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位来宾、同志们:全国地质编图委员会今天正式成立了。首先,我谨代表国土资源部,表示热烈的祝贺。地质编图是地质调查成果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艰苦的地质调查研究而编制的地质图件,是人类对地球奥秘不断探索而积累的认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球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各项工程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地质资料。地质编图成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能否有效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的地质编图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早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老一辈地质学家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SS图像和TM图像为基本信息源,从影响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要素,如地质(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河流、冰川、雪被)、地面物质组成以及泥石流沟的遥感判读入手,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分布状况、孕育和诱发条件进行探讨,进一步对该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程度进行区划,并对危险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MAPGIS支持下1∶25万冬给措纳湖幅机助制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数据编辑准备青海省 1∶2 5万冬给措纳湖幅是造山带非史密斯填图方法研究的试点图幅 ,除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地质图、矿产图、剖面图、专题图外 ,还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数据和航空遥感数据。因此从图幅精度要求、编图资料来源、编图技术规律来说 ,都要求在编辑准备阶段 ,编图者应有意识地按照一定规则来选择编图资料、设计图面结构 ,使之能够正确地反映地质事件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因果关系。编辑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与否 ,直接影响到机助制图的编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及成图质量的优劣。对需数字化的原始资料要进行专门处理 ,…  相似文献   

4.
李燕婷  朱海莉  陈少华 《测绘科学》2016,41(8):67-70,75
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滑坡灾害分布易发性评价与区划成图问题,该文以ArcGIS为平台,联系评价区的实际特点,选取地貌类型、地层岩性、降雨、断层、坡度为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易发性区划。结果表明,滑坡灾害主要集中在龙羊峡库区右岸和群科-尖扎盆地。区划结果与野外实际调查基本吻合,为今后GIS应用于地质灾害区划提供了思路,同时可为区内地质单位进行灾害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序言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国土资源部从2006年起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部署的一项重点基本国情调查工作,旨在按统一的技术要求,全面整理和总结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取得的多尺度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的基础调查成果资料,进行省级—大区—全国三级基础地质编图和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崆峒区地质灾害易发性为研究对象,以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基础,基于MAPGIS6.7平台采用袭扰系数法生成历史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图;选取地形地貌、坡度、地层岩性、多年降雨、植被覆盖5个地质灾害影响因子对其进行灾害影响分级并确定其灾害易发性影响权重,将各个影响因子分级图叠加到历史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分级图中,绘制出该县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散点图,对图件进行整理从而生成崆峒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从图中能很好地看出崆峒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特点,为政府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统筹规划减灾防灾以及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奥丽  蔡国林 《测绘》2012,(5):201-204
为了直观、真实地展示输电线路及各类灾害的影响,以某区域高压输电线路为例,详细论述了如何基于其他来源的基础地理数据、野外采集的输电线路GPS点位数据及各类灾害图件,制作高压输电线路专题地图与灾害专题图。结果显示,基于GIS的电力行业专题地图与灾害专题图不仅表达直观、查询方便、易于保存和更新,而且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与决策。  相似文献   

8.
遥感在1:25万区域地质编(填)图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承德幅1∶25万区域地质编(填)图工作中的遥感应用试验研究成果,对遥感在提高1∶25万区域地质编(填)图工作速度、成图质量以及地质研究程度等几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刚才,孙部长发表了非常重要的书面讲话,他在发挥地质图件基础作用、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协调落实等方面,对全国地质编图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体现了国土资源部结合实际工作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总体思想,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领会,努力把新时期的地质编图工作,转入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  相似文献   

10.
武芳  杜佳威  吴芳华 《测绘学报》2022,51(7):1588-1605
海底地貌数据与人类认知海洋、探索海洋、利用海洋息息相关,海底地貌数据综合是海图编制、海洋空间数据处理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海底地貌数据综合属于地图综合的研究范畴,但受历史渊源、学科体系、应用范畴等诸多因素影响,常被认为是地图综合中相对独立、特殊的研究内容。本文在明确海底地貌数据综合特殊性的基础上,从数据增强、综合方法、质量评价3个方面梳理海底地貌数据综合研究进展,归纳了几种常见的海底地貌数据综合应用案例,并从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实践应用3个方面探讨了海底地貌数据综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海底大地测量控制网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精度的海底大地测量控制网是数字海洋和水下网络中心战的基础设施之一,而现阶段我国海底控制网的建设和研究几乎为空白。为自主建立我国高精度的海底大地测量控制网,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国外海底控制网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GNSS/Acoustic系统的组成及发展;详细梳理了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影响海底控制点精度的因素和控制点定位精度;结合我国现状,建议加紧开展我国海底控制网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确定编图内容是地图设计的目的、收集编图资料是地图设计的基础、运用地图语言是地图设计的重要手段等方面阐述了地图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山公路沿线水文站的野外考察及数据汇总,划分出天山公路沿线地质病害区域的范围;结合各病害区域的降水量资料,计算出各工程地质病害区域的临界雨量,为天山公路泥石流灾害和公路水毁灾害分析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赵官井田首采面13煤层底板奥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多源信息复合技术对其进行了突水灾害预测预报研究:即以GIS的基本功能为工具,在系统分析底板突水机理基础上,提出控制13煤层底板奥灰突水的主要因素;将已知的每个因素编制一张专题信息图,并生成一个信息存储层,经编辑后,先做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各主要控制因素的信息配准复合处理.形成一个复合叠加的新的信息存储层;最后构建底板突水灾害GIS数学模型,确定煤层底板突水灾害模式,对奥灰进行突水危险程度分区,从而为奥灰突水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通过分析数据来源,提出运用MapGIS软件编制地市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方法和流程;详细介绍编图所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制图流程、数学基础转换、样图实验等;提出技术设计书的主要提纲,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图幅整饰和图历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MAPGIS支持下1:25万冬给措纳湖幅机助制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数据编辑准备 青海省1:25万冬给措纳湖幅是造山带非史密斯填图方法研究的试点图幅,除不同来源、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地质图、矿产图、剖面图、专题图外,还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数据和航空遥感数据.因此从图幅精度要求、编图资料来源、编图技术规律来说,都要求在编辑准备阶段,编图者应有意识地按照一定规则来选择编图资料、设计图面结构,使之能够正确地反映地质事件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因果关系.编辑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机助制图的编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及成图质量的优劣.对需数字化的原始资料要进行专门处理,复制到不易变形的聚酯薄膜等特殊材料上,保证内图廓、方里网、控制点等各项精度指标符合出版要求.为便于扫描,原图各要素的清编绘用色不宜过浅,必须保证色调分明、线划清晰、图面干净.编稿原图墨色应浓黑,内容齐全,要素无错漏.为了提高成图质量,减少劳动强度,在数据输入之前必须进行成图工艺流程设计.图1为MAPGIS支持下1:25万冬给措纳湖幅计算机辅助制图工艺流程.该流程与传统的成图工艺相比,减少了传统制图印前作业的翻版、分涂、修版、撕膜等制版前的所有工序,大大缩短了成图周期.  相似文献   

17.
1:400万中国与邻区地貌图由地理、地质和海洋等专业的九个单位共同合作,在开展全国性卫星影象和地学图件资料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础信息图、中间过渡图等程序最后编制而成。本图属基础研究性的普通地貌图,它的研制和出版,不但是国土大地有研究的一次总结,而且也将推动今后全球大地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海洋采油作业平台提供安全保障,需要进行海洋采油平台海底勘测,该文研究了采油平台海底勘测调查的技术路线,对海底勘测的数据处理及成果分析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海底勘查的技术结论。  相似文献   

19.
海洋底质三维可视化模拟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洋因其环境的复杂性和数据的难以获取性,其海洋三维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海洋场景和海底地形方面,有关海洋底质的可视化研究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建立海洋底质数据库,搭建海底底质可视化的模拟环境;基于水深数据和多波束数据建立基本的三维海底地形,实现多任意等深线的自动生成;依据钻孔数据和地层拖网样品,初步实现海底底质三维可视化。通过系统的集成,建成海底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20.
利用遥感技术对亚欧大陆桥的新疆哈密—阿拉山口沿线一带的地质灾害类型、特点,发生的地质地貌背景、气候水文环境和激发因素以及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划分了地质灾害类型和组合分区,并提出初步评价和防治建议,为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规划提供重要的遥感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