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分析民俗类公共选修课在高校中受欢迎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开设民俗类公共选修课的意义:(1)学习民俗文化是高校毕业生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2)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潜在的强制性、规范性和宣泄性;(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4)培养高校学生的“和合”观念;(5)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2.
王娟  刘瑛 《国土资源》2006,(8):50-53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散布着形式多样的藏族民居建筑,这些民居建筑充分地显示出丰富的藏传佛教内涵和悠久独特的藏区风情及民俗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藏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能工巧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形成了与自然环境、宗教和民俗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相协调、相映衬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湛江师范学院公共音乐教学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了影响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各种因素。结合博雅教育理念,提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增强学生实践体验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山东西南地区早第三纪介形类化石。记述了12个属35个种,其中7个新种。可划分为四个介形类化石组合:(1)早、中古新世Cypridea—Candona hubeiensis组合;(2)早始新世Cypris henanensis—Eucypris wutuensis组合;(3)中、晚始新世Cyprinotus altilis—Austrocypris levis组合;(4)渐新世Xiyingia组合。  相似文献   

5.
有效识别旅游资源供需空间匹配特征是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多源数据为旅游资源供需空间匹配及其交互关系拓展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中POI和数字足迹的挖掘为旅游资源供需匹配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胶东经济圈为研究区域,基于高德地图、同程网和马蜂窝网络游记平台等多源数据渠道,获取2016—2021年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的POI数据和旅游流的“O-D”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和复杂网络分析分别识别二者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进一步结合空间匹配测算模型探索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供需匹配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供给呈“康乐游憩类、公共休闲类、观赏科普类、宗教祭祀类”梯度递减的数量结构特征,以及“整体聚集、局部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流在时间上节假日效应和季相性特征明显,在空间上“陆海”差异显著,其中疫情发生前表现出由海岸向陆域扩散的态势,后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流渐有复苏迹象;在类型结构上,康乐游憩类和公共休闲类成为旅游需求的主导类型;(3)旅游资源供需匹配关系的空间结构可划分为供需...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分布特征与可达性、公平性等空间配置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以POI数据表征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以及覆盖度指数等分析方法,研究北京街道尺度上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集聚特征及供需视角下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结果表明:(1)改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考虑了不同等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规模与“15 min生活圈”理念下的居民出行距离,适合街区级与社区级体育设施可达性分析,中心城区街区级与社区级设施空间可达性较高;(2)北京各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地区级设施表现为“点状集聚、面状分散”趋势,街区级总体呈现出“核心-边缘”式特征,中心城区供给数量多,周边地区配置少;社区级设施为“小集聚、大分散”模式,空间分布均匀;(3)北京社区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覆盖度高的街道最多,空间配置最为均衡,街区级设施覆盖度指数高的街道较少,覆盖范围相对有限。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环境和城乡一体化4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法分析城市化质量与水平的协调性。研究表明:(1)影响沿海开放城市的城市化质量的主要因子可归结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城乡协调发展4个因子,其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2)城市化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广州、上海和大连为I类城市化质量城市,宁波、烟台、青岛、天津、秦皇岛、福州为II类,南通、湛江和温州为III类,连云港和北海为IV类;(3)城市化水平高并不代表城市化质量高,反之亦然。城市化质量和水平相协调的城市,其二者相对统一,反之则相偏离;(4)从城市化质量与城市化水平协调性看,秦皇岛、温州、福州、湛江为质量滞后型,天津为质量轻度滞后型,上海、宁波、大连、广州、南通为质量协调型,北海、青岛、连云港为质量轻度超前型,烟台为质量超前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POI数据的北京市商业中心识别与空间格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中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中心识别主要借助统计资料和经济普查数据,耗时耗力且更新频率较低;以POI(兴趣点)数据为代表的众源地理数据为城市商业中心识别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北京市80147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根据商业职能定义将其分为生活类、休闲娱乐类、公共服务类、金融商务类和汽车相关类,运用核密度法识别不同职能的商业中心,结合Getis-Ord G_i~*统计量详细探究中心城区商业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北京市商业格局呈现圈层式结构,沿交通干道向外发展;(2)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活与公共服务中心高度向心集中,金融商务和汽车相关中心多分布于城市功能拓展区,休闲娱乐中心为多组团式离散分布;(3)中心城区生活类商业职能完备,北部区域商业密度高于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东青岛田横祭海仪式和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圣山敖包祭祀各自的庆典化过程及其社会影响的比较可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方位发展,无论是在内陆还是在沿海地区,政府、社会团体及当地居民都在结合赖以生存的海洋或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将民俗传统加以创新重建,打造独具特色的海洋庆典或国际民俗文化旅游节。这些传统祭祀活动除了祈祷丰饶地区居民生活以外,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还担当起了对外宣传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及提高地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由于部分祭祀活动过度的商业化和政府主导化,祭祀仪式也在逐渐丧失其最初的意识形态。这两项基于各自居民信仰发展起来的民俗活动,正在政府的参与下走向规模化、扩大化和规范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彰显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77年对挡阳山—安坡山登封群剖面的地层、岩性、构造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首次发现登封群中有两个不整合存在;并将登封群地层由下至上划分为青羊沟组、郭家窑组、金家门组及老羊淘组。前者置下太古界,次者置上太古界,后两者置下元古界。登封群中两个不整合,即青羊沟组与郭家窑组之间不整合(下不整合)和郭家窑组与金家门组之间不整合(上不整合),其依据是:(1)不整合上下两套岩系地层岩石组合有明显差异;(2)上下两套地层岩石变质程度有较大差别。并由此引起斜长石结构状态及角闪石光学常数不同;(3)上下两套岩石混合岩化程度不同;(4)构造形态和构造格局明显不同;(5)青羊沟组上部有类古风化壳物质存在;(6)接触带处(不整合附近)岩脉发育;(7)上下地层在时代上有明显差异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GIS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GIS专业,然而,每年从高校批量培养的GIS专业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后,发现自身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多数不能满足单位要求。这样的问题亟待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从开设GIS专业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就GIS人才培养方案做了相关研究和讨论,本文则从学生角度谈GIS人才培养。主要从国内外的GIS教育情况分析,说明我国GIS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随着GIS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的GIS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在指出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狭隘保守、消极被动等择业观误区后,分析了产生这些误区的个体主观因素以及社会转型和社会观念、高校教育和就业指导、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应坚持全程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择业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专职人员教育与兼职人员教育相结合等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系统白20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已在世界范同内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自80年代起步,在80年代中后期地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经历二十几年的发展,在2000年前后进入发展快车道.当前我国大陆地区开展GIS教育的高校已经从最初的几所高校扩展到百余所.尽管大陆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本科阶段教育已基本普及,但各地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发展并不平衡,尤其是硕士、博士学位点分布集中有限几个省市区中.因此,针对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发展局面,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考虑在此情形下我国大陆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明确影响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更好地指导各省市区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融合技术的结构性栅格时空数据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空数据融合是当前研究地理现象空间格局的数据存储、处理方法与有效途径。在构建国家资源环境时空数据平台过程中 ,我们设计了基于 1 km栅格单元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数据库。这种时空数据表达方式的优点 :(1 )在保持面积信息不损失情况下明显减少了数据存储量 ,并且满足区域分析的空间尺度要求 ;(2 )便于多时间序列的数据存储与变化分析 ,以及变化专题信息提取与结果显示 ;(3)有利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环境背景与驱动力分析 ,可以实现与其他多源数据的有效融合 ;(4 )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空间尺度转换非常便利 ,在空间聚合的基础上能够快速实现从区域分析扩大至国家尺度、全球尺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教改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切入,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经济关系,说明求职大学生在素质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尖锐的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通过教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视觉比例尺对建立心像地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并不是地面实际情况的简单缩小的拷贝,它是人类依据不同需要对地面事物认识后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地面模型。比例尺不仅确立了图面与实地之间的几何比例关系,而且反映了人类对空间认知抽象的程度。地图作为人类进行空间认知的有力工具,其地位从来就没有被其它的事物所动摇过,究其原因是地图的空间表达方式比其它表达方式更适合人类的思维。心像地图是人脑在综合了或智能处理了各种感觉所获得的诸多信息后产生的内部表征。而地图又是诸多信息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视觉感受到心像的形成过程、分析心像地图的特性,提出了适应视觉感受因素的视觉比例尺的概念,并分析了视觉比例尺对建立心像地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地质课程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和影响2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地质课程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它是学习其他地理学科的基础、有利于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并从地质年代的研究、矿床的寻找、地质灾害的预防、旅游业的发展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地质课程在地理科学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规模的数据中抽取非平凡的、隐含的、未知的、有潜在使用价值信息的过程。LBS系统记录了大量的移动端用户在真实世界中的空间和时间属性,如果能从这些记录中挖掘出移动端用户的常用位置信息及其特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本文根据LBS系统记录的移动端用户位置信息,利用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较为准确地提取移动端用户的常用位置信息,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装配了静电反馈装置的LCR-G/D型重力仪是目前世界上观测精度最好的相对重力仪,静电反馈装置的转换参数确定得正确与否是影响观测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研究了转换参数数学模型及精度的基础上,介绍了它的标定方法和计算方法,并根据LCR-G-793、G-854两台仪器的标定结果,分析了转换参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标定精度的诸多因素,最后提出了标定和使用转换参数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河口地区是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易受到人类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热环境恶化问题尤其突出。本文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遥感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研究城市化进程中闽江河口地区20年来的地表温度变化特性;利用Moran's I指数分析研究区表面温度的空间集聚特性及其产生的尺度效应,并定量分析表面温度与不同景观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 1993-2013年,闽江河口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经历了由慢至快,而后稳中有升的过程;城市扩张是通过大量大规模的边缘式扩张实现的,东部、西部和南部是扩张的3个主要方向。② 地表温度空间格局变化明显,次高温区和高温区显著增加,次低温区和中温区减少,低温区变化不大;高温区扩散方向与建设用地扩张方向基本一致。③ 地表温度存在明显的扰动现象,表现为靠近主城区剧烈,城郊和郊区相对和缓的特性,同时地表温度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④ 建设用地扩张是地表温度增强的重要原因,林/草地和水域能有效缓解区域高温;耕地并未表现出显著的降温效果,但随着耕地比重的增加,地表温度逐渐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改善城市热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