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由于使反演问题的非唯一性得到有效限制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联合反演的发展现状及实现的方法,并讨论了其发展趋势及其局限性,指出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是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的理想工具,而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则是地球物理联合反演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方位各向异性粘弹性介质波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地震信号通过复杂地球介质时,地层除了表现为各向异性,还表现为内在的粘弹性特征.因此,为准确描述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特征,理想的地球介质模型应该能够模拟岩石的各向异性特征和衰减特征.本文给出了各向异性粘弹性介质模型的波动方程及其差分格式,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实现了地震波波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该介质模型中地震波场特征与各向异性主轴方位和介质的粘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SNREI地球对表面负荷和引潮力的形变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PREM模型,利用非自转、球型分层、各向同性、理想弹性(SNREI)地球的形变理论,讨论了地球在不同驱动力作用下的形变特征.采用地球位移场方程的4阶Runge Kutta数值积分方法,解算了在表面负荷和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地球表面和内部形变和扰动位,并给出了地球表面的负荷Love数和体潮Love数.结果表明在固体内核中的形变很小,液核中低阶(n<10)负荷位移随半径的变化非常复杂.当负荷阶数超过10时,地核中的形变和扰动位都很小,地球的响应主要表现为弹性地幔中的径向位移,且随深度增加急剧减弱,负荷阶数越高这种衰减的速度越快.SNREI地球的地表负荷Love数和体潮Love数与信号频率的依赖关系很弱.在计算体潮Love数的过程中,采用了SNREI地球的运动方程,同时考虑了由于地球自转和椭率引起的核幔边界附加压力,这一近似处理方法获得的结果能很好地符合地球表面重力潮汐实际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率先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球自由振荡. 泰安地震台有差应变和体应变两种钻孔应变观测仪器,都观测到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 体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球型振荡,而差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环型振荡. 两种观测还记录到环型振荡与球型振荡相互的耦合作用. 观测也记录到明显的一些振型的谱线分裂现象. 用直接观测到的高质量的环型振荡资料求解了0T8~0T19等主要振型的Q值. 根据两个方向的剪应变观测数据,求解了环型振荡的最大剪应变方向,发现这个方向是相当稳定的. 这种研究表明,高精度钻孔应变观测仪是一种理想的地壳形变观测仪器,可以为地球自由振荡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学热点研究区几个地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全球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全球陆-陆碰撞造山、海洋岩石圈俯冲和古大陆岩石圈演化动力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室。几十年来,地学家们通过地质调查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结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与新发现。笔者对青藏高原、西太平洋俯冲带、华北克拉通和南北地震带等地区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的几个重要地学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从地震学的角度出发,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粗浅的见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6.
地球非对称变形的最新观测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01年3月IERS公布的全球近600个GPS站、SLR 站及VLBI站的站坐标、速度及它们的误差估计,研究了地球的现今非对称变形.结果表明,以赤道为界,北半球目前仍处于挤压变形中,而南半球则处于扩张变形中.若以90E 和90W 经线为界,则以180经线为中心线的太平洋半球处于挤压变形中,而以0经线为中心线的大西洋半球,则处于拉张变形中.这种变形再次证明地球处于双重非对称变形之中,而且,如果以6366740.0m作为理想地球平均曲率半径,根据空间大地测量结果算得的体积变化率达到0.6651012 m3/a.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球物理导航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在水下航行器应用研发中的重要价值,总结了地球物理导航的理论方法,指出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发展方向,阐明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与惯导系统的组合是实现实时、连续、精确、安全隐蔽、完全自主水下导航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8.
贝叶斯算法在拟合自由核章动参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高精度重力技术检测地球自由核章动(FCN)参数(包括周期和Q值等)的难点是资料观测信噪比低,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最小二乘拟合,但是获得的FCN共振参数精度不理想.本文利用武汉国际潮汐基准站高精度超导重力仪和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的时变重力资料,根据贝叶斯算法拟合地球自由核章动(FCN)参数.我们将贝叶斯拟合方法与传统最小二乘法实施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台站资料差异.讨论了潮波选择和不同海潮模型等因素对FCN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贝叶斯算法获得的FCN品质因子与空间大地测量VLBI结果吻合的更好,这说明贝叶斯算法可靠性高,为研究地球深内部构造参数(核幔边界粘滞系数等)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学家施米特(O·U·Schmidt)是苏联科学院院士,1819年出生在苏联乌克兰。施米特青年时代在基辅大学攻读数学,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国家领导工作。1918年施米特加入苏联共产党后,曾任苏联粮食、财经,教育人民委员会成员,国家计划主席团成员。曾领导苏联国家出版事业,组织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工作。并参与组建和颁发列宁奖金的工作。二十年代末,为适应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他被任命为北极研究所所长,北海干线主任,组织领导北极探险,由于出色地完成任务而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三十年代中期,他组建了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球物理部,于1938年扩建成理论地球物理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吸引了许多学者,使该研究所成为苏联地球物理学家们第一个理想的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10.
王东伟 《地球》2009,(2):108-109
无论是儿时看的童话故事《灰姑娘的水晶鞋》;还是现代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好莱坞大片《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里面都有着我们地球上的美丽矿物——水晶的神秘身影。任贤齐的歌曲《水晶》中也歌唱了年轻的爱情因为包含了对理想的渴望,所以具有了像水晶般光芒四射的青春活力和透明清晰的纯洁魅力。  相似文献   

11.
孔令昌 《地震地质》1992,14(3):286-288
在运用地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地震预报的监测和断层活动性研究中,气体取样容器和取样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用于野外气体采集的不锈钢容器和地表浅层土壤气采集的简易方法。 1 土壤气样 目前气体地球化学工作仍以取水样居多,取土壤气样较少,但实际上大部分断裂带地下水受地理条件和相应深度气体溶解度的影响,理想的水点很少。通常,He,Ne,N_2,Ar等气体在水中较容易达到饱和值由于气体饱和度随温压条件改变而改变,所以从地表取得的气体(水样)往往不能反映地球深处的原始比例。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11)
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不断认识、探索、改造地球。地质科普,先从认识地球开始。本文以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球。文章从地球的诞生说起,介绍了地球多灾多难而又顽强成长的童年,地球的形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等。地球同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物体一样,也有生老病死,有始有终。46亿岁的地球虽然还处于青壮年期,但保护地球是人类永恒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原有位场分层分离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改进型插值切割算子.通过理想模型实验和谱分析,证明了改进算子对异常源产生的重力场有更好的分离效果.使用新方法对安徽省五河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离和分析,分离后的浅部地球物理特征与地表地质调查结果的吻合度高,从而验证了改进算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结合基础地质资料和分离后的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五河地区构造格架、区域岩浆岩及红层盆地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并获取了对研究区内郯庐断裂系各条断裂的延伸、形态和相互关系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效的特征提取方法,它能够提取数据中更加抽象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解决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地球物理测井的岩性识别中,构建了一个基于Re Lu激励函数、Adagrad优化算法、Softmax回归层等技术方法整合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自然伽马、深感应、岩性密度、中子-密度孔隙度和平均中子-密度孔隙度5种测井参数,以及陆相-海相指示和相对位置2种地质约束变量作为输入变量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实际井数据的测试验证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展示了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地球物理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匡自革 《地球》2012,(4):161-165
地球永恒自转与圈转,在地球上观测宇宙,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视觉角度。如果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不管银河是不是在围绕太阳旋转,夜晚观测银河就会有明显移动。在冬季出现日环食,夏季出现日全食,也明显说明了地球没有围绕太阳旋转,月球也没有围绕地球旋转。如果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当地球旋转到相距太阳较近时期(夏季),月球也旋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同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只可能解释为日环食,如果解释为日全食,就会永远没有日环食出现。当地球旋转到相距太阳较远时期(冬季),月球也旋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同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也只能解释为日全食,如果解释为日环食,就会永远没有日全食出现。在现实当中,偏偏都是夏季出现日全食,冬季出现日环食,充分说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观点有错。地球在太阳一侧圈转,地球轨道圈在月球轨道圈之中,才是唯一客观存在的天体动态。  相似文献   

16.
地球系统科学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与传统地球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全球——区域信息获取、海量信息处理和分析及地球系统模型等.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与效应.第四,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一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最后,简述了中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5,(5)
<正>地球71%的表面积被水覆盖,号称水球。水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正因为地球有液态水,地球才变得如此生机勃勃、与众不同。可是,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没有液态水呢?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两大说法:自源说和外源说。自源说认为地球的水来自于地球本身。地球起源时,形成地球的物质里面就含有水,或者包含组  相似文献   

18.
匡自革 《地球》2012,(5):33-35
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地球地心永久不熄燃烧的岩浆,才会有地球板块横向运动。如果地球地心有永久不熄燃烧的岩浆,地球直径仅约12756公里,其热能为什么传不到地表来呢?而太阳相距地球约15000万公里,其热能都可以传到地球地表来。充分证明地球地心不可能存在有永久不熄燃烧的岩浆,也充分证明地震不是地球板块横向运动。地震是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地底下埋藏有不同地点、不同深度、不同储量的太空气体团运动。地震没有预兆,只有诱因。  相似文献   

19.
地球重力场季节和年际变化主要来源于地球表层大气、海洋和陆地各系统间水的质量交换,由GRACE重力卫星探测地球重力场变化所反映陆地水储量的改变主要来自降雨、土壤蒸发蒸腾、河流输运以及向地下深层的渗透等过程.本研究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LM3.5以及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集合四维变分同化方法PODEn4DVar,构建能够同化GRACE卫星重力场的陆面水文同化系统LDAS.G,实现对地球重力场所反映的大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在时间及垂直方向各分量的分解,并对垂直方向的水文变量进行同化,从而更好地估计陆面水循环要素变化并实现其监测.利用LDAS.G同化系统进行理想试验以及针对中国区域所进行的同化试验表明该同化系统能够改善对陆面水文要素变化的模拟,对大尺度陆面水文循环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蒙 《地球》2020,(1):F0002-F0002
从哲学上说,世界上应该有至少是可能有无数的人类家园式地球。但到现在为止,科学和经验没有发现另外的一个。《地球》杂志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地球科学的研究成果报道、地球科学的科普化和公众化传播,在致力于了解地球,保护地球,进行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中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