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据原岩建造差异,华北地台北部的早前寒武纪地层可划分为西部的稳定地层区及东部的活动地层区。通过地层或构造不整合关系,主要变质热事件等,将两区地层分别厘定为中太古界阜平超群,又分为陈庄群与湾子群(稳定区)。中太古界迁西群(活动区)。地层上限年龄均为2800Ma。上太古界五台超群又分为龙泉关群、石咀群及台怀群(稳定区)。上太古界遵化群、单塔子群及朱丈子群(活动区)。地层上限年龄均为2500Ma。并对上述地层进行了对比。对稳定区的下元古界滹沱超群则调整为高凡群、豆村群、东冶群和郭家寨群。其中高凡群上限年龄为2350Ma,东冶群上限年龄为1850Ma,郭家寨群上限年龄(长城系下限年龄)为1700Ma。  相似文献   

2.
阿尔泰构造带喀纳斯群时代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纳斯群分布于阿尔泰构造带西北部阿勒泰-青河韧性剪切带以北地区,是一套巨厚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由于喀纳斯群时代争议较大,该套地层所具有的大地构造意义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采自喀纳斯群的碎屑锆石及侵入到喀纳斯群的变质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获得了其沉积的下限和上限年龄,基本上限定了喀纳斯群的时代范围.喀纳斯群碎屑岩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550±18Ma,而侵入喀纳斯群的变质花岗岩体的锆石岩浆结晶年龄为523±19Ma.因此,确定喀纳斯群沉积时代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523~550Ma).喀纳斯群是一套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复理石沉积,本文获得的喀纳斯群时代,暗示着阿尔泰构造带存在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基底.  相似文献   

3.
浙江建德群的时代归属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建德寿昌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地层建德群进行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该岩群下限年龄为130Ma;上限年龄为117Ma。其时代相当于早白垩世,而不是晚侏罗世。所属各地层组年龄自下而上分别为:劳村组130Ma;黄尖组128Ma;寿昌组122Ma;横山组117Ma。较北方热河群相对年轻些。本岩群火山活动可分为130-128Ma和122-117Ma两个喷发旋回。本区建立的建德群同位素年代学系统剖面,可作为研究中国东南乃至东部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的时标。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蒋村地区四集庄组——对滹沱群时代的再限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滹沱群是华北最典型的古元古界地层之一,限定其时代对建立早期地层年代格架和探讨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过程意义重大。本文对五台山地区蒋村镇附近的滹沱群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与蒋村砾岩中石英斑岩砾石相同的基岩中选取了2件石英斑岩样品,并获得其锆石U-Pb年龄结果分别为(2166±17)Ma和(2138±17)Ma。据此,限定蒋村地区碎屑沉积岩时代应小于2138 Ma。结合四集庄组底部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区域内2.2~2.1 Ga岩浆事件,我们进一步认为滹沱群底界年龄为~2.2 Ga。由于滹沱群豆村亚群和东冶亚群经历了同期褶皱变形作用,而侵入于蒋村四集庄组未变形正长花岗岩脉的锆石U-Pb年龄结果为(1816±18)Ma。因此,本文限定豆村亚群、东冶亚群的时代为2.2~1.82 Ga。石英斑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176Lu/177Hf为0.000717~0.002239,176Hf/177Hf为0.281399~0.281563,其176Hf/177Hfi为0.281315~0.281496和εHf(t)为–3.37~4.11,变化范围较大,初步认为其源自于新太古代早期上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添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台地区滹沱群豆村亚群四集庄组、东冶亚群纹山组和郭家寨亚群西河里组地层中共采集了5件浅变质砂岩样品,并对其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四集庄组2件砂岩样品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主要集中于~2.5Ga和2.1~2.2Ga两个峰值,其中~2.5Ga碎屑锆石来自新太古代五台群和五台地区花岗质杂岩;2.1~2.2Ga碎屑锆石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134±5Ma,限定了四集庄组砂岩沉积下限为2134Ma。结合四集庄组火山岩形成时代(2140±10Ma)和四集庄组底部发育厚层砾岩,我们认为滹沱群初始形成时代为~2.2Ga,即早元古代中期。东冶亚群纹山组底部砂岩中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主要集中于2050~2122Ma之间,其中64粒相对年轻的锆石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068±3Ma,代表了东冶亚群形成时代下限为2070Ma左右。综合豆村亚群青石村组火山岩形成时代2087±9Ma,我们认为东冶亚群初始形成于2070Ma左右。郭家寨亚群中最年轻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1958±10Ma,表明郭家寨亚群开始沉积时代小于1.95Ga,为早元古代晚期/末期。区域上,早元古代末期是华北最终克拉通阶段,而郭家寨亚群与东冶亚群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两者记录了明显不同的地质过程。因此,我们建议郭家寨亚群应从滹沱群中解体出来并独立命名为郭家寨群,且郭家寨群可能沉积于华北克拉通化过程中/之后,开始沉积的时代为1.9~1.8Ga。  相似文献   

6.
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部的五台杂岩与毗邻的阜平、恒山杂岩是最经典的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地区。被认为该地区最年轻的地质单元滹沱群不整合覆盖于五台和阜平杂岩之上。近来的工作越来越显示出滹沱群对于该地区乃至整个中部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的重要性。然而对滹沱群沉积岩物源的缺乏认识阻碍了对该区沉积环境和构造意义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LA-ICP-MS,从滹沱群最底部的花岗质砾岩中获取了U-Pb锆石年龄,结合前人的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变质作用研究,对该地区底砾岩的沉积物源及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滹沱群自下而上由底砾岩和火山碎屑岩(豆村亚群)、碎屑岩、板岩、白云岩和大理岩(东冶亚群)以及砂岩和另外一套出露于顶部的砾岩(郭家寨亚群)组成。来自于滹沱群底砾岩的花岗质砾石中的锆石获得了2517~2566Ma的207Pb/206Pb权重年龄,与五台新太古代的花岗岩(2566~2515Ma)年龄一致,说明这些花岗质砾石来源于五台新太古代花岗岩。结合前人的研究,滹沱群很有可能代表了一个发育在西部陆块向东部陆块俯冲过程中与俯冲相关的弧后前陆盆地。该盆地在约1850Ma华北克拉通最终碰撞拼合事件过程中闭合。滹沱群花岗质砾岩的...  相似文献   

7.
豫西地区熊耳群的地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分析单颗粒锆石U Pb稀释法年龄数据 ,以标志王屋山期热构造事件有关的穿切熊耳群焦园组、坡前街组岩浆侵入活动年龄 16 4 4Ma~ 175 0Ma和热扰动年龄 16 5 0Ma±为依据 ,确定熊耳群上限年龄为 16 5 0Ma~ 170 0Ma。熊耳群火山岩系第二喷发旋回眼窑寨组 (“龙脖组”)流纹斑岩成岩年龄为 196 0Ma±。第一喷发旋回上部焦园组流纹斑岩成岩年龄为 2 10 0Ma± ;下部张合庙组大斑安山岩成岩年龄为 2 2 0 0Ma~2 30 0Ma。熊耳群的下限年龄小于 2 4 0 0Ma。这与豫西地区地层情况大体吻合。  相似文献   

8.
陈杨  范裕  刘青  李朝维  黄岩  陈曦  王彪  刘一男 《矿床地质》2018,37(6):1217-1236
安徽省北部蚌埠隆起区被认为是山东胶东招远金成矿带以西的延伸部分,但蚌埠隆起区内之前一直未发现成规模的金矿床。江山金矿床是最近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区内成矿作用的时代、赋矿地层的归属仍缺乏系统的年代学证据。文章对蚌埠隆起区内江山金矿床的赋矿地层和相关岩浆岩开展系统的年代学研究,明确了赋矿地层时代归属,并限定了成矿时代的上限和下限。矿床赋矿围岩浅粒岩的结晶年龄为(2496±19)Ma,变质年龄为(2452±47)Ma;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为(1824±11)Ma,对比区域地层岩性和时代,确定矿床的赋矿围岩为新太古代五河群西堌堆组,而非过去认为的庄子里组。矿床中穿切矿体的脉岩花岗闪长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21.2±1.4)Ma,代表成矿时代的下限;赋矿岩体巨斑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为(128.3±1.7)Ma,代表了成矿时代的上限。通过与胶东金成矿带的对比,认为蚌埠隆起区与胶东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演化历史相似,江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类型属于胶东焦家式金矿,在此基础上,推测蚌埠隆起区西芦山岩体和淮光岩体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2,(4):386-394
对东焦式磷矿(和与之相当层位的磷矿)的时代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分布在太行山的这个含磷岩系是震旦亚界的产物;另一种认为,它属滹沱群范畴。近来,王启超等把这一含磷岩系建为东焦群,归入滹沱超群内部。对于含磷的嵩山群、榆树砬子群、大罗圈河群等的时代,也有不同认识。另外,对这套含磷岩系或磷块岩的成因更有多种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冰碛物,有的认为是海相沉积,有的认为其中磷块岩(如曲阳)是次生富集结果,有的则认为它是热液成因,凡此等等。 根据对太行山等地的野外观测和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分布在各地的这个含磷岩系彼此间可以对比,为滹沱群内部的产物,系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0.
黄陵变质地区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黄陵变质地区崆岭群是神农架群之下的古老结晶基底,其中、下部为典型的孔兹岩系。作者首次在崆岭群孔兹岩系地层中取得可信度较高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2332Ma。同时利用K-Ar稀释法和Rb-Sr全岩等时线法获得的年龄值分别为1891和2010Ma.。这些数据证实,崆岭群属下元古界。由此认为,黄陵变质地区及扬子地台结晶基底的形成时代绝不是中晚元古,而是早元古初期。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五台群上、下限年龄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三条Pb-Pb等时线和三个锆石的U-Pb年龄,参考已有年代学数据,结合最新的区测成果,认为五台群内部不存在不整合,只经受一次构造-岩浆-变质作用。绿片岩和角闪岩是区域变质横向不均一造成的,它们之间为构造推覆接触。五台群上限年龄2500Ma,下限根据阜平群变质年龄推定约2800Ma。  相似文献   

12.
余吉远  计波  过磊  郭琳  卜涛 《地质通报》2018,37(4):704-715
北山地区出露大量古硐井群,其地层时代主要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和上覆、下伏地层中获得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确定,没有高精度的年龄数据。为了获得并限定古硐井群的时限,采用LA-ICP-MS和SHRIMP测试方法,对北山地区出露大量古硐井群石英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1213±24Ma,可以作为古硐井群的下限年龄(中元古代中晚期)。获得3110±6Ma、2786±7Ma等碎屑锆石年龄,暗示甘蒙北山微地块存在古老的地壳残留,表明古硐井群是北山地区的变质基底之一。连续的3个峰值年龄1750Ma、1580Ma和1470Ma,表明古硐井群石英岩的沉积物大部分来自经历过晋宁运动的源区。研究结果为完善北山地区的地层格架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陶河群是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典型地层之一,主要出露在河北省西北部。本文报道了甘陶河群南寺组碎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主要认识如下:样品均属长石砂岩或石英砂屑岩,具有Nb、Ta、Zr、Hf亏损特征和负Sr异常;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为三组:1800~2400Ma、2400~2600Ma和2600~3100Ma;甘陶河群南寺组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1861 Ma,结合甘陶河群上覆地层东焦群形成于约1.83Ga之后的地质事实,制约甘陶河群南寺组沉积上限范围1861~1830Ma。所有样品均具有约2.5Ga年龄峰值,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强烈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时代,证明了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约2.5Ga岩石组成;中部带大陆地壳增生主要发生在约2.5Ga。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区滹沱群变质基性熔岩中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伍家善 《地质论评》1986,32(2):178-184
滹沱群青石村组刘定寺变质基性熔岩为海底火山喷发的基性熔岩,岩枕及气孔充填构造发育,具变余拉玄结构及变余间粒结构。岩石的主要化学成分在AFM图(图2)上落在拉斑玄武岩区,在TiO_2-K_2O-P(?)O_5图(图3)和FeO-MgO-Al_2O_3图(图4)上属大陆玄武岩类型。该熔岩中锆石晶形完整而复杂,光泽强,透明度好、从五个不同粒级组分的锆石测得U-Pb一致线年龄,其上交点年龄为2 366_(-94)~(+103)Ma,下交点年龄为178_(-46)~(+43)Ma(图5)。该年龄首次为滹沱群的下界提供了可靠的同位素年龄证据,有助于关于滹沱群时代争议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南华冰期的底界讨论:来自沉积学与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对于我国新元古代南华系划分的分歧很大,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上限年龄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详细的沉积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黔桂地区典型丹州群和下江群(与板溪群相当)有关剖面上顶部地层沉凝灰岩开展了锆石年代学研究.沉积学调查表明,板溪期沉积地层与上覆南华冰期沉积地层之间的转换界面清晰,界面上下岩性、结构、构造、沉积相特征迥异,显示板溪群和上覆南华纪冰期沉积期间存在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过程.而板溪晚期沉凝灰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则表明,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上限年龄均趋向于720 Ma,这与Sturtian冰期的启动年龄718 Ma接近.因此,基于沉积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全球性重要古气候演化的区域可对比性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将南华冰期启动年龄设定为720 Ma是恰当的,将我国南华系底界置于江口冰期沉积层系之底也是合理的,这为我国南华系底界GSSP的选定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和沉积学约束.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鲁西雁翎关地区泰山群的三套23件全岩和分离矿物样品进行了Rb-Sr和K-Ar研究。任家庄组(或太平顶组)三组混合岩全岩样品给出不同的等时线,它们的年龄和初始比分别是2474±353Ma和0.7014±0.0019,1841±266Ma和0.7023±0.0006,1544±117Ma和0.7047±0.0006;侵入任家庄组的伟晶岩的一件全岩和三件分离矿物给出等时线年龄2408±69Ma和初始比0.7331±0.0093,该伟晶岩中的一件白云母K-Ar年龄为2295±60Ma;雁翎关组五件斜长角闪岩全岩样品给出等时线年龄2266±118Ma和初始比0.7024±0.0007该组斜长角闪岩的一件分离角闪石的K-Ar年龄为2406±65Ma。上述结果表明,本区2500Ma前后发生了广泛的混合岩化作用,2400Ma前后发生了伟晶岩侵位,这个过程间断性地持续到2300Ma前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晚于混合岩化,它发生在2400至2300Ma前后;1900至1100Ma前之间有不止一期变质事件叠加。推测任家庄组原岩老于雁翎关组原岩。  相似文献   

17.
陈家庄铀矿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成 《矿物岩石》1991,11(1):73-79
陈家庄铀矿床铀单矿物U-Pb及黑云母K-Ar、全岩Rb-Sr同位素定年结果,成矿时期为423—382Ma,主成矿年龄406Ma,矿床形成至今仍保持半封闭系统,未遭受明显后期改造。本区早古生代时期发生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年龄为457Ma,热液活动的上限为378Ma,冷却年龄为373—350Ma,伟晶状花岗岩原岩丰龄452Ma。并提出了本区主要地质事件时序及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辽东半岛是我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单是采自该区辽河群和鞍山群样品的K-Ar法年龄数掘就有160多个,占全省现有各种年龄数据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和野外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这些古老地层的沉积和变质历史的认识愈来愈趋一致.然而,在辽东鞍山群和辽河群同化素年龄数据中,还存在许多难于解释的问题:1.旅大地区大片鞍山群的K-Ar法年龄数据(100~200百万年)与野外观察不相  相似文献   

19.
徐民  刘永江  温泉波  高飞 《世界地质》2017,36(2):371-380
对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出露的"宝音图群"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样品112个分析点结果显示,具有主要峰值年龄257 Ma、283 Ma、313 Ma和少数老年龄(1 700 Ma),且257 Ma的年龄表明该地层主体的沉积下限的时代为早三叠世,原定为下元古界的"宝音图群"实为早三叠世地层。该地层物源主要来自于大石寨组火山岩、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西乌旗南岩浆弧和相邻地块的变质基底,并有少量华北板块北缘物源混入,说明在早三叠世初华北板块北缘与北侧地块已经开始碰撞。  相似文献   

20.
在对肉切村岩群的岩石组合、变质特点以及区域综合对比研究基础上,根据其中锆石U-Pb法年龄值686Ma、黑云母斜长变粒岩全岩Rb-Sr法年龄值796±103Ma,认为其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时代属震旦纪;前人划分的震旦—寒武系肉切村群,实际上是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聂拉木地区并未出露寒武纪地层。将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为聂拉木岩群和肉切村岩群,并将聂拉木岩群划分为友谊桥岩组、曲乡岩组、康山桥混合岩和江东岩组4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将肉切村岩群划分为扎西宗混合岩和塔吉岭岩组两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