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福建省地质学会、煤炭学会于1980年4月26日至30日在福州市召开了第一届煤田地质学术年会。会上交流了有关论文23篇,其中有区域地质构造、岩相古地理方面的成果,也有矿区、井田和矿井构造和地层方面的成果,以及数学地质方法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水城矿区于1958年开始初建,后因停建,仅有小河边煤矿和红旗地方生产小井。1965年三线建设时期,对北部矿区进行开发,现有生产矿井七对,矿区生产已初具规模,为我国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之一。 在矿区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很多地质问题,其中断裂构造成为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随着煤炭采掘机械化的不断发展,要求进一步摸清矿井地质构造规律,及时准确地对断层作出判断和予测,已成为矿井地质工作者的主要课题。 本文试图从析研究现有的构造形迹入手,应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探讨其成生联系,寻求其构造规律,结合区域构造形迹,探讨其多期应力场,以期为煤炭的生产和建设服务。由于水平有限,错谬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吕云 《地下水》2012,(4):168-169
为提高煤炭开采率,保证后期生产安全、产量稳定,根据以往地质及矿井生产资料,通过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要素分析、评价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为企业后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古城煤矿位于山西省潞安矿区中西部,是潞安集团近期重要的煤炭接替矿井。前期煤田勘查揭示该矿区煤层含气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以矿区煤田及煤层气地质资料为依据,结合区域和周边矿井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成果,探讨影响该矿井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基本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控制煤矿区煤层气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其中向斜核部是煤层气赋存、富集的有利部位;此外,本区煤层气分布还受断层影响,断层性质不同,对煤层气的赋存、富集影响不同,本区除了少数逆断层是煤层气富集的边界条件之外,多数正断层对煤层气的保存具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6)
摸清神府榆矿区现阶段和未来的矿井排水量,利用煤炭产量、矿井生产能力、富水系数等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研究区煤炭开发强度逐渐增大,原煤产量从2001年的1 616万t增长到2014年的36 200万t,煤炭大型现代化矿井年产量均在500万t以上,其中活鸡兔矿达到2 067.47万t/a。神府矿区矿井排水量46.00~1 218.00 m~3/h,平均富水系数0.231 0 m~3/t;榆神矿区矿井排水量139.11~3 698.00 m~3/h,平均富水系数1.167 4m~3/t;榆横矿区矿井排水量360.80~1 357.00 m~3/h,平均富水系数1.959 3 m~3/t;从神府→榆神→榆横,采煤过程中富水系数逐渐增大,且同一矿区的不同煤矿之间,富水系数差异也较大。结合煤炭产量和矿井排水量,计算得到神木、榆阳和横山的矿井水水量分别为0.938 0×108m~3/a、0.715 7×108m~3/a、0.086 1×108m~3/a,神府榆矿区矿井总排水量为1.739 8×108m~3/a,远期矿井排水量可达3.067~3.55×108m3/a。对神府榆矿区现阶段和远期矿井排水量开展研究,可以为榆林市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提供依据,实现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矿井地质保障技术在神东矿区的应用情况,并针对该技术在神东矿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矿井地质保障系统作用的建议,以便使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真正地为神东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中国的产煤大省,长期的煤炭开采产生大量的煤炭采空区和关闭矿井。目前山西已计划抽采关闭矿井采空区煤层气,但关闭矿井煤下铝的勘查开发目前还属于空白。本文系统分析了山西关闭矿井煤下铝勘查开发的主要地质问题,发现山西煤下铝广泛分布于山西石炭-二叠系煤层下部,资源枯竭型关闭矿井目前最适宜勘查开发煤下铝;山西关闭矿井煤下铝勘查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跨采空区勘查、带压开采、底板突水、顶板扰动、深部矿体结构复杂品质变差等诸多不利条件,尤其要严防导通上部采空区积水和下部岩溶水;山西煤下铝勘查应充分利用已有煤矿采掘巷道和地质资料,按照收集资料划定靶区-物探圈定矿区和采空区-钻探查明开采地质条件-钻探加密圈定资源量的勘查步骤可大大节约钻探工程量和勘查费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炭地质》2010,(12):45-45
本书是陕西省煤炭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收集了全省煤炭地质科技工作者的54篇优秀论文,涉及煤炭(煤层气)资源与地址勘查、生产矿井储量管理、矿山环境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矿井地质测量及物探等内容,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作者既有地质勘查单位的专家。  相似文献   

9.
淮南煤炭矿区内煤炭能源矿产分布集中,煤质优良,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矿区内以地面塌陷和含水层破坏为主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深入分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仙源煤矿煤炭地质勘查、矿井地质及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对仙源煤矿煤层气赋存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区内龙潭组4层目的煤层厚度较大,煤层间距较小,煤层埋藏深度适中,煤层含气量较高,煤层气富集和赋存条件较好。计算获得矿区煤层气推断资源量达27亿m3,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多种矿产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经过近20年的建设开发,已初步建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大型煤化工基地。但该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相对资源开发增长速度较快的煤炭生产和转化来说,其环境压力巨大,暴露出的矿产地质与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已影响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加强多种矿产并存区的综合地质勘探、评价和规划,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强生产矿井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采收率;开展矿区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协调管理;深化《保水采煤技术研究》,推广实施矿井水及工业、生活污水的综合利用;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做好矿区地质灾害监测、评价及治理工作;加强矿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建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煤炭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受煤炭部生产司的委托,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于1986年3月11日至4月3日首次举办了PC-1500计算机在矿井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培训班,来自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南、甘肃、贵州等省区一些矿务局的30余位矿井地质工作者参加了学习。  相似文献   

13.
金鸡滩井田开采地质条件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方式受开采地质条件控制。开采地质条件包含多种因素,每一因素对采矿方式的适应度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模糊概念。将影响金鸡滩井田煤炭生产的地质因素分为煤层赋存特征、构造发育特征和其他因素3大类以及14个评价因子;采用“降半梯形”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其隶属度和权重值;通过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显示,金鸡滩井田比较适合机械化综采。经与同一矿区内邻近生产矿井类比,评判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炭地质》2014,(4):75-75
《中国煤炭地质》,原名《中国煤田地质》,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煤田地质、煤层气、岩页气、矿井地质、矿井安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等,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地质》2013,(12):125-125
《中国煤炭地质》,原名《中国煤田地质》,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煤田地质、煤层气、岩页气、矿井地质、矿井安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等,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煤炭地质》,原名《中国煤田地质》,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主办的以煤炭地质科技为主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煤田地质、煤层气、岩页气、矿井地质、矿井安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钻探等,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会议由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于1984年8月12—17日在哈尔滨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10名。会议交流、总结了建国以来煤矿建井地质工作的经验教训,研讨如何开创建井地质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河北煤炭学会联合组织的华北地区岩溶陷落柱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8月25日—28日在山西阳泉召开。50多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22篇。  相似文献   

19.
庆阳南部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甘肃)划定的煤炭重点开采区,内含矿区1个,在建和规划的矿井有6对。在研究区内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建设和开发中存在的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开发规模、资源损毁、次生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运用建立的灰色综合评估模型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除子午岭生态保护区及外围,研究区其他地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都为较严重-严重。通过对上述矿山地质环境趋势的分析,提出未来环境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次生地质灾害、水环境和固体废物污染、土地资源损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煤炭地质》2010,(5):66-66
<正>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煤矿设计开发、安全生产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矿井地质勘查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煤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逐步向深部进军,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性难题,如高水压、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等,在煤炭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涌现出了众多的新成果。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并具体应用到矿井地质工作的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