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方法通过对对称于正北方向的两颗未知星体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观测,可以精确测定地面目标的方位角和观测站的天文纬度。和仅用一颗未知星体的类似方法相比较,这个方法有减少时间观测的优点,并提供足够数量的观测方程来改善观测结果的精度。另外,该方法无需对观测站的位置进行推算,与观测时间无关以及不需要星历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除了具备测量的能力外,不需要天文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天文定向是通过观测天体确定方位的高精度定向方法,在天文测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现自动天文定向是目前天文定向的发展趋势。基于视频全站仪的工作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星识别定向方法。首先通过视频测量连续快速拍摄多颗星,再将高度角和方位角差作为匹配条件,识别出各恒星,最后利用观测数据和解算的恒星数据关系获得定向结果,实现天文定向自动化。本文分析了因测站坐标误差和观测误差引起的星识别误差,由此给出匹配阈值,进一步提高了匹配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求定未知方向的坐标方位角时,通常用天文测量仪器进行天文观测,并用天文年历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能否不进行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计算,而利用不通视的邻近点上的已知方向,用两台普通经纬仪,根据同时观测恒星将已知方向传递到未知方向上呢?回答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性能相机正在逐步代替人眼实现天文观测.本文基于鱼眼相机对月球进行跟踪成像观测,通过得到的月球图像数据和相机参数,可得到月球在相机坐标系下的位置序列,通过测站坐标和计时器记录的时间数据,可得到月球在地平坐标系下的位置序列,进而实现测月天文定向.该方法不需要相机的水平信息,利用相机和计时器即可完成定向,且内符合定向精度随时间递增,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差来源,降低了设备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历表计算天体视位置不同,对天文定向产生一定影响,影响程度随着观测天体的不同而不同。通过观测恒星、太阳、金星和火星进行天文定向时,历表对天文定向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观测月亮和土星进行天文定向时,必须考虑历表对天文定向结果的影响;通过观测木星进行天文定向时,在高精度要求下,必须考虑历表对天文定向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使用GPS接收机的UTC作为北极星天文方位角测量的时间比对的标准时间,利用推估UTl与UTC的差值,将时间归算到UTl的方法,可满足各等级天文方位角测量的要求,现场计算零点恒星时和北极星坐标的精度满足北极星天文方位角测量的要求,实现了现场评估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站仪对任意亮星的观测采样,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度角序列和水平角速率进行联合匹配的任意亮星识别算法。通过引入天体地平坐标计算程序,算法可正确辨别行星和恒星。本文分析了任意亮星高度角和水平角速率的观测误差和计算误差,以此给出了匹配阈值条件的设定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有效的匹配策略。仿真计算及实际观测试验均表明,该算法具有100%的识别成功率,远优于现有算法。将此算法应用于任意亮星天文定向,定向结果的内符合精度达到2″,外部检核精度达到1.6″。采用多颗任意亮星进行定向,可有效减弱由测站位置误差引入的定向系统误差,提高绝对定向精度。本文提出的天文定向适用于多云及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8.
天文定位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地天文测量、天文航海等领域。该方法中观测恒星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目前缺少针对同时测定经纬度天文定位算法中最优选星问题的研究。随着观测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观测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这就要求研究最优的选星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定位精度。本文借鉴卫星导航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的概念,研究了天顶距法中恒星的数量以及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验证得到结论:在天顶距观测误差的统计特性一定时,GDOP能够用来描述恒星的分布对定位结果影响的优劣,且观测的恒星方位角均匀分布时定位误差最小。考虑到不同高度的恒星天顶距大气折射改正残差不同,在实际测量中应尽量采用等天顶距且方位角均匀分布的恒星。  相似文献   

9.
新天文常数、系统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讨论了新天文常数、系统对恒星视位置影响的周期性、计算公式及其数值范围,并结合一等天文外业的实际情况,推导了新天文常数、系统对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影响公式及其数值范围,从而得出在任何年观测都可以使其影响忽略不计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星心坐标系的视位置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文计算中所用到的观测瞬间的恒星坐标,一般是从某一历元的恒星位置表中的平坐标通过视位置计算得到。但这是针对测站设在地球上进行的,对于以导航卫星为测站的恒星位置计算还没有进行具体的推导。文中通过对基于星心坐标系视位置计算原理的详细分析,给出了基于星心坐标系恒星和卫星的视位置计算方法、公式和步骤,并通过编程试算,对测站设在地面上和测站设在卫星上的视位置改正的大小进行了初步比较,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天文内业计算时,为了精确求得观测瞬间时刻的恒星视位置,必须借肋于所谓内插因子(或叫比例乘数)在天文年历上进行内插。天文内插因子的计算及内插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普通内插三角函数或对数是一样的,但是计算起来要比内插三角函数或对数复什得多,因天文内插计算存在两种不同的时间系统,表列引数  相似文献   

12.
GPS在天文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天文测量中,测时一直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大大影响了天文测量的效率。而应用GPS将能使这一现象得到改观。本文研究了GPS定时型接收机(或具定时功能的OEM板)输出的时间信息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天文测量中所用的恒星时的关系;并给出了将GPS用于天文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文测量仪器小型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式国产全站仪的天文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星点质心提取方法和观测时刻计算方法;然后,分析了数据粗差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星点位置预测的粗差剔除方法;最后,设计并开展了两次野外试验,对比粗差剔除前后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经粗差剔除后,单时段间定位结果较为稳定,且8个时段的定位中误差小于±0.3″,满足一等天文测量要求;同一测站4个夜间联测的平均天文经度与准确值之差为0.23″,平均天文纬度与准确值之差为0.61″。相较于传统天文测量仪器,本文方法不仅实现了小型化、自动化及精准化,且摆脱了人眼观测的束缚,观测效率提升了一倍。  相似文献   

14.
在天文计算中所用到的观测瞬间的恒星坐标,一般是从某一历元的恒星位置表中的平坐标通过视位置计算得到.但这是针对测站设在地球上进行的,对于以导航卫星为测站的恒星位置计算还没有进行具体的推导.文中通过对基于星心坐标系视位置计算原理的详细分析,给出了基于星心坐标系恒星和卫星的视位置计算方法、公式和步骤,并通过编程试算,对测站设在地面上和测站设在卫星上的视位置改正的大小进行了初步比较,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线电报法来测定经度的简单概念为:设与某授时站播送的无线电时号时间的平均时刻相应的有T_0,T'_A及u三数值。而T_0为格林尼治时,或称国际时;T'_A为测站A的天文表读数;u为在测站A由天文观测所测定的  相似文献   

16.
天文测量工作中常要计算恒星在观测时刻的视位置。通常,这一计算是利用中国天文年历测绘专用(以下简称测绘历)所刊载的恒星视位置表进行内插,这就需要确定和观测时刻对应的恒星视位置表内插因子(以下简称内插因子)。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计算内插因子的方法基本上和测绘历说明部分所给出的方法一致,比  相似文献   

17.
星图模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于星敏感器的天文定姿领域,应用基于地面的天文大地测量的星图模拟几乎为空白。本文针对天文大地测量计算模拟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地面可模拟多种视场的星图模拟方法,并对模拟方法的总体构想、恒星位置计算和模拟显示做了说明和推导,编制了星图模拟软件。测试表明,软件可较好地模拟不同视场不同亮度的恒星分布,并对恒星矢量图进行输出。  相似文献   

18.
李长会  闫国锋 《北京测绘》2018,32(6):711-714
为了减弱旁折光对天文测量的影响,需快速且准确地计算和预报测站所在地点的太阳位置,进而准确推算出日出、日落和中天的时刻。根据野外天文测量的具体需求,本文采用并设计了一种野外天文测量中太阳位置的快速计算方法,可以准确解算一年不同自然日中地球上任意地点的太阳实时位置,误差不超过10秒,其精度足够保障高精度野外天文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测量自动化是未来天文作业的发展方向。针对现有的天文测量系统仍需人眼观测恒星的缺陷,基于视频测量机器人TS50i的工作模式,详细介绍了其相关参数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利用TS50i代替传统全站仪进行自动天文测量的方法。采用星图处理方法解算室内观测模拟数据,验证了基于其视频测量特点的星点提取算法的适用性,其室内模拟实验横纵方向的星点提取精度分别达到0.010和0.011像素。基于大量室外观测结果表明:以视频测量机器人为平台的自动天文测量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经纬度定位精度达到分别优于0.24″和0.22″,可以满足野外高精度的天文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恒星视位置为航天器天文定姿提供矢量信息,是星敏感器工作必备数据。针对天基恒星视位置由于受航天器光行差影响,与地心视位置有角秒量级的差别这一问题,该文基于新天文参考框架建立一种实用天基恒星视位置计算模型,该模型可计算恒星的地心视位置和站心视位置。与天文年历恒星视位置对比,赤经的差值在40ms以内,赤纬的差值在120mas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STK仿真轨道数据解算站心视位置,通过分析两种视位置差别提出一种定姿跟踪模式下视位置更新算法,该算法一周内精度可保持在0.6″以内。实验表明:视位置计算模型准确性高、速度快,可满足定姿初始捕获时间要求,更新算法长时可靠,提高了定姿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