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根据由议员立法制定的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 (以下简称“地震法”)规定 ,1 995年 7月 ,日本在总理府正式设置了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 (以下简称“推进总部”)。随着省厅的机构调整 ,从 2 0 0 1年 1月起 ,该总部将设在文部科学省 ,总部长为文部科学大臣。总部的任务也由文部科学省统一安排。根据地震法 ,推进总部的任务有 5项 :1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地震的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提出综合性的、基础性的实施方案 ;2调整相关行政机构的有关地震的调查研究预算等事务 ;3制定有关地震的综合调查观测计划 ;4对相关行政机构、大学等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科学新闻》1981年3月13日报道,由日本科学技术厅主持的日本第六次防灾科学技术研究联络会议,最近在京港区的都道府县会馆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震防灾和强震观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冈本舜三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大沢胖,分别以《地震防灾和强震观测的意义》、《强震观测的国际合作》为题作了报告。高密度强震观测就地震来说,今后日本应走防灾和观测相结合的道路。冈本教授对此讲了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3.
1  2 0 0 1年度政府有关地震调查研究的预算总额约为 1 60亿日元  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的统计结果表明 ,2 0 0 1年度政府有关地震调查研究的预算比上一年度减少约 4亿日元 ,总额为 1 60 .41亿日元。本年度预算将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为实现地震调查委员会 2 0 0 4年制成地震动预测图的目标 ,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着手研究新的制作方法。2 )在有关地震的地基调查观测设施方面 ,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还将不断添置高灵敏度地震观测设施和宽频带地震计。3 )政策委员会调查观测计划分会将建立一种更完善的高精度地震观测数据的流通体制。在上一…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区强震观测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2年原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与原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合作筹建长江大桥强震观测台网起至今,江苏省的强震观测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30年中,江苏强震台网在1974年溧阳地震,1983年荷泽地震和1990年常熟地震中获得的有科学价值的地震记录,为大型桥梁空间动力性质的分析提供了实证资料,也为中国东部深井地震性质等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江苏省地震局的科技人员还进行了大量与强震观测相关的科研工作,至今,在江苏省及邻近地区已形成了固定观测与流动观测相结合的强震观测台网,本文简要的回顾了江苏强震观测30年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 (总部长 :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 )于 2 0 0 1年 8月 2 8日召开总部大会 ,确定 2 0 0 2年度地震调查研究政府预算 ,概算总额是 1 0 7.7亿日元。在此之前 ,总部的政策委员会预算小委员会从 2 0 0 1年 4月起广泛听取有关行政部门的概算要求构想 ,在进行调查后 ,各省又据此作出概算。独立行政法人的运营费交付金有关事项 ,未在总额之内。2 0 0 2年地震调查研究政府预算概算总额为 2 0 0 1年度总额的 86.7%。在这次会议上 ,政策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原幸男根据调查观测等进展情况对推进总部1 997年 8月制定的“地震基础调…  相似文献   

6.
一、制定经过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会长为东京大学开发技术研究所教授浅田敏)自1964年7月建议制定第一个地震预报计划以来,迄今已筹划制定了5个地震预报计划,并向有关大臣提出了建议。由于第5个地震预报计划(1984—1988年)即将在本年度结束,所以从1986年秋开始,就第5个计划的进展情况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总结性评价,并于1987年6月汇总为地震火山部门会议的报告。在此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关筹划制定第6个预报计划(1989—1993年)  相似文献   

7.
强震观测工作是地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交流和俭查1989年强震观测的工作情况,加强今年重点地震监视区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强震观测的有关管理制度,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于1990年5月6日至5月9日在江苏省无锡地震科技交流培训中心召开了强震观测工作会议。江苏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武汉地震研究所、地球物理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工程力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据1979年5月15日日本气象厅观测部地震课报道:日本气象研究所地震研究部在东京大学、海上保安厅、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从1974年开始动工,经过5年艰苦努力,正式建成海底地震监视系统,并于1979年4月1日开始运用。这项“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计划,作为日本第3次地震计划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前言应该说 ,松代震群是在“上天”的关照下发生的。当年 ,即 1 965年的 8月 ,长野县松代町气象厅地震观测所 (现在的精密地震观测室 )开始采用世界标准地震计进行观测。 3天 ,仅仅观测了 3天就开始发生地震。你说巧不巧 ,把整个震群活动自始至终逮了个正着。不过 ,这也只能说是偶然 ,太走运了。不仅如此 ,1 965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 ,日本率先在世界上开始实施第一个地震预报计划。另外 ,原尊礼先生荣任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也正是这一年的 4月。在这万事具备的当儿 ,松代地震“亮相”了。这些偶然并未以单纯的巧合而告终 ,对后…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四川强震台网将达到211个子台的规模。若仅按强震观测最基本的技术目标,用足够长的时间收集足够多的强震记录为抗震设计理论服务,显然未能尽其投资潜力。为此,我们将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固化在该所GDQJ-1A数字强震仪内的烈度模式识别算法提取到台网中心计算机的后台,使“十五”建设采用的所有强震仪均“升级”成为可以现场测定地震烈度的设备。本文以2005年1月5日马尔康日部5.0级地震为例,展开强震台网的烈度测定和震灾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1.
1 建立新体制的缘由与目的地震预报研究协议会为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加强与各大学的联系并有效地促进该研究的发展 ,于 1 978年在东京大学设立了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可以说 ,奠定了大学在推进国家地震预报事业和计划方面的基础。其后 ,尤其是阪神·淡路大震灾之后 ,在对国家的地震预报计划作大幅度修改的过程中 ,地震预报研究协议会也针对现存的问题与体制重新进行了研讨 ,并由协议会下设的研究推进体制研讨专业委员会于 1 995年 6月提出了以下改革基本方针 :1拓展预报研究体制 ,众采博撷 ;2实施果断指挥 ;3能让众多研究人员参加。继而 ,1 …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我国水工结构强震观测的历史,介绍了水工结构强震观测的现状、特点和监测技术,以及大坝地震安全报警和强震观测记录的应用,对今后水工结构强震观测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新闻》1980年9月16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高密度观测地震波——建设省土木研究所在几百米见方地面上安装十几台强震仪》,摘译如下:调查因地基和地形的差别,地震造成的晃动有什么不同,以有助于建筑物的耐震设计。为此,建设省的土木研究所决定从明年度开始执行"高密度强震观测计划"。在几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多家科研机构将在福岛、群马、(木厉)木县境附近设置三百几十台地震计,从1993年9月份开始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探索内陆地震发生机制的大规模集中观测。这次的集中观测是日本地震预报计划的一环,由日本全国18所大学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气象厅、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等国  相似文献   

15.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布喀达坂峰附近 ,即昆仑山口西发生MS8 1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 3 6 2°,东经 90 9°。这是自 1 951年 1 1月 1 8日西藏当雄 8级大地震以来 ,在我国大陆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震后 ,中国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同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迅速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工程震害进行了调查。野外考察表明 ,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位于昆仑山南麓近东西向展布的昆仑山断裂上 ,这条地震断层以左旋走滑破裂为主 ,兼有少量的逆冲滑动分量 ,最大左…  相似文献   

16.
由山西省地震局、临汾市政府、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联合筹备的“1 30 3年山西洪洞 8级地震 70 0周年纪念暨陆内盆地与强震活动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9月 1 7日~ 1 8日在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召开 ,9月 1 9日~ 2 1日进行了野外地震地质和 1 30 3年地震遗址考察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 ,山西省副省长梁滨 ,临汾市副市长高清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国瑜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坪以及来自全国的近 1 0 0位科学家参加了研讨会。在 1 30 3年洪洞 8级地震纪念会上 ,邓起东、高孟潭和苏宗正等 3位研究员就1 30 3年洪洞地…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该地震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的1次强震,但并非余震。文中利用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的强震记录计算等效峰值加速度A0.5换算地震仪器烈度,并且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km内调查点烈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仪器烈度与周边调查点烈度吻合度58.6%,且偏差不超过1度。然而,即使宏观烈度相同,观测地面运动参数也存在较大离散度。但在缺少现场调查的震后初期,地震仪器烈度有可能为地震烈度范围判断提供定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未来20年在日本首都所在地区范围内可能发生一次震级达里氏7级的强烈地震。这个结论是内阁总理大臣竹下登领导的防灾委员会做出的,该委员会1988年5月24日在东京举行了会议。共同社指出,像这样的预报,首次以政府名义正式做出。防灾委员会的委员们根据大量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9.
闵祥仪  姚凯  何新社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4):289-292,318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间发生Ms6.1地震.震前在兰州地震研究所明确的预报意见指导下就派出4台数字流动强震仪到甘肃省河西地区进行流动观测,其中民乐流动台获得近场主震记录.震中距为12.6km,EW向加速度峰值为33lcm/s^2,NS向加速度峰值为332cm/s^2,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为209cm/s^2.其它固定自由场数字强震台山丹、肃南、武威也获得记录.本文分析了近场主震频谱以及远场加速度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20.
前言1 999年 8月 1 7日发生的震源位于伊兹米特·格尔居克附近、 MW=7.4的地震 ,是近年来的一次特大灾害性地震 ,仅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就高达 1 .7万人。在土耳其 ,强震观测由公共事业和住房部防灾局 (AFET)和博阿吉奇大学的坎提里(Kandilli)地震研究所承担。前者的强震观测是作为国家防灾行政工作的一环进行的 ,后者是以学术应用为目的。此外 ,还有其它机构 ,比如国家水利总局 (DSI)在其管辖的水库等建筑物上也设置了强震计 ,不过 ,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不公开的。本文只介绍笔者所供职的 AFET的强震观测情况。1 观测组织在 AFET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