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南隆起变质岩系中红藻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赵达(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长春130026)近年来,长春地质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郯庐断裂带中段进行1/5万遥感地质填图过程中,于胶南隆起变质岩系五莲群坤山组内,发现了丰富的微古藻类植物化石及可能的小...  相似文献   

2.
主任委员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副主任委员张宜(北京铀矿地质所)、林卓然(地震地质所),委员毛水和(地质部矿产综合利用所)、王凤阁(冶金部地质所)、王永恒(冶金部矿冶研究总院)、王德成(地质部成都地矿所)、叶如亮(二机部270所)、李康(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李俊宝(大庆油田研究设计院)、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矿所徐培苍副研究员与长春地质学院张树业教授经深入研究,发现华东地区古老变质岩系中存在有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填补了我国在高压变质矿物——柯石英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超高压的标志矿物——柯石英,1960年首次发现于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随后,法、日等国在金伯利岩和区域变质岩中相继发现。1988年以来,长春地质学院张树业教授和一些中外专家学者在研究安徽、江苏、山东地区的高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春地质学院教授、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张树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8月18日上午11时40分在长春逝世,终年61岁。张树业同志193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49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8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地质系中心实验室主任,地质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5.
徐惠芬 《地质论评》1987,33(2):201-202
全国变质地质及变质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日—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前寒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和地球化学学会的变质岩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及山西省地质学会共五个单位发起和联合召开的。大会由山西省地质研究所冀树楷总工程师代表五个发起单位和东道主致开幕词。北京大学董申保教授、长春地质学院张贻侠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游振东  相似文献   

6.
张树业     
张树业,山西省五台县人.1952年8月于北大地质系毕业后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大学生.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院中心实验室岩矿教研室主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教授、学术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副导师等.1980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杨振升教授,任教于原长春地质学院(现合校后为吉林大学地学院),长期从事区域构造、构造地质、变质岩构造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专长于早前寒武纪构造研究,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进行早期地壳复杂构造的高级变质岩区填图理论与方法的实践与研究;从国内长期大量实践及与国外对比的综合分析研究中,发现与提出了新认识,新观点,发表诸多论文,出版多部专著,特别是多年负责具体指导高级变质岩区的填图,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化推动了我国早期地壳构造与区域地质填图研究与工作;是一位有坚实实践基础、有创新理论探索研究、有突出成果的构造地质学家,特别是高级变质岩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专家。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地质局的主持下,邀请了地质矿产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司、国家地震局、高原所、地科院地质所、中科院地质所、成都地矿所、武汉地院、长春地院、成都地院、武汉地院北京研究生部、邻省地质局及区调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蓝片岩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3月28日至4月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全国科研、教育和生产方面的23个单位的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摘要23篇(已汇编成册)、全文18篇。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91,37(3):288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矿产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和筹备的“PTt轨迹及其在变质地质学中的应用研讨会”,于1990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地质院校、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  相似文献   

11.
张秋生,辽宁盖县人.195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后留校任教,接着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矿床研究生班,1957年毕业,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研究生.后曾任长春地质学院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教研室主任,矿床研究所所长,吉林省第四届地质学会理事长,东北经济区技术经济研讨协会理事、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相似文献   

12.
姓 名职  务性别职 称单   位於祖相主任委员男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罗谷风副主任委员男教 授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杨主明副主任委员男研究员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任留东秘 书男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沈步明委 员男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陈 鸣委 员男研究员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王冠鑫委 员男研究员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曹正民委 员男教 授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郑 辙委 员男教 授      北京大…  相似文献   

13.
周达人 《地质论评》1959,19(11):527-527
长春地质学院黑龙江区测大队第二分队在公司涼子实测剖面过程中,发现古植物化石数块。经长春地质学院地层古生物教研室鉴定为:侏罗纪-白垩纪的支脉蕨(Coniopteris sp.)和苏铁杉(Podozamites)。化石存在于黑色粉砂岩  相似文献   

14.
学院简介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始建于1952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院士)、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院士)和张寿常教授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1997年原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原地质系与能源系合并更名为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五校合并。在此过程中,地球科学学院与材料学院(部分)、人文与经管学…  相似文献   

15.
由吉林省非金属矿产及材料研究所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非金属岩石和矿物开发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9月在长春召开。会议由我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春地质学院李高山主持,吉林省非金属矿产及材  相似文献   

16.
<正> 全国首届现代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研究生学术讨论会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教育局90年51号文件精神,并在院教育局的指导和大力资助下,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人教处—研究生会筹备,于1990年11月16日—19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收到论文和论文摘要42篇,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地质所、兰州地质所、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贵阳地球化学所、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国家教委所属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保定师专;地矿部长春地质学  相似文献   

17.
吴磊伯     
著名地质学家吴磊伯,湖南临湘人.1938年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时期)地质系毕业后,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0~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1952~1953年任长春地质学院教授、矿物教研室主任、地勘系和物探系副主任.1953~1955年,先后任地质部资料局编译室主任、地质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956年起到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长,兼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副主任等职.他还是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孙广忠研究员和姚宝魁副研究员、武汉岩土力学所王靖涛研究员、声学所田时秀副研究员和国际合作局赵文利同志组成的煤与瓦斯突出及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考察组,从1988年6月5日至7月6日对法国、西德和奥地利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考察工作。共访问了14个单位,其中主要有法国煤炭研究中心、巴黎矿业学院、南希矿业学院、法国地矿研究局(BRGM)、洛林煤矿、巴黎矿院岩土工程中心、德国煤矿工业联合组织(WBK)所属的三个研究所:地球物理、振动和声工程研究所、地质所和爆炸防护与爆破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区域地质志》及地质图件公开出版审查验收会11月20日至25日在长春召开。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等十六个单位的地质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吉林省区域地质志》是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特别是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国内外最新地质理论而撰写的一部综合性基础地质专著。这部专著约100万字,共分五篇五十一章,内容包括地层、岩浆岩及岩浆作用、变质岩及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及区域地质发展史。验收会认为,《吉林省区域地质志》及地质图件实际资料扎实,立论依据充分,内容系统丰富,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地质局与长春地质学院联组的辽东变质岩科研队,在分析前人全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三年来的野外实际调查和室内详细工作,对辽宁东部地区变质杂岩及其有关矿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尤其对早前寒武纪地质方面的几个主要基础问题,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今后开展成矿作用和找矿方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最近(83年1月19—25日)在沈阳举行了阶段性学术成果总结交流会议,对已取得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认识,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