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琪瑞 《地质科学》1959,2(9):260-267
前言多数稀有元素的工业价值,或者潛在的工业价值,只到近十余年来才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物原料,更是近几年来才开始获得广泛的重视的。許多稀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比常見的一些金属元素稀少,并且許多稀有元素在碱性岩中或与其有关的地貭体中还有很高的富集,有时可以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床种类很多,分布相当广泛,規模也可以很巨大,特别对于某几种稀有元素来說,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几乎是最有远景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整理国內外稀有元素新矿物的资料过程中,曾对稀有金屬矿物的成矿规律性与注意寻找稀有元素的新矿床类型及新矿物方面,有一些粗线的认识,现在将它写出来,供同志们参看。一、我们如把稀有元素新矿物产地及已知重要矿点都投到世界地質图上,可以看到世界上稀有金屬矿产的分布如同其他金屬一样与世界大地構造控制的成矿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金相录 《地质科学》1960,3(2):105-105
此书是1957年12月20-24日苏联科学院В.И.維尔鈉茨基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学院举办的与岩石成因有关的稀有元素的地球化学的学术报告专輯。在十几編报告中,根据岩石与矿物中稀有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資料,探討了岩石的成因問題,因此对解决岩石成因问题及稀有元素分布規律方面均具有实际意义。其主要的內容包括: 1.与火成岩及矿物中稀有元素Sc、V、Zr、Hf、Nb、Ta、Be、以及碱土金属K、Rb、Pb、Zn、Mo等元素分布規律有关的資料。 2.以晶体化学及类貭同象的观点來闡明稀有元素在火成岩中的存在状态。 3.用与岩石成因有关的稀有元素含量比的特征来探討岩石的成因問題。 4.岩浆結晶作用与分异作用对稀有元素分布的影响問題。  相似文献   

4.
根据間接的地貭或矿物--地球化学的特征来预測和正确評价有用矿产的矿床时,首先必需要清楚地确定出据以进行预測的各种地貭因素与矿产富集作用之间的自然关系。从具有工业价值的稀有元素矿床中含量一般很少的这一事实出发,判明在成矿作用的各具体阶段,即形成一定的共生組合的过程中,决定稀有元素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一些因素則更有重要的意义。在笔者以前发表的許多論文中已指出了岩浆期后高溫射气和溶液中稀有元素活动性化合物主所以分解,并晶出固相的化合物--稀有元素矿物都是由于溶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及矿液成分改变的結果。  相似文献   

5.
矿物的单位晶胞的晶体结构研究,曾使矿物学从外观形态描述进入微观研究。现代对矿物的非布拉格衍射--“卫星”衍射的研究,揭示了矿物具有超结构,从而使矿物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矿物的超结构研究,表明矿物不是单位晶胞的简单重复,每一种矿物从宏观到微观,在单位晶胞,超晶胞等不同数量级范围内,都具有各自的组合、分布规律。无疑,超结构研究更能解释矿物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因而它具有深远的矿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正 《地质科学》1966,7(2):169-174
钾长石和斜长石是花岗岩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约占岩石中矿物总含量的65%。研究稀有元素在二类长石里的数量分配,是探讨稀有元素存在形式、富集规律、稀有元素与主要造岩元素的相互关系以及稀有元素矿物成因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获得纯钾长石和纯斜长石,以往地质工作人员主要寻找岩石中长石斑晶,然后利用钻头和小铁锤逐粒雕取;或用氢氟酸-玫棕试剂染色法把染有红色的钾长石和未染色的斜长石在双目镜下用手工分别挑选。显而易见,用这两种方法每完成一个样品必将花费很多时间,在缺少大斑晶和需要较多数量长石单矿物的情况下,往往会迫使此项研究工作陷于停顿。为了探索长石分选法,作者先后作了优先浮选、静电选、重液分离三个项目的条件实验。鉴于钾长石-斜长石的比重、可浮性、导磁率、导电率都极其相近,是选矿学上较难分选的矿物之一,因此最初的实验都告失败。  相似文献   

7.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88,(3):299-300
矿物学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分支学科。总起来说,矿物学有三个主要的方向,即矿物晶体化学方向、矿物物理学方向和成因矿物学的方向。其中晶体化学和矿物物理学越向纵深发展,似乎离它的母学科——地质学越来越远,相反,越来越向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靠近。成因矿物学则不然,越是发展,就越深深地扎根在地质学的土壤中。成因矿物学把矿物学和生产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夏  张宁克 《地质科学》1986,(4):365-370
珍珠石(许冀泉、方邺森,1982)曾称为珍珠陶土,它是高岭石类矿物中的一种,与地开石、高岭石、7Å多水高岭石和10Å多水高岭石同属于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在高岭土的矿物组成中,珍珠石是一种罕见的矿物。目前,在我国尚未报道过珍珠石的详细矿物学数据。本文中研究的样品,通过各种方法测出的数据,初步认为它们与标准珍珠石一致。  相似文献   

9.
夏琤 《地质科学》1959,2(1):16-18
在我国某地大片古老变质岩系分布地区普遍发育着花岗伟晶岩脉,已知在伟晶岩形成的同时产生了多种稀有元素矿物,因之对找寻稀有元素矿物资源是一有利地区。现仅就某地伟晶岩中绿柱石的产出情况讨论其富集规律。一、含绿柱石伟晶岩脉的一般物性伟晶岩脉一般产于古老的花岗片麻岩和变质片岩中,其分布方向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均近于东西方向平行分布,形态多成岩墙状、脉状、板状,亦有成不规则的透镜状者。  相似文献   

10.
工作中曾就有关地区所取得的花崗岩人工重砂样經副成分矿物的系統分析和鉴定后,发現其中有烧綠石、釷石、锆英石等稀有元素矿物。进一步研究了花崗岩的特性,初步认为是合烧綠石--細晶石族的蝕变天河石花崗岩,属于铌、钽矿化花崗岩的远景工业矿床类型之一,值得今后工作中予以充分注意。近年以来,在挪威、瑞典以及苏联等地相继均有产出天河石化花崗岩的报导,但在我国还鮮有記載,尤其确定其中合有稀有元素矿物的富集現象尚属初見。  相似文献   

11.
張静 《地质科学》1964,5(4):360-368
钛铌钽酸盐类矿物是稀有元素矿物中最复杂的一类矿物。矿物种类較多,成分也很复杂,同时这些矿物的物理性貭都比較近似,因而利用一般物理方法較难鉴別这类矿物,尤其是它們的变种,因此,要詳細的研究这一类矿物,将必須是把結晶构造与矿物化学組成两方面的工作紧密結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漠峰  山丁  金弟 《地质科学》1960,3(2):79-81
1958-1959年大跃进中,我們曾在某地硷性岩体的正长岩中发現晶形十分完美的黑色矿物,經室內研究后,証明其为板钛矿(見63頁图1),并且含Nb2O5达0.57%。这在我国恐是一个新的产出矿物。一、产状和物理性貭板钛矿产地系一硷性杂岩体,侵入于寒武紀石灰岩和侏罗紀砂岩和砾岩中,侵入时代为下侏罗紀。硷性杂岩体主要由硷性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組成,正长岩侵入較早,主要位于岩体的边部。板钛矿产于与侏罗紀砂岩接触的正长岩中,呈脉状及浸染状。正长岩含有相当量的石英,可能为围岩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13.
赵一阳 《地质科学》1960,3(4):189-192
前言在六十年代的今天,工业和科学技术部門对稀有元素的需要量比过去大大地增加了。如果說过去我們把煤炭誉之为“工业的粮食,”把石油誉之为“工业的血液”,那末在今天,稀有元素就該誉之为“工业的生命”了。从世界上无数的研究結果可以知道,花崗伟晶岩及硷性岩是稀有元素两大主要的来源。然而过去的工作均偏重于花崗伟晶岩并且在这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論和經驗。至于后者,則工作只不过是近数年才开始的。其中除苏联已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经驗外,其他的国家都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14.
王中剛 《地质科学》1964,5(3):264-275
花崗岩中賦存有稀有元素副矿物,已早被人們所熟悉,然而,作为稀有元素矿床或矿化現象来加以对待和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自从在尼日利亚发現了含钶鉄矿及烧綠石的花崗岩及其风化壳,扩大了铌精矿的資源以来,世界各国对花崗岩中稀有元素的矿化現象給予了极大的注意。如苏联就先后在哈薩克斯坦、烏拉尔及外貝加尔等地区发現了含钶鉄矿花崗岩、含黑稀金矿花崗岩及含綠柱石的花崗岩等。  相似文献   

15.
张文佑 《地质科学》1959,2(6):166-167
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是大地构造学中长期争论的一个問題。随着人类对于地质构造現象认识的扩大与深入,大地构造学中的垂直运动說和水平运动说时有兴衰和更替。十九世紀末叶,在“主火論”占优势的岁月里,人們认为地壳变动主要是由岩浆活动引起的。人們对岩浆自下而上的侵入和喷发現象的认識使地壳的垂直运动說大盛一时。后来,由于阿尔卑斯构造研究的开展,巨大冲断层和辗掩构造的发現,于是水平运动說就逐漸代替了垂直运动說。  相似文献   

16.
郭承基 《地质科学》1959,2(1):13-16
矿物鉴定是矿物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很大的困难的。但是在野外设备比较差的条件下,有时在矿物鉴定工作中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尤其在某些稀有元素矿物方面,这种困难可能会更多一些。一般鉴定矿物的顺序是由简而繁,即由观察或试验矿物的产状、简单物理性质(如晶形、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发旋光性质、磁性、放射性及比重等)及化学性质(如溶解性及定性分析等)开始,进一步再测定矿物的物理常数(如光学常数、电学常数、热学性质、空间羣及品格常数等)和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7.
对含有稀有元素的矿床进行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作出该矿床的远景评价或工业评价。根据稀有元素在自然界的赋存情况,一般将稀有元素划分成下面两大类: 1.能够形成独立矿床的稀有元素,如Be,Li,Nb,Ta,Zr,TR,U,Th……等,其矿床如花岗伟晶岩型的铍矿床、钽矿床、砂矿型的锆英石(Zr)砂矿及独居石砂矿(TR Th)。  相似文献   

18.
王梃梅 《地质科学》1960,3(1):24-24
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队和地貭研究所合編的黄河中游第四紀地质調查报告一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一調查报告对交流第四紀地貭調查和編制第四紀地貭图的經驗方面将会有很大的作用。本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考察队工作的一部分,此书內共汇集了6篇第四紀地貭报告,它們是:1.晉西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2.甘肃中部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3.陝北无定河流域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4.陕北隴东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5.山西汾河流域第四紀地貭調查报告;6.鄂尔多斯第四紀地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部某区黑钨矿及其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光 《地质科学》1960,3(4):165-181
前言随着我国工业的飞跃发展,对許多稀有元素資源的需要量日益增大,因此,如何綜合利用黑鎢矿中的Nb、Ta、Sc等微量元素,是一个急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是根据集体工作成果对黑钨矿的化学性貭与其生成条件之間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討。二、区域地貭与区域地球化学概述本文所述地区的地层主要为前泥盆紀变貭砂頁岩,并零星地分布有上部古生界及其以后的砂頁岩及灰岩,但分布不广。加里东、海西宁及燕山运动,曾对本区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郭承基 《地质科学》1963,4(3):109-127
研究稀有元素地球化学的演化规律以及产生这种规律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实际和学术意义。在最近十几年来,已经有很多人从区域地质、构造、围岩、母岩、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矿物组分以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研究了这种规律性,并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但关于本问题的进一步综合和提高,则尚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尤其关于产生这种规律性的原因,在目前可以说还处于摸索阶段。1959年时,侯德封教授曾经指出,在稀有元素的矿化方面可能存在有继承、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