.5Ma时,由于东西向断裂复活,使脆性的硅岩发生破裂,最终导致了热液隐爆作用的发生。热液隐爆作用促使金元素从热液中沉淀,而热液隐爆机构则为金矿化提供了赋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