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海冷龙岭地区位于北祁连成矿段的东段,是形成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有利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青海冷龙岭地区Au、Cu、Pb、Zn等17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本区Ag、Pb、Zn、W、Sn、Bi、Mo、Ba、Cd等元素丰度明显高于青海省及祁连地区水系沉积物的平均丰度值;元素分布特征显示下奥陶统阴沟群除Hg、La、Ce相对贫化外,各元素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浓集,加里东期侵入岩中Ag、Cu、Pb、Zn、W、Au、Sn、Bi等元素富集程度较高,海西期正长岩内Ba、La、Ce等元素富集程度较为显著;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组合为Cu Pb Ag Mo Ba La Ce,Au具有独立成矿的潜力。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富集离散特征,认为本区Au、Ag、Cu、Pb、Zn、Mo、La、Ce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本次工作共圈定8个综合异常。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异常特征及查证成果,与该区域内浪力克铜矿床和青分岭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后,优选出干沙河和三道路圈—倒阳河2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区北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球化学测量成果被广泛而成熟地运用在矿产勘查工作中,为明确张家口崇礼区北部成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指示信息,对该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异常查证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元素富集系数和变异系数、开展R型聚类分析、统计化探异常区岩石的地质年代、对比该区化探异常及已知矿床与典型矿床的成矿要素,从而推断了该区找矿主攻元素为Ag、Pb、Zn、Mo、Cd,且Ag、Pb、Zn和Mo、W 2组元素分别具有共伴生关系,指出该区化探异常主要受燕山期岩浆热液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本区找矿模型为蔡家营式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具有寻找次火山-热液型Ag、Pb、Zn、Mo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云南北衙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衙整装勘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主要成矿元素Ag、Au、Cu、Pb、Zn的富集规律,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找矿有利指标组合;通过对比北衙金矿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等找矿标志预测北衙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区域单元素Au、Ag、Pb、Zn、Cu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指出了炭窑金矿、铅锌矿找矿靶区;马鞍山北部金矿找矿靶区,为北衙整装勘查区外围找矿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5.
龙天祥 《地质与勘探》2024,60(2):222-235
云南金平地区是哀牢山南段重要的Au、Cu多金属矿集区,而Au、Cu为该区主成矿元素的论断和依据缺乏,Au、Cu等成矿元素时空富集配分规律、约束机制尚无论断,该区找矿方向及靶区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开展1:5万金平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统计分析全区及各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含量平均值(X)和相对富集系数(K)等,结合金平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和元素间组合关系、元素异常与成矿相关性,确定了 Au、Cu、Pb、Zn、Ag为金平地区主成矿元素。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富集规律,可知金平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富集配分受时间、空间限制,该地区Au、Cu、Pb、Zn、Ag主成矿元素富集峰期为两个阶段(300~400 Ma、470~485 Ma),进而确定了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为该地区最具找矿潜力的时代及地层。通过系统研究元素异常与构造、岩浆和成矿的关系,发现区内三家河断裂、马过河断裂、甜竹山断裂对元素富集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金平地区元素异常与成矿具有密切相关性。结合金平地区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等,圈定了12处综合异常,划定了2个找矿预测区,对2个找矿预测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指明了找矿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详细介绍了吉林省汪清县五凤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以及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要素和Au、Cu、Pb、Zn、As、Sb、Hg、Ag等具有明显找矿指示意义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建立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郭敏 《吉林地质》2013,(1):113-119
大金山地区富集W、Sn、Bi、Mo、Pb、Zn、Ag、Au,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按个元素异常下限进行异常划分,获得综合异常规模较大,呈环状分布,出现多个浓集中心。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大金山地区以"穹隆"为中心,成矿元素自内向外依次形成有规律的水平分带:W、Sn、Bi→Sn→Sn、Pb、Zn、Ag→Ag、Pb、Zn(Au)→Au。上述规律为该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北直河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北京西部山区,矿体主要赋存于蓟县系铁岭组、雾迷山组,受断裂和层间裂隙控制。通过综合研究区域地质、控矿构造、矿床成因、矿床时空演化以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等,发现成矿元素Ag,Pb,Zn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展布基本一致,异常带连续稳定、规模大,是有利的银、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总结该矿床的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甘炳艳 《江苏地质》2021,45(4):411-419
广东紫金风门坳矿区富集Sn、W、Pb、Zn、Cu、Mo、Au、Ag、As等元素,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通过在风门坳矿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2处矿致综合异常,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风门坳矿区成矿元素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n、W、Pb、Zn、Cu、Mo→Sn、Cu、Au→Pb、Ag、Zn,呈规律性水平分带。结合矿区3号勘探线矿化(体)特征,认为矿床成矿元素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带为Sn、W、Pb、Zn→Cu、Zn、Ag→Sn、Zn。上述规律可为今后在该区继续开展扩大扩深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石磨东预查区位于蒙古—兴安造山带东段的额尔古纳地块中部,区域具有良好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矿潜力。为了分析预查区成矿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采用200m×20m的网度对预查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根据测试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显示Au、Ag、Cu、Pb、Zn元素相对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高;并通过计算各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共圈定单元素异常70处,其中Ag异常6处,Cu异常10处,Zn异常10处,Pb异常6处。结合地质条件及元素异常特征,初步划分出找矿靶区5处,其中Ⅰ级靶区3处和Ⅱ级靶区2处。  相似文献   

11.
程乃福  黄博  徐峻 《安徽地质》2011,21(1):48-51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仙霞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元素的富集和离散特征、元素组合特征、组合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W、Au、Ag、Mo、Pb、Zn为区内具一定潜力的找矿指标。根据区内成矿地质特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了找矿远景区4处,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城门山矿田矿床地质、矿体走向及倾向上的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总结其矿化特征,根据成矿温度及地球化学成矿条件研究该矿体矿化富集规律的控制因素,并从矿化特征方面佐证讨论该类矿床的成因及外围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矿体矿化沿水平及垂向上均具有分带特征,大致表现为沿热液中心向外为Mo、Cu、Zn、Pb、Ag、Au元素的分带,从地表向下为TFe、Au、Ag、Pb、Zn、Cu元素的分带。除此之外,矿化还具有差异特征,表现为走向上矿体两端发育的不一致性、倾向上的局部豆荚状发育特征。本次工作厘定的分带性及差异性分别佐证了矿床的热液成因与沉积成因,并预测外围具有较好的多金属找矿前景,且东段好于西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吉林汪清刺猬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Au、Cu、Pb、Zn、Ag、As、Sb、Hg、W、Sn、Bi、Mo等具有明显找矿意义的指示元素。同时根据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和地球化学指标,初步建立起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细地研究了吉林通化二密铜矿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及异常特征,确定了W、Sn、Sr、Cu、Pb、Zn、As、Ag等具有明显找矿指示意义的元素异常模式。同时结合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建立起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5.
张弘 《山西地质》2011,(1):23-25
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横河一带富集Pb、Zn、Cu、Au、Ag元素,圈出了多处综合异常。结合异常特征及所处地质背景,认为横河断裂带、小圈坪一带、落家河一带所圈综合异常规模较大,元素组合复杂,成矿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并类比分析了综合异常区内可能形成的矿床类型。为该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床是与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有关的火山岩矿床,矿化赋存于一套微量元素总体含量水平较高的海相中酸性细碧角斑岩系中。赋矿地层、岩性具有以Cu,Pb,Zn为主,伴生Sb,Ba,Ag,As,Bi,Hg,Cd等多元素的特征组合,这些元素在成矿区域上形成大范围的地球化学异常,其主体异常对应于矿田。矿区大比例尺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显示,这些指示元素的清晰的原生异常相互交替叠置于矿床内矿化富集部位,水平分带不甚明显,而垂直分带清晰。具有不同指示意义的元素组合于矿化的不同部位聚集而出现的分带,是用于评价矿化剥蚀程度及其成矿远景的重要地球化学参量  相似文献   

17.
冯亮  李冰 《江苏地质》2022,46(4):398-404
广东紫金风门坳矿区富集Sn、W、Pb、Zn、Cu、Mo、Au、Ag、As等元素,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通过在风门坳矿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2处矿致综合异常,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风门坳矿区成矿元素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n、W、Pb、Zn、Cu、Mo→Sn、Cu、Au→Pb、Ag、Zn,呈规律性水平分带。结合矿区3号勘探线矿化(体)特征,认为矿床成矿元素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带为Sn、W、Pb、Zn→Cu、Zn、Ag→Sn、Zn。上述规律可为今后在该区继续开展扩大扩深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18.
<正>驱龙矿床距川藏公路(G318)南侧约20 km,向西距拉萨市80 km。成矿区带划分上位于Ⅲ级成矿区带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Cu、Au、Mo、Fe、Pb、Zn、Sb成矿带,IV级成矿区带南冈底斯Cu、Mo、Pb、Zn、Au、Ag、Fe、W成矿亚带(陈毓川等,2006a)。本文拟从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进行总结,为探讨该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海沟里园以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东段,根据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信息提取发现多个矿床(点),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文章以沟里园以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剔值处理来确定元素异常下限并圈定单元素异常与组合异常,结合区内地质找矿特征对圈定的元素异常进行解释与推断。通过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及单元素异常特征综合研究表明,Au、Ag、Pb、Zn、Cu、Co等元素与成矿关系密切;提取出2个元素组合,确定套合性和相关性好的Ag-Bi-Pb-Zn与Cu-Co组合异常为预测对象;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圈定3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甘肃代家庄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忠平 《甘肃地质》2006,15(2):42-47
代家庄铅锌矿床是通过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工作,在西秦岭地区发现的SEDEX型铅锌矿床。本文根据代家庄矿区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剖面测量结果,对Pb、Zn等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了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归纳出该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