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述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在两环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寻找更具体的重点开发轴线。河北近中期的开发重点应是把由石家庄和黄骅所构成的轴线作为最大的区域发展的驱动轴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根据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在本世纪内及下世纪初年应当实行重点开发战略,按“点-轴渐进扩散”模式实行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区域发展。实施这一战略,要求确定重点开发轴线,沿轴线建设密集产业带和建立横向联系的经济区。其中,沿海与沿长江两个一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r”字形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3.
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东陇海加工产业带是江苏省区域发展三大重点轴线,简称为"三沿"."三沿"战略对江苏省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忽视了省内南北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没有将全省发展置于长三角一体化之中.基于这样考虑,作者提出"一圈五轴"的发展战略,并提出整合资源、跨江联动、突出沿江轴线的可持续性,提升沿沪宁轴线高新技术创新能力,重视对沿海轴线的开发,加快发展东陇海和内陆轴线开发等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扩展式开发战略与秦巴山区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传凤 《地理研究》1993,12(1):70-78
本文以秦巴山区为例,论述了这类大范围山区应以扩展式的开发战略为宜。并重点研究了秦巴山区内部发展轴线的建立及其发展壮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延伸、圈域发展”的理论 ,探讨赣南区域经济空间重组的战略构想 ,认为它的各个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近期应选择赣州增长极、京九铁路沿线产业带和西北部经济发展圈作为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利用城市圈层地域结构,进行城市区域的国土规划,体现大城市国土规划特色的有关问题,并从充分利用水道和轴线两个方面,论述如何确定城市重点开发整治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湖南区域经济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满 《热带地理》1996,16(2):160-166
本文在分析湖南经济布局的现状基础上,根据“据点开发,轴线开发,网络开发三阶段”理论,提出了湖南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构想,确立了发展极,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文章认为,对各产业带和经济发展圈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近期应选择湘东产业带,环洞庭湖经济发展圈和长株潭经济发展圈为重点开发地域。  相似文献   

8.
简述河北省生产力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布局条件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提出强化石家庄市、唐山市结构中心职能;重点开发沿海地带和石黄轴线地带;引导生产力布局向京津周围和沿海地区集聚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简述河北省生产力布局现状 ,分析生产力布局条件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 ,提出强化石家庄市、唐山市经济中心职能 ;重点开发沿海地带和石黄轴线地带 ;引导生产力布局向京津周围和沿海地区集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对轴线与网络两种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表明,轴线开发模式更具生态合理性,这一模式可具体体现为城乡分明的二元城市化发展方案.以扬州地区为例,为落实江苏省环保优先的发展方针,在空间开发层面,按照轴线开发模式构建聚合和分散的两类空间利用格局:以沿江主轴、淮江次轴为纽带,形成一横一纵两大经济强集聚地带,并保持紧凑有序的城镇群空间格局,轴线外围区则分成农作区和自然生态维护区两类地区并坚持生态优先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湖北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阐述了三峡工程所具有的防洪,发电,航运等主要功能的发挥以及工程建设的连带效应将带来的巨在效益对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影响,提出了选择长江沿江为重点开发轴线,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沿黄河地带——我国国土开发布局轴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黄河地带是我国重要能源和金属资源富集区,发挥组合资源优势,强化以水资源为特色的复合轴线的作用,发展多元主导工业部门,构成大范围线状分布和小范围点状集中相结合的点轴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沿江、沿黄三大经济开发轴线的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3.
沿黄河地带——我国国土发布局轴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黄河地带是我国重要能源和金属资源富集区,发挥组合资源优势,强化以水资源为特色的复合轴线的作用,发展我元主导工业部门,构成大范围线状分布和小范围点状集中相结合的点轴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沿江、沿黄三大经济开发轴线的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4.
建设石家庄——黄骅港省级经济发展轴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建设河北海陆一体开发省级经济发展轴线。强化石家庄市经济,加强沧州化工城和石家庄-黄骅港沿线特色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陆玉麒  董平 《地理研究》2004,23(4):521-529
本文通过双核结构模式与点~轴系统理论的有机融合 ,有效地解决了我国主要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问题 ,据此测算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 1990 - 2 0 0 0年主要产业轴线的发展状况。并在从理论层面上廓清了双核结构模式与点 -轴系统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 ,对我国主要产业轴线的未来演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 ,双核结构模式可以深化现有的T型开发模式 ,是我国沿海和沿江开发走向深化、空间范围拓展的有效的理论工具。从未来演化趋势看 ,沿海和沿江将一直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级轴线 ;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3个沿海区域增长极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 ,以武汉为核心的汉三角区域增长极将从我国中部崛起 ,成为我国第 4个区域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论述建设河北海陆一体开发省级经济发展轴线.强化石家庄市经济,加强沧州化工城和石 家庄-黄骅港沿线特色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了商丘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古迹独特、种类齐全、知名度较高四大特点,并从游览价值、交通条件、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对商丘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分析了商丘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保护开发不够和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认为商丘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是:短途旅游中心或地域性旅游中心。提出以“豫04”省道为轴线,以永城芒砀山旅游区、睢阳古城旅游区和睢县北湖旅游区为重点,合理规划,加快开发,重视旅游形象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加强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旅游宣传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交通轴线约束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点轴渐进据点开发理论及增长极理论,根据2008年中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城市综合经济得分,取前100名城市作为中国的一级经济城市.以此100个城市的地理中心坐标为圆心,以广义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计算得出的城市经济强影响范围为半径,在GIS中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中国一级经济城市的强影响范围.以中国主要铁路干线、主要水系和沿海边界线等轴线束的经济辐射范围为半径,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中国的十大一级经济轴线作用区,在每一个轴线作用区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中国的一级经济轴线,并依据现实国情和客观分析结果以及区域的"合理发展"完善了中国一级经济轴线,同时研究了轴线上各城市增长极的层级,以线布点,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与横贯东西的长江形成了密切结合的“T” 字形态势,是我国本世纪或更长时期内进行重点开发和布局的两条主要轴线。在加强东部沿海地带建设的同时,将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河经济走廊。在开发流域经济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一、工业走廊的建立、流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内工业企业将逐步发展起来,环境保护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在建立工业走廊时,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否则,环境污染就会超过生态经济系统的容忍度而影响农业、水产、林业及工业等部门,出现“一家赚大钱,几家倒大霉”,“一家欢笑几家愁”的不利局面。据《人民日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空间分析和空间句法等分析城市开发强度、整合度和城市活力的分布特征及三者之间的联动效应,探索对城市聚类空间分异研究的新途径。结果表明:(1)研究区开发强度具有“圈层+轴线”分布特征,沿商业用地呈轴线明晰的高开发强度;整合度和城市活力“中—高—中—低”圈层分布明晰,空间分布不均,沿商业用地和商住混合用地形成了具有带动城市活力的商业环带。(2)地块的区位条件、用地功能等是城市开发强度、整合度和城市活力之间联动效应的决定因素,解析三者之间联动效应的内在机制可以将研究区精确划定为9个聚类空间分异类型。这种联动效应的应用可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控和城市问题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