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黄河源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黄河源区的钻孔、自然露头的研究, 建立了黄河源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下更新统为河湖相沉积; 中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 上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洪积物和河流沉积物; 全新统主要由河流沉积物、洪积物和湖积物构成。黄河源区的冰期可划分为3期, 即末次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倒数第三次冰期, 末次冰期又可分为2个冰阶。黄河源区的湖泊演化可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3个阶段: 早更新世的湖泊范围小; 中更新世的湖泊范围明显扩大, 在位置上也较早更新世的湖泊南移; 晚更新世的湖泊经历了两次的扩张—收缩变化, 到了全新世, 除现今还发育的几个湖泊外, 大多数地区的湖水已退出, 基本上转变为河流环境。在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 封闭黄河源区的多石峡被切开, 湖水外泄, 现今的黄河形成了, 同时发生了袭夺长江水系的水流。  相似文献   

2.
洞庭盆地第四纪地层格架初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盆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盆地之一,第四系发育完整,地层最大厚度300余米。早更新世洞庭盆地由澧县、临澧、常德—安乡、沅江—湘阴、广兴洲5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凹陷盆地组成,早更世末湖盆全部连通。地层序列分覆盖区和露头区。覆盖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洞庭湖组,上更新统坡头组,全新统沅江组、团洲组、赤沙组。露头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新开铺组、白沙井组、马王堆组,上更新统白水江组,以及全新统冲、湖积层。下更新世华田组与汨罗组、汨罗组与中更新统洞庭湖组、洞庭湖组与上更新统坡头组、坡头组与全新统沉积界面清晰。早更新世次级盆地中心沉降幅度大,沉积物以湖相沉积为主,空间分异明显。中更新世沉降中心向河口迁移,沉积物以冲积、冲湖积为主。  相似文献   

3.
西咸新区第四系地质地层辨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钻探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第四系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貌上划分为黄土台塬、河流阶地、洪积平原。  相似文献   

4.
桂林第四纪地层层序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成因类型划分:1.宏观特征:包括第四纪堆积物展布的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和岩层结构特征。2.微观特征:包括重矿物分析、差热分析、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电镜扫描和δO18值的古气候研究以及各种年代测定等。二、地层层序:1.全新统: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其次为洞穴堆积物和一些沼泽淤积物等。2.上更新统:主要为广泛分布于漓江两岸,组成一级阶地的冲积层和零散分布的类黄土堆积物。3.中更新统:晚期为洪积物,分布于尧山山麓。早期为冰积物.呈岗垅状蜿蜒展布,主要为紫红色泥砾。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长江三角洲沉积区、浙东近岸沉积区及陆架改造沉积区的钻孔剖面的地层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钻孔柱状岩心的粒度、矿物、化学及生物组分的特征,本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可划分为上更新统与全新统。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第四系划分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第四系研究与环境研究密切相关,中国的第四系约占国土面积的1/3,且其成因类型复杂,是世界各国地质学家十分关注的地方之一,所以对第四系的正确划分越来越重要。1960年中国地层委员会规定中国第四系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而将更新统再分为下、中、上三个亚统,三个亚统的代号分别为Q_1、Q_2和Q_3。30多年来,对第四系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事实表明,将第四系二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明显缺乏合理性,因为更新统无论在厚度和时限上均远远大于全新统;另一方面,旧方案中,下、中、上更新统实际上是亚统,而其代号Q_1、Q_2、Q_3、却是统的表示方法,且全新统又用Q_4,在逻辑上有点  相似文献   

7.
冲洪积物是古气候和古水文信息的重要记录,为了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及其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对沙漠南缘的水成沉积物进行了沉积学分析和光释光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两个沙漠南缘沉积剖面分别为全新世中期(6.6~5.2 ka)的间歇性河流沉积和暂时性流水形成的洪泛沉积.基于前人全新世中期沙漠中湖泊水位、气候环境重建,以及本文研究的冲洪积物的沉积特征与年代,表明在气候湿润的地质时期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及山区的区域降水形成暂时性洪流和/或间歇性河流会对沙漠地区地下水进行补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近100多年来山地蚀源区沉积类型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结合第四系现代沉积的野外考察,根据沉积物是否发生搬运、搬运机制、沉积位置、沉积部位的坡度以及地貌特征等,将山地蚀源区沉积类型划分为残积物、坡积物、坠(崩/塌)积物、山间河流沉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等6种类型,各种类型在基本概念及其内涵上存在明显差异。残积物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在较平缓的地貌上(3°)形成的原地堆积;坡积物是母岩风化后形成的产物在坡面流水或重力作用下沿着具有一定坡度(3°,但一般不超过30°)的斜坡滑动或滚动至斜坡坡脚(即山麓)形成的堆积物;坠积物是仅在重力作用下以坠落或崩落或崩塌的方式沿着较陡峭的坡地(30°)滑动或滚动至坡脚形成的沉积物;山区河流沉积物是残积物、坡积物和坠积物被坡面流水带到沟谷或山间河道中形成的沉积物;洪积物是洪水期山间洪流携带的大量母岩风化产物在出山口形成的沉积物;冲积物是平水期山间河流携带的大量母岩风化产物在出山口形成的沉积物。此外,山地蚀源区还存在滑坡、滑塌、泥石流等几种重力流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天府新区直管区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通过对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路线调查、剖面测制及样品测试分析,查明了研究区第四系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厚度。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有:下更新统磨盘山组、下-中更新统牧马山组、中更新统合江组、上更新统广汉组、上更新统-全新统资阳组以及上更新统成都粘土。岩石粒度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更新世网纹红土和成都粘土均属于粉砂质粘土,更新世网纹红土经历了湿热环境下强烈的化学风化,成都粘土次之,推测更新世成都平原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相似的古气候环境。研究区牧马山组及合江组的测年结果进一步确定了直管区第四纪堆积物的时代,为与成都平原第四系地层对比划分,以及第四纪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基于钻孔柱状图将练江平原区第四系划分为9个基本层,通过对WYZK-06孔岩心的系统测年,标定了第四系的年代。第四系底部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厚度约40 m,为陆相沉积。中更新统底部地质年龄为(325±32)ka,属中更新世中晚期;顶部为一套厚达10 cm左右的稳定花斑黏土层。上覆地层为上更新统,反映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之间有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中更新统分布局限于普宁—两英之间,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占据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表明练江平原是在中更新世发生局部断陷,在晚更新世以来开始接受大面积沉积。  相似文献   

11.
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西沙三个全取芯钻孔的纵向序列,结合部分年代学数据,开展了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地层学研究,对西沙礁相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整个第四系称西沙群,下更新统称永兴组,中更新统称琛航组,上更新统仍沿用石岛组,全新统称为西沙洲组。这一新的系统划分,对海陆第四纪地层间的互相对比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the Yangtze delta are loose and lack precise stratification marks in the lithology. Moreo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dating methods, it is difficult for Quaternary cores to deliver accurate age constraints. Thus, it is a challenge to establish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Gravity core LZK1 was drilled on Hengsha Island, Shanghai, in the Yangtze delta, in 2012. The core was terminated at 403.83 m below the local land surface, the uppermost 291.2 m comprising a thick sequence of Quaternary sedimen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 of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From bottom to top,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sequenc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e lower Pleistocene Anting Formation, Middle Pleistocene Jiading Formation, Upper Pleistocene Chuansha Formation and Nanhui Formation, Holocene Loutang Formation, Shanghai Formation, and Rudong 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Hengsha Island area was dominated by a freshwater lacustrin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early Pleistocene, an alternation of shallow lake and shore lak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a delta plain to lagoon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early Upper Pleistocene, a fluvial channel to floodplain environment from the LGM (Last Glacial Maximum) to the end of the Upper Pleistocene, and a delta environment during the Holocene.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层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局在东海陆架所获得的区域海洋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对已有的第四纪地质孔进行统一的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建立了东海陆架第四纪地层层序。将第四系四分,从老到新依次为下更新统西湖组、中更新统金鸡山组、上更新统西泠组、全新统海礁组或下全新统鸡骨礁组、中全新统大戟山组、上全新统嵊泗组。  相似文献   

14.
The Quaternary System/Period represents the past 2.58 million years and is officially subdivided into th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series/epochs, with the base of the Holocene assigned an age of 11,700 calendar years before AD 2000. The two lowest stages of the Pleistocene, the Gelasian (base 2.58 Ma) and the Calabrian (base 1.80 Ma), have been officially defined and these effectively constitute the Lower Pleistocene Subseries/Subepoch. The Middle and Upper Pleistocene have yet to be formally defined, 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future challenge, along with the subdivision of the Holocene, consideration of the ‘Anthropocene’, and fine-scale subdivision elsewhere within the Quaternary.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查汗套海滩生态建设区地下水潜水流动系统由上更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Q3al)、中更新统冲积层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Q2al)、基岩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全新统风成砂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Q4eol)以及全新统冲积孔隙潜水流动子系统(Q4al)组成.其中主要开采地下水目的层为Q3al,其他子系统都为Q3al子系统地下水的补给系统之一.Q3al、Q4eol及基岩潜水流动子系统都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最终通过Q3al的东侧边界排入黄河.在天然条件下,Q3al子系统在洪峰、凌汛期受黄河水补给,其他时期排泄于黄河.  相似文献   

16.
晋中盆地是位于汾渭地堑系中部的新生代陆内断陷沉积盆地,研究晋中盆地第四纪的沉积序列对于进一步认识该盆地区域构造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晋中盆地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研究揭示晋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及演化,通过构造岩相学方法,对晋中盆地地表和钻孔内第四纪沉积物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中盆地清徐地区地表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为盆地内部沱阳组河床相和河漫滩相-盆地边缘汾河组河流相—盆山过渡带峙峪组河流相、汾河组冲积扇相及马兰组风积相-基岩山地(盆地外围)二叠系浅海相。钻孔岩芯内第四纪沉积序列结构为下更新统浅湖相和滨湖相—中更新统浅湖相和河流相—上更新统河流相和冲积扇相—全新统冲积扇相。研究认为晋中新生代陆内断陷盆地内沉积序列和演化结构为早更新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更新世萎缩湖泊环境—晚更新世强烈萎缩的湖泊和河流环境—全新世再度沉降的陆相湖盆;陆相湖盆从中心向山地沉积环境分带为湖泊沉积环境—河流和湖泊沉积环境—冲积扇沉积环境(盆地边缘出山口区)。盆山过渡带地区上更新世沉积物错位现象与同沉积活动断裂有关,断裂活动性揭示了晋中盆地阶梯式断陷成盆的动力学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为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和晋中盆地区域构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太原市城市群建设中工程场址的选择提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早更新世时,重庆地区生活着巫山人;中更新世时,生存有盐井沟动物群和歌乐山动物群;晚更新世—全新世时,合川三汇坝动物群繁衍,以水杉、红椿木和枫杨为代表的植物群遍及全区,并有水杉、银杉等孓遗植物存在。整个第四纪时期,重庆地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没有发生过冰川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丰台—野鸡坨断裂为唐山地区主要断裂之一,西侧为鸦鸿桥凹陷,东侧为唐山凸起,断裂两侧第四系厚度之差巨大。本文依据该断层两侧钻孔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对丰台—野鸡坨断裂上下两盘PZK14和PZK20孔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钻孔岩石地层,及浅部光释光和14C测年结果,建立第四纪地层格架。结果表明:两孔底部“泥包砾”为新近纪沉积;PZK14孔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387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14 m,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1 m,全新统底界埋深为6 m;PZK20孔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55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3 m,上更新统底界为36 m,无全新世地层。丰台—野鸡坨断裂活动在早更新世时表现为逐渐增强的特点,活动速率由早期的5.4 cm/ka增加到13.9 cm/ka。中更新世断裂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活动速率为1.0 cm/ka。晚更新世以后,断裂重新活动,且更加剧烈,活动速率达到了54.5 cm/ka。  相似文献   

19.
滇西北丽江盆地的第四纪地层与古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汪新文  赵其强 《现代地质》1995,9(1):81-89,T002
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根据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材料与抱粉分析资料,对滇西北丽江盆地的第四系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拟定了其地质时代,讨论了其沉积相与形成时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