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乃千,是我国电影艺术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也是第一个殉职于南极事业的中国人。今年正是’98国际海洋年,也是金乃千离开我们的第九个年头,本刊特选登此文,以示追念……  相似文献   

2.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未被瓜分的大陆,中国南极中山站的建立是中华民族灵魂的深沉闪光。人们至今留恋那部反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建设长城站的电视剧——《长城向南延伸》。人们更没有忘记“极地三老”——当年乘“极地”号赴南极建中山站的陈德鸿、金乃千、郑在石这三位年逾半百的“老”人。  相似文献   

3.
南大洋是世界上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也是唯一一个完全环绕地球、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大洋围绕着南极大陆,从地理上看属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向南极大陆的延伸,后因在那里发现了重要的不同洋流,国际水文地理组织才于2000年将其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大洋。但由于南大洋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大洋中脊,因此将它划作一个大洋是否恰当仍存在争议。又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在极地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南大洋成为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4.
张静 《海洋世界》2013,(6):56-57
1988年的南极考察队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去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建立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山站。而随船进行首航东南极、建立中山站光荣任务的考察队中,有着一群特殊的队员,他们是为拍摄电视剧《长城,向南延伸》的剧组成员,其中还包括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金乃千先生,这令此次远航更增添了一层传奇色彩。过了赤道往南,天气渐渐变冷,海面  相似文献   

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南极的臭氧层空洞面积已经达到了2820万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在1991年以来的数据中排名第4。臭氧层作为地球抵御太阳致命射线的保护层,它的空洞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一位地球系统科研室的研究员称:"今年我们借助气球运载设备对臭氧层进行了测量,发现在南极洲科考站上空的臭氧层几乎被100%消耗。"20世纪时期,含有氯气和溴气的人造化学品  相似文献   

6.
方舟 《海洋世界》2019,(2):70-72
早上,我们到达南极东部阿德利海岸的法国科考站,为了完成今天的下潜任务,我们前一天在一块浮冰上钻了一个洞.今天洞口又形成了一层薄薄新冰,破开新冰,穿过3米厚的浮冰,才能到达南极的海下。科学人员钻的洞宽度,刚好能够容纳一人通过.下面就是大海我们从来没有尝试通过这么小的冰洞。  相似文献   

7.
海獭厄运     
海洋生物学家詹姆斯·伊斯特斯划着一条小船,漂荡在加利福尼亚蒙特雷湾的海面上。他正注视着他的目标:一只在一大片海草中戏水的海獭。这个小家伙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还不时地肚皮朝上,悠闲地在波涛荡漾的海面上漂浮着。  相似文献   

8.
总以为在戴维斯站有过一年多时冷时热的越冬经历,会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然而,时过境迁,20多年过去,戴维斯站早已今非昔比,当年的丑小鸭,现在已出落为一位婷婷玉立的美少女——一座现代化的南极城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4):6-6
多国生物学家最近表示,全球升温可能会在未来100年内将鲨鱼等海洋捕食动物引向南极,彻底改变南极海域生物圈结构,给那里的海洋生物系统带来灾难。他们警告说,受全球升温影响,南极海域水温将逐步回升,惧怕低温的鲨鱼等海洋捕食动物可能乘虚而入,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0.
近60年来,许多考察队和科学实验组织纷纷涌入南极,大量废弃物遗留南极,使地球上这块宝贵的银白色的净土正在遭受无情的污染。海洋生物学家和环境保护学家惊呼:南极患病了!在南极这个冰雪世界,天公作美,为企鹅等南极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之地,那就是占地2‰的无冰雪区。今天,众多的考察队正贪婪地抢夺企鹅的这块领地,他们云集在这块弹丸之地,加上早期的考察活动,已使那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海洋生物学家在苏格兰海域捕捞到一条神秘鱼,它看上去像是丑陋的水滴鱼,但事实上是非常罕见的拟皱唇鲨,这是迄今在苏格兰海域发现的第二条拟皱唇鲨。这条拟皱唇鲨是海洋生物学家在外赫布里底群岛巴拉岛海域海洋生物标记勘测中发现的,它体长3米,体重达到60千克,生活在海底1400米深处,它们大都生活在加拿大、巴西、葡萄牙、冰岛、新西兰、夏威夷和日本海域。拟皱唇鲨长着长而细小的眼睛,身体肥胖,游动较为缓慢,在海底寻觅鱼类、无脊椎动物,吞食腐烂尸体,  相似文献   

12.
1998年2月5日凌晨,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吴宝铃先生终于瞌上了双眼,与世长辞……。一时间,惊涛怒吼,海风呜咽,在我们痛惜失去一位著名科学家的同时,大海也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哀悼她的好儿子——将毕生心血注入大海的吴宝铃先生。  相似文献   

13.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2):42-47
再见,回想一生的地方!2006年2月24日,风暴骤然远去,南极宁静得像刚刚出世的婴儿。我们约好临行前去告别中山站附近陪了我们60多天的冰川,那是冰雪的精灵在湛蓝的海面写下的诗句。它们有的豪放,像直指长天的寒剑;有的柔情,像飘逸的荷花仙子;更有的像是郑和大将军,面向北方,守卫着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雪龙”船就停在不远的海面上,它告诉我们这一刻不会凝固,我们还将回到人头攒动的城市,我们还要继续忍受日夜不休的汽车噪声,我们还要去货仓爆满的超市购物,我们还要参加激烈的职称晋级考试,我们还要在电脑上敲打文字然后去医生那里检查颈椎病…  相似文献   

14.
总以为在戴维斯站有过一年多时间的越冬经历,会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然而,时过境迁,20多年过去,戴维斯站早已今非昔比,当年的丑小鸭,现在已出落为一位婷婷玉立的美少女--一座现代化的南极城呈现在我们眼前。 戴维斯站始建于1957年,主体建筑由一群串联式火柴盒状的木结构房屋组成,北南走向沿海湾岩岗而设置。其功能区依次划分为通信、气象房、站长办公室兼卧室、队员宿舍区、公共盥洗间以及健身房等。配套设施的独立建筑有被服库、食品库、发电房等。  相似文献   

15.
到了长城站,我们见到了所有的12名越冬老队员,感觉还是一样,内向中透露出一点收敛的笑容。他们都很高兴,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时隔漫长的南极冬天,终于又见到新人了.  相似文献   

16.
在太平洋东部的赤道上著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而成的。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此奠定了他的进化论的思想。虽然这个群岛处于赤道,但是它的气温很低,十分宜人。在这个群岛上生活着如恐龙容貌的鬣晰和寿命在100年以上的陆龟等稀有生物。加拉帕戈斯距南美大陆最近的地方也有1000千米,  相似文献   

17.
南极环保最大的问题是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可能破坏动物栖息地,还有可能妨碍正常的科研工作。50年代末到南极观光的人很少,1992~1993年夏季,有50多批游客登上南极大陆,令科学家和环境保护者都感到担忧。虽然迄今只有5万余人来到南极旅游,但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人不守规矩,进入动物巢穴,惊扰动物,也干扰了对动物的科学研究。载客来的游船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厉害。1989年,一艘阿根廷船在为其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次,美国一位海洋生物学家乘坐深潜器对大洋深处进行考察。当深潜器徐徐在海中下降时,他透过玻璃窗,看到探照灯照亮的地方雪花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一只只圆圆的海蛰似撑开遮  相似文献   

19.
南极是一个既寒冷、干燥多风的地方,然而又是一个美丽壮观的地方,那雄伟高大的冰山,气势磅礴的冰盖雪原,琳琅满目的冰棱冰洞,五彩缤纷的极光和霞光,滑稽可笑的企鹅和悠闲自得的海豹都使人感到新鲜和奇趣无穷.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又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探险家和科学家纷纷前往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内陆回来的那天,我们其实只是把雪地车车头开回了中山站,后面拉着的雪橇和雪橇上的东西都扔在了内陆队出发基地,也就是南极冰盖的边缘。在中山站修整了几天之后,我们要再回去处理这些东西,这项工作被称为扫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