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辽宁地区太古界与元古界的硫同位素背景值有明显差异。金矿床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受矿源层硫同位素背景值制约。与同位素扩散分馏效应有关,张性断裂中的金矿体δS~(34)较低。研究金矿床硫同位素分布规律有助于矿床深部予测。  相似文献   

2.
冬瓜山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矿床上部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发育层状、似层状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下部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在岩体及其接触带围岩中发育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上部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中的矿石类型以含铜(金)石英硫化物为主,矿石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主要成矿阶段的硫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矿物中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冬瓜山矿床与斑岩型矿床相似,而与Sedex型和VHMS型矿床不同。结合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关系,根据硫同位素储库效应,认为冬瓜山矿床硫化物阶段成矿热液中的含硫物种以H2S为主(XH2S0.99),硫化物的结晶沉淀对成矿热液的δ34S值影响不大。应用大本模式,高温岩浆来源的热液与熔体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为0‰~+5‰,依据岩浆岩全岩硫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岩浆来源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为+0.3‰~+12.0‰。在高温(600~350℃)硅酸盐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硬石膏与成矿热液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为+5.0‰~+19.0‰,而在高温(450~350℃)氧化物阶段后期及低温(350~200℃)硫化物阶段,黄铁矿与成矿热液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分别为-1.0‰~0‰和0‰~+1.5‰。据此计算的含硫矿物硫同位素组成理论值与冬瓜山矿床实测值基本一致,显示成矿热液流体中的硫源为岩浆来源。综合前人对区域及冬瓜山矿床的研究,本文认为冬瓜山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岩浆及其平衡热液中较高的总硫同位素组成暗示岩浆混染了区域沉积地层中广泛发育的膏盐成分。虽然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区域沉积岩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海水沉积作用和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但冬瓜山矿床矿石没有保存海西期沉积成矿的硫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白云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金矿床是辽东地区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白云金矿床的氢、氧、硫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中δ~(18)OV-SMOW值变化范围为13.5‰15.9‰,δD_(V-SMOW)为-107‰-8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_(V-CDT)为-8.3‰2.9‰,以富轻硫和贫重硫为特征,与辽河群围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_(V-CDT)为7.0‰18.7‰)有明显差异;矿石中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C_(V-PDB)为-2.2‰-0.4‰,类似于火成碳酸岩或地幔包体来源的碳同位素特征,也与辽河群大理岩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成矿元素特征对比也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与辽河群没有必然联系。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白云金矿床是与深部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第二大金矿产地,通过对该区金矿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①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其总硫同位素组成亦不尽相同,一般石英脉型金矿床总硫同位素组成值应界于-5‰~5‰,证明其具有幔源硫的性质,而蚀变岩型金矿床其总硫同位素组成值则<-5‰,其原因是由于在成矿过程中物化条件发生变化产生硫同位素分馏作用所引起;②利用剩余热液硫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的现象,推断出矿物组成及其晶出的顺序;③利用γ0(摩尔数比值)指示金矿流体的流动方向.金矿床硫同位素的特征变化是研究矿床内在成矿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得出的部分结论在找矿实践过程中可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四川冕宁大型稀土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成矿期脉石矿物重晶石与矿化期后硫化物(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前者富集34S,其δ34S为 1.8‰~ 6.7‰,后者富集32S,其δ34S在-10.9‰~-2.1‰之间,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中的硫和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具有不同的来源.矿区各种类型矿石中的重晶石均普遍遭受过风化作用,且δ34S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增加,暗示物理分馏效应是本区重晶石硫同位素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重晶石风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贫32S、富34S过程,未风化重晶石的δ34S与典型幔源硫的δ34S(0‰左右)相近,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源于地幔.矿石中重晶石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淋滤的32S可能是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的重要来源,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屯金矿床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体直接围岩为晚太古代混合花岗岩。区域上建平群大营子组为金的矿源层,金成矿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含金石英脉(矿脉)严格地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据硫同位素组成证明矿石、围岩、中生代侵入岩具有同一性,为幔源硫。氢氧同位素组成则显示了成矿溶液的多成因特征。矿石中铅同位素为古老的铅体系,与中生代岩体的长石铅属同一源地。通过时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是"岩浆热源-混合热液"型复成因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7.
试论澜沧含银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1:20万孟连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运用地壳演化中历史分析的方法,试图阐明澜沧含银铅锌矿带成矿作用的复杂过程:海槽裂谷的地质构造环境,完全控制了成矿带的发育;晚二迭世,来自上地幔的基性岩浆喷发,是其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老厂矿区硫化物硫同位素测定结果(S~(32)/S~(34)为22.138—22.241,δS~(34)为O.92—3.7‰)证明了这一点。燕山晚期的构造运动,使矿源层中的金属离子活化迁离,最后在断裂带中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8.
铲子坪金矿位于雪峰山构造岩浆岩带的白马山复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本文通过对铲子坪金矿床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探讨其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δ34S介于-7.58‰~+0.32‰,平均为-2.44‰,富轻硫,表明硫化物中的硫主要来自花岗岩浆,有部分地层硫酸盐中的硫混入;铅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变化范围很小。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和△γ-△β图解,铅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有部分地壳铅的加入;氢、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的双重性,成矿晚期热液有大气水成分加入;碳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与砂质板岩关系密切,与地幔或深部流体有一定的关系,矿床成矿流体中的CO2很可能为壳幔混合;锶同位素研究表明,铲子坪金矿床的(87Sr/86Sr)i组成特征与华南陆壳重熔性花岗岩初始岩浆水的(87Sr/86Sr)i组成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其成矿作用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铲子坪金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9.
熊耳群火山岩中产出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富碲(化物)型(俗称构造蚀变岩型)是其主要类型,该类型金矿出现大量碲化物或富碲、硒。硫化物δ34S以较大负值为特征,δ34S=-19.24‰-+6.68‰。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及与国内外有关矿床对比,提出该碲化物型金矿床δ34S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渗透参与导致成矿热液物理化条件改变,氧逸度(fo2)升高、pH值降低,从而引起硫同位素强烈分馏形成的,δ34SΣS≈0‰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熊耳群富钾火山岩系。该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为上升的岩浆地热流与下渗的地表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成矿,其成因类型属浅成低湿热液富碲(化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华南泥盆系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受控于泥盆系海进序列的台地碳酸盐岩,大体可分为以凡口为代表的中低温热液型和以泗顶、北山为代表的低温热液型。在矿床学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内不同类型的铅锌矿、硫铁矿开展系统的硫、铅同位素分析,收集和测定493件S和64件Pb同位素数据,总结硫、铅的来源和硫同位素分馏机制,并初步探讨了成矿机制。硫同位素研究显示,矿石硫有多种来源,主要来自于还原性卤水,部分来自氧化性卤水中ΣSO_4~(2-)的还原,少量硫来自于矿区含矿地层。不同矿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硫同位素的分馏机制不同。在以凡口为代表的中低温热液矿床中,矿石δ~(34)S值高且相对集中,以热力学分馏为主,生物分馏作用较微弱;在以泗顶、北山为代表的低温热液矿床中,矿石δ~(34)S值低且分散,以生物分馏作用为主,仅部分中粗粒铅锌矿石以热力学分馏为主。成矿作用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远未达到平衡状态。不同矿床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分布,反映出不同来源铅的混合。古老铅来自遭剥蚀的古陆,年轻铅代表泥盆系沉积物的普通铅。二者的比例与岩石中陆源物质(Pb)的含量相对应。成矿时的铅直接来自于氧化性卤水,间接来自于卤水对流经的泥盆系含矿层(尤其是底部碎屑岩)的淋滤,更间接地来自古陆剥蚀区以及海相沉积物。金属物质的迅速沉淀成矿作用与两类流体的混合有关,氧化性卤水来自蒸发盐红层盆地,沿泥盆系底部紫色砂岩经区域性迁移,其中富含大量金属成矿元素,并含有少量呈ΣSO_4~(2-)的硫;而还原性流体中富含ΣH2S的硫。流体的混合作用局限于矿区范围内,并不存在区域性的简单大规模流体混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义文 《地质与资源》1993,2(3):169-180
华北地台与金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其岩浆水以δD值较低为特征(-120‰——85‰),古老结晶基底变质水同样亦以贫δD为特征(-95‰)。中国不同类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多成因特征,但最突出的特征是皆在不同程度上混有大气降水成分。中国东部金矿床成矿流体δD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纬度效应和海岸效应,且与我国中生代大气降水等值线一致。借助被加热循环的大气降水使矿源层(岩)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和再富集是金矿成矿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成矿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矿床地质和Rb-Sr法,U-Pb法,^40Ar-^39Ar法,Sm-Nd法生代学及氢,氧,硫,碳,锶,铅等稳定同位素与流体包裹体研究,查明东天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及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矿三者大地构造背景相同,成矿时代一致。成矿物质来源相似,流体包裹体成分类同,属同一成矿系列,三者之间主要是成矿地质环境不尽相同,成矿元素组合有差异,控矿构造不同,反映成矿  相似文献   

13.
北山地区照壁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照壁山金矿床是北山地区中部金矿集中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主要在黑云母花岗岩株内或沿其与志留系公婆泉群火山-沉积岩的接触带产出,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96±5 Ma.金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脉,网脉和细脉浸染状块体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围岩蚀变自含金矿脉(体)向外,分别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另外,沿岩体与火山-沉积岩接触带常可观察到黄铁绢英岩化.微量元素和硫、氧、氢及铅同位素数据表明:黑云母花岗岩是同碰撞造山期深源岩浆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岩)矿物质主要来自壳幔混合源,含矿热液是岩浆热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海西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热力来源,而且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发动机",成矿体系温、压降低是导致金沉淀与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邓军 《地质与资源》2012,21(6):552-556
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主要由斑岩型、夕卡岩型、断裂-蚀变岩型3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矿种以金为主,伴有铜、银、铅、锌等矿化,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系列组合,可划分2个矿床成矿系列和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浅成-超浅成岩浆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热液.断裂构造提供了运移通道并控制着矿体分布.震旦系-寒武系是主要矿源层.建立了矿源层、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9,18(4):34-40
通过对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提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太古宙绿岩建造中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动力变质热液金矿床(排山楼式),早-中元古代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的浊积岩金矿床(猎岭式或白云式)和与显生宙交代-深熔花岗岩类有关的钾质蚀变岩型金矿床(东坪-后沟式)是华北地台北缘近几年发现和探明的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新类型金矿床。区域潜在含金性和适宜的活化营力是这些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通过矿源层(岩)中成矿物质的二次活化再成矿是它们的主要成矿机制。稳定同位素研究成果可为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得尔布干成矿区(北片)成矿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该区有色、贵金属矿床的主成矿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不同成因类型矿床成矿温度亦有差异,"斑岩型"属中高温矿床,"火山热液型"属中低温矿床,"新类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应属低温热液矿床.有色、贵金属矿床中S的来源主要与深源岩浆关系密切,成因类型应属广义的"岩浆热液型矿床",但有少量S来源于容矿岩或为外生S.成矿热液的主体或组成的总趋势,是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为特征,热源来自中生代火山侵入岩浆,而莫尔道嘎金矿点是浅成低温热液型,其成矿热液的主体是大气降水.西吉诺山方铅矿包裹体除了显示出岩浆热液的性质外,更多地反映了地下热卤水的介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S、Pb、C、O和H同位素研究表明,安家营子矿田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源,成矿流体为再平衡岩浆水.与金矿有关的安家营子二长花岗岩体为下地壳重熔成因,属金铜系列花岗岩类.金矿成矿年龄为120~130Ma.  相似文献   

19.
喜峰口-叨尔登金成矿带上的金矿床产出空间各不相同,矿床的围岩有花岗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矿体的分布均受控于断层破碎带,矿床成因与热液有关.通过对铅、硫以及包裹体水同位素的研究,确定了金矿在成矿时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一致,成矿热液中的水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成矿物质黄铁矿中的硫来源于花岗岩.因此说明研究区的金矿为燕山期花岗岩期后热液成因.产于地壳深部的富含成矿物质的花岗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同化了部分太古宙变质岩并从中汲取了成矿物质,将其带到地壳浅部,最后沿构造裂隙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20.
总结新疆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地质特征。通过对区内与火山岩有关的主要金矿床硫、铅及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火山岩。论述下石炭。论述下石炭统火山岩及火山岩及火山碎尿沉积岩、区域性大断裂及次级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