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熙铭 《地震》1994,(5):36-43
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1983年菏泽5.9极和1989年大同6.1级.1991年大同5.8级四次地震的非测震学前兆异常(短水准、地电、水氡含量、水位等)的研究,发现在这些地震以前,邢台地区的非测震学前兆观测值均有异常出现,显示出该地区不仅有地震活动性的窗口效应,而且有非测震学前兆异常的震情窗口效应。其它地区也有相类似的情况存在。这对区域应力场研究和前兆场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强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的地震预测预报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当某一地区发生了一次中强地震或强震之后,我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原震区或其它新的地区还会不会发生中强地震,或强震?!这是必须要认真给予回答的、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根据以往大量震例研究表明:一次中强地震或强震之后,异常一般按四种趋势发展:(1)部份异常尚未结束并仍在平稳发展;(2)部份异常不仅未结束,异常幅度反而有加大的趋势;(3)部份异常于震前结束,震后又出现新异常;(4)部份震前无异常,震后出现新的异常。本文以1973年炉霍7.6级地震、1976年松潘7.2级地震、1976年盐宁6.7级地震、1989年巴塘6.7级和1967年小金6.6级等地震为例,从异常形态入手,研究强震前、后异常时、空特征的演化,前兆敏感点、后效异常及与未来震中地区可能存在的关系,提出了判别震后效应与新区地震异常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4.
张北6.2级地震近震区前兆异常特征及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仙  刘桂萍 《地震》2000,20(1):53-58
1998年1月10日发生在张北的6.2级强震,是华北地区自1989年大同6.1级震群后的又一次较为显地震。在汇总首都圈及其周围地区各种前兆异常的基础上,研究了近震区(200km范围内)前兆异常的空间、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前兆异常的发展过程存在较明显的阶段性和成组性,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增加过程。还对这些肖兆异常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86年门源6.4级地震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生的一系列6级强震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这些地震为成组孕震的观点,并从背景空区、诱发地震、地震活动增强及前兆异常的突变等方面论证了成组孕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异常的信度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绪  蒋春花 《地震》1998,18(4):319-324
通过对河北省及邻近地区1980-1997年地震前兆异常信度按时间进行合成,其结果对该地区MS≥5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效果,再将前兆异常的信度视为时间和距离的函数,建立地震前兆异常综合信度的时空动态模型,并对1976年以来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地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震均发生在前兆综合信度的高值区。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0级地震和1984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进行检验,结果也较  相似文献   

7.
李晓玲  汪志亮 《地震》1996,16(3):296-302
研究了1988年11月至1990年10月近2a时间内,在22-36°N,98-104°E地区连发性的5次6级以上迁移地震与地电前兆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这组连发性迁移强震发生之前,地电前兆在南北两地区观测到两个应力相对集中区。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6级以上强震的断层气体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跟巧  常秋君 《地震》1994,(3):50-57
本文在对西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5级左右地震相对比的方式,对6级以上强震的断层气体前兆的时、空、强异常变化;阶段性变化;异常时间与震中距的对应;异常相对集中和短临信息等五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该研究未来强震前兆的识别和分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和其它前兆资料基础上指出,1990年景泰6.2级地震前后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异常具有变化速率小,起始时间不同步,异常反映的力学性质不一致等特征,其中以异常变化速率小最为显著。该特征与地壳形变及地震活动性异常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分析,认为景泰6.2级地震前甘肃东南部地区出现的群体异常是共和7.0级地震和景泰6.2级地震的区域性前兆,震后该区持续的异常变化反映了强震后大范围内的应力调整过程。甘肃东南部地区构造环境特殊,该地区可能是南北地震带第5、第6强震组的共同调整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震活跃期,主体地区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在发生6—7甚至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同时讨论了孟连73级地震前相关区地震活动,滇西北、滇西南有关b值、小震频度、调制比异常等8种地震学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进程等特征。特别指出了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滇西南地区M≥47级地震形成的时空密集现象,及其在短临阶段对震级及地点方面判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