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期以来,受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成本高的制约,该技术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工作中一直未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通过借鉴石油和煤炭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经验,结合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开发特点,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在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其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认为地震勘探技术不仅可以查明地层、岩性、构造、沉积相、泥-砂-泥结构、砂体厚度变化等与铀成矿相关的环境条件,而且可以实现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直接预测,并为资源储量的估算提供依据。此外,在地浸矿山开发的设计和开采过程中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解决局部小构造的发育、地层的起伏变化、矿体的连续性以及地浸液的分布范围等问题,从而为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中抽注钻孔的设计提供依据,为实现矿山的精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后续地浸矿山的退役治理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贵州西部煤层气开发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黔荣 《贵州地质》2001,18(1):53-59
本文通过对贵州西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基础条件,开发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贵州西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仍属风险勘探阶段,但试验性勘探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各勘探单位的相互协作,能够取得阶段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最短路径分析是交通网络分析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深入地研究.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理论分析应用于实践,主要利用NetEngine的网络分析功能来实现最短路径的分析,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路径.在开发首都国际机场应急救援与辅助决策系统的过程中,基于MapObjects2,NetEngine,利用Visual Basic来实现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分析功能,为首都机场的应急救援决策支持工作提供了最短路径信息,实践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4.
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的衔接关系问题,是资源利用中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在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下,只有搞好勘探、设计和开采工作的"三结合",才能多快好省地开发矿业,为钢铁工业的大发展提供充足的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对缓解资源短缺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存在问题与发展的前景,提出在地质研究与勘探过程中必须进行矿产综合评价、矿山开发过程实行综合回收、有重点地清理与开发作为二次资源的尾矿及对工业与社会活动废弃物的再利用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改善自然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加速改变工程建设和城市运营的方式,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端,勘察设计工作如何适应工程建设与管理需求,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勘察设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勘察设计人员的勘察设计过程和勘察设计成果,是勘察设计工作高效开展和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溯源凭证.提升勘...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质》2010,(10):57-57
2010年以来,广西按照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抓紧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编制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冻结、融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琦 《地下水》2009,31(4):27-29
土壤温度是土壤热状况的综合表征指标,以深耕休闲裸地作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的冻融过程。结果表明,土壤的冻融作用具有阶段性,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具有不同的冻结、融化特点。不同地表处理条件土壤的冻结、融化特点亦不同。  相似文献   

9.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4,36(6):1599-1608
人人都想卓越, 但其实很多人一直只是在欣赏它的朦胧美. 首先辨明了卓越有路, 以及路中存在的变化、持久和永恒3个过程. 接着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方法论, 并用它解构了这3个过程. 变化的讨论主要在厘清与变化相关的概念, 如观念、判断、信念、习惯和想象等的基础上, 认为变化就是一个否定旧信念的过程, 是想象和习惯对决的结果. 信仰要比信念持久, 机构组织要比个人持久, 除此之外, 持久部分的讨论还在将德性分为私人德性和公共德性的基础上, 分析了厚德载物要有阶段性的问题. 永恒部分当铺路石的讨论就是将公共德性无限扩展的结果. 最后对变化、持久和永恒3个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 对科研人员追求卓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百五十万年来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变化的阶段性耦合过程   总被引:36,自引:9,他引:36  
根据黄土中的气候替代性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比较,本文作者发现2.5Ma以来东亚地区的冬、夏季风环流与全球冰量变化具有阶段性的耦合过程,即从2.5MaB.P.至今,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的耦合程度呈阶段性增强的趋势,其间有三个转折时期:2.5Ma B.P.前后、1.6Ma B.P.前后和0.8Ma B.P.前后。二者间的阶段性耦合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起有关。  相似文献   

11.
储量分级方法和各级储量的标准问题,是找矿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性问题.在矿区开发的各个阶段上,矿产储量的级别也不断提高.矿量升级过程,就是我们对矿体的揭露和研究程度逐步深入的过程.经过升级,储量的用途也由编制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山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资料变成编制矿山年度开采计划的依据.在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工作中,储量分级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广泛使用的三类五  相似文献   

12.
孔晓 《地下水》2011,(1):61-62
通过客观的分析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服务于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要求,结合渭南市的实际,对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改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VR技术建立开发典型矿床的综合资料库及典型矿床三维动态仿真模块,将典型矿床地质模型搬至网络上.以吉林大学虚拟仿真项目为依托,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的矿床资料库与虚拟矿床地质仿真系统.仿真演示的主要功能是将理想成矿模式过程动态地展示给大家.以往的展示只是平面的图片,缺乏立体感.将矿床的形成过程三维立体仿真再现,使人们较直观地了解其地质内涵.用户通过网络漫游对典型矿床的海量数据进行研究,改变传统矿床地质信息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找矿难度日益加大,多元信息、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勘查方法已成为找矿的主要手段.如何快速、合理地利用已有矿产勘查信息为发现新矿床服务,已成为现在地质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详细分析和研究找矿勘查信息的基础上,采用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语言,以MO为GIS开发平台,开发和设计了金属矿床找矿勘查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开发勘探是矿井施工前的勘探工作,在资源勘探结束、矿井初步设计审批之后进行。它应贯穿在矿井施工准备到建成投产、达产等整个过程中,是精查勘探与生产地质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其所以必要,是由诸如下列很多矿井基建过程中发现的地质问题决定的。 1 开发勘探的必要性 1.1 原精查报告勘探程度、精度不够导致采煤方法和井型的改变如河南义马新安矿将原设计的3个综采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委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发〔2009〕141号)下发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整合工作积极推进,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煤类齐全,煤质优良.但是,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复杂的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制约着我国能源基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是,地质勘探工作滞后,资源接替问题突出,资源浪费严重,煤矿环境压力大,煤炭洁净生产利用发展缓慢.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保护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法是我国经济法规中的一个重要法规.是我国三十多年来地质矿产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矿产资源法的突出特点是准确地体现了宪法精神: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关于加快开发矿产资源要“放开、搞活、管好”的总方针.既考虑了资源的保护,又有利于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法》对开发矿产资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矿区地质勘查工作内容的分析和对GIS的深人研究,探讨了基于GIS的矿区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结构与功能、系统和数据库设计、建库和系统开发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量运移阶段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水介质中地下水热量运移过程模拟是地源热泵系统这类新型浅层地温能利用工程科学论证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饱和含水介质中热量运移对流-弥散数学模型,模拟了拟建地源热泵系统理想的对井抽-灌运行特定水流及热源条件下地下水热量运移过程。结果表明热泵系统完整运行周期(一年)内地下水热量运移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夏、冬抽-灌输运"和"春、秋停运蓄存"两阶段取决于不同的作用因素。从数学和概念模型两方面讨论了地下水流作用对热量输运过程的决定性影响,说明不同时期抽、灌井互换运行是解决拟定工作模式下热(冷)能浪费问题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