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数创")正式成立,标志着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开启探索国有企业创新转型,践行"互联网+设计",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华建集团第一代虚拟设计院平台产品"云华建"Beta版同期发布。华建集团为什么要成立华建数创?设计企业如何牵手"互联网+"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5月31日,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举办了主题为"融合数字智慧、遇见现实未来"的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数创")成立揭牌系列活动。上海市静安区区长陆晓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子牛、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钟继寿、华建集团董事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国内工程咨询业的领军企业,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从上世纪60年代伊始承担海外业务,"走出去"至今已50余年,项目业绩覆盖全球七大洲7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执行的项目分布于近40个国家,其中近70%分布于"一带一路"沿线。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最核心的助推力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围绕"一个平台、双轮驱动"的深度国际化战略,华建集团以国际化思维转型为导向,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是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城市建设由增量向存量发展大趋势的必然要求,日益发展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来,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将城市更新列为其战略发展的新业务板块之一,通过加强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评估策划、规划管理、城市设计、控制引导及建筑设计策略等方面的管理,致力于实现项目的精品定制。  相似文献   

5.
关键词 绿色设计 低碳技术 为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住宅)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和低碳技术的应用,提供绿色低碳技术交易、洽谈、合作的交流平台,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将于2013年10月23日~2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主办“绿色建筑设计和低碳技术应用创新交流会”。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新型城镇化中建筑设计创新应采取四大对策城镇化后,我们对城市建筑有什么要求呢?我们的建筑应该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面提升建筑质量,让市民能够平等地享受舒适的宜居环境。我们的建筑应该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集约、环保低碳,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的建筑设计应该结合当今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5年多来,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或“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生态低碳城市领域技术的先行者之一,深圳建科院十多年来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的普及并勇担社会责任,创造出了一大批高水准的绿色节能建筑。今年,深圳建科院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首家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的上市公司,开启了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央层面已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作为"1",是管总的,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两个文件明确了工程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建筑能效水...  相似文献   

10.
为广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近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举办了北京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及技术示范推广启动仪式,共选出低碳生态区示范、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示范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示范三大类别的13个示范项目,并为示范单位颁发了《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启动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天津院”)大力推进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积极实践,完成了一批以天津院科技档案楼为代表的绿色建筑项目,在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翠坤,联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低碳发展的提案》。"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每年约20亿吨,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约20%。如考虑相关建材生产、运输等,将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近40%"。王翠坤说,伴随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对我国兑现"2060碳中和"目标构成巨大挑战。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了解2013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及建筑设计新方向,学习和运用设计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打造建筑精品、城市精品,近日,由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主办的全国房地产与设计形势分析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有关专家针对房地产与设计市场形势进行了主题演讲;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低碳建筑及本  相似文献   

14.
正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到20%,新增绿色建筑3亿平方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年分别下降4%、3.5%以上本刊讯报道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硬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量化任务、强化措施,对今明两年节能减排降碳工作作出具体要求。《方案》提出,要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达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中国建筑设计业航母级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现代")将其优质的主营业务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棱光实业,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成功实现借壳上市,棱光实业更名为"华建集团",至此,大型建筑设计企业的转型升级有了真正的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中国建筑行业首家上市软件企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提出了“绿色建筑、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并发布中国数字建筑白皮书,希望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2018年,广联达筹建西安广联达数字建筑研发大厦,希望以此打造行业数字化集成管理示范项目。项目设计围绕绿色低碳、智慧健康和数字建筑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由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绿色-低碳-建未来——绿色建筑中国行-成都站"会议举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与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曾显兵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省内外有关设计科研单位的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高庆龙、绿色建筑评审专家唐雷、建筑CAD与模拟软件专家张金乾分别对《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编制要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勘察设计》2006,(2):24-25
建筑经济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当前我们国家建设发展来看,宏观的建筑经济问题更重要、更多一些。从宏观来讲,建筑经济不仅是我们行业的大事也是国家的大事。2005年年底全国GDP总值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元,这里面用于建设方而的投入至少也在八九万亿左右。这样一个大的开支用的怎么样,我曾经任过去的报告中分析过,我认为其中有很大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也迈入新阶段。和资本市场对接、谋求公司上市成为一部分设计企业在探索转型升级路径时的一个选项。继苏交科、中设集团为代表的改制科研设计类企业正式投身资本市场的洪流后,华建集团为国有建筑设计企业通过资本实现转型升级带来了真正的参考样本,还有以中衡设计、启迪设计为代表的改制建筑设计企业,以山鼎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地质学中"天际线"地质规划工作需要,讨论城市建筑或大型工程建筑"应力泡"(或称建筑应力场)的几何学研究方法.在地层均质弹性假设条件下,针对圆形载荷构建"中心应力法"绘制简易的"应力泡"及图形速查法相关图版,实现对地下空间"应力场"的规划,从几何学上实现"应力泡"和地下空间"沉积地质模型"对接.讨论了"建筑载荷应力场"的内涵及应用意义,应力场存在两种"场"的表达方法,一个是应力迹线,一个是等应力线."应力泡"的理论内涵和功用涉及到地下空间沉积体的物性禀赋、全生命期建筑和地下应力场之间相互作用、(外加)"应力泡"和原位应力场的复杂的动态场变、地震动载荷与"应力泡"的相互作用、斜坡区地应力破坏、"应力泡"和流体场耦合动态变化等问题."应力泡"分析既可以用于已经建设城市的建筑应力场(包络线)空间结构,也可以预测规划城市或工程的理论建筑应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