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红军 《地下水》2022,(5):128-129
以陕西省直交口抽渭灌区为例,在对灌区灌溉工程设施建设、节水灌溉发展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灌区节水灌溉管理具体措施及取得成效,提出对策建议。分析认为:灌区节水灌溉发展以明渠引水为主,节水灌溉面积6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8.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7%,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以行政、工程与经济多种措施并举,采取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管理措施,推进了节水型灌区建设,加快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年均节水达2 000万m3以上。远期应继续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制定合理对策,推进节水型现代化灌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4)
大洼灌区作为盘锦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在灌区推广应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技术为满足灌区现代化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结合大洼灌区灌溉工程、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农业灌溉用水条件,对近年来常用的节水措施、生物节水、农业和工程管理等环节进行评价分析可知,应综合考虑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灌溉工程条件、水资源状况和区域气候条件,根据节水灌溉要求及其适用范围,从环保、生态、节水和增产等方面综合评价适宜节水灌溉技术,为大洼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适宜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1,23(2):56-57,64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 ,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 80 %以上。农业节水的主要潜力在河水灌区。要按农业用水量控制灌溉水量 ,要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在河水灌区打井 ,发展井渠结合灌溉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 ,是优化利用水资源 ,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根本途径。必须统一管理水资源并改革水价。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1)
根据景电高扬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制约高新节水灌溉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灌区灌溉特点、效能和产出、农业种植业结构、节水灌溉模式、水价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效能和产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水的生产效率及效益、节水灌溉模式的正确选择,是制约景电高扬程灌区节水灌溉良性发展的关键,对于保证景电高扬程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景电高扬程灌区大力发展的节水灌溉模式和管理体制以及水价改革、形成、稳定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鲍卫锋  黄介生 《地下水》2002,24(4):220-221
目前该灌区农业灌溉以串、浸灌为主,既浪费了水资源,又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这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要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树立节水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本文对灌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节水灌溉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魏家兴  孙百合 《地下水》2008,30(3):69-70
节水灌溉,就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用较少的水取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它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充分利用节水技术,改变原有的灌溉方式,成为当今灌区改革中的首要问题。山东费县高家围子小型灌区合理利用节水技术,采用用水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灌区改革找到了一条新路子,对小型灌区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灌区节水灌溉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节水灌溉尺度问题,指出产生节水灌溉尺度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灌溉过程中回归水的重复利用.结合漳河灌区的实际,讨论了水稻种植区在不同尺度下的水平衡要素及其在节水尺度效应中的作用;说明随尺度的增大,水平衡过程变得复杂化,节水尺度效应现象也更突出.利用漳河灌区田间试验数据和灌区长系列的历史资料,分别从田间、中等、灌溉干渠和灌区共四个尺度,定量地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对水分生产率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提高田间尺度的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促进了漳河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4)
菏泽市水资源严重短缺,黄河水是主要的客水资源。引黄灌溉及收费问题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选取单县引黄节水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灌区水利工程现状、灌区节水工程存在的问题,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规划,为节水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积来 《地下水》2020,(1):88-89
针对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其那尔村管道灌节水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进行灌溉模式的比选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得出滴灌模式具有工程成本低、降低劳动强度、灌水均匀等优点,是适合当地的一种能够高效节水的灌溉模式,符合当地灌溉要求。通过灌区水量平衡分析,得出灌区总需水量为596. 03万m^3,毛需水量779. 13万m^3,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提升农业水利用效率,提供了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量平衡的农业节水潜力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节水潜力是进行节水改造方案评估、用水效率评价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在回顾和总结农业节水潜力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取水、耗水和回归水3个方面,提出了农业理论节水潜力的概念,并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相应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同时根据不同的节水措施,提出了农业耗水理论节水潜力、农业回归水理论节水潜力和农业取水理论节水潜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基于新方法对柳园口灌区农业理论节水潜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柳园口灌区农业理论节水潜力为4636.59万m3;其中,农业耗水理论节水潜力最大,农业取水理论节水潜力次之,农业回归水理论节水潜力最小。相关结论为该灌区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乡市发展节水灌溉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武生  吴敏  王皎皎  贾宪武 《地下水》2009,31(4):109-11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是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节水工程取代了以前"粗、笨、跑、漏"的土渠灌溉,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节水、节地效果明显,缓解了水资源矛盾,降低了灌溉成本,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灌区提出其适宜的节水灌溉途径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王会萍  王小莉 《地下水》2011,33(5):85-86
凤翔县属于渭北黄土台塬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农业用水形式严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必备条件。通过研究凤翔县五大灌区网络发展现状,寻找灌区节水薄弱环节,结合农业节水灌溉实际情况,提出节水灌溉措施建议,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5)
为解决青龙河灌区渠首破损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防渗渠道漏水、损坏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输水干渠断路无法供水等问题,本文结合灌区工程实际合理设计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并以工程实践分析了方案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工程建设方案的实施明显改善了青龙河灌区的灌溉条件,大大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基本实现了高效节水、管理科学、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5,(6)
为了探索适宜节水滴灌发展的技术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的发挥工程示范工程作用。建平县节水滴灌综合示范项目区选择八家农场为示范区,通过在项目区开展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灌溉用水与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工程,实现工程取水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并结合土壤墒情与气象等信息的自动监测,科学指导灌溉,引领灌溉现代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孟炜 《地下水》2010,32(5):64-65
阐述了节水灌溉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建设完善的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介绍信息管理系统、调度运行系统、水务公开系统、运行监控管理系统、遥测管理系统、灌溉用水预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实践证明,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水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6)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最北部,区域面积4 324 km2,耕地面积421.0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著名的畜禽生产加工基地。当地节水灌溉尤其是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应大力发展节水增粮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对该县灌溉发展情况和节水增粮项目区水资源需求平衡进行论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昌图县建设节水增粮项目需水量能够得到满足,项目建设可行,该论证分析为昌图县后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井灌回归系数计算回归补给水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井灌回归水量的基本方法。井灌回归系数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合理性。以试验站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引水灌溉调查成果,对影响井灌回归系数大小的因素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依地下水埋深和灌溉方式划分引黄灌区、井河结合灌区、井灌区三种类型,分析确定鲁北平原区适用的井灌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18.
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正确评价灌区用水效率及用水效益,构建了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SWAP模型和线性模型对柳园口灌区的水量和作物产量进行了分布式模拟,在此基础上,对柳园口灌区不同用水模式以及田间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的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不同节水措施对灌区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井渠结合调控模式和田间节水灌溉模式对柳园口灌区不同区域用水效率及效益的影响效果不同,但均能提高灌区总体的用水效率及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1990,(4)
我国的灌区,按灌溉水源来分,利用水库、塘坝蓄水的约占31%,由河川自流引水的约占28%,利用泵站提水的约占19%,利用地下水灌溉的约占18%,其它约占4%。不少灌区还实行引、蓄,提相结合,地面水和地下水联合使用。全年有效灌溉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共5281处,共3.11亿亩,占全国灌溉面积的43%。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37处,全年引提水量约在750亿m~3左右,灌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1)
阐述牧区水利现状,通过对牧区的水资源条件、水供需平衡、节水灌溉措施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认为通过牧区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建设规模5 099.1亩,在P为90%的情况下,引水完全有保障。能够达到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为今后牧区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