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周流场,水跃值与井内水位降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单井稳定流抽水为例,从井固流场与地下水向集水井幅射流的涌水量方程入手,阐明井结构,井周泥浆堵塞和井内水位降深的关系。证明了水跃值是井周泥浆堵塞降深与井周三维流域或紊流引起的二次项降深(简称“井损“)之代数和,并得出了水跃值不同组成部分随井内降深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从而提出了消除水跃值,利用裘布依涌水量方程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2.
含水层渗透系数是评价地下水资源,拟定开采方案的主要参数之一。用裘布依涌水量方程求得的渗透系数一般偏小,实际是抽水井孔壁附近水位和井内水位之间存在着一个差值,即所谓的水跃值。裘布依在推导“方程”时没考虑水跃值。本文希望通过阐述水跃值的产生及其计算方法来证实水跃值对参数的影响,从而确定准确求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不论潜水井还是承压水井,抽水试验中井内水位和井壁水位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水位差值,通常把这种井内动水位低于井壁动水位的现象称为“水跃”或“渗出面”,其水位差值称为“水跃值(△h)”。对于潜水井水跃值的计算,曾进行过大量研究工作,其中,阿勃拉莫夫通过实验室工作而获得的潜水井水跃值计算的经验公式,目前已经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4.
轻型井滤水结构室内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扬瑞 《地下水》1990,12(2):84-87,94
本文利用室内试验条件,对轻型井在滤水管缠丝与否,开孔率大小,砾料不同组合,不同含水岩性,不同填砾粒径等条件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模拟测试,得出了该类井在不同条件下,出水量、水位降、水跃值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指出,轻型井滤水管的适宜开孔率为3.2%~4.1%,在黄土,中、细砂地区,滤料粒径最好为7~10mm。  相似文献   

5.
华北东部平原深层抽水井水跃值计算方法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水跃值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与不足,认为在华北东部平原地下水位变化强烈的漏斗区,这些方法均难以应用。同时提出了C—G法,即一次定流量抽水同步观测抽水井和观测井的水位,合理地解决了区域背景水位对水跃值计算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修正后的多次定流量试验法——两次定流量抽水法相比,C—G法计算结果可靠。然后探讨了如何间接获取抽水期间抽水层区域背景水位动态资料的方法,校正背景水位波动对抽水水位的影响,采用自动水位计(DIVER)同步监测井中大气压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最后分析水跃值随时间和抽水井水位降深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张熟  田文法 《地下水》1994,16(4):148-150
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潜水完整井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及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比,认为消除水跃值后单孔稳定流计算结果,与利用非稳定流方法和用带观测孔的稳定流方法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7.
Nahm  GY 刘立明 《地下水》1995,17(2):53-56
由单井的多落程抽水试验资料,所建立的方程Sn/Qn=An+CQn,可用线性回归法求得该方程中的常数值。公式T=〔2.3lg(tn/tn-i)〕〔4π(An-An-1)〕^-1可利用不同时间的An值,在允许水跃值的情况下,以求抽水井附近含水层的导水系数,进而还可求得给水度。  相似文献   

8.
石汇平 《地下水》2004,26(2):82-84,139
本文通过对黄土地区潜水含水层深井进行现场单井多落程抽水试验和双井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到黄土潜水含水层深井抽水井流的一般规律,同时对水跃值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抽水试验,确定了拟建水源地——赵油坊的水文地质参数:平均导水系数878.27m2/d,弹性释水系数为6.85×10-4,压力传导系数为1.55×106m2/d,水跃值为3.44m;根据水文地质参数把水源地划分为6个单元。选用合理的计算模型,模拟不同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确定以24000m3/d的开采方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田乐海  姚磊华 《地下水》2011,33(5):22-23
针对艾连别格尔水跃值经验公式,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修正。通过实例对修正前后两公式进行验证,得出如下结论:艾连别格尔的水跃值经验公式过于保守,误差很大,而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的公式能更好的反应实际情况,误差明显减小。说明修正后的公式更适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1.
海啸波作用下泥沙运动——Ⅰ.岸滩剖面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波浪水槽实验的基础上,对海啸波作用下的岸滩剖面演变规律开展研究。实验采用1/10~1/20的组合坡度,考虑3种不同的水深,选取N波作为入射波,同时采用规则波和非规则波进行对比研究。实验对波高、波浪的上爬、回落和水跃过程、每个波作用后的地形进行了测量和记录。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特性的不同造成了N波与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不同的岸滩剖面演变特点。N波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岸滩冲刷和淤积,水流回落时滩肩发生冲刷,高速薄层回流和出渗水流作用是滩肩冲刷的主要原因,离岸区水跃发生水流挟沙力降低,泥沙淤积呈沙坝剖面。  相似文献   

12.
陈良洲 《探矿工程》2006,33(5):12-13
根据福建漳州新城大厦基坑降水井口径大、单井涌水量大的特点,采用了350 mm钢筋笼外包一层20目不锈钢丝网和一层28目尼龙网,孔隙率比钢管作滤管高3倍以上,增大了过水面积,降低了水跃值;管壁与孔壁间采用粒径比规范值大一级且大小不等(1~4 cm)的砾卵石作为滤料充填,洗井时间比按规范值填砾缩短2/3,井内泥浆采用排污泵排除,并与空压机清洗联用,洗井速度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一、钻孔中“水跃”的概念在潜水中进行抽水试验时,抽水孔中的水位和孔壁外部的水位常常发生断裂,这种现象即称之为“水跃”。柯晋教授在实验室中进行井的模型实验时发现:在抽水时只有当钻孔中水位降低得很少时,孔中水位才与孔壁外部水位相吻合。在野外的抽水试验当  相似文献   

14.
高拱坝宽尾墩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拱坝表孔宽尾墩收缩射流水舌的扩散特性与其出口流速分布密切相关,为了求得收缩射流的水力特性,应用RNGk 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高拱坝表孔不同体型及过流量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曲线流态、急流冲击波流态、水跃壅水流态、缓流流态4种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水流自由表面的模拟采用VOF法,得到了溢流水面及流速分布。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流态下,计算所得的水面曲线均与物理模型试验值吻合良好,所得的出口流速分布结构也验证了高拱坝宽尾墩收缩射流水舌不同流态下分散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并采用水力坡度分析方法,对潜水回水初始阶段进行了定性-半定量分析,为了解潜水回水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潜水回水初始时刻的水力坡度,河渠侧的界面被分为2段:河间潜水位之上的铅直段和之下的水平段。水平段上点的水力坡度最大且相等,方向为水平向右;铅直段上点的水力坡度方向趋于铅直向下,越向上水力坡度越小。经过微小时间段Δt后,水力坡度均相应变小,铅直段相邻点间地下水运动发生冲突,水力坡度方向由趋于铅直向下向右偏转。将水力坡度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潜水井流的过程和特征,水跃的成因可解释为:在相同水力坡度和过水断面面积下,井内大空间水流速度远大于孔隙中的潜水流速度,井内水位急速下降,从而形成水跃;水跃越大,进入井内的流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竖向设计历史悠久,其经验对现代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2000多年前《管子·度地》首先提出明渠水流和有压管流运动规律及水跃现象,建立起了明渠水利水力坡降的概念,对有压管流、水跃等水流现象进行了阐述,根据当时渠道引水的经验提出明渠的纵坡:"尺有十分之,三里满四十九者,水可以走也。"用尺的1/10即1寸作为单位,在三里(5400尺)长度内,渠底高度降落49寸(大  相似文献   

17.
临清市部分地区淡水分布在30~50 m以内,含水层较薄,有些地方是多层分布,含水层为弱透水性地层,富水性较差,造成出水量较小,且容易於堵,使用寿命短的情况,采取粗骨料的成井工艺,通过试验对比,粗骨料井具有水跃值小、单井出水量大等特点,与使用的常规井比,单井出水量增大30%以上,由于出水量大,降到了运行成本,与常规井比运行成本降低11%左右,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表层土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地表设计谱平台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层剪切波速对地表反应谱有重要的影响。选取构建了不同场地类别的235个场地地震反应模型,人工合成了12条强弱及频谱特性不同的加速度时程,运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研究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表层土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设计谱平台值的影响,统计给出了表层土剪切波速的变异率与地表设计反应谱平台值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地表设计反应谱平台值与表层土剪切波速的变异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随表层土剪切波速变异率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地震波输入条件下各类场地类别地表设计谱平台高度与表层土剪切波速变异率的数学模型为一阶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19.
滕继硅 《吉林地质》1991,10(3):74-78
本文在获得大量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运用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对吉林省具有供水意义的各类地下水进行了环境质量分区,共划分了五个水质区。论述了各类水质区的分布特点及地下水环境质量与背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湖北黄石地区水体砷背景及其污染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石地区各类水体中砷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调查研究表明:1)区域各类水体砷的背景值含量范围为0.52~5.46μg/L,这一值代表了研究区各类水体富砷的化学组成特征.2)区域地质是制约区域水体背景值的主导因素.碎屑岩区水体中As的含量相对较高,pH为中-酸性(6.54~7.14),电导率也很高(R:600~1860μΩ-1).3)区域水环境污染有两类,一类自然污染源是中生代中酸性岩体与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夕卡岩型矿体矿化裂隙水及流经二叠系梁山煤组(P1l)和龙潭组(P2l)煤系溪水;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源,它们是选矿厂、化工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等工业废水.4)各类水体中砷元素的含量、元素组合及pH、Ec等特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