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黑龙港地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包括50个县、市和2个国营农场。总土地面积37853平方公里,耕地3623.7万亩,(1983年统计数字,下同)占总土地面积的63.8%。总人口16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8.1万人,平均每人占有耕地2.39亩。全区工农业总产值96.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16亿元。粮食总产515万吨,平均亩产224公斤,棉花37.1万吨,平均亩产56.5公斤,油料11.05万吨,平均亩产54公斤。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矿产资源丰富,耕地面积达1.37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近1/4,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和6个商品粮净调出省区之一. 但多年来,内蒙古土地资源的基础条件差,中低产田比例大,有灌溉水源保证的耕地仅占30%左右,“靠天吃饭”成为农业大区农民增收缓慢的重要因素. 2001年,内蒙古开始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整治耕地1110.01万亩,新增耕地98.05万亩,节水率平均达到30%以上,粮食亩产量平均提高100公斤以上,人均收入增加了748.33元,取得了“治地、节水、增粮、富民”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丘陵山区面积多达3.5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在农耕地中,坡耕地面积达4900万亩,这些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分布范围广,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据统计,全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万亩的有58个市县,其中坡耕地面积100万亩以上的有克山、拜泉、海伦、望奎、巴彦、龙江、讷河、宾县、五常九县。全省多年调查分析,平均每年每亩坡耕地因水土流失危害,少收粮食50—80斤。如果按3000万亩流失严重坡耕地每亩少收80斤、1900万亩一般流失坡耕地每亩少收50斤算,每年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0,(4):63-63
今年以来,临河分局按照国家已批准实施的重大土地整治项目,计划从2010年到2012年3年内,完成临河区高速公路以北10公里带状区域内整治总规模40万亩,该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4万亩,建设基本农田4万亩,提高粮食产能1.056亿斤,田间节水0.24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5.
基于EMD分析的山东省土地承载力的动力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山东省耕地变化和粮食生产波动的周期进行分解,运用动力学建模方法对山东省未来20年耕地数量和粮食产量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山东省粮食生产存在 3.5、7.5、10和20年左右的4个周期;山东省耕地面积存在9、12、35和57年左右的4个周期。山东省粮食生产量呈上升趋势,由于粮食种植占用土地比重过大,易引发生态问题。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缩减粮食种植比重,易引发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加深理解知识如学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时,引言部分“黑龙江省某国营农场,现有职工2304人,土地面积7866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667公顷。农场土地平缓,宜于大型机械化作业,现有履带拖拉机131台,收获机60台,建有粮食处理中心1座。平均年产粮食4.2万吨,其中商品粮为3.6万吨。张某,家住太湖平原,全家6口人。1990年,他承包了8块耕地,共0.5公顷,并与另外6家合买了l头牛,1台水泵、1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一般情况下,张某用0.4公顷田种双季稻,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1,(3):17-17
翁牛特旗是全国500个产粮大县之一,年产粮食在10亿斤以上,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是实现翁牛特旗粮食稳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因此,翁牛特旗国土资源局三措并举,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坚守住全旗12.57万公顷的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初期,宁南华弹乡修建丁一座中型蓄水工程——七○水库(库容1368万立方米)。它灌溉着全乡80%以上的耕地。华弹乡在水库发挥效益前,如1975年,粮食亩产仅72公斤,总产138万公斤,人均收入41元,经营单一。水库发挥效益后,至1989年,粮食亩产251公斤,总产454万多公斤,人均收入776元;全乡糖丝猪菜已成为农村经济的四大支柱。显然水利建设事业促进了山乡巨变。  相似文献   

9.
引言 河北省栾城县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光热资源丰富,水土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1976年粮食亩产突破千斤,1983年达1300斤以上,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粮食高产县。 在高产地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潜力及其主要途径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对指导当前粮食生产、调正农业生产结构和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作物生产潜力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农学家做了大量工作。但主要是分析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和光热生产潜力,没有或者很少考虑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洛  徐新良  刘纪远  陈曦  宁佳 《地理学报》2014,69(12):1767-1778
1990年以来,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施、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耕地数量与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采用GAEZ模型,结合中国气象、地形、土壤等因素,定量分析了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空间特征以及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 2010年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为10.55亿t,全国耕地平均粮食生产潜力为7614 kg/hm2。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高而西北部较低的趋势,并且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② 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呈现南减北增、总量减少的基本特征。新增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转移。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297万t,占2010年全国实际粮食总产量的0.29%。③ 在1990-2000年与2000-2010年两个时期,耕地变化对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影响差异明显。前10年,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1011万t,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区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后10年,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1308万t,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从总体看,近20年来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主要是由林、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所导致,而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减少主要是由城市扩展和退耕还林还草所导致。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证 ,耕地资源安全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我国耕地安全的基本态势是 :人均耕地不足、后备资源有限、地域分布失衡。世界粮食态势同样不容乐观 ,中国粮食问题全球瞩目。要保证我国耕地与粮食安全 ,从根本上解决“藏粮于库”问题 ,有必要实施“藏粮于土”计划 ,全面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力。其主要战略内容是 :切实保护耕地 ,建立国家级耕地保护区 ;实施土地整理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建设基本农田 ,提高土地资源生产效率 ;建立小区平衡机制 ,提高农业资源区域配置效率 ;立足全部国土 ,挖掘非耕地食物资源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以泰州市为例,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从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环境负荷角度对泰州市人口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并根据"木桶原理",确定泰州市资源环境的最大人口承载规模,最终测算规划期内的最低耕地保有量。研究结果表明:泰州市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供给充足,土地资源、水资源不会限制人口增长,环境负荷将是未来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保证资源环境均不超载的情况下,泰州市2020年最大人口规模541.61万人,2030年567.00万人;基于最大人口规模的最低耕地保有量2020年26.19万hm2,2030年28.26万hm2,均低于规划耕地保有量,表明泰州市粮食供给已达到自给水平。该文揭示了影响泰州市资源环境人口承载能力的短板与制约要素,确定了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最低警戒规模,为泰州市耕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粮食生产力影响因素分层结构的特点,构建粮食单产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以江苏省为实证案例,定量研究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宏观政策因素对粮食单产变化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是多层次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解释了平均粮食单产差异的57.04%,农业政策因素解释了平均粮食单产差异的42.96%;(2)2001~2008年江苏省的粮食单位面积产出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分别解释了县级平均粮食单产差异的19.50%和5.68%。(3)所选政策变量中,支农支出、科技支出和农业贷款三个变量对市级平均粮食单产具有显著作用。(4)所选政策变量解释了市级粮食单产均值差异的63.21%,市级层次还有36.79%的"背景效应"未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变化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0  
张军岩  贾绍凤  高婷 《地理学报》2003,58(4):620-628
利用2000年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与1995年土地利用矢量图进行GIS空间叠置分析,结合数理统计分析,判定石家庄市1995~2000年耕地变动的方向与类型,揭示了该区耕地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动的经济、人口、政策等主要因素,并重点研讨了城市化进程与耕地变动的关系,阐明了石家庄市在目前城镇发展的初级阶段用地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变化值得注意的两个特殊点是:石家庄市耕地占用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占地 (占耕地减少总量的52.3%,其次是农业内部调整占38%) ,与全国农业内部调整为耕地减少的首要原因 (占耕地减少总量的60%左右,建设占地30%左右) 不同;在石家庄市非农建设占地中,独立工矿用地占了较大部分 (40%)。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 5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耕地和耕种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农产品总产量仍有较大的发展。粮食生产总量在持续跨越 1 0 0 0万吨 (1 951年 )、 2 0 0 0万吨 (1 976年 )和 3 0 0 0万吨 (1 989年 )三个台阶的基础上 ,1 996年达到 3 83 9.9万吨 ,4 8年平均年递增 3 .5%。 1 983年开始由粮食调入省发展成为调出省 ,平均每年调出 1 0 0万吨。尽管如此 ,影响河南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还很多 ,比如 ,人增地减、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不足、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等。在这…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用地分等成果(主要为利用等)与实际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收集广东省耕地利用等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数据并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模型;对模型进行可信度、方差及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和7个省级二级区的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检验表明,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结果较为合理,为其他省(市、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协调区域内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把耕地质量划分为耕地本底质量和耕地追加质量,通过剖析农业生产物质的大量投入对粮食单产所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耕地追加质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引入"耕地标准系数"反映浙江省耕地综合质量的动态变化,并构建C-D函数模型,运用偏估计的岭回归分析,从贡献率方面就耕地追加质量中各投入因素对粮食单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1年间,耕地标准系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意味着耕地质量有所降低。在耕地追加质量的诸多投入因素中,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率和单位播种面积地膜使用量对粮食单产的提高都有正向作用,其弹性系数集中在0.25左右,说明在其他3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另一因素增加1%,都会促使粮食单产提高0.25%左右。最后提出提高粮食单产的耕地质量中各投入因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粮食产量增长到约200亿公斤,预计2011年粮食产量将突破250亿公斤,这是耕地保护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目前,自治区耕地面积达到13665.4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9189.97万亩,分别比国家下达我区的耕地保有量指  相似文献   

19.
水平衡下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测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鸣  孔祥斌  王佳宁 《地理学报》2018,73(3):535-549
为缓解黄淮海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国家提出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的战略,而实施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的关键,是确保水平衡下的耕地资源可持续生产能力。本文从可持续理论和水平衡的条件出发,将黄淮海划分成12个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均一的农业生态区,采用不同农业生态区代表实验站限水高产的产量和管理经验,以水定产并逐步修正,得到了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并与现实产量对比得到产量差。结果表明:① 水平衡条件下黄淮海平原区耕地的可持续粮食生产能力为1.16亿t/年;② 可持续总产产量差为-67.85万t/年,由于限水灌溉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为小麦331.84万t/年,玉米不存在产能损失;③ 小麦主要压产地区为黑龙港地区、鲁西平原、豫东平原以及京津唐平原,而徐淮低平原、豫东平原以及胶西黄泛平原具有一定的提产潜力。通过测算,进一步认识了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产能状况,为区域粮食生产的合理布局以及农业限水限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县级农用土地动态监测研究:以河南修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修县农用土地的动态监测,探讨了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比1989年全县耕地减少2.3%,其中耕地减少的35.3%为居民点用地;耕地减少的56.3%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在分析农用土地利用变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和切 实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