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潮滩湿地N、P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潮滩湿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湿地,其生态系统表生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特殊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已经日益成为海岸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演化过程、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所受的动力条件,使N、P在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同于其他湿地类型。通过对潮滩湿地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和循环过程、盐沼植物在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以及潮滩湿地生态系统N、P的输入和输出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潮滩湿地N、P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相关问题的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过程的主要非生物驱动因子,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连通对于湿地稳定性自维持极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及功能对水文连通受损的响应机制是目前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该科学问题的相关进展。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连通具有尺度特征,从群落—生态系统、从局地到区域,其主导影响因素不同。水文连通被阻断,会导致沉积过程改变,进而改变湿地微地貌特征;水文连通可以通过改变生物生境进而影响生物定殖、扩繁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功能,生物觅食与繁殖更趋向选择连通较好的湿地斑块,水文连通的丧失将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完整的水文连通能够促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水文连通与生物地球化学连通的耦合,是驱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流转和功能发挥的主要营力。未来关于湿地水文连通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应着重关注构建湿地水文连通评估方法、水文连通与湿地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多重胁迫下水文连通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作用机制和基于水文连通调控的湿地恢复与保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水文耦合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高扬  于贵瑞 《地理学报》2018,73(7):1381-1393
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通过水文通量的物理作用紧密耦合,其时空尺度的物质和能量耦合为流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物质平衡和能量流动提供重要基础。通过研究流域尺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文耦合过程,将更加深刻揭示水循环驱动下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人类活动及气候系统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本文综合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以及时间—空间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水文耦合特征,揭示营养元素循环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耦合特征,通过大气、陆地、河流、河口和海洋系统形成了一个连续体并由水、气体和气溶胶通量进行物理连接;分析流域营养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水文耦合过程随着时空尺度在大气—陆地界面、陆地—河流界面以及河口—海洋界面的耦合变异性;最后通过流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水陆交错带对营养物质输出的调控分析耦合过程的生物学调控机制,以提高对流域景观水平的生态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动力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破坏日趋严重,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土壤微生物在调控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讨湿地土壤微生物在生态恢复下变化及响应机制,有利于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通过对湿地生态恢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降解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提出了当前利用土壤微生物在恢复湿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湿地生态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对今后土壤微生物湿地修复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流域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同时城市化也对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从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化产生的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3方面综述了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城市化引起流域内人口增加,通常伴随商业和工业活动的增加,这些活动需要更多的城市土地,从而导致流域内不透性增加,这给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表现为:①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湿地径流的调节作用和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作用发生退化;②城市地表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致使对湿地水环境、水生生物、野生动物栖息地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污染城市饮用水水源,危及人类健康;③城市化导致流域气候变化,影响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植物群落及湿地生态功能等。最后,指出了国内外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不足之处,对国内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并对国内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湿地科学》发刊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湿地处于地球几个圈层的“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且在水文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孟宪民 《地理科学》1999,19(5):385-39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湿地环境由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和改造构造,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构建湿地的整体功能,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地地位,主要表现在湿地环境自身健康水平和湿地在全球环境长期变化中的作用,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环境,因其生物种属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整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而处于较好的健  相似文献   

8.
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宋长春 《湿地科学》2003,1(2):122-127
气候变化常伴随着区域气温及降雨条件等发生变化,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能量平衡与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湿地水文条件是决定湿地生态过程的关键因子,气候变化引起的地表积水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湿地植物优势种群结构的演替及氧化-还原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湿地生态过程的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等的变化。气候对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还包括营养物质和矿物质的循环及食物链的动态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湿地水文学研究进展及科学前沿问题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23  
邓伟  胡金明 《湿地科学》2003,1(1):12-20
湿地水文过程控制湿地的形成与演化,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结构与功能,湿地水文研究是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的主要内容。湿地水文情势分析涉及湿地的降雨-径流、湿地蒸散发、湿地地下水运移等主要过程。湿地水循环及水量平衡是湿地水文情势和过程研究的综合,关系到湿地水文循环过程的各个方面。湿地水文过程、边际效应和参数特征及对不同尺度水周期的响应与功能差异等是现代湿地水文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计量法,对197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扎龙湿地的文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文献发表量在2000年后急速攀升,2006年以后每年保持在60篇以上,以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三地的科研机构为主。研究热点始终以湿地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评价为主。近年来,扎龙湿地退化、恢复、重建及补偿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生态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热度增加;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等成为新兴主题,而扎龙湿地的形成、发育和古环境的重建研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与累积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湿地在流域中处于水陆交错的特殊过渡区域,是地表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在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景观格局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对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物种迁移产生作用,对地理环境也产生巨大环境效应。湿地景观变化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与人类活动影响息息相联。至今,人类已把天然的湿地景观格局改变为受人类支配的土地利用格局。自然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对局地、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湿地景观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区域响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永兴 《地理科学》2002,22(2):150-155
介绍了魁北克 2 0 0 0 -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信息 ,结合收集到的国际上新的湿地研究文献资料 ,总结了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热点、主要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对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加以简要概述 ,以此透视现代国际湿地科学研究一些新的动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王世岩  杨永兴  杨波 《地理研究》2003,22(3):389-396
本文采取了类比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三江平原三种典型的湿地土壤(腐殖质沼泽土,泥炭沼泽土和沼泽化草甸白浆土)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描述了三种湿地土壤剖面分层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不同月份的土壤温度变化、土壤温度的季节动态以及引起其间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采用数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湿地土壤的平均温度和土壤剖面各层次的温度与气温进行了回归分析。对这三种典型的湿地土壤温度季节动态进行了模型模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模拟效果,R2均在0.85以上。模拟模型可有助于对这三种典型的湿地土壤其土壤温度在植物生长季内的变化进行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4.
The Upo Wetland was designated an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wetland by the Ramsar Convention and is the largest inland wetland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wetland and its surroundings, an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cosystem. We used information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ediment records to investigate the wetland. A 40-cm sediment core was collected and dated using 210Pb and 14C. Physical and chemical variables in the core were measured and pollen was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Upo Wetland over the last 2,000 year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Seawater may have entered the wetland around 2,000 years ago. Upo was probably a riverine wetland with a floodplain that experienced relatively rapid water flow and erosion until about AD 870. Thereafter, Upo became a palustrine wetland with lacustrin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an unstable environmental phase until some time between 870 and 1880 AD, when water flow decreased and both the water retention time and the area of flooding within the wetland increased.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levees within the wetland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nstituted an anthropogenic impact superimposed on natural changes, and Upo became a shallow lake. Inputs of nutrients and other pollutants from the catchment continue to threaten the Upo ecosystem despi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icies intended to protect this important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5.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是获取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其观测结果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科学预测和制定合理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观测始于16世纪对湿地的利用,至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全球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建立为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同地区湿地观测的水平、具体内容及指标不同,北美及地中海地区湿地观测水平较高。通过对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历史、观测内容和指标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要在观测网络的建立、指标体系完整性、先进技术和方法引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以EI理念规划的湿地公园更注重生态保护,可科学地保护湿地和可持续利用湿地,实现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以宁德东湖湿地公园的EI生态开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对湿地生态开发旅游进行分类定量评价。通过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综合评价体系,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类计算及定量分析,比较东湖湿地生态环境与其他湿地公园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闽东地区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湿地退化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湿地退化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多样性减少、生产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我国湿地退化现象严重,恢复和重建工作紧迫。湿地退化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基础工作.它应包括湿地面积变化、组织结构状况、湿地功能、社会价值、物质能量平衡、持续发展能力、外界胁迫压力等方面。与恢复重建相联系将退化湿地分为4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恢复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