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通风井钻进及固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队曾承接山西朔州煤管局暖水泉煤矿大口径煤矿通风井施工任务。采用大口径硬质合金和组合牙轮钻头钻进,水泥砂浆喷射固井,各项工程质量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工程概况1.1施工目的及质量要求通风井畅通是煤矿安全的根本保证。对中...  相似文献   

2.
利用富油煤提油炼气是弥补我国油气供给不足的重要措施,而富油煤的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渗透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是开发利用富油煤的基础工作。以榆神府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压汞法、核磁共振法以及气渗透法等多元手段对富油煤多尺度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并开展富油煤全段孔隙表征研究。基于富油煤多尺度孔隙结构测试结果,开展富油煤孔隙特征与传统低阶煤样差异性讨论。结果发现:榆神府矿区富油煤微小孔隙极为发育,占比高达70%以上,大孔、中孔发育相对不足,仅占总孔隙的25%~30%;核磁共振结果与低温液氮吸附法、压汞法联合表征结果对比发现,联合低温液氮吸附法与压汞法可较好地表征煤样全段孔隙;相较于传统低阶煤,富油煤具有较大的孔比表面积与低温氮吸附量,分别为27.48 m2/g、40~50 cm3/g,具备富油煤提油炼气的良好物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深化找煤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找煤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找煤类型和找煤模式的概念。通过对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研究和大量找煤实例的分析总结,划分出3大类基本找煤类型:老矿区外围找煤区;巨厚新生界覆盖或煤层深埋区;复杂地质条件区。总结了不同找煤类型的主要特点,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找煤模式。提出中国东部科技找煤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研究和多元信息的复合。  相似文献   

4.
福建三叠纪沉积环境与找煤研究取得成果以往福建的找煤研究,多集中于二叠纪地层,并取得显著效果。现在已把研究重点转到三叠纪地层。从1991年开始的“福建省晚三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及找煤方向”课题最近完成,研究报告已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主持鉴定。晚...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煤田地质特点与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形成了湖南省煤田特有的赋煤地质特征,沉积环境与后期构造变形程度的差异,造就了各煤田、煤系、煤矿区赋煤地质特征的不一,也造成了湖南省煤炭工业价值、勘查阶段与开发强度的因地而异.新的找矿理论的应用,显示了老矿区深边部、红层下、构造下是湖南当今的重点找煤方向;涟邵煤田的测水煤系、郴耒煤田的龙潭南型煤系、涟邵及韶山煤田的龙潭北型煤系是湖南找煤的主要对象;湘中、湘南、湘东是找煤的主要区域;滑脱、推覆构造下的原地系统、向斜构造的平缓翼与转折端等是找煤的优先构造部位.传统遗弃层、岩浆岩下是湖南找煤的又一新思路,但宜探索前进;资源潜力巨大的低热值石煤,可以适度缓解湖南能源紧缺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钻月效率与煤心采取率是煤田钻探工程的两项主要指标,它是职工队伍素质、管理水平、工艺技术和设备状况的反映。两者又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只能相互促进,不能偏废。可是,从历史资料说明:“一五”期间,两者较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均有很大提高。到了“二五”,虽然钻效较“一五”提高了74%,但煤心采取率却下降了11.2%。调整时期,钻月效率稳中略降,而煤心采取率有大幅度提高,达到86.3%,是“七五”前各时期的最高水平。“三  相似文献   

7.
腐植煤生油显微组分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和评述了微观层次的煤生油显微组分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进展。总的来说,煤成油还是成气,与煤的显微组分组成类型有很大关系。壳质组是煤成油的主要贡献组分之一。多年来的研究对其显微组分组的生油潜量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对单一煤显微组分的生油潜量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体上还是比较趋于一致,其大致次序是:树脂体(尤其是琥珀树脂体)—花粉—角质体—木栓质体—沥青质体—孢子体—基质镜质体。生油区间大致为R003%~13%。其间有两个生油高峰,一个在R007%以下,另一个在R007%~11%之间。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煤生油显微组分是有很大差别的。从煤岩学角度,煤显微组分的荧光特性研究是一种研究微观煤生油显微组分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公明 《湖南地质》1991,10(3):241-248
湖南省煤田主要有地台型和地洼型两类。地台型煤田主要为斗岭煤系,次为测水煤系,煤系地层以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为主,含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煤系厚2—44m,含煤l—3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为整合或假整合关系。地洼型煤田主要为石门口煤系,煤系地层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含泥岩、菱铁矿,煤系厚19—948m,含煤1—11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全省煤炭尚可供建井的储量仅为保有储量的2l%,要加强煤炭资源的寻找,其方向一是在已知煤矿深部找煤,二是在地洼阶段形成的逆掩断层和飞来峰下找隐伏煤,三是在白垩系或下第三系下找煤。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技术的煤炭勘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其保有储量逐年降低,易于发现的露头矿、浅部矿日趋减少,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更为紧缺。当前找煤对象主要为地下隐伏矿床及盲矿体,找煤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探索如何发挥现代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优势开展遥感找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遥感找煤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对以往中国遥感找煤实践的总结,系统阐述了遥感找煤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遥感找煤的技术发展思路:即采用新型的多波段、多极化、多角度、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GIS工具对各种地理属性、地面属性、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钻探成果、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空间综合分析,探索煤田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提取深层次煤田信息。  相似文献   

10.
煤可成为气源岩的观点已广为人们所接受,但就煤能否成为有效的油潭岩一直存在激烈争议。本文介绍了煤成油的研究现状,对有关煤成油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评述,并结合含煤盆地的发育特点和我国南华北石炭、二叠纪合媒地层的实际资料,对含煤地层中两类不同赋有状态的有机质的生烃能力进行了对比,就目前争论最激烈的煤的排径途径和效率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阐述了煤成油的地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福建省天湖山煤矿区二叠纪煤系所处的聚煤环境和煤矿区经过后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改造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构造特征及其含煤性,并结合近年来在隐伏区下找煤(火山岩与岩体下找煤、推(滑)覆体下找煤)的成功实例分析,圈定了曾坂、西坑、尾厝和天湖山深部等四个隐伏找煤远景区,指出该区域下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2.
加强我国富油煤合理开发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油气自主保障能力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典型矿区富油煤赋存特征,基于煤炭勘查资料和样品测试结果,对比了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变化特征,分析富油煤时空分布规律,探讨富油煤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均值呈北高南低趋势,古城矿区为9.22%~11.6%,府谷矿区为8.49%~11.02%,吴堡矿区为5.15%~6.89%;古城–府谷矿区主要发育富油煤,古城矿区富油煤分布以环带状为主,府谷矿区含油煤呈分散状发育于富油煤之间,吴堡矿区以含油煤为主、富油煤少量分布、高油煤不发育;府谷矿区7煤属富油–高油煤,其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高达23%,且3、4、8煤中富油–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均超过94%;随煤化程度升高,富油煤发育频率降低,中低阶煤分布区最有利于富油煤的赋存;煤焦油产率与活性组分、氢含量、灰成分中钙、镁、硫氧化物含量及镜惰比(V/I)、H/C原子比、挥发分产率呈正相关,与惰质组、石英、黏土矿物含量和灰分产率呈负相关;沉积环境的闭塞、还原和碱性程度越高,越利于富油煤生成和赋存。煤化程度、成煤物质、沉积环境和无机沉积作用共同影响着富油煤赋存特征。古城–府谷矿区富油煤资源潜力巨大,建议加强富油煤保护性开采和高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从地质力学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指导思想和找油步骤 (一)地质力学找油的指导思想 找油工作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找油思想:1.强调地层,首先着眼于含油地层和生油地层,把地层视为找油的主要矛盾;2.强调地质构造,首先着重地质构造的分析,从寻找储油构造着眼,把地质构造视为找油的主要矛盾。 根据第一种看法,把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乃至奥陶系、寒武系,甚至更古老的地层作为找油的目的层。根据第二种看法,先分析地层沉积地区的分布规律,是受什么构造条件控制和影响,并在上述广大的沉积地区内,寻找储油构造。地质力学找油就是属于第二种看法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卓越科学家李四光同志在谈到南方找煤问题时,曾强调指出要“根据构造的规律去寻找煤田和个别煤层分布的规律”;他认为:“煤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和构造体系有关系”。近年来,南方各地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在找煤勘探的实践中,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论断的份量和意义。一些煤田地质队运用以构造体系分类和构造型式鉴定为中心环节的地质力学方法开展普查找煤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在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地质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在构造体系分类和构造型式鉴定的基础上,从改造和建造的结合来说明煤田地质规律,指导普查找煤工作。本文就几种构造型式与煤田分布的关系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石炭纪油气资源的找藏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高原的大型油气复合盆地,它具有多个叠置的含油气系统.经沉积古地理研究,本区石炭纪为滨浅海相沉积环境,气候温和,生物茂盛,特别在东北缘一带,分布含煤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有利于烃源岩生成.根据马北地区油源对比、深部有机质成烃研究及对石炭纪泥岩、石灰岩地化分析,为优质烃源岩,充分证明石炭纪油气资源丰富,可作为今后找油气藏的目的层.对东北缘的红山-德令哈坳陷及苏干湖盆地应是勘探评价的首选地带,可望发现海相油气田,力争找油气藏工作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辽西早侏罗世煤盆地特征与找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早侏罗世煤盆地特征与找煤李涛,张荣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北票矿务局)1概述在辽西北票等老矿区外围,探找早侏罗世北票煤系一直是个难题。表面上看困难在于该区广泛覆盖着中、晚侏罗世及白垩纪火山岩,使盆地构造轮廓表现不清晰;...  相似文献   

17.
[据江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李文恒报导]煤炭部地质局于1983年9月24日-23日在南昌市召开了南方找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太湖,当阳找煤会议的继续,也是1974年湘潭会议之后最大的一次南方找煤会议。到会代表共97人。会议认为,南方七省(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找媒工作应坚持以下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陕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低碳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基于陕西五大煤田的5 000余组煤质数据,研究陕西省煤炭资源中煤焦油产率的变化规律为: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划分出3种富油煤类型:富油煤型、富油煤–高油煤型、富油煤–含油煤型。按照煤炭资源量计算办法,全省已经查明的煤炭资源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1 550.33亿t,内蕴焦油资源量144.5亿t;预测出陕西省2 000 m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3 845亿t,内蕴焦油资源325亿t;并对富油煤资源控制程度进行划分。分析富油煤的成因机理,指出变质程度、沉积相及物质组成和埋藏条件等为富油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煤炭开发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富油煤原位地下热解多煤层协同开采的资源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榆中盆地是一个较为独立的、边缘由断裂构造控制的中、新生代陆内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盆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阿干镇组,为河流相沉积体系;含煤地层及煤层赋存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控煤构造样式主要有逆冲叠瓦型、背斜—断裂组合、半地堑型。通过对榆中盆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合以往的找煤成果,该区找煤方向主要应以逆冲断层的上盘和正断层的下盘为主,推断在盆地的东南缘和羊寨拗陷为煤炭资源的有利地段,也是今后进行煤田地质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中软地层绳钻钻头长寿高效的实现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系统绳钻效率一直较低。陕西煤田地质局在中软地层钻进中采取:严防金刚石碳化、坚持磨修孔、实行启动规程等措施以延长钻头寿命,提高纯钻进率;同时对人造金刚石孕镶、天表、复合片三种代表性钻头分别按高、中、低速型优选规程指导钻进,并据钻头磨损率在不影响足够寿命的前提下,使用弱磨大参数等适当形式的"大规程"来尽力增大时效。因此,"七·五"期间,陕煤地质局在实现绳钻钻头长寿高效、确保较好地开展绳钻钻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