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可持续性减灾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自然灾害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共同主持编写的"美国可持续性减灾战略研究",规划性地提出了传统灾害研究范围内需要继续研究的工作(计划)和相当长时间可持续性减灾需要研究的问题。前者研究出来的新成果和新的基础知识,可以在后者加以创造性利用。前者的研究领域包括: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灾前准备、灾时应急响应、灾后恢复与重建;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措施;防灾减灾政策,如土地利用、标准与规范、灾害保险再保险、灾害经济、灾害心理、灾害教育培训、媒体与减灾;减灾力量与资源配置(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工业企业、非政府组织在减灾中的作用、物资、财政投入等);国际合作与活动。依据应用的需要,可以把研究课题排成优先、一般优先和低优先3个层次。这3个优先层次决定着投资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研究对象有地震灾害、火山灾害、风水灾害、砂土灾害、冰雪灾害、海洋灾害,等等。研究开发工作的目的在于:①灾害预防;②防止灾害扩大;③恢复工作。业务范围(1)有关防灾科学技术的综合性试验研究开展集每个研究人员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和各项研究共同的基础性研究。(2)防灾科学技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提供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防灾科学技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应急领域深度融合,为适应信息技术的更替,提高救援人员对信息的掌握能力,本文通过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探究适用于社会救援组织人员的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表明:社会救援组织人员的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由灾害信息意识、灾害信息知识、灾害信息能力、灾害信息心理和灾害信息法律与道德5个维度和16个观测指标构成,指标体系的拟合度良好,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利用该指标体系可以评估救援人员对信息的把握能力,对救援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灾害意识”是改善减灾行动增强减灾能力的先决条件。然而,灾害意识作为减灾领域乃至广大社会随时随处可闻可见的高频用语,关于其各个方面的学术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Cite Space软件,通过对1990—2019年已发表的与灾害意识相关的中文文献的科学计量,同时辅以对主要文献的内容分析,梳理和诊断了民众灾害意识研究的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民众灾害意识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涉及学科领域宽广,呈现明显的多学科、跨学科特点;但相较其它灾害研究论题,特别是围绕灾害风险的研究而言,发文量偏少,关注度偏低。(2)已有灾害意识研究大体可分为“灾害意识调查测量、灾害意识提升的正规教育路径、灾害意识提升的大众科普宣传、自下而上民众及基层层面减灾与灾害意识、自上而下政府层面减灾对策与民众灾害意识”等五大方面,但整体而言,研究深度上这几大方面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从灾种背景来看,以围绕地震和气候/气象灾害的研究相对集中。(3)民众灾害意识研究呈现如下总体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不断细化、深度不断加深,百花齐放态势明显;(2)与减灾实际需求特别是民众与基层需求的结合越来...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自然灾害防御和减轻协会(NHS)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自然和人为灾害会议,于1993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这是国际多学科系列的讨论会,其第1—4届会议分别于1982年在美国夏威夷、1986年在加拿大罗木斯基(Rimovski)、1988年在墨西哥Ensenada和1991年在意大利Perugia举行。研讨会旨在促进灾害科学的发展,并探索那些存在于各种灾害中的相似点,评述所选取的若干领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协天地生综合研究联络组、中国水利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和陕西省宝鸡市科协共同发起的“全国黄河流域重大灾害及其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全国地球表层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2—26日在宝鸡市召开。会前,筹备组作了大量工作,题为《黄河,黄河——黄河流域重大灾害及其综合研究》的论文集已由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题写了书名。  相似文献   

7.
地震易损性(Vulnerability)分析是近年来由联合国灾害减轻委员会(UNDRO)所肯定了的一种震害预测方法,用于震后的城市重建或老城市的改造和发展。应菲律宾政府的邀请,联合国灾害减轻委员会顾问克伦德和迪登于1977年完成了马尼拉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为先后两次遭强震破坏的马尼拉市的重建规划提  相似文献   

8.
目前 ,促进减灾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两个国际协调机构已开始着手这项工作。这两个机构是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ECOSOC) 6 3/99号决议而成立的国际减灾战略 (ISDR,它是国际减灾 1 0年计划的继续 )机构间特别工作组和世界银行于 2 0 0 0年 2月成立的灾害防御协会 (ProventionConsortium)。国际减灾战略与灾害防御协会有其各自的人员和感兴趣的领域。一方面 ,国际减灾战略在联合国机构、区域性组织和非政府团体或具有较强的科学和社会倾向的组织中是一个正式的协调机构 ;另一方面 ,灾害防御协会以其主要发起人的…  相似文献   

9.
书讯     
《唐山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一书已由学术书刊出版社出版。此书概述了地震灾害社会调查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调查资料的分析处理;根据调查资料对唐山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在附录里列出了《唐山地震社会经济影响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全书约60万字,可供负责灾害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从事灾害和地震社会学的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有关师生参考。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李强同志参加了调研工  相似文献   

10.
零讯     
设在哥斯达黎加圣何塞的泛美卫生组织的灾害文献中心,已出版了它的定期刊物DESINDEX(灾害文献)的第一卷。该期刊参照了这个中心资料库中的首批1000条文献。资料库组成了鉴别和需要资料的基础。该中心希望出版这个期刊能适应灾害专业人员(包括组织、个人、学生)的需要,向他  相似文献   

11.
全球灾害信息网 (theGlobalDisasterInformationNetwork ,GDIN)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独立组织 ,由国家、团体和社会各界(包括非政府组织、工业、学术界、政府部门和对共享灾害信息感兴趣的国际组织 )的专业人员组成。GDIN下一次大会将于 2 0 0 3年 1 1月 4~ 7日在华盛顿召开 ,目的在于帮助灾害管理人员探索开发和共享灾害信息的新方法。大会研讨的内容包括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 ;应急电信 ;传染性疾病 ;非政府组织和团体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 ;灾害管理人员的需求 ;信息管理 ;研究进展 ;灾害恢复教育 ;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等。欲知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国外灾害行为研究在结构功能主义灾害认识、致灾因子灾害认识和灾害社会生成认识下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对于理解灾害社会影响、推动灾害研究发展和促进社会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回顾灾害行为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基础上,主要梳理国外民众层面灾害研究行为研究的主要议题、研究内容和结论;指出面对我国灾害多、分布广、损失重的社会现实,研究灾害行为模式、特点及其社会心理机制之于我国而言同样具有广阔的背景基础和深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谦 《地震地质》2005,27(4):566-566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IAVCEI中国委员会和广西地震局主办的全国第4次火山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广西北海举行。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以及香港大学等50余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中既有德高望众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年富力强的科研骨干,更有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北海市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火山作用是联系地球各层圈——地核、地幔、地壳乃至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纽带,火山学研究对探索地球奥秘、防灾减灾、保护环境、开发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是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发起主办的“中国减灾世纪行”的活动之一,也是为明年在广州举办的2006年国际火山学大会(IAVCEI2006)的预备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82篇,会议交流45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火山与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樊祺诚研究员回顾了中国火山学发展的历程,激励与会同仁为中国火山的监测与研究而努力探索。刘嘉麒院士作了精彩的“火山作用与地球各层圈的关联”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内涵与轨迹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动力学已成为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和中坚,在它面对当今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等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是机遇,却也是挑战.因此厘定其研究的内涵和导向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多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本文将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讨论:1)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内涵与界定;2)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导向和轨迹;3)大陆动力学研究中地球物理反演结果和解释中的矛盾;4)强化发展学科交叉以构成交叉科学;5)对2011年大陆动力学委员会学术活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地震滑坡是最常见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之一,不仅带来环境恶化,通常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备受关注。为了解地震滑坡研究发展趋势,凝练地震滑坡定量评估科学问题,文章对区域地震滑坡定量评估起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50多年学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面临着新的社会需求。(2)地震滑坡是地震动力、地质特征和地貌条件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地震滑坡现象只有考虑成因机理与动力过程方可解释,地震滑坡成因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强震条件下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3)地震滑坡发育特征、成因机理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基础研究推动了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研究。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包括地震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地震滑坡易损性定量评估、地震滑坡危害性定量评估等内容。(4)在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形成的系统性和时空分布规律性、改进和完善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开拓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防治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6.
现在(美国)桥梁的设计(包括LRFD)多是针对单个极端荷载,而极端荷载种类和频率的增加使桥梁在设计期内遭受其他极端荷载情况时,很有可能会对桥梁以及人员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对桥梁进行多灾害研究和设计。本文正是基于LRFD桥梁设计的形式,并作为MH-LRFD研究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在地震作用、重卡车荷载等极端荷载作用下,基  相似文献   

17.
大陆边缘是地球碳氢化合物和金属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地震、火山、滑坡等灾害的多发地,此外,大陆边缘附近还拥有当前最高的人口密度。因此,大陆边缘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重要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于1998年启动大陆边缘研究(MARGINS)计划,该计划于2010年结束,并取得可喜成绩。之后,NSF在2012年启动"裂谷与俯冲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Geodynamic Processes at Rifting and Subducting Margins,GeoPRISMS)计划及其项目征集工作。2013年12月,GeoPRISMS执行计划(GeoPRISMS Implementation Plan)发布。在此,我们对GeoPRISMS执行计划中的研究区域及其将探讨的具体科学问题做一简要介绍,以便相关人员能更好地了解该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地震灾害救助管理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强调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灾害救助管理经验的借鉴,重视国家减灾政策、法律和制度建设,对灾害救助管理的多元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的作用达成了共识,突出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助管理的优势并进行灾害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在风险社会,我国地震灾害救助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在灾害救助管理中的作用和优势,这也是我国地震灾害救助管理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简称IIICCE)将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20.
一、联邦紧急管理局3.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联邦紧急管理局除了协调联邦防灾和减灾工作,在紧急管理的所有方面(灾害知识普及、评定、防灾、减灾、响应及恢复)还向各州和地方团体为对付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害提供技术和财政援助。为了保证各级有效的紧急管理计划,联邦紧急管理局继续支持由其它联邦机构制订或主办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是关于物理现象、灾害区划、诸如建筑方法等的减灾措施,以及与防灾、响应和减灾工作有关的社会反应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