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已故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建议某一家报纸要多登载一些知识小品(即科学小品),要 "叫人很乐意看下去"。这不仅是知识小品而且也是其他科普作品都应注意的问题。但如何把科普作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大凡优秀的科普作品,都是主线清晰、详略得当、剪裁得体的。我们写科普文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而不是关起门来"自我表现"。在下笔之前,应当对社会的需要及读者的需求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在这个基础上来确定主题,明确"主线"。对所掌握的材料要做到合…  相似文献   

2.
已故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建议某一家报纸要多登载一些知识小品(即科学小品),要“叫人很乐意看下去”。这不仅是知识小品而且也是其他科普作品都应注意的问题。但如何把科普作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写出气象科普文章廿余篇共十余万字,其中广播或报刊发表十余篇;出版或报刊上发表(包括待发表)科普连画、组画、宣传画两百余幅。其中“人定胜天”科普连环画曾参加过省上美展并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三等创作奖,80年编的“灾害性天气及其预防”科普性连环画册已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发  相似文献   

4.
《气象软科学》2008,(1):187
刘志刚在2007年8月13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在首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科技教师数量不足、科普资源相对匮乏”已成为阻碍中国科普教育发展的两大突出难题。与此现象相反的是,中国科研工作人员的数量非常巨大,但鲜有专家来写科普读物,能写出优秀科普读物的就更少了。在国外,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写过通俗性的科学著作,他们都把此项工作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高登义 《气象》1975,1(9):2-3
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密切配合下,最近,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气象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是在1959、1960、1968年考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获得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国气象科学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参加这次考察的还有女气象工作者和工农兵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陕西省气象学会正在建设“陕西气象数字科普馆”,向全省气象工作者征集相关科普文章,并择优在《陕西气象》刊载,发此短文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它是将人类已经掌握的一些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推广传播到社会的各有关方面,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识,增长才干,使科学技术变成生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提高科普作品的质量,应从多方面进行努力。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科普创作实践,对科普作品的科学性粗陈管窥之见。 科普创作是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相似文献   

8.
评完全区气象科普作品及影视片,我们想说点什么,是贺词,还是希望?兼而有之。 从送评作品中可喜的看到,我区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先有一支热心于科普创作的队伍,从自治区到县,直至农村,都有气象科普工作者的足迹,他们有的担负着繁重的领导职务,有的是工程师、专家,有的是农村农民。尽管他们很忙,但他们挤时间支持或亲自动手创作,在这些积极  相似文献   

9.
《气象》1975,1(5):19-19
我国青藏高原面积大、地形复杂,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天气气候,甚至对东亚,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揭开青藏高原的气象之谜,我国气象工作者在解放以后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研究工作几经起落,成效不显著。本期封面刊登的是1968年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进行气象考察活动的照片。这幅照片生动地说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广大气象科学工作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决心为革命攀登气象科学的高峰。1972年以来,一些省、区气象部门和有关单位组织了高原气象科学研究协作,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围绕着“青藏高原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变化的关系”这个总课题开展工作。两年多来,气象工作者踏冰川,爬雪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已提出了一百三十多篇研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也面临新任务、新要求。文章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期间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实际,通过对内蒙古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满足新时期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一些对策及建议,以期实现内蒙古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发,从社会保障、依靠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和发挥学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通过立法将科普纳入法制轨道,使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有了法律保障;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挑起重担;各级气象学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社会方面的力量;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乃是学会一项重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广西气象》今年第二期“台站论坛”刊登了一篇题为“闲话‘文味’”的文章,指出了我们气象部门存在的一种普遍问题:文科知识少,写作能力差,缺乏“文味”。文章写得好,但觉得意犹末尽,我想补充几句。 我国学术造诣高深的科学家,大都是很讲究“文味”,也很重视“文味”的。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竺可帧、茅以升等,他们都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能写一手好文章。他们的科普作品也特别秀丽,颇有吸引人的魅力。气象前辈竺可桢教授,酷爱古典文学,他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找到了许多我国古代气候变化的史证,写成了著名的《物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6月 ,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世界上第 1部科普法 ,堪称科普发展史上的 1个里程碑 ,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普的目的在于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促进公众对科学事业的了解 ,打破科学事业与公众之间的隔阂。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史、科学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伪科学、科学前沿进展和基本科学知识等方面使公众对科学文化有更多更深的认识。科普的对象也从传统的青少年扩展到全体公众。让公众理解科学、增加科技意识并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1 沈阳气象科普基地…  相似文献   

14.
练江帆 《广东气象》2012,34(6):45-47
分析了当前气象影视行业的大致形势,认为气象影视科普创作是气象部门内部影视制作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回顾了气象影视科普创作的历史,总结出内容应科学严谨、形式应通俗易懂和风格应贴近时代等创作原则。还通过对广东气象影视科普创作历程的分析,提出广东的作品兼具科普和宣传作用的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普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也是我应尽的义务。自1963年开始,我就在贵州日报、贵州科学小报、贵州农业等报刊发表气象科普作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迫中断,1974年又恢复写作。迄今有700多篇的科合作品被三十多个新闻部门所采用,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地理知识、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科技报等。尤其是1989年以来,有35O多篇科普作品被新闻部门所采用。我编写的科普读物《贵州灾害性天气及预防》在1986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阿年代以来,我写的科普作品不仅数量大幅度上升,、而且质量也有明显的进步。其中有7…  相似文献   

16.
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发,从社会保障、依靠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和发挥学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出通过立法将科普纳入法制轨道。使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有了法律保障;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挑起重担;各级气象学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社会方面的力量;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乃是学会一项重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熵,已经成为当今非常广泛的科学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爱因斯坦就曾说过:“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农业气象熵的初步设想,与同志们商榷 一、熵的概念 尽管克劳修斯对熵作了严格的数学推导,但仍使人感到抽象,我们将一些科学家对熵的表述写出,有助于我们理解。  相似文献   

18.
气象学会是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和联系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我省气象学会几十年来,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对促进气象科技事业的繁荣与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一节武汉分会1954年1月10日,中国气象学会武汉分会在武汉市成立,这是我省气象科技工作者首次成立自己的学术团体。会员30人,由王宪钊任理事长,罗昭彰任秘书。中南行政委员会气象  相似文献   

19.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到了,祝愿您的心情与这春天一样美好!谢谢您,这个时候翻开了《四 川气象》。   《四川气象》自1981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成长道路。二十年来许许多多的编辑、 作者、读者为她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投放了关注的目光。至今,《四川 气象》出版了期刊75期,刊载学术论文、气象技术报告、专题讨论、工作论谈、气象科普和 文学小品等十几个栏目的文章1600多篇,为四川的气象业务发展,科技人材的培养和发展做 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其中一定也有您的一份关注与支持。在这里《四川气象》对您说:谢谢 !   过去的一年,《四川气象》已经作了一些重大的改变,由纯科技刊物改变为综合性科技刊物 ,扩大了读者和作者群体。封面和印刷质量也有了显著改进。增加的固定栏目:工作论坛、 百花园和科普窗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好评。2000年的稿件和读者来信来电比往年大有增加。   《四川气象》辟有:天气分析与预报、气候分析、农业气象、大气探测、气象通信、学术讨 论、气象服务、气象科技产业、专题报导、各地灾情、科技动态、工作论坛、科普窗、百花 园等栏目。优秀的气象科技论文是《四川气象》的主心骨,《四川气象》仍然是全省气象科 技人员与全国气象工作者交流气象技术的园地和反映四川气象科技水平和研究成果的窗口; 是有关部门掌握气象科技信息,指导工作趋利避害的有力工具。“工作论坛”用于刊载对全 省气象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性文章及工作讨论等,通过《四川气象》宣传省局的工作意图 和发展思路;“科普窗”用于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刊载优秀的气象科普以及与人民生活密 切相关的各类科普文章,面向气象科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进行气象及相关的科学知识的宣 传普及工作;“百花园”可以给四川气象工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创作诗 歌、散文、小说、歌曲、幽默、笑话等特长的园地。   我们还打算加强专题报导栏目,将先进气象局改革创新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大力宣传先进气 象工作者、气象科技带头人和优秀气象局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四川气象》将是报导你们 的先进事迹,宣传你们工作成果的窗口。给我们来稿,给我们提供素材吧,《四川气象》是 全体四川气象工作者自己的刊物,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来信、电话、传真 、E-mail都可以是我们的通信工具。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四川气象》一定会有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将有更多的朋友。一 定能够越办越好,成为我们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师益友。 《四川气象 》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天文知识是人们认识天体、了解浩瀚而神秘天宇的金钥匙 ,是树立唯物宇宙观、破除封建迷信的锐利武器 ,是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基础科学。社会公众渴望充实天文知识 ,但又不能像专家那样以天文为本职工作。读一些科普作品 ,尤其是那些哲理深刻、资料翔实、内容新颖、妙笔生花的优秀天文科普作品 ,将使你同作者一道轻轻松松而又高高兴兴地漫游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 ,看一看天外天的奇境奇景 !为满足你的这一需要 ,马年伊始 ,辽宁教育出版社为你送来最新版本的《天文》 ,她是美国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史蒂芬·梅兰教授专门为国际知名的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