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郑秀才  郭成贤 《湖南地质》1995,14(3):140-144,158
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斜坡带上发育三种类型的深水沉积:①原地垂直降落沉积;②重力沉积;③等沉流沉积。该斜坡带可分为碳酸盐缓坡和碳酸盐斜坡,在成岩过程中有机碳经历了干酪根裂解生烃阶段,存在生油岩层。  相似文献   

2.
贵州长顺代化石炭系中间界线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周志澄 《地层学杂志》1994,18(1):1-8,T002
在碳酸盐微相的详细研究基础上,贵州长顺代化下、上石炭统剖面由下至上可分出5个主要沉积相:盆地相、开阔海陆架相、下斜坡相、中斜坡相和上斜坡相,下、上石炭统界线处于连续沉积的中斜坡相内。  相似文献   

3.
秦建华  颜仰基 《沉积学报》1999,17(4):547-552
早中三叠世贵州贵阳贞丰地区构造上位于南盘江盆地西北缘,其深水碳酸盐斜坡沉积作用由原地碳酸盐和异地碳酸盐组成。其中,异地碳酸盐有碎屑流、变密度颗粒流、浊流和沉积物滑动4种类型。组成了碳酸盐同斜缓坡、沉积型斜坡和跌积型斜坡三种斜坡沉积类型。在早中三叠世全球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碳酸盐斜坡沉积主要受构造活动的控制。早三叠世,盆地处于被动边缘,碳酸盐斜坡经历了由缓坡到进积型沉积斜坡的发展。中三叠世随着盆地进入到前陆盆地的演化,碳酸盐斜坡受挠曲引张作用影响,发展成后退的跌积型斜坡,并经历了从阶梯状后退到连续后退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吉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系古华北板块东北部第一套具有典型意义的盖层沉积,由四个不同类型的不整合面所限。可划分为三个沉积序列(层序)。其沉积相序分别为:河流相(属早期深切河谷沉积)—陆缘斜坡相—滨滩相(席状砂)相结合;近岸砂坝—坝后泻湖—滨滩相组合;碳酸盐台地(开阔缓坡)—台缘生物(藻)礁—礁后盆地相组合,进而建立了其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台地高水位楔是指在海平面高水位期,台地沉积物被搬运到斜坡及较深水盆地中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它的形成受台地类型、海平面变化幅度(即台地水体深度)、台地斜坡坡度等要素的制约。碳酸盐台地高水位楔一般发育在镶边陆架型台地或平顶台地低纬度暖水区。高水位楔和低水位楔的识别、区分是比较困难的,可以从沉积体几何形态、沉积物成份、沉积的形成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研究判断。研究高水位楔可以预测油气生储盖组合关系,特别是能够预测储集层段的空间展布样式,对油气勘探十分有利,也可以进行区域等时性地层格架对比,为精细划分地层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6.
李明道  赵征 《贵州地质》1996,13(2):35-138
贵州省三丹地区中、上寒武统由台地相娄山关组及其斜坡相都柳江组、杨家湾组和三都组构成,台地相与斜坡相呈相交关系。区域地质填图和地层剖面研究表明:中晚寒武世的台地及其前缘斜坡是在中寒武世早期区域性缓斜坡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按层序地层学原理,可将三丹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石地层划分为三个Ⅰ型层序。由于台地碳酸盐生成率远大于斜坡碳酸盐与细碎屑和泥质的混合沉积速率,因而自中寒武世早期到早奥陶世初期,斜坡的坡度不断增加。饥饿段也随斜坡坡度的变陡逐渐向盆地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7.
扬子陆块早奥陶世末期—中奥陶世Darriwilian初期沉积分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表明 ,扬子陆块早奥陶世末期至中奥陶世 Darriwilian初期各类沉积呈明显带状分布 ,但南北两侧沉积带分布并不对称。各沉积带总体走向为南西—北东向 ,不同阶段沉积带类型及位置略有变化。自古陆向东南方向 ,早奥陶世末期—中奥陶世初期依次发育近岸砂砾质沉积带 ,近岸砂质、泥质沉积带 ;内陆架泥质夹碳酸盐沉积带 ;浅外陆架碳酸盐夹泥质沉积带 ,含铁泥质碳酸盐沉积带 ,边缘碳酸盐沉积带 ;深外陆架斜坡泥质夹砂质、碳酸盐沉积带 ,泥质夹粉砂质沉积带 ,泥质、碳质沉积带。中奥陶世早期至 Darriwilian初期演变为近岸白云质与陆源碎屑沉积带 ;内陆架碳酸盐与泥、砂质沉积带 ;浅外陆架碳酸盐夹泥质沉积带 ,含铁泥质碳酸盐沉积带 ,边缘碳酸盐沉积带 ;深外陆架斜坡泥质夹砂质、碳酸盐沉积带 ,泥质夹粉砂质沉积带 ,泥质、碳质沉积带。扬子陆块北缘早奥陶世末期—中奥陶世初期发育浅外陆架粉砂质、泥质、碳酸盐沉积带 ,边缘碳酸盐沉积带 ;中奥陶世早期至 Darriwilian初期则包括浅外陆架碳酸盐沉积带 ,粉砂质、泥质 ,外陆架碳酸盐沉积带 ,边缘碳酸盐沉积带  相似文献   

8.
华南海相深水重力沉积相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华南地区诸多海相盆地深水沉积物的详细解剖,识别出一个由重力搬运沉积形成的完整岩类系列,包括孤立岩块、滑动滑塌和重力流沉积三个基本端元大类。这些重力流沉积以不同的型式组合构成了三大类七亚类各具特征的深水沉积体系。Ⅰ陆源碎屑体系包括(1)海底扇和(2)轴向搬运沉积亚体系。Ⅱ碳酸盐体系包括(1)碳酸盐缓坡,(2)沟槽型碳酸盐斜坡和(3)碳酸盐陡坡。Ⅲ混合物源体系包括(1)碳酸盐斜坡体系与陆屑海底扇组合;(2)碳酸盐斜坡体系与火山碎屑重力流轴向搬运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西桂林的泥盆系包含艾菲尔期(包括少部分吉维期)的碎屑岩和吉维期至法门期的碳酸盐岩。以碳酸盐沉积发育期的5个实测剖面为基础,并结合牙形刺生物地层和不同沉积单元的微相研究探讨碳酸盐合地礁组合沉积的地层问题。根据牙形刺Icriodus和Pdygnathus的组合特征提出广布于桂东北的信都组的顶界约相当于varcus带的底界;根据礁前斜坡相和台内浅水相沉积中的牙形刺,四射珊瑚及腕足类的组合特征,认为台内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牛厂沉积喷流型银多金属矿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矿芯和地表实测岩相剖面的研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和沉积环境分析方法,较全面地研究了白牛厂含矿地层∈2t^a的沉积相特征。结论认为:(1)含矿地层∈2t^a是由滑塌浊流沉积、深水灰岩、热水沉积、黑色页岩和滑塌碎屑流沉积五个微相构成的次深水盆地相沉积;(2)含矿盆地是一个位于裂陷海槽断裂斜坡带上部的次级断层海底凹陷。凹陷内受北台南隆上碳酸盐障壁的保护而呈一种欠补偿的深静水还原环境,有利于  相似文献   

11.
文山古木街台地东部边缘泥盆纪的斜坡碳酸盐沉积类型包括重力流和非重力流 ,重力流有碎屑流、滑移滑积层及浊流 ;常见的层序组合有 3种 ,整个斜坡体系在垂向上可划分 3个沉积旋回 ;建立 11个浮游生物化石带 ,沉积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早期。斜坡碳酸盐重力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古构造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湘黔地区中奥陶世海平面上升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茂生 《地质科学》1998,33(1):93-101
中奥陶世克拉道克阶(Caradocian)在全球范围内为海侵期,体现在全球范围广泛的黑色页岩沉积及笔石动物的大规模繁盛,湘黔地区这一时期地层发育完全,从碳酸盐台地-斜坡-外陆架盆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台地区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淹没,斜坡区表现为碳酸盐重力流及黑色页岩、粉砂岩沉积,形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而在外陆架盆地区表现为黑色岩系大规模发育及笔石的大量繁盛。  相似文献   

13.
根据西秦岭临潭地区泥盆纪—三叠纪沉积盆内细碎屑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特征追溯源区背景,反演母岩性质,建立了该区沉积盆地与构造演化模式.认为沉积盆地的物源总体来自盆地的北部,北部经历了晚泥盆世的陆相—湖相沉积,石炭纪的滨岸海滩相-温暖潮湿的近岸海湾(潟湖或潮坪)相-浅海陆棚相沉积,到二叠纪的浅海陆棚-浅海陆棚内的堡礁或堤礁建造;沉积盆地南部为稳定的碳酸盐台地相.三叠纪,盆地经历了大陆斜坡浊流沉积—大陆斜坡(半深海)浊流沉积—滨浅海沉积环境复杂的环境变化.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整体划分为3个阶段:被动大陆边缘台盆台地稳定发育阶段;弧后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弧后前陆盆地叠合阶段.  相似文献   

14.
白龙江隆起地区可见泥盆纪至中三叠世的碳酸盐碎屑流, 其中泥盆纪至早三叠世的碳酸盐碎屑流沉积主要见于白龙江隆起北翼, 中三叠世的碳酸盐碎屑流则见于白龙江隆起南北两翼和西缘。这些碳酸盐碎屑流沉积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仅含深水砾屑的碎屑流沉积, 另一种为深水和浅水砾屑兼有的碎屑流沉积。通过对这些碎屑流沉积进行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 分析其沉积特征, 认为这些碳酸盐碎屑流形成于碳酸盐台地斜坡环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 白龙江地区北侧自泥盆纪开始, 存在一个大致东西走向, 向北倾斜的碳酸盐斜坡, 斜坡向南则为松潘-甘孜地块的主体部分, 从侧面佐证了松潘-甘孜地块的存在。至三叠纪安尼晚期, 由于松潘地块主体部分沉陷, 形成自东向西延伸的白龙江半岛, 中三叠世白龙江隆起周缘碳酸盐碎屑流沉积的环状分布则指示出白龙江半岛的空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寒武纪末至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牙形类Cordylodus intermedius 带至Serratognathus 带),地处扬子陆块的湘鄂地区分为三个沉积区:浅水碳酸盐台地、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二个沉积区的层序地层分为4个正层序,在同一陆块内不同沉积区这四个三级层序相互可对比,代表了四次三级海侵、海退旋回。其中牙形类Paltodus deltifer 带中、下部是特马豆克期最大的海侵时期。特马豆克早期(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 带)和晚期(Serratognathus带中、上部)分别发生过大的海退事件。各正层序的体系域岩相古地理格局能更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特马豆克期古地理演化特征。特马豆克初期(C.lindstromi 带至C.angulatus带下部)自鄂西北至湘中地区依次为潮坪、潮间泻湖白云岩相、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黑色碳质页岩盆地的古地理格局。特马豆克早期(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 带)缓慢海退时期海水普遍变浅,自北向南依次为潮坪、潮间泻湖白云岩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特马豆克中期海进时期,生屑灰岩和页岩沉积向北超覆,扩展至青峰襄广断裂。湘鄂浅水碳酸盐沉积区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混合沉积区为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湘中地区为深水泥质下外陆架。特马豆克晚期缓慢海退时期海水再度变浅,在湖北、湘西北开阔碳酸盐台地上,出现台内生屑浅滩、台地边缘生屑浅滩,浅滩上发育有海绵、苔藓虫礁丘。  相似文献   

16.
川西泥盆系观雾山组沉积相研究缺乏横向对比,沉积模式还存在争议。根据川西北部白家乡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实测成果,对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认为: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观雾山组为碳酸盐镶边台地沉积,期间发生短暂的碳酸盐缓坡化;桂溪剖面观雾山组同属碳酸盐台地边缘,观雾山组中段发育开阔台地深水沉积,并不是前人认为的潟湖沉积。研究区碳酸盐镶边台地包括台地边缘和前缘斜坡两种亚相,前缘斜坡亚相发育于何家梁剖面,以塌积岩沉积为标志。碳酸盐缓坡包括深水缓坡和浅水缓坡两种亚相。随着海平面变化,观雾山组碳酸盐岩发育三个沉积旋回,第一、第三沉积旋回为镶边台地沉积,第二沉积旋回为碳酸盐缓坡沉积。观雾山组沉积微相对储层的分布起控制作用:生物碎屑滩和上斜坡微相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生物礁中在油气运移之前形成的溶蚀孔洞已被白云石和方解石充填,滩间微相泥质(泥晶)白云岩不利于溶蚀孔洞形成,这二者均不是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7.
湖北长阳资丘二叠纪沉积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秋 《江苏地质》2016,40(1):7-14
湖北长阳资丘二叠系剖面地层出露良好,特征明显,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微相分析表明,二叠系岩相主要由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硅质岩、钙质页岩等组成。根据岩相、古生物化石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研究区二叠系主要为碳酸盐斜坡、台地和盆地沉积。其中,中二叠世发育碳酸盐斜坡沉积和盆地沉积,晚二叠世发育斜坡沉积、碳酸盐台地和盆地沉积。沉积演化表明,该区二叠纪发生了2次海进—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发生在栖霞期,茅口期末结束;第二次始于吴家坪初期,持续到长兴末期。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Zoophycos,形态及沉积构造研究表明此遗迹化石产生于浪基面以下较深水的碳酸盐岩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碳酸盐台地侧翼:坡度角和沉积组构 777 本文将20多个古碳酸盐台地体系的坡度角和沉积组构进行了对比。坡度角与沉积组构的关系图表明,粒状非粘性无泥沉积物构成的斜坡比泥质粘性沉积物的坡陡。靠近粒状的和泥质的碳酸盐台地侧翼的端员实例分别见于意大利北部Dolomites的三叠系和巴哈马滩中。这些实例论证了侧翼的几何形态和一旦超过极限坡度角时便调整斜坡剖面的各种作  相似文献   

19.
横切碳酸盐台地可以出现不同的沉积环境和相,其中台地边缘、斜坡或盆地边缘的沉积环境复杂,相的类型多,变化大,而且它们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岩层和层控矿床的重要控矿相位。另外,盆地边缘或斜坡的沉积相序类型及演化,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方面。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或盆地边缘早已引起沉积学者及构造学者的注视,并有不少的论述(Wilson,1975;Mountjoy和James,1982;Read,1982,1985;Cook,1984;曾允孚等,1984)。现将碳酸盐台地边缘或斜坡的类型及沉积模式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寒武、奥陶纪,在扬子陆块东南缘,发育—条横垣两千多公里的古台缘斜坡带。本文综合研究了此斜坡带的沉积类型,计有重力滑塌、滑移沉积、重力流沉积(碎屑流、浊流、颗粒流)、等深流沉积、上升流沉积、风暴流沉积以深水瘤状灰岩和生物扰动灰岩。台缘斜坡带沉积序列所反映的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当时华南小洋(或海)盆为—拉伸下沉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