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素雅  陈建平  刘畅 《江苏地质》2023,47(2):166-174
应用地质、化探、物探、遥感等手段和资料进行多元信息成矿预测已成为找矿工作的重要方法。以贵州铜仁地区锰矿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与成矿相关的多元信息,建立区域找矿模型;运用GIS技术对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提取有利成矿信息,形成找矿标志专题图层,构成找矿预测指标集;利用证据权重法建立锰矿综合预测模型,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已知锰矿床(点)等因素,确定找矿有利地区,并圈定7个远景区,为发现大规模锰矿产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大量收集西秦岭地质资料基础上,以信息量计算法为数学依据,以DPIS软件为工具,建立了西秦岭地区较为详实的地质空间信息数据库,圈定出成矿预测区8处,并对其中的岷县一礼县成矿预测区进行了解释和推断,认为寨上西南、北东部地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应用DPIS进行区域成矿预测,具有降低信息统计的劳动强度、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快速进行多种方案对比、筛选有利找矿靶区的优点;建议推广DPIS系统应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紫金 《地球科学》1995,20(2):133-137
隐伏矿预测方法的特点是以构造成矿控制研究为主线,运用构造解析、矿物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优化处理后的物探信息,通过论证该区铬铁矿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地质因素和找矿标志,评价岩体含矿性,进一步圈定有利找矿远景区,估算潜在资源量。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航磁、重力、化探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典型成矿岩体岩石学、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同位素研究成果,对岩体、构造、航磁、重力、化探及矿化标志信息进行提取,建立研究区铜镍找矿模型。采用综合信息地质单元法、特征分析法、地质体积法进行预测区的圈定、优选及资源量定量预测,圈定A类找矿靶区11处,B类找矿靶区13处,C类找矿靶区15处,估算镍资源量358×104t,显示了研究区铜镍矿巨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沈清杰  贾鑫 《甘肃地质》2017,26(4):18-27
本文提供了一个区域找矿预测的实例。本次找矿预测通过收集研究区内已有的地、矿、物、化、遥和科研成果资料,采取将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遥感及科研成果信息的研究与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互相补充和验证,重点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落实到成矿规律的总结研究上。根据总结研究提取成矿信息,建立矿床综合找矿模型;采用数学地质方法构置变量,建立各预测区的特征分析定量预测模型;结合矿床规模对各预测区进行分级,并从18个预测区中优选出9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徐忠祥  陈守余  吴国平 《地球学报》1996,17(Z1):207-214
矿床是在漫长的时间、广阔的空间、复杂的介质中,由一定的成矿作用形成,赋存于地质环境发生局部性变异的地区。这种异常变化可分为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三大类。它们概有各自的特殊性,又有相经的关联性。人们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方法获提的找矿信息,可以将其视为成矿作用在3个侧面的表现形式。显然,用现代灰色系统思想来分析,长期、复杂、多源的成矿作用是灰色动态过程;综合方法寻找矿床是地质找矿灰色系统工程,矿床形成和分布是多种控矿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相互关联、发展变化的灰色系统。因此,从矿床的预测的意义上说,就是对这个系统进行整体上的考察,揭示灰色成矿场的展布,以圈定矿床赋存的最有利部位。 在新的矿床预测方法的研究中,我们把灰色系统理论与地质、物探、化探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以已知矿床上建立的参考数列系为灰色子波,对研究区的比较数列系进行关联度扫描,从中圈定关联度异常,预测矿床赋存部位的矿床灰色预测法。在新疆哈密研究区作了隐伏铜镍矿床预测试验,证实了该方法具有矿床信息提取、综合处理、靶区优选、定位预测的功能,适用于大比例尺隐伏矿床预测。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仁化县书楼丘铀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嘉嘉 《地质与勘探》2021,57(2):305-314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多元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深部固体矿产主要工作方法。广东仁化县书楼丘铀矿床位于诸广南铀矿田北部,是诸广南铀矿田重要的组成之一。本次为了拓宽书楼丘矿床深部找矿思路,探讨其找矿潜力,在前人研究和勘探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三维定量预测研究理论基础,根据矿床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特征,提取地质、化探、钻探资料的成矿有利信息,并利用COCAD软件构建了地形-地表、岩体、构造、矿体等地质模型,对信息进行综合成矿有利分析,运用信息量法进行研究区深部矿产资源预测,共圈定了3片靶区。  相似文献   

8.
魏巍  陈建平  向杰 《江苏地质》2016,40(3):469-476
随着找矿难度日益增大,应用地、物、化、遥等资料进行多元信息综合成矿预测是现今找矿工作的重要趋势。以贵州锰矿预测研究为例,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下,总结成矿规律特征,在GIS平台上对多元化资料进行有利成矿信息的分析提取,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找矿信息的综合,对有利成矿远景区进行圈定,最终对贵州省的锰矿勘查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畅  陈建平  张权平 《江苏地质》2019,43(3):400-407
山西浑源张旺地区地质勘探资料相对匮乏,地质图比例尺小,钻孔数据和勘探线剖面图较少,导致成矿有利区的圈定比较困难。运用矿产资源三维预测技术方法,结合传统的地质找矿理论及已有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山西浑源张旺地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该区金多金属矿体的主要控矿要素,建立找矿模型。然后依据研究区找矿模型,应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提取成矿有利信息,依托“隐伏矿体三维预测系统”,利用连续插值模型和离散推测模型分别对研究区进行三维成矿预测,并分析对比2种方法的预测结果,验证了离散推测模型的可靠性。最终圈定了1个成矿远景区、2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杨兴科  方强 《西北地质》1998,19(2):18-24
在对比分析秦岭宁(陕)柞(水)北部商丹断裂带两侧成矿地质条件基础上,解译了1:5万TM图像,提取了构造和金银矿化蚀变信息,进行了遥感地质预测和找矿靶区优选研究,圈定出找矿远景区4个,找矿靶区10个。将1:5万TM遥感地质预测靶区与多种方法综合预测靶区对比分析认为,在该区进行1:5万TM遥感地质预测金银矿靶区是有效的,综合预测优选的靶区对该区找矿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重点成矿(区)带综合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成矿(区)带综合研究是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资料收集、数据库建设、编制基础图件、资料二次开发、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是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成矿(区)带综合研究应注意3个问题:1)剖析成矿背景,确定主攻方向;2)研究典型矿床,建立成矿-找矿模式;3)综合研究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合理厘定勘查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2.
物探在岩溶工程整治注浆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坚 《地质与勘探》2002,38(1):90-92
介绍采用物探方法对铁路路基岩溶整治注浆质量的检测,论述了野外工作方法,判释岩溶整治注浆效果的依据和原则,并引用实例说明了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庆祝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让世界各国地质同行们了解中国地矿部门固体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地球化学勘查的成果。近十五年来已完成区域化探覆盖面积517万km2,中比例尺化探普查面积约90万km2,发现各类化探异常约4.3万处,通过检查化探异常和工程验证发现具工业价值的大、中、小型矿床569处,找矿效果非常显着,特别是化探找金、银矿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化探方法技术不断提高和广泛推广。特殊景观区的野外工作方法、化探样品微量、痕量元素测试方法技术、化探异常的查证方法及化探数据处理与成图等方面均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回顾过去,地球化学勘查进展迅速,成果丰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展望未来,地球化学勘查目标明确,任务繁重,地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曾繁超 《物探与化探》1990,14(4):241-248
地矿系统的测井和井中物探工作始于1954年, 三十多年来的主要成果是:(一)圆满地完成了历年能源矿产的测井任务, 取得了显著效果。(二)水文测井得到稳步发展, 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三)开拓了井中物探领域, 为寻找井底、井旁隐伏矿奠定了基础。(四)扩大了测井在原位测定矿层品位和区域物探领域中的应用。(五)取得了较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即:(一)对地下物探的作用估计不足, 像有形成正式而完整的技术规定。(二)一些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没有跟上地质任务变化的需要。(三)技术力量过于分散, 形不成有力的拳头。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 指出地下物探面临着机遇和困难并存的局面, 今后的奋斗目标是:推广数字测井技术, 发展微机控制、实时处理的井中物探仪器系列;地下物探要发展全方位服务, 力争更直接地参与国家经济建设, 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钻孔要进行测井, 三个方面的钻孔要进行井中物探。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现代化计算工具及《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系统》、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对陕南地区57357km2历年来1:5万化探数据进行建库、数据处理及成图,提取有用信息,分析研究陕南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各元素富集规律。结合地质、物探资料及时指导找矿预测、资料二次开发及二轮找矿。  相似文献   

16.
张国鸿  姚南  吴经武 《安徽地质》2005,15(4):285-288,306
归纳磁源瞬变电磁法在地质矿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中的勘查应用,并对该方法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等方法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区地形复杂,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采集工作难度大,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通过对复杂山区的表层、浅层、深层条件进行分析,采取了封孔、改良激发岩性、优化传播路径等特殊采集手段,并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及时调整观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地震记录进行一些有针对性资料处理技术。分析勘探成果,证明所采用的野外采集措施和资料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山西小青沟银锰多金属矿田的1:1万综合物化探测量资料,总结出激发极化法、高精度磁测、甚低频电磁法和化探原生晕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最佳综合找矿方法,并进行了有效的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9.
矿产预测中物探、化探的任务、作用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预测是科学勘查工作不可少的环节。矿产预测的成功率取决于人们对矿产规律性的认识、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是否足够和以此建立的预测准则是否可靠和实用。物探、化探在矿产预测时要充分开发、利用资料中直接和间接找矿两类信息,具体可采用填图—目标物模型类比法、目标物标志信息统计法和目的物异常推断法。为推进矿产预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区域物探、化探资料,进行联片解释;系统开展大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和预测准则;及时验证预测及推断;扩大和更新知识、培养综合人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尹士清 《甘肃地质》2006,15(1):89-91
本文采用了遥感、野外调查、物探、机动钻探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进行了地质勘察。首先采用遥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测区进行宏观的初步判释,其次进行大面积野外地质调查、验证和充实细节资料,再对于重要或者判释不明的局部区域采用物探和机动钻探进行补充勘察。这种由宏观到细节,由粗糙到精细的勘察方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节省勘察经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