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本文以华北地区(32°—44°N,110°—126°E)地震活动性资料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中的信息检索方法预测华北地区每年可能的地震强度。 对于每一个待报的年度,该方法选用这年度前三年的资料,选取8个地震活动性基本指标:每年地震折合到Ms=4.0—4.4的折合地震总数N,地震能量E,地震分布所占平方度数n,各平方度之间的平均距离(?)以及这些指标相邻两年差的绝对值|△N|,|△E|,|△n|和|△(?)|。每年地震强度的分类为:(1)Ms≤4.9;(2)5.0≤Ms≤5.9;(3)Ms≥6.0。对1961年至1988年的资料检验和预报结果表明,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2.
灰色控制系统GM(1,1)动态模型预测发震时刻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M(1,1)模型,选取全国1966至1986年每月Ms≥6.0级以及1970至1986年每月5.5≤Ms<6.6地震集合的时间序列,作为建立预报发震时刻模型的样本,分别给出了四个震级区间即Ms≥7.0,6.5≤Ms<7.0,6.0≤Ms<6.5,5.5≤Ms<6.0相应的预测发震时刻的微分方程的解算结果——时刻函数形式的时间(离散)响应动态模型 (K+1),且对衡量模型精度的关联度R进行了计算。用此模型对所取样本进行了预测检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华北晋、冀、豫交界地区(φN35°~37°,λE113°~115°范围,简称南三省)小地震月频度演变特点,讨论了中国大陆及边邻MS≥7.0、全国MS≥6.0、和华北地区(φN30°~42°,λE105°~125°)4.0≤MS≤5.9强震活动幕的时序关联性.指出南三省的小震频度演变异常可以作为华北与全国强震幕式活动的前兆,为华北地区的中期动态趋势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震情     
20 0 0年 1 0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动态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0年 10月华北地区 (33.0°~ 42 .0°N,111.0°~12 5 .0°E)共发生 ML≥ 3.0地震 4次 (见表 1) ,无 ML≥ 4.0地震发生。 10月 13日 15时 48分黄海ML 3 .4地震和 10月 2 6日 11时 2 6分新绛 ML≥ 3.4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9月持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部和东部。其他地区相对较为平静。表 1  2 0 0 0年 10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 /ML 震 中0 12 0 0 …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间隔与其出现频次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分布。例如:大华北地区地震有: Ms≥5.0时: 1gN_(△T)=2.33-0.39·|△T| Ms≥6.0时: 1gN_(△T)=1.84-0.41·|△T| 本文还讨论了利用上述经验式进行地震背景性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应力实测结果表明, 我国大陆地区存在近似于辐射状的区域应力场, 其辐射中心位于青藏地块东部. 本文首先定义我国大陆应力场近似辐射中心(35°N、 100°E)为动力源点,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00年以来我国大陆东部地区(30°N—44°N、 104°E—125°E)所发生的34次MS≥6.0地震震中到动力源点的距离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20世纪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发生MS≥7.0地震后, 华北地块陆续发生了一系列MS≥6.0地震, 且有随时间从南北地震带附近大体向东迁移的规律. 据此说明, 华北地块的地震主要受控于印度板块作用下青藏地块向我国大陆东部挤压的影响, 在其作用下产生了华北地块MS≥6.0地震的系列东向迁移活动. 总体来看有4组明显的地震迁移活动, 每组地震“序列”的迁移视速度约为80 km/a. 华北地块首发MS≥6.0地震距南北地震带中北段最近一次MS≥7.0地震的时间间隔约为1个月至11.8年, 且60%的MS≥6.0地震发震地点在(39°N±1.5°)区域内. 据此推测, 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后, 华北地块近年存在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 晋冀蒙交界和环渤海及其附近地区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内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了MS7.4地震(玛多MS7.4地震),震中位于98.34°E,34.59°N,震源深度17 km(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震后区域应力调整直接导致了周边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和主震断层外余震的发生,进而影响到区域地震活动性并改变了即发地震概率.本文利用有限断层滑移模型计算了青海玛多地区主要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结合Dieterich地震发生率模型,给出了库仑应力扰动下超越某一特定震级地震的发震概率公式,得到了受青海玛多MS7.4地震所产生的库仑应力场的影响周边8条断裂(段)分别发生MS≥7.0和MS≥6.0地震的概率变化.结果表明,8条断裂(段)的发震概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于发震概率增幅较为明显的甘德南缘断裂、玛多—甘德断裂和西藏大沟—昌马河断裂在震后短时间内(约10年内)发震概率迅速提升,之后趋于平稳,不排除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特别是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针对达日断裂,由于库仑应力增加造成的影响不明显,短期内发生MS≥7.0或MS≥6.0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排除几十年后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尤其要关注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东昆仑断裂特别是玛沁—玛曲段仍然是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区段,需重点关注和防范MS≥6.0地震乃至MS≥7.0地震的发生;玉树—甘孜断裂发生MS≥6.0地震,尤其是发生MS≥7.0地震的危险性不高,而乌兰乌拉湖—玉树南断裂有潜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对于MS≥6.0以上地震需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8.
根据华北地区第四地震活动期以来Ms≥6.0级强震目录资料,研究并给出了其地震活动幕强震(系指Ms≥6.0地震,下同)发生的概率统计数学模型。通过3种数理统计方法检验,表明该模型是可信的,这对于分析判断未来华北地区强震危险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4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5次 (见表 1 ) ,2 7日 2 1时 54分霍州 ( 3 6.6°N,1 1 1 .9°E) ML 4.0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 3月相比持平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4月处于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状态 ,震中较为分散 ,整个华北地区活动水平与上月相当。表 1  2 0 0 1年 2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7月华北地区 (3 3 .0°~ 42 .0°N,111.0°~12 5 .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9次 (见表 1) ,2 3日 2 0时 48分黄海 (3 5 .6°N,12 2 .3°E) ML 5 .1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远高于上月 ,参考 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7月处于中等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东部。表 1  2 0 0 2年 7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2 0 0 2 - 0 7- 0 8T 0 5- …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灰色模型的建立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预测的理论方法建立了云南、四川强震发震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表明对于Ms≥6.5地震,两省统一组成大区域灰模型,其预测值与观测值拟合很好;对于Ms≥6.0的地震,则分省建立灰色预测模型比大区域的模型精度更高,这说明不同强度地震受不同尺度范围的控制因素作用。对比几个灰模型,得到Ms≥6.5地震的模型比两个Ms≥6.0地震模型拟合精度都高,表明后者所用的原始数据比前者受到更多的噪音污染,这可能是由于后者震级参数测定精度低于前者等原因造成的。 文章用布朗滤波方法和水平图型滤波方法对所用资料是否存在偏值做了检验,证明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不论从时间分市上还是从震级分布上都符合预测理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0年9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3次(见表1),无ML≥4.0地震发生。9月13日15时38分偃师ML3.3地震及9月19日03时39分夏县ML≥3.3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8月份持平。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部和东部,其他地区相对较为平静。表1 2000年9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12000-09-11T02-20-5137.5121.33.0烟台022000-09-13T15-38-4234.8112.93.3偃师032000-09-19…  相似文献   

13.
叶民权 《地震学报》1990,12(1):103-111
震前干旱与强烈地震之间的关系,已日益为地震界所重视.本文通过新疆柯坪——乌恰地区历年降水量与Ms6.0强震关系的研究发现,该地区Ms6.0地震大部分(85.7%)是在震前1——2年的干旱背景下发生的;震级随旱区面积大小而增减.运用鉴定震兆信息量R值方法,对该地区降水因子预报地震的预报效能进行评定,效果良好.本文还对1985年乌恰7.4级大震震前的降水异常特征进行了讨论. 研究表明,震前1——3年大面积的干旱与强烈地震的发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旱震关系,是强震中期综合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白超英 《内陆地震》1989,3(4):308-313
本文将新疆境内分成六个地震活动区,以马氏模型为基础,论述了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所得结果表明,由1900—1988年资料所得模型的内符精度较高,合格率为85.7%,但由1900—1979年资料所得模型外推1980—1988年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时,符合程度有所降低。结合Ms≥6.0级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布,则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可作为中期预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1 1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 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9次 (见表 1 ) ,3 0日 0 8时 2 2分固镇 ( 3 3 .4°N,1 1 7.2°E) ML3 .9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高于上月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1 1月略高于中等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相对集中在华北块体、 1 1 7.0°E以东地区。表 1  2 0 0 1年 11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 -2C红外遥感资料对2009年8月11日安达曼群岛Ms7.5地震以及近年在震中(14.21°N,92.84.E)及周围区域(5°~24°N,82.~102.E)发生的多次强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7.5地震发生前约两个月震中以南区域开始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至震前约20...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3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7次 (见表 1 ) ,1 7日 8时 2 6分黄海 ( 3 8.1°N,1 2 4.5°E) ML 4.1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略高于上月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3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相对集中在华北东部海域。表 1  2 0 0 2年 3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2 0 0 2 - 0 3- 0 7T…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0年8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6次,无ML≥4.0地震发生(见表1)。8月14日06时10分孟县ML3.5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7月份持平,震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部,其他地区相对较为平静。表1 2000年8月份华北地区ML≥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12000-08-07T23-18-0937.9122.23.0黄海022000-08-14T06-10-1234.9112.83.5孟县032000-08-14T18-30-2135.4122.93.0黄海042000-08-21T1…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1 2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6次 (见表 1 ) ,2 8日 0 6时 3 6分滦县 ( 3 9.8°N,1 1 8.7°E) ML 4.2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低于上月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1 2月处于中等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震中相对集中在黄海、勃海海域。表 1  2 0 0 1年 12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2 0 0 1- 12 - 0…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空区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空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部分Ms≥5地震在孕育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空区,从孕震空区形成到发震,最短时间1个月,最长时间2a,优势发震时段为4~15个月。孕震空区可作为青藏高原北部地区Ms≥5地震1年尺度的中期预报指标;逼近地震的出现可作为孕震空区形成之后半年内发震的短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