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第16届欧洲地震工程大会于2018年6月18—22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市召开,笔者全程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文简要介绍了大会的概况,通过对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的分析,重点对地震危险性、工程地震和强地面运动,土动力学,场地效应与小区划研究,岩土地震工程等4个主题分会和"欧洲—中国地震工程与风险合作"1个专题分会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欧洲抗震设计规范(Eurocode8)推广应用与修订、韧性城市、新近地震启示、大尺度地震工程试验装备和土-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可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大会于2015年11月1-4日在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召开。本文介绍了大会概况;阐述了大会设置的21个专题,并综述了场地效应和小区划,斜坡、河堤、大坝与废弃物填埋场,地震危险性与强地面运动,土壤液化与侧向扩展共4个重要专题分会的交流内容;通报了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及其问题技术委员会(TC203)全委会内容和决议事项;论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亮点,包括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灾后重建催生了岩土工程共享数据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土壤液化与侧向扩展研究成为国际岩土地震工程一大热点研究领域;提出了在液化机理、液化势评价、液化后变形和基于性能的抗液化工程设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运动颗粒模拟方法实现了对斜坡破坏的全过程数值模拟;"Ishihara-Idriss-Finn演讲特别分会"成为本次会议一大亮点;2010-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序列(CES)发生后,美国与新西兰开展了非常紧密的合作调查与研究工作,并在地震序列认识、灾害快速评估、确保稳健恢复的政策与规划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方受益的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3.
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有关报告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17年1月9—13日在智利圣地亚哥市召开。大会主题为:"快速恢复—地震工程新挑战"。经中国地震局批准,在国际合作司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自己有幸赴智利圣地亚哥市参加了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本论文对会议概况做了简介,对其中3个大会特邀报告、2场辩论会和12个专题分会报告内容进行了综述,并与读者分享了我个人的体会和思考。论文综述涉及的3个大会特邀报告题目分别为"快速恢复:地震工程的下一个挑战"、"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对快速恢复的探索——智利的实践"和"长持时地震动对土液化灾害的作用";2场辩论会主题分别为"性态设计:是承诺还是陷阱?"和"抗震设防要求规定:概率性与确定性";12个专题分会主题包括:结构倒塌概率的评估,改善发展中国家住房地震安全的非技术战略,近期破坏性地震(包括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现场调查与分析,深基础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面破坏与液化,地震引起的天然斜坡滑坡,岩土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城市层面的地震危害性、危险性与地震风险管理,快速恢复,地震风险经济与保险,城市的未来:今天规划明天的地震风险,管理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第17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1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日本仙台召开.考虑新冠疫情,此次大会的举办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笔者线上参加了会议.论文简要介绍此次大会的概况,通过分析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内容,对岩土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砂土液化灾害、地震作用下斜坡破坏、土G结构相互作用、地面破坏及场地地震安全、地面运动5个分会专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与国内同行分享本次大会在岩土地震工程及其我国有重大需求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承办,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土木工程学会和华南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七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11月16日至19日在广州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全国地震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作特邀报告,同时将举行地震工程领域的专著、学术刊物、防震减灾技术和产品展示,并组织参观典型防震减灾工程。◆征文范围1.地震和震害调查与分析;2.强震观测和地面运动;3.地震危险性分析和抗震设防区划;4.场地效应和地基、基础抗震;5.结构地震反应;6.结构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改造;7.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概况。内容涉及大会报告和6个专题(工程地震、岩土地震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综合减灾与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近期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地震工程实践)。作者还对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地震工程最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作以论述。最后,根据对本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认识,作者对如何办好由中国地震局主办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谈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笔者愿以此文使国内同行对本届大会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8月19-2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承办,通过审核的会议论文将在中文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增刊上发表。欲知会议具体信息请登入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网站(www.caee.org.cn)。欢迎广大科技人员投稿和参会。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第13届国际变形机理、流变学和构造学学术会议的概况和特点,综述了地震变形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7年11月在武汉召开第二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以来,我国在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交流这些新经验、新成果,进一步促进地震工程学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决定于1990年10月在大连召开第三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并委托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承办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地震工程学报》(原《西北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变更为双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工程学研究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结构地震工程、生命线地震工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工程地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同时刊载有关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仪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介绍了成都市的地震监测工作状况。在“九五”、“十五”期间,成都市加大了对地震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建成了成都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含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和成都市数字电磁波观测台网,改造了成都市地震监测中心。根据成都市现有地震监(观)测能力,“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加强成都市的地震监(观)测工作,从防震减灾的角度提升成都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第14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工业CT的层析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近14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有关情况,并对工业CT的发展动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210)Pb、~(137)Cs和~(241)Am测试表明,柱芯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和1986年~(137)Cs蓄积峰,验证了1975年次级蓄积峰存在的可能性,这些峰形完好的蓄积峰对抚仙湖的现代沉积环境有明显的时标意义。利用~(137)Cs计年法得到抚仙湖沉积物自1963年、1975年及1986年以来到2007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063g/(cm~2·a)、0.052g/(cm~2·a)和0.039g/(cm~2·a),说明了过去近五十年抚仙湖沉积速率整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借助于~(241)Am的1963年蓄积峰可以提高~(137)Cs计年的准确性。根据~(210)Pb CRS计年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137)Cs计年法比较存在一定的偏差,分析了两种计年方法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通过质量深度和年代分析,抚仙湖的沉积速率变化幅度比较大,表明抚仙湖近129年来的沉积环境不稳定,可能与相应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The conventional pseudo-dynamic(CPD) and modified pseudo-dynamic(MPD) methods are invoked to obtain the seismic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undations using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with a two-wedge failure mechanism.A spectral version of the conventional pseudo-dynamic method(SPD) is also invoked by considering the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non-dimensional frequency λ/B and soil damping. Numeric analyses show that bearing capacity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MPD and SPD method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Both experience the same general reduction in bearing capac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λ/B, with successive ups and downs corresponding to soil′s natural frequencies. For 5λ/B10, SPD and MPD results fluctuated between falling above and below CPD results. For λ/B2.5, SPD and MP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attenuation of the shear wave, while for 10λ/B, amplification was exhibited.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CPD method monotonically decrease, due to the fact that CPD fails to inherently consider site effects and damping, and instead and relies on a single factor to consider the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 In the present study, actua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are converted into a stick model of multi degree of-freedom (MDOF) systems for...  相似文献   

16.
In 2018,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Decade Memory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onnection to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4th ICCE) and the 12th Assembly of Asian Seismological Commission (ASC) 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Seismic Experimental Site (CSE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CSES focuses on the field experiments on a broad spectra of scientific problems in earthquake science, from the tectonics and physics of earthquakes and faulting to the engineering countermeasures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spring of 2021, approved by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China, CSES as a key state 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 was enlisted in the 14th national five-year plan (2021–2025)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long-term vision of 2035,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 major step for promoting earthquake science in China. Since 2018,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ing of CSE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earthquake science (CSES, 2020a, b, c; Wu ZL et al., 2021a, b, c, d). This special issue of Earthquake Science, similar to other publications (e.g., Li YG et al., 2021), reflects a profile of the on-going works of CSES, by CSES, and for CSES. Totally 8 articles a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issue, covering some aspects of research scopes of CS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地震预警方法的新型预警方法。这种预警方法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对实时波动场进行精确估计,然后再利用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蒙特卡洛直接模拟法对波动能量的传播做数值模拟,并最终计算预警目标区烈度并做阈值判断发出预警警报。整个预警过程无需触发、无需定位、无需测定震级、无需利用衰减关系,较传统预警方法具有明显不同的技术手段,比较有效避免了传统地震预警方法中一系列基于经验统计规律的误差累积和单纯依靠初至P波信息在应对复杂地震时的局限性。本文选择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M_w9.0地震和2016年2月6日台湾M_w6.7美浓地震作为预警模拟震例,分析并论证了本文预警方法在处理网外地震、网内地震以及复杂地震时的预警能力,最终得出本文预警方法在应对网内地震时具有良好的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相对于传统预警方法在处理复杂地震时具有较大的优势。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本文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和有待继续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