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大兴安岭白音诺尔铅锌矿控矿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因素是矿床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过去人们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含矿围岩的萃取。因此,找矿重点是寻找矿源层。但是,更多的事实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至地壳,并在幔枝构造较好的控矿构造空间聚集成矿。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的成矿作用,总结了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指出了不同级别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不同级别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原生晕找盲矿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的原生晕叠加理论,将原生晕找盲矿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而提出的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文章介绍了从原生晕到原生叠加晕又到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热液矿床的形成,一是涉及到成矿期构造的张开,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即成矿的空间条件;二是涉及到成矿物质的来源和富集,即成矿的物质条件。因此,基于成矿构造分析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的综合找矿研究,抓住了找矿的主要关键和本质问题。成矿构造分析是研究控矿构造系统,控矿构造型式,区域控矿构造和矿区控矿构造的相互关系,次生控矿构造与原生控矿构造的关系,构造要素的形态、性质和特点,构造界面、有利岩性层的存在及其三维空间配置,已知矿体、  相似文献   

4.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其在矿山深部找矿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热液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提出原生晕叠加理论,解决了困惑化探专家几十年在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现象难题,独创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并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方法特点、主要成果、金矿床4种叠加结构的理想模式和盲矿预测的5条准则,应用效果和找矿实例。  相似文献   

5.
浙东南遂昌湖山萤石矿田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浙东南遂昌湖山萤石矿田为例,对此类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进一步揭示了萤石矿成矿物质组分的分配、迁移、分散、富集特征与控矿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洼金属成矿带,其成矿受地洼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也受前地洼阶段多种建造与构造的深刻影响。在此成矿带中,控制矿田形成和分布的构造——地洼成矿区构造的基本特征是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的复合。可概括为两种地洼成矿区构造类型:1.优地洼中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2.地穹上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  相似文献   

7.
德兴推覆构造地质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兴推覆构造是德兴斑岩铜矿和金山金矿的控岩控矿构造。论述了德兴推覆构造的地质特征及控矿意义。建立了以韧性剪切为特征的推覆构造控制金矿和斑岩铜矿的多因复成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湘西雪峰地区金多金属成矿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西雪峰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及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该区金多金属成矿带为一控矿构造复杂,具有多期、多源特征的复成矿带,NE、NW、EW和SN向构造及其次级构造为该区重要的控矿构造,存在赋矿地层、下伏更老的结晶基底以及后期含矿热液等多种成矿物质来源,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可能为该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期.这对于全面了解雪峰地区的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蒙赤峰莲花山金矿床构造化探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化探是研究构造和地球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确定矿构造的化学元素组成。对莲花山矿进行构造化探分析,确定不同期次和方向的成构造的指标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10.
由地质力学研究所矿田构造研究室承担的、包括东华理工大学在内的10家单位参与的"重要成矿区带矿田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计划项目,在矿田构造找矿理论研究和找矿预测、找矿突破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祁民 《地质与勘探》2019,55(S1):365-371
湘西磨石锰矿勘查区位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属于扬子地台东南缘,区内赋矿地层南华系大塘坡组与黔东松桃特大型锰矿赋矿层位属同一地层。但本文区内沉积锰矿层具有总体连续,局部断续的特点,而且后期构造变形复杂,因此确定深部矿体走向具有很大难度。赋矿地层大塘坡组岩性为黑色含锰炭质板岩,下伏地层南华系富禄组为中细粒石英砂岩,上覆地层南华系洪江组为含砾砂质板岩,含矿地层与围岩电阻率物性差异显著。本文在磨石矿区开展音频大地地磁测深,大致查明了地层走向与构造特征,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温泉县托克赛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泉县托克赛铅锌矿床处于捷克利—赛里木铜、铅锌、铌、钽、钨、磷成矿带上,赋矿地层为下元古界温泉群上亚群(Pt1 wqb),岩性主要为大理岩,矿体呈层状顺层产出,矿石主要呈条带状、纹层状构造,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属沉积—变质型铅锌矿床.通过与区域矿床的对比、分析,认为该成矿区具有寻找中—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扎西康铅锌银矿床位于北喜马拉雅大陆边缘褶冲带内,是西藏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中大型铅锌锑银共生矿床之一。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容矿岩石为含碳钙质板岩、钙质板岩和构造角砾岩,矿体严格受近SN向和NE向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通过岩石物性分析,认为矿体具有中低电阻和中低极化的物性特征。在矿集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激发极化法试验,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从地质背景、勘查模型角度分析,含矿走滑断裂的围岩具有中低极化率、断裂走向与极化率条带一致的特征;认为在中低极化率区域存在断裂,且断裂走向的垂直方向存在高极化、低电阻区,赋矿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镇康县小河边铁矿位于镇康县以东,保山—镇康地块南端,受区域性的北东向南汀河断裂带和镇康复背斜控制,属三江成矿带中南段之保山—镇康铅锌铜铁金成矿带芦子园亚带。小河边铁矿含矿地层为寒武系沙河厂组二、三段,矿体产于矽卡岩带中,基本沿北东向断裂展布。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6°~83°,呈脉状、似层状产出,赋矿岩石为阳起石矽卡岩,局部为辉绿岩。通过对矿床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为矽卡岩型铁矿床,在矽卡岩带及磁异常带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西藏墨竹工卡地区甲玛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的变化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甲玛矽卡岩型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体主要区域化变量矿石品位半变异函数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半变异函数的球状模型,从而求得矿体主要变化方向上的滞后距、块金值、变程等参数。根据这些参数,求得矽卡岩型矿体的铜钼矿体主元素Cu、Mo品位在各方向上的变化性质系数为0.45,表明铜钼矿体中主元素品位在走向、倾向和垂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坐标性变化;而铅锌矿体中Pb在各方向上的变化性质系数为0.58,Zn变化性质系数为0.5,显示铅锌矿体中主元素品位在走向、倾向和垂向上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Cu、Mo、Pb、Zn品位变化程度系数在走向、倾向方向均大于0.9,表明矿体内的矿石品位变化程度是极复杂的。Cu、Mo在垂向上的变化程度系数值均在0.6~0.8之间,变化程度中等;Pb、Zn垂向上的变化程度系数值介于0.3~0.6之间,变化程度较简单。据此认为,控制矿体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由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成因所决定的,矿体形成时存在多阶段的矿化叠加,使有用矿物、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16.
东山下锰矿是舂陵水两岸风化淋滤型氧化锰矿的典型矿床之一,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是锰矿的赋存层位,SN向挤压破碎带是矿区的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区的地层、岩性、含锰建造、地质构造、气候和地貌等条件均对成矿十分有利,分析研究此类矿床成因进而寻找类似锰矿床对缺锰地区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明  王锐  潘振兴  曹立国  赵彬 《地质与勘探》2019,55(4):1092-1100
基于三维模型的矿床地质统计学研究,可以准确反应矿体的空间结构变化和品位的空间变化规律,在矿床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已有的钻探工程数据基础上,借助三维建模软件以地质统计学思维对澳大利亚某矿床铅锌品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内在规律进行了揭示,通过对矿体铅锌品位在走向、倾向和厚度三个方向的理论变异函数的拟合,表明矿体呈明显的各向异性,在走向方向变程值较大,连续性较好,倾向方向次之。对矿体块体模型空间赋值,并进行投影分析,结果表明矿体沿走向向东矿化范围和强度均有扩大趋势,且在815800E线以东深部倾向方向铅锌品位逐渐增强,高品位矿化断续出现。因此矿区下一步勘查重点应该在矿体走向东部和815800E线以东的倾向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科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4):262-269
通过对新疆萨尔布拉克金矿床的地化元素统计特征和元素组合沿含矿地质体的走向、倾向及垂向上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的研究,说明了Au在成矿过程中的复杂性,指出了现今开采矿体为原矿体的中下部及Au的近矿指示元素组合,总结了矿区内成矿的有利部位和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矿体的定位预测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兴断层是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北部的廊固凹陷的边界大断层,控制着整个凹陷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根据大兴断层的走向特征,将研究区内的大兴断层分为东北段、中段、西南段3段,并对其结合处成因进行了探讨。文中首次将大兴断层断面以三维立体形态展示出来,并对大兴断面的三维几何形态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认为大兴断面是个由多个倾斜面组成的曲面,每个相邻的倾斜面通过轴面而分隔。轴面通过其走向特征,分为横向轴面与垂向轴面,其中横向轴面为平行断层走向的轴面,而垂向轴面则是垂直断层走向的轴面。通过4个横向轴面与2个垂直轴面将大兴断面分为10个区,每个区都有各自的形态与特征。对大兴断层的活动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兴断层初期是以多米诺式运动模式为主,后期在翘倾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形成上陡下缓的犁式断层。其上盘地层的运动模式则是初期与断层同时发生旋转,地层陡且直,在上陡下缓的断面形成后,以斜剪切模式运动,形成滚动背斜。  相似文献   

20.
塔一卡铅-锌矿区成矿类型具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层控矿床特征,该矿区的主要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卡拉巴西塔克组第二岩性段(C1kl^2)白云质灰岩,通过对该矿区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指出西昆仑塔卡矿区铅-锌矿勘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