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某机施工-85℃斜鑽孔,在孔深304公尺处严重漏水、坍塌,需下套管处理,但因当时127与108公厘的套管均不足,故採用了異徑下套管的办法,(图1示)堵住了漏水与坍塌,使該井继续鑽进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队在鑽进某两个斜孔时,设计孔深分别为300、280公尺,开孔倾角77°和76°,要求随孔深进逐步分段走斜,而到终孔倾角为59°和60°。但鑽进100公尺后,倾角一直未变。到170公尺时,经采用鑽铤、减短粗径鑽具、换小径鑽具等方法进行纠正,效果不大,仅走斜2°。这样,便要求以后每鑽进10公尺走斜1°。为此,我们采取偏顶进行导斜补救,基本上按设  相似文献   

3.
富春江水电站位于浙江省桐蘆县境內,1958年8月份开始在左岸修筑一期竹籠圍堰,現圍堰上游竹籠迭至17.8公尺高程,下游15.0公尺高程,由于竹籠迭在十几公尺厚的复盖层上,所以圍堰漏水現象相当严重,为了迎接今年五月份混凝土澆搗,因此,必須了解圍堰的漏水量  相似文献   

4.
我队308机在58年12月份在平均孔深350公尺,最深400公尺的深孔作业突破了千公尺关,实际进尺1200公尺,这給右傾保守及强調鑽孔深淺、岩石好鑽、設备好等条件論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为59年鑽探工程更大的跃进,在深孔鑽进創造高台月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徑。308机深孔鑽进能突破千公尺的主要經驗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掛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308机自58年4月份起曾几次掀起向千米进軍的高潮,但始終没有获胜,其主要原因是机台部份同志思想沒有彻底解放,認为本机台与302机不同,孔深,岩石硬,难打千米,且对小口徑鑽进有怀疑,怕出事故而不願採用。对深孔鑽进实現千公尺缺乏信心,碰到硬岩便灰心丧气,以致月初工作松懈,月底  相似文献   

5.
一年以前我队接受了在极其复杂的第四紀冲积层的灤河的旧河床上进行鑽探的任务,該地区的流砂礫石层最淺者为118公尺,深者达142公尺;礫石平均佔40%左右,其最大直徑为35公分,平均为7公分左右,其余全为流砂,有时涌水,有时漏水。初期由于缺乏經驗曾打了56公尺的廢孔,給国家造成了損失。但我們接受了教訓,又进一步采用了无水泵乾鑽、混合性鑽头和煤碱剂泥漿等先进經驗,不断地提高技术,因而在所鑽进的鑽孔中逐步安全而又順利地达到了目的。尤其是最后一个孔,19天就穿过了118公尺。为了交流經驗,共同提高鑽进技术,現將这一經驗加以总結介紹。  相似文献   

6.
“快钻勤提”即是在钻进过程中,适当地缩短钻进时间,合理地增加提钻次数,充分发挥和利用切削工具在井底工作的最大效能,尽量获得最高的钻进速度。经验证明,“快钻勤提”,在合金钻进中,尤其是在煤田300公尺左右的中浅孔钻进,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东北煤田勘探局104队耿孝金钻机,五六年即在平均孔深300公尺的孔,创造了1600公尺以上的台月效率,而轰动全国。五七年七月赴该队观摩学习,知道他们在150—200公尺深的孔,一个小班(八小时)内,钻进回次最高达12次之多,一般每一回次钻进时间均不超过一个小  相似文献   

7.
金堆城地质队在起拔套管中,采用下小一径岩心管接头,投石子卡取的方法,效果普遍良好。在4~9孔中,共下127公厘套管116公尺,因该孔钻进时间较长(孔深426公尺、孔斜10°、钻进两个月)套管磨破,起先用丝锥捞取,始终捞不上扣,用升降机一拉就脱了,后来改用此法,降下一个108公厘的岩心管接头,下至套管内80公尺处,投入石子3公尺多,用升降机将钻具提上约20公尺就提不动了,套上起重机后,只顶了两小时,就将套管顶活,一个小班将全部套管  相似文献   

8.
10F)队在吉林临江县,韶队工作地区除有一公尺多葬土外,大部为第三粑的黑灰色气孔《队上优岩N一6极),层厚达90公尺,在惜进中汁仆有七八处漏水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1977,(3):56-61
“氰凝”堵漏是近期内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对钻孔中的裂隙漏水和小溶洞漏水进行堵漏有其特殊的效果。我队在党委的领导下,从1975年第二季度以来开展了向复杂地层进军的群众运动,开始了“氰凝”堵漏的试验研究工作。在北京市101地质队、天津大学、311地质队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我们进行了六十多次的室内试验研究和十次孔内堵漏试验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开孔鑽进时,粗径鑽具要随着孔深不断的增加,直到孔深超过10公尺以上,但其长度必须保持在8~10公尺之间方可。在鑽进中,如果鑽孔弯曲度稍超过设计要求,但不太严重时(如1百公尺弯曲5°),可加长  相似文献   

11.
56年来;3号钻机重点试用了钢粒与铁砂混合钻进,在39,86,98,128孔等钻进8—10级坚硬岩层,均提高了效率。根据4月份统计在8—9级火成岩中钻进,单位小时效率达到0.355公尺,比队部定额0.24公尺的小时效率提高48%。以后又进一步的改进钢粒淬火质量,经过多次试验结果,用0.5%的碱的水溶液淬火,比用清水、废油等淬火质量高,将钢粒用小锤打击时,不易打偏或打得粉碎。  相似文献   

12.
一、地质情况我队在四川南川南平工区的五个井田中,有三个井田位于龙骨溪大背斜西北翼的倒转部分,上部为棲霞和茅口两层石灰岩,并已裸露地表,一般厚度达400—500公尺,岩层倾角一般由60—70°;下部为85.605—140公尺厚的乐平煤系,以见长兴灰岩而终孔。由于石灰岩质地较纯,遭受严重风化,溶触后侵触基准面深达300余公尺,同时地质构造复杂,岩石极端破碎。据现有资料证明,仅砚石台一个井田断层就  相似文献   

13.
四川石油普查大队川!中区队青年跃进号机堤,辎夫年十二月份台月进尺四千公尺后,合年元月一日至三十一日止,售IJ 10274石1公尺的最高纪录,共打了x引个孔,平均孔深301公尺,岩石娜0平均为4石颖,罩位成本降低到3石元。、级过髓牧核对,肾量达到地蟹耍求。  相似文献   

14.
脚踏加压器     
开孔150公尺是给进把加压阶段。为使有足够的压力传到钻头上,一般是翻转给进把进行加压,这样既吃力,不均匀,且值孔内有情况时不便处理,以致效率低下,岩心易堵塞,回次进尺少。为此,我队503机  相似文献   

15.
当鑽进中如遇到地下含水层、透水层或岩层中有裂縫、空洞、断层时,就会发生孔內出水或漏水現象。这是因为当鑽孔由不透水层鑽通到透水岩层,如透水岩层中含水且水位高于孔口标高时,由于水平性的关系,促使地下水由孔口向外喷流,以致发生孔內出水現象。反之,如透水岩层中不含水或水位低于孔口标高时,由于水头压力差的緣故(如图1),促使注入孔內的液体漏进地层中去,从而发生孔內漏水現象。  相似文献   

16.
我队在施工301号鑽孔时,由于地质设計对弯曲度要求特别严格(每百公尺弯曲度2°~2°30′,低于或超过这一范圍,就成廢孔),而同时该孔地层条件复杂,开孔由0~3公尺38公分为表土,3公尺38公分至375公尺3公分为复杂的混合岩,其中有許多小夾层如綠泥石英岩,綠泥黑云母片岩,黑云母綠泥石英岩等。当我們在从77公尺鑽到104公尺时就发生了严重的弯曲,仅在27公尺的进尺中就弯曲了3°,为了保証鑽进質量防止产生报廢現象,我們研究使用了鑽铤鑽进,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地質設計要求。  相似文献   

17.
103矿区372、394、390三个鑽孔,由于弯曲过大,不能滿足地質设计要求而报废了。此三个鑽孔共损失进尺1335.69公尺,除浪费了71.940元外,并严重地影响了地質勘探速度。该队所勘探地区,主要是5~6級石灰岩,间夾薄层坚硬礈石条带状白云岩。岩层走向北东20°,倾向南东,倾角一般为70°~80°。372号、394号兩个鑽孔,是探已知矿体下部的第四、五排鑽孔,以100×100公尺网度取得C_2級储量。390  相似文献   

18.
李三军  秦政宇  赵亮 《探矿工程》2012,39(Z2):213-216
在破碎蚀变强的地层进行深孔钻进,采用三级成孔技术,科学选择钻进方法、合理选择钻进参数,冲洗液进行分孔段配方、分别配制,有效解决了开孔段风化层严重漏水、蚀变带破碎、坍塌、漏水、断层泥段缩颈、断层泥下部岩层坚硬打滑等难题,保证了深孔钻进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李彰明  刘俊雄 《岩土力学》2014,299(2):339-345
以往动力排水固结室内试验,通常冲击能量不够,很难激发软土某些工程响应,对应加固机制难以发现。通过可提供高冲击能的多向高能高速电磁力冲击智能控制试验系统,针对淤泥类超软土进行静动力排水固结模型试验,获得了淤泥孔压等响应特征:夯击瞬间(6 ms)上部孔压增长及下降时间非常短,且其重复性好;初始两遍夯击结束后中部孔压变化呈双峰型,其时间间隔随着夯击遍数增加而逐渐变大,最后不复存在;每遍夯击瞬时中部土压均出现急剧增长与快速减小,增长幅度随夯击遍数增加呈减小趋势,但每遍夯完后数天内土压值均大于夯前值;每遍夯击孔压消散后最终值都小于初始孔压,说明在一定的排水条件下,淤泥这类超软土地基确实可夯击;夯击后残余应力作用机制存在,且其对沉降起主要作用,而一定静力荷载的这种机制不明显;排水板插设扰动效应不可忽视,但该扰动效应随软土埋深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我們在导斜补矿中所採用的投石子填充封孔的方法效果良好,操作簡单,化費时间少,茲作如下介紹,仅供参考一、填充封孔首先須計划好补矿填充位置的深度及导斜补矿鑽程。再将长約0.3公尺大于跑矿井徑的草袋子塞入井口,降下鑽具(代取粉管接手)慢慢送下,至跑矿下部10公尺的孔深处,即应停止昇上鑽具。再降下鑽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