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方同明  程新彬  刘鸿  孙永华  吴虎峻  魏波  王玮  丁望 《地质通报》2016,35(12):2076-2081
太古宙基性岩墙群在北京密云地区广泛分布,其年代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多年来取得了一些数据,但对太古宙变质片麻岩控制作用未做论述。利用LA-MC-ICP-MS U-Pb同位素测定技术,测得放马峪石榴辉石岩中锆石的年龄为2497±15Ma,此年龄被解释为区内变质片麻岩成岩年龄应早于基性岩墙群成岩年龄,其为研究区内太古宙片麻岩成岩年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从变质作用演化、构造变形作用演化方面探讨了处于冀东与密云之间的兴隆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系的变形变质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3.
北京密云典型韧性剪切带特征黄云波(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130021)关键词北京密云糜棱岩韧性剪切带张家坟群为一套太古宙高级变质岩石,是密怀古隆起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质变形作用的特征是全面研究密怀地区的地壳早期演化历史和铁、金成矿规律的关键[1]...  相似文献   

4.
非平衡结构代表的变质反应性质和多种矿物地质温压计的研究表明,北京太古宙密云杂岩西段第二期区域变质作用的退变质P-T轨迹具等压冷却特点。Sm-Nd同位素定年显示,区内广泛发育的石榴石冠状体形成于(1717±34)Ma.初步分析认为,P-T-t轨迹的地球动力学成因可与吕梁运动期间华北地台裂谷作用和同构造壳下岩浆增生的演化背景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太古宙岩石,地层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北方市密云、怀柔、平保和昌平地区太古宙岩石可划分为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和非层状岩系两大类岩石、地层单元。前者包括大漕-沙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和四合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后者主要为TTG(A)-M-Me杂岩,它包括苇子峪、阳坡地、马圈子、对角沟门和冯家峪等杂岩。太古宙表壳岩系的原岩建造有杂砂岩+英安质、安山质炎山岩及其碎屑岩+铁硅质沉积岩建造,含铁硅质岩的绿岩建造和绿岩建造三类。表壳岩系区域变质作用和太古宙  相似文献   

6.
燕山地区是华北地台北缘东部古陆块的主要部分,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地质发展过程。太古代一套深变质的岩石记录着多次变质作用。退变质作用属变质作用的一种类型,过去对进变质作用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而退变质作用则研究得较少。近二十多年来,各国地质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几年来我们在冀东迁安、迁西、北京密云、张宣等地对麻粒岩相岩石作了一些退变质作用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非平衡结构代表的变质反应性质和多种矿物地质温压计的研究表明,北京太古宙密云杂岩西段第二期区域变质作用的退变质P-T轨迹具等压冷却特点。Sm-Nd同位素定年显示,区内广泛发育的石榴石冠状体形成于(1717±34)Ma。初步分析认为,P-T-t轨迹的地球动力学成因可与吕梁运动期间华北地台裂谷作用和同构造壳下岩浆增生的演化背景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太行—五台山区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太行—五台山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中部,是我国晚太古—早元古岩群出露最完整、最连续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我国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理想地区之一。 变质基性火山岩的Sm-Nd年代学和变质岩中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阜平群形成于2600—2900Ma,属于晚太古宙,是本区出露的最古老岩群。五台群中变石英角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522Ma,黑云变粒岩中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2557Ma,侵入到五台群的花岗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520Ma。  相似文献   

9.
扬子陆核黄陵地区发育较为完整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片麻岩、表壳岩组合(即崆岭杂岩),前人调查研究认为南北黄陵Ar-Pt1具有一致的物质组成和地质演化过程。笔者分别对南北黄陵太古宙花岗质片麻岩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发现,北黄陵2件样品(HL013-1、HL013-2)均存在大量锆石发育岩浆核-变质边结构,都获得~2.8 Ga原岩结晶年龄和~2.0 Ga变质年龄;而南黄陵1件样品(HL005-3)以具振荡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为主,仅获得~2.9 Ga原岩结晶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2.0 Ga的变质年龄在北黄陵太古宙—古元古代的花岗片麻岩、表壳岩中广泛发育,而在南黄陵相似建造中均未获得,一定程度上说明北黄陵地区广泛遭受~2.0 Ga的区域变质作用而南黄陵不发育,南北黄陵在古元古代可能处在不同地块或者同一地块不同部位。2.1~1.6 Ga的构造岩浆事件的分布特点说明扬子陆块可能存在多条古元古代造山带,扬子陆块古元古代以多块体拼贴为特点,广泛记录2.1~1.6 Ga的构造岩浆事件说明扬子陆块是全球哥伦比亚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当晚期变形作用的结果被消除时,太古宙高级变质片麻岩—混合岩型地区,包括以近水平叶理和伏褶皱为主的广大地区。这种构造类型的例子在北大西洋太古宙克拉通地区以及经下元古代改造作用的各邻接区是常见的。在苏格兰西北部的Badcallian(早Scourian)、西格陵兰的戈德萨普克拉通、拉布拉多东部的太古宙片麻杂岩和西格陵兰北部的Rinkian,也有这方面的好例子。其它太古宙地区显示了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洪亮  徐学义  陈隽璐  闫臻  李婷  朱涛 《地质学报》2011,85(8):1284-1290
鱼洞子杂岩是秦岭造山带出露的重要太古宙基底,也是该地区最古老的复杂地质体.鱼洞子杂岩主要由变质地层(鱼洞子岩群)和规模不等的花岗质变质侵入体(花岗片麻岩)组成.各地质体间多以构造面理接触.鱼洞子岩群是重要的铁矿产出层位,铁矿及其赋矿围岩的形成时代一直没有可靠的依据.本次选择小沟山矿区磁铁石英岩分选出大量锆石.CL影像特...  相似文献   

12.
常云真  黄芮  贾慧敏  王琦  张世豪 《世界地质》2018,37(4):1077-1084
河南省崤山地区的地层具典型地台型双层结构,其结晶基底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解体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太古宙变形变质花岗岩系(TTG--G),不具地层意义;另一部分为呈残留顶盖或包体形式残存于TTG--G中的壳岩系,并将其划分为新太古代兰树沟岩组和杨寺沟岩组。通过2009—2014年开展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将这一套表壳岩新建为新太古代崤山岩群,可与登封地区的新太古代登封岩群对比。  相似文献   

13.
朱根灵 《华北地质》2007,30(1):13-21
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法是测定前寒武纪地体地质年代的较好方法之一。本文利用该方法对福建前寒武纪地体中一些争论较大的地层、岩体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并详细论述了测年数据的地质含义,确定了这些地层和成岩及变质热事件年代。笔者认为目前在闽西北地区地表露头尚未发现太古宙地层,但其中的捕获锆石年龄有太古时期的信息;目前出露最老的地体形成于古元古界,中元古界较多见;加里东时期形成的新生锆石信息也较多。  相似文献   

14.
通过LA-ICP-MS碎屑锆石的U-Pb测年和U、Th元素含量分析,结合邻区年龄数据和岩性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1段和下石盒子组8段砂岩进行了同位素定年物源示踪研究。研究揭示,盒8段和山1段源区母岩形成年龄属于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古生代,分别与华北块体的形成、增生和克拉通化相关,是华北克拉通演化多阶段地质事件作用下的产物。沉积物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内部或盆地北缘,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地台东部的早太古代基底古老变质岩系和新太古代的变质岩系、乌拉山和东部集宁地区的新太古代晚期的片麻状花岗岩、早元古代早期的古老的TTG片麻岩及麻粒岩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孔兹岩带,此外,阴山地块390~310 Ma岩浆岩也是重要物源之一。该项成果不仅查明了乌审旗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1段和下石盒子组8段碎屑锆石年龄与华北克拉通地质事件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指明了年龄区间碎屑物质成分来源的归属性,而且对研究区可能存在的华北克拉通地质事件首次从岩性上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详实的地质填图,在辽宁开原地区清河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及角闪石岩的岩石组合,与红透山岩组基本可以对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一套中、中基性的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套岩石组合普遍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常见构造样式包括透入性片麻理、石香肠构造、变质分异条带、肠状褶皱等一系列的固态流变构造。对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2 524±18)Ma,变质年龄为(2 477±21)Ma,从形成到发生变质相隔约为47Ma。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的发现,表明了清河断裂以北也曾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清河断裂与寇河断裂之间的区域在构造环境上与清原地区一样,均属于新太古代绿岩带。  相似文献   

16.
下二台群是出露于辽宁省北部、吉林省南部的一套变质岩系,位于吉黑造山带南缘.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运用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理论、构造解析及韧性变形带研究方法,对其构造变形进行系统研究,划分出3期构造变形作用,并进行了同位素测年.据此从原下二台群地层中剥离出太古宙变质表壳岩组合,并依据此套变质岩系的构造变形特征将原下二台群地层改建为下二台岩群.  相似文献   

17.
Based upon 1:200,000 regional gravity and aeromagnetic data, gravity and aeromagnetic slice maps were obtained through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FFT) upward continu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gravity and aeromagnetic slice maps at different depths combined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 and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reveals the deep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Benxi-Huanren area and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tudy of the deep ge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Benxi-Huanren area. Yanshanian granitic pluton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is area and tends to be continuous toward depth. Significant metallogenic areas, such as Dataigou and Nanfen areas, lie above the buried granitic pluton. The Paleoproterozoic strata distribution area and the Archean strata distribution area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gravity anomaly. The iron-bearing formation in Anshan area is Archean supracrustal rock which was not engulfed by Archean granite. The thickness of Liaoji paleo-rift can be up to 10 km, whose lower part was intruded by Yanshanian granites. The basement of the Liaoji rift was remelted during granite intrusion in Yanshanian period.  相似文献   

18.
杨仲杰 《世界地质》2016,35(1):133-141
华北板块北缘太古代的地体由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及其他变质深成岩构成,即原建平群的一部分。不连续的表壳岩原岩为一套夹硅铁质的基性火山岩-火山沉积岩建造,为高级变质区的古老绿岩残块。在太古宙晚期遭受了强烈的造山运动改造,发生了变质与变形。本次在1∶25万阜新市幅、鞍山市幅区调修测工作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层学研究、造山带地层研究和同位素测年,以及原岩建造和地球化学研究,将研究区内这套中、深层次变质表壳岩,从太古宙原建平群中解体出来,建立小塔子沟岩组,划归为新太古界。  相似文献   

19.
和龙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和龙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首次提出了该区是以变质深成侵入体为主体的认识。通过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太古宙岩浆的成因和演化提出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将对吉林省太古宙变质岩的研究和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蚀变带位于晚元古代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下部与晚太古代变二长花岗岩接触部位,与下伏变二长花岗岩呈断层接触关系,与石英砂岩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蚀变带呈断续出现,宽10~20 m,长200~800 m,走向北东50°~60°。蚀变矿物主要为硅化石英,少量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拣块分析品位Au:0.33×10-6。其赋存层位、蚀变矿物组合与区域上大型金矿床金英金矿相似,通过二者对比分析认为,本区具备金英式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