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震活动,这可能是原有构造地震的进一步活动,也可能是水库诱发的。因此,有必要对水口水库蓄水后发生的地震性质进行判断。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和以往经验,结合水口库区具体情况,用定性判断法、概率法、扩散系数判别法等,对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进行验证和判断,结果认为:水口库区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属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2.
E.  L.  Olson  R.  M.  Allen  王晓权 《世界地震译丛》2007,(2):16-21
了解地震破裂过程对于了解断层系统和地震危险是很重要的。关于断层破裂性质的若干假定已经提出,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Brune,1979;Fukao and Furu-moto,1985;Ellsworth and Beroza,1995;Beroza and Ellsworth,1996;Dodgeet al,1996;Mori,1996;Mori and Kanamori,1996;Singhet al,1998;Steacy and McClos-key,1998;Kilb and Gomberg,1999;Sato and Kanamori,1999;Ohnaka,2000)。大多数被引用的概念上的假设是断层破裂的级联模型(Burne,1979;Ellsworth and Beroza,1995,1998;Kilb and Gomberg,1999)。在级联模型中,滑动在断层的一小段上开始,只要条件有利,并持续破裂,直至延伸到断层面。这个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理论有2个基本含义:小地震以大地震相同的方式开始,破裂过程是不确定性的;换句话说,直到破裂停止之前,地震大小是不能确定的。在本文中我们说明,事件最终大小与破裂最初几秒的地震能量辐射频谱成正比。我们推断,地震震级能在破裂完成之前被估算出来。这一发现意味着破裂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确定性的,并且具有破裂过程物理学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龙滩库区蓄水后地震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滩水库2006年10月蓄水以来,库区地震活动频繁,这可能是原有构造地震的进一步活动,也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因此,有必要对龙滩水库蓄水后发生的地震性质进行判断。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和以往经验,结合龙滩库区具体情况,利用定性判断法和概率统计法对龙滩库区地震性质进行验证和判断,结果认为:龙滩库区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属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4.
5.
地震序列性质与断层分形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地震序列的特点给出地震断层的多分形分割模式,并给出b值在时域分段及区域分段下,地震断层局域定标的配分函数建构方法。同时将地震序列的局域化标度及非线性修正与断层的多标度分形联系起来,为断层分割的几何提供一个普适算法。本文推广D=Ab给出鞍点估计,并讨论局域波动带来的奇异性与阵发混沌。  相似文献   

6.
武孔春 《地震研究》1991,14(1):23-29
本文引入地震断层的自扩展破裂模式,用以解释地震序列的特征并计算地震断层的分维数。由自扩展破裂模式,本文导出地震断层的分维数为D=ln(1+Abln q/1+q)/ln q/1+q,其中q为余震区长度与主震的破裂尺度之比,A=2.1。在q≥1时,D=Ab,这与Aki的公式b=D/2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8.
9.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构造解析技术,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圈定出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对该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了该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  相似文献   

10.
地震间隙图像与地震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几个区域的地震间隙图像特征及其与地震大形势的关系。本世纪60年代前全球 历了大震活跃期,地震间隙基本保持平稳均匀分布,之后活动减弱、转平静。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大孔隙、弱胶结特征的黄土遭遇地震荷载影响后,其内部结构受到扰动,微结构的变化会在后期物理力学性质中集中反映出来。通过动三轴试验对原状黄土试样进行模拟历史地震预处理,对处理试样依次进行饱和、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黄土试样的初始含水率为10%时,经历历史地震扰动的黄土较未扰动黄土相比,其偏应力明显增加,孔隙水压力降低,抗剪强度指标值增大3.42 kPa和2.67°;当初始含水率增加至15%时,历史地震产生的长期效应将引起后期黄土强度持续增大,增幅远远超过10%的黄土试样,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达到3.98 kPa和3.02°。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从微观角度分析地震长期效应对黄土力学性质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历史地震引起黄土内部颗粒移动、孔隙结构变化是黄土强度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定量描述实际介质中地震过程的理论。该理论以地震熵的产生规律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概述作者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小地震精确定位、地震活动性以及2008年汶川MW7.9(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W6.7(MS7.0)地震破裂过程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不但是一条规模宏大的断裂带,也是一条非常活跃的地震带.通过对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矩释放"亏空"区以及余震活动规律的分析,作者在汶川地震后提出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宝兴-小金一带存在发生MW6.7~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的地震趋势估计.芦山地震的发生初步验证了这一估计.芦山地震发生后作者进一步做的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并没有显著地缓解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地震危险性,该地段整体上仍存在发生MW7.2~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特别是,其北段(即邛崃大邑西-宝兴北-汶川南一带)存在发生MW6.8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其南段(即天全-荥经-泸定-康定一带)存在发生MW7.2地震的潜在危险性.作者认为,应当强化对上述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区域的监测与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不可思议的现象近几十年 ,地震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解开了众多不解之谜。虽说如此 ,不解之谜仍然不少。对于过于复杂的现象解释不清楚倒情有可原 ,但对于一些极其简单、基本的现象也搞不清楚未免太说不过去了。比如说 ,太平洋板块每年以约 1 0 cm的速度由福岛县近海向茨城县近海、房总近海俯冲 ,可伊豆马里亚纳板块边界就是不发生大地震 ,你说怪不怪 ?这就是极简单、基本的不解之谜的例子。对这种现象长期以来有一种常识性的解释 :因板块边界面的摩擦几乎为零 ,故太平洋板块不受任何阻力 ,顺顺当当地向下俯冲。可是 ,单从…  相似文献   

16.
杜方 《四川地震》2002,(1):9-15
介绍了2001年10月27日永胜6.0级地震前中国大陆西部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西南地区即四川西部至川滇交界地区中强震呈现频发的现象和6级以上强震呈现南迁趋势对永胜的影响,探讨永胜区域地地震时,空活动特征,震区小震月频次增加,间隙脉冲型应变释放的前兆震群的发生,A(b)值的空间扫描反映出的永胜6.0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的增强图像。  相似文献   

17.
18.
定点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性质看上去与地震的类型有关 .以出现异常的台项数与当地定点观测前兆的总台项数之比来度量异常出现的程度 ,称为“相对异常台项比” .对倾滑型地震、东部的走滑型地震、西部的走滑型地震 ,分别考察其“相对异常台项比”随地震震级的变化 .对于走滑型地震 ,“相对异常台项比”随震级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东部的斜率大约是西部的斜率的二倍 ;而对于倾滑型地震 ,“相对异常台项比”并不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加 .有限的数据所给出的线索显示 :“相对异常台项比”似乎与视应力水平有关 .这一结果对地震预测工作可能具有启发意义 .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