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西安市区(县)气象局的的实际情况,采用专线接入和ADSL拨号式两种互联网接入方式。1专线接入方式局域网结构比较简单,一般由广域网路由器、网络交换机和多个计算机终端组成。路由器接入市区(县)广域网,实现区(县)气象与市气象局、省气象局间的通信。因此,只要在区(县)气象局局域网中安装一台互联网接入设备,在网络架构中和局域网路由器平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通过双路汇聚代替单路汇聚接入的方法,解决了气象市-县宽带网络升速过程中遇到的路由器电口速率瓶颈问题,成功实现了气象市-县宽带网络升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陕西气象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了省(包括直属单位)、市和部分县局的气象网站,省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通信网络逐渐完善,气象数据的采集、分发、处理逐步自动化,实现了千兆局域网、10MB带宽接入互联网,省、市、县也建起了宽带网,省局网络中心拥有先进的千兆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网络服务器、高级工作站、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为网站建设提供了硬件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现代气象检测的需求,试制了物联网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风、气压、降水等气象传感器节点以及路由器、协调器构成局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并通过数据通信器利用3G、GPRS、Internet等与远程计算机组成广域网。远程计算机接收、解析数据,并经质量控制后保存到网络实时数据库。实现了气象数据的管理及分发,并可通过用户手机或互联网实现实时数据查询。  相似文献   

5.
蔡学宏 《广东气象》1995,(4):22-22,12
计算机联网是现代信息资源共享、高速传送的新技术。气象部门信息量大、实时性强,更需要计算机联网技术。汕头气象台已实现了省一市计算机有线联网和市一县无线联网。省一市一县计算机联网使汕头气象台能及时获取广州区域气象中心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及传真图等资料,并能把这些资料及时发送给县气象站。有效地增强了台站的预报服务能力,并为天气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创造了条件,使我市气象现代化迈上了新的台阶。1省—一市计算机有线联网省一市计算机有线联网,是采用当代先进的计算机高速数字通讯新技术,通过租用邮电局长途话路专…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气象公众服务、决策服务和远程服务信息的制作、发布、管理等一系列流程 ,结合网络技术提出了较规范的市、县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结构和系统整体设计思想 ,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 Web的市、县共享气象服务平台 ,为气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共享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网络堵塞,资料传输受阻。故障分析:各市气象局路由器配有两个快速以太口和~个以太口,两个快速以太口连接局域网和辖县气象局,以太口连接省气象局。县气象局路由器有一个快速以太口和一个以太口,以太口连接市气象局,快速以太口连接本地局域网。除铜川外,其他市气象局所属的县气象局都超过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辽宁省内市一县气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通信方式——无线数据传输,结合本台运行的实际情况,讨论无线传输的综合性能,并把本台进行有线数据传输的试验结果提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Windows 95/ 98和WindowsNT为主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已成为当今微机操作系统的主流 ,这类操作系统具有能提供网络互联的功能。然而 ,在湖北省大多数地 (市、州 )级气象台站公用分组交换网节点机上所使用的仍是DOS操作系统 ,这给多进程通信带来极大不便。如果利用WindowsNTServer来担当分组交换网节点机并充当网络的路由器 ,再通过X .2 5将省一级气象台网络和各地 (市、州 )级气象台的内部网络互联 ,那么存在于气象通信中的有关上下行资料传输自动化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解决。该文以十堰市气象局利用NT备…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本文针对辽宁省内市一县气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通信方式——无线数据传输,结合本台运行的实际情况,讨论无线传输的综合性能,并把本台进行有线数据传输的试验结果提出,供大家参考。2县级终端现状县级气象站是中国气象局制定的“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地面气象天气及气候资料的来源所在,是气象服务特别是农业气象服务的第一线。但长期以来,县站的基本业务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信息传输手段落后,制作预报服务产品的资料缺乏,严重阻碍了县站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气象事业结构的调整。19…  相似文献   

11.
唐军 《湖北气象》2001,(1):43-44
随着地方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 ,县 (市 )级小城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其各行各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逐渐普及。但多数单位缺乏防雷安全意识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建立和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时 ,有的未按规定安装配套的防雷设计 ,有的所安装的避雷产品不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而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这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存在严重的雷击灾害隐患。因此 ,对于县 (市 )级基层气象台站科技产业来讲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上有着较大的市场潜力 ,而且可以成为气象科技产业新的增长点。如兴山县气象局 ,2 0 0 0年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计算机网络…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李光  邸永强  陈百江 《气象科技》2017,45(2):281-284
目前陕西省气象宽带通信网省、市、县3级连接中,区县局出口是以单台路由器连接双运营商线路接入市局,这一架构造成明显的路由器单点故障风险,同时也不能有效解决台站各业务之间带宽竞争的问题。据此改造市-县级网络拓扑,在区县局出口部署双路由器,分别对接电信、广电运营商线路。启用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并配置VRRP的负载分担模式,对台站业务根据带宽消耗和时效性高低进行分流传输,在链路冗余的基础上实现了双机热备和负载均衡。同时配置BFD(双向转发检测协议)和VRRP联动,通过BFD监控VRRP路由器的上行链路状态,实现主备路由器的快速切换。经过在西安市多个区县局的广域网建设实践和一年多的业务运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方案可为同级气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克林 《贵州气象》2001,25(3):40-41
介绍了在遵义市气象局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基础上,创建气象信息网页,电子邮件与FTP传输系统等,实现了与政府各部门,县,市气象局之间的气象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4.
郭有明  陈勇 《气象》1992,18(7):28-31
随着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的发展,对气象信息共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显然,必须采用提高通信速率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来满足这种要求。 我省天气预报业务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基本结构,是一个逐级共享树状结构,即省台共享武汉区域中心的资源,各地(市)气象台共享省台的资源,而各县站则共享各自地(市)台的资源。形成共享武汉中心资源,省台局地网络,地(市)级远程终端以及县站终端等4个层次。 江西省天气预报实时业务计算机网络系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将为各级气象部门提供更实时、更丰富的气象资料,同时也对原有的市~县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传输的速率、网络兼容性、传输误码率等.另外,原来的市~县计算机网络由于无线干扰及设备的落后,已远远不能适应对外专业服务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升级改造.现就韶关市气象局市~县网络的升级改造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蔡学宏 《气象》1993,19(10):2-2
汕头气象台采取租用邮电长途专线的办法.通过一报一话系统,于1990年7月实现了与广州区域气象中心的计算机远程联网。使汕头气象台能及时获取广州区域气象中心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及传真图等资料。为把这些资料及时发送给县气象站。1991年7月通过程控电话实现市 县计算机有线联网。但是,由于长途电话费用高.目前县站难以承受,因此有线联网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针对气象服务社会的这个宗旨,在自动气象站正式运行之后,应用路由器、交换机、微机ADSL宽带网络等通信设备和通信方式,对气象数据进行网络化管理和使用,提高气象信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汕尾市气象局原通过程控拨号与广州区域气象中心联网,县站通过程控拨号与汕头气象分中心联网.为实现9210工程的资料与县站共享,市局现以Windows NT Server 4.0组建了网络.远程访问服务(RAS-Remote Access Service)使得Windows NT计算机能够允许远程用户访问Windows NT网络,就象直接在本地网络上一样.  相似文献   

19.
安阳市气象信息网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阳市气象信息网以Web页浏览方式,在不增加预报员工作量的基础上,通过市-县气象局内部网络实现气象信息的发布与浏览,具有快捷高效、实时性强、稳定性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本地气象部门重要的业务资料调阅平台.  相似文献   

20.
省级预警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网络系统是充分利用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一套面向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的网络系统.包括以电子政务外网为主干通信网络,连接省、市、县三级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发布单位;以气象业务网为系统备份网络,对省、市、县三级发布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备份,保证三级发布管理平台之间通信的可靠性,旨在将此设计提升为一种通用模型,提供业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