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卤水NaCl-H2O体系不同盐度、酸碱度对砂岩中铜元素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在常压室温环境下,卤水盐度越高,越有利于含铜砂岩中铜的活化迁移,不同盐度卤水对铜的活化强度表现为w(NaCl)为25%的溶液w(NaCl)为20%的溶液w(NaCl)为10%的溶液w(NaCl)为5%的溶液。酸碱度条件模拟实验,揭示了强酸(pH=0.71)或者强碱(pH=10.28)环境有利于铜的活化迁移,尤其是在强酸(pH=0.71)条件下,可极大增强铜的溶解性,这对于解释蒸发岩盆地含铜卤水的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Na2CO3-Na2B4O7-H2O三元体系288K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三元体系 Na2 CO3- Na2 B4 O7- H2 O 2 88K时的相平衡及平衡液相的主要物化性质 (密度 ,电导率 ,p H)。研究发现 :该三元体系为简单共饱和型 ,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 ,根据溶解度数据绘制出相图 ,相图中单变量曲线所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 :Na2 CO3· 10 H2 O,Na2 B4 O7· 10 H2 O。并简要讨论了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西藏扎布耶盐湖秋季卤水25℃等温蒸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绵平  邓月金  乜贞  卜令忠  史世云 《地质学报》2007,81(12):1742-1749
本文对西藏扎布耶盐湖秋季卤水进行了25℃等温蒸发试验,并参考Na 、K //CO32-、SO24-、Cl-—H2O五元水盐体系介稳相图和Li 、Na //Cl-、SO24-、CO32-、B4O27-—H2O六元(赝)体系(25℃,对NaCl及Li2CO3饱和)溶解度相图,研究了该季卤水25℃等温蒸发过程中盐类结晶路线和析出规律,为该盐湖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个通过状态方程和特定粒子相互作用理论建立起来的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用以计算气体(CH4、H2S、CO2)在纯水和含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条件、成矿热液沸腾、流体不混溶性、水合物形成条件、CO2地质储藏量等.该模型不仅重现了上百套实验数据(约8000多个数据点),而且具有很强的外延能力.因此适用宽广的温度、压力和盐度范围(CH4:273~523K,1~2000bar,0~6m;H2S:273~500K,0~200bar,O~6m;CO2:273~533K,0~2000bar,0~4.5m),而且精度高、形式简洁.由于使用状态方程和特定粒子相互作用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模型在无需实验数据的情况下能够拓展到诸如海水和地下热卤水等更为复杂的体系.该模型在国际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已被许多国家的同行用以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如计算CH4、H2S和CO2气体在水、卤水和海水等天然水溶液不同温度、压力和盐度条件下的溶解度(即水溶液中最大允许的气体含量),分析矿物流体包裹体的PVTX条件(根据包裹体中气体的总含量和均一温度,用该模型就会很方便得到均一化压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迸一步通过状态方程得到密度和等容线)、计算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性或沸腾点、计算CO2地质储藏量、实验校正等方面.相关研究可进行在线计算:www.geochem-model.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白乃庙—谷那乌素铜金成矿带,地质填图发现:白乃庙铜金矿床西侧徐尼乌苏组中发育一套石英脉群,产状与白乃庙矿区金矿化石英脉相似。其矿物组合可分为黄铁矿-石英早阶段(M1)和石英-方解石晚阶段(M2)。M1阶段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中,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6~320℃,盐度为31.4%~39.8%NaCl eq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10~260℃时,盐度为17.1%~22.8%NaCl eqv,气相富集CH4,CO2次之,含H2S、H2O及少量C6H6、N2,温度为170~210℃时,气相富集H2O或CO2,CH4次之,含N2,盐度与前者相似,但存在低盐度流体端员;纯气体包裹体成分为纯CH4或者CO2和CH4。M2阶段捕获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60℃,盐度为15.82%~21.1%NaCl eqv,并与低盐度流体混合。石英脉群的流体可以看作中低温中低盐度含H2S、N2、C6H6的CH4-CO2-H2O-NaCl体系。对比金矿床成矿流体、白乃庙铜金矿床流体特征并结合化学分析,表明石英脉群具有金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地区酸性气体中CO2成因与TSR作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全有 《地质学报》2009,83(8):1195-1202
通过对川东北地区52个天然气样品化学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且甲烷占绝对高含量,重烃气体甚微,干燥系数C1/C1+为0.989~1.0。非烃气体H2S和CO2含量变化较大,当二者含量大于5.0%时,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川东北地区天然气中CO2主要包括碳酸盐岩热分解和TSR作用,其中碳酸盐岩热分解生成的CO2含量一般小于5.0%,13CCO2值小于-2‰,且CO2含量与13CCO2值具有正相关性;而TSR作用生成的CO2含量大于5.0%,13CCO2值多大于-2‰,且CO2含量与13CCO2值具有较弱的负相关性。CH4/CO2比值和(H2S+CO2)/(H2S+CO2+∑C1-3)比值能够较好地反映TSR作用程度;当CH4/CO2比值和(H2S+CO2)/(H2S+CO2+∑C1-3)比值分别小于10和大于0.1时,随着TSR作用增强,CH4/CO2比值减少,而(H2S+CO2)/(H2S+CO2+∑C1-3)比值呈指数增加。同时,遭受TSR作用改造的天然气具有较高CO2含量和重的13CCO2,造成13CCO2值与实验结果不一致性的可能原因是在TSR反应过程中部分CO2与硫酸盐中Mg2+、Fe2+和Ca2+等金属离子以碳酸盐的形式沉淀且残余的重碳同位素组成的CO2与酸性气体腐蚀碳酸盐储层形成的CO2相混合。  相似文献   

7.
甘肃马坞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西秦岭岷(县)—礼(县)成矿带西段的马坞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中型卡林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其赋矿围岩为中泥盆统的千枚岩与灰岩。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石矿物中主要发育CO2-H2O型和H2O溶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5~389℃,盐度为4.4%~15.9%,为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成矿压力为34.6~219.8 MPa,成矿深度为1.3~8.1 km。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N2为主,其次为CO2、O2,并含有少量CH4、CO等还原性气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42-占主导地位,成矿流体为N2-H2O-Ca2+-Cl-体系。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水为5.3‰~10.5‰,δD为-123‰~-93‰,成矿流体主要为热卤水。从流体性质及其演化来看,构造体制的转换使流体稳定体系发生改变与沸腾作用是造成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简单四元体系Na+//Cl-,CO3^2-,B4O7^2--H2O273K时的介稳相平衡,并测定该体系273K平衡液相中各组分的溶解度及密度,该体系的介稳相图和密度组成图显示:该四元体系在273K时的相图由3条溶解度单变量线、3个结晶区及1个共饱和点组成。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3个结晶区分别对应单盐Na2CO3·10H2O,NaCl和Na2B4O7·10H2O。共饱点E处于Na2CO3·10H2O,NaCl及NaB4O7·10H2O3盐共饱和,所对应的平衡液相组成为w(Na2CO3)=6.81%,w(NaCl)=21.69%,w(Na2B4O7)=0.65%,w(H2O)=70.85%。研究体系在273K下,Na2CO3·10H2O是碳酸钠盐的唯一析出形式,且硼酸钠对碳酸钠有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祁雨沟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雨沟隐爆角砾岩金矿床产于太古宇太华群中,金矿化分为6个成矿阶段,其中第Ⅰ,Ⅲ,Ⅴ阶段石英39Ar 40Ar坪年龄分别为130 31±0 86,122 61±0 61和(109 20±0 70)Ma。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化学成分、氢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早阶段流体为岩浆水,其后逐渐有大气降水的混合;第Ⅰ阶段高温(301 2~465 4℃)、中等盐度(9 1%~18 6%)的流体曾发生沸腾,形成较多以气相为主的包裹体;从第Ⅱ成矿阶段开始,流体沸腾减弱而出现不混溶现象;在第Ⅲ成矿阶段,不混溶作用增强,形成富CO2的低盐度流体与富H2O高盐度流体;在第Ⅳ—Ⅴ成矿阶段,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趋于增强,流体总体盐度降低。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CO2,H2S,CH4为主,含少量CO,N2,H2等,并且早阶段流体CO2含量较高,在第Ⅲ—Ⅴ成矿阶段,H2S,CH4,CO浓度增高,金属矿物大量出现。减压作用造成初始高温流体沸腾,其后温度降低以及盐析效应可能造成富CO2流体与富H2O流体的不混溶,而Au的大量沉淀则主要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简单四元体系Na ∥Cl-,CO32-,B4O72--H2O273K时的介稳相平衡,并测定该体系273K平衡液相中各组分的溶解度及密度,该体系的介稳相图和密度组成图显示:该四元体系在273K时的相图由3条溶解度单变量线、3个结晶区及1个共饱和点组成。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3个结晶区分别对应单盐Na2CO3·10H2O,NaCl和Na2B4O7·10H2O。共饱点E处于Na2CO3·10H2O,NaCl及Na2B4O7·10H2O3盐共饱和,所对应的平衡液相组成为w(Na2CO3)=6.81%,w(NaCl)=21.69%,w(Na2B4O7)=0.65%,w(H2O)=70.85%。研究体系在273K下,Na2CO3·10H2O是碳酸钠盐的唯一析出形式,且硼酸钠对碳酸钠有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资料都报道过造山晚期的横推断裂系统中以 H2 O- CO2 - Na Cl为主的流体与脉岩型金矿化的关系 .其中一些系统中存在晚期的低温、高盐度卤水 .这种卤水被认为是晚期分离作用的产物或作为叠加的流体导致同位素年龄再造并产生新的矿物组合 .然而 ,目前还难以建立卤水与金矿化之间的成因联系 .为此我们对北爱尔兰 Curraghinalt石英 -硫化物 -金矿脉型矿床的结构、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资料进行研究 ,这些资料不仅显示了是地表水渗入到原有的金矿中 ,而且也为低温、高盐度的 Ca Cl2 - Na Cl流体促使金再活化提供了新证据 .虽然还缺乏…  相似文献   

12.
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普遍认为CO2、有机酸及H2S是碳酸盐岩储层溶蚀作用的酸性流体。CO2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作用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则以一个全新的模拟实验方式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在有机酸和H2S水溶液中的相对溶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温度从常温升高至200℃,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由弱变强再变弱,在90℃左右溶蚀能力最强。而H2S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则明显不同,60℃时基本达到最大溶蚀率,温度继续升高后,溶蚀能力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略有增加,150℃后突然降低。由于H2S主要是硫酸盐高温热还原产物(TSR),因而在碳酸盐岩成岩早期阶段,溶蚀作用的流体可能主要是有机酸和C02,而在深埋阶段,H2S水溶液则可能是溶蚀作用的主要流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简单四元体系Na+//CI-,CO32-,B4O72---H2O 273 K时的介稳相平衡,并测定该体系273 K平衡液相中各组分的溶解度及密度,该体系的介稳相图和密度组成图显示:该四元体系在273 K时的相图由3条溶解度单变量线、3个结晶区及1个共饱和点组成.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3个结晶区分别对应单盐Na2CO3?10H2O,NaCI和Na2B4O7?10H2O.共饱点E处于Na2CO3?10H2O,NaCI及Na2B4O,?10H2O3盐共饱和,所对应的平衡液相组成为ω(Na2CO3)=6.81%,ω(NaCl)=21.69%,ω(Na2B4O7)=0.65%.ω(H20)=70.85%.研究体系在273 K下,Na2CO3?10H2O是碳酸钠盐的唯一析出形式,且硼酸钠对碳酸钠有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坪金矿成矿可分为三个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主成矿阶段(团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和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本文利用显微测温和拉曼光谱分析了大坪矿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基本由富液相CO2包裹体和不同CO2/H2O比例的CO2-H2O型包裹体组成,早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中同时富含富气相CO2包裹体,主成矿阶段团块状多金属硫化物金矿石中富液相CO2包裹体占明显优势,只有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中含有居次要地位的H2O溶液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中气相组成基本为纯CO2,早阶段者还含少量N2。早阶段CO2-H2O型包裹体的盐度为6.37%-14.64%NaCl,峰值9%-10.5%NaCl,均一温度为299.4-423.7℃,峰值320-380℃,CO2包裹体密度为0.352-0.798g/cm^3,多数在0.64-0.71g/cm^3;主成矿阶段的CO2-H2O型包裹体的盐度在3.70%-14.64%NaCl之间,峰值7.2%-9.0%NaCl,均一温度279.0-406.5℃之间,峰值320-360℃,CO2包裹体密度为0.591-0.843g/cm^3,多数大于0.8g/cm^3;晚成矿阶段CO2-H2O型包裹体的盐度为4.80%-6.54%NaCl,均一温度为287.6-337.1℃。计算表明早阶段成矿压力约为190-440MPa,主阶段成矿压力约为133.5-340.0MPa,相当的成矿深度为5.1-12.9km。这些特征揭示了该矿成矿流体为近临界的高CO2(CO2≥H2O)的中低盐度的CO2-H2O-NaCl体系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基本不存在流体混合,但发生了明显的沸腾和相分离作用。该矿是剪切带控制下的中深中温热液金矿,成矿作用主要是减压沸腾环境下的快速沉淀。结合其它证据,作者认为该矿的成矿流体主体为深源的壳幔混合流体,而不是地壳浅部的大气降水、岩浆水或其混合流体。金在高CO2的成矿流体中可能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矿质沉淀主要与压力速降条件下发生流体的相分离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5.
铜、盐、有机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盐-有机质共存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氨基丙酸和NaCl、CaCl,的水溶液有很强的活化能力。在铜-盐-有机质共存的水岩反应体系中,铜的活化迁移与有机质本身性质有关,富里酸与盐相互抑制Cu难以迁移,而氨基丙酸和盐相互加强对铜的活化。半胶氨酸因热分解产生H2S而抑制了铜的活化。铜的活化与赋存状态有关,吸附态的Cu容易活化。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雄村铜金矿是在西藏冈底斯中段新发现的一个矿床,流体包裹体组成分析揭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富含CO2、N2和有机气体的Na _K _Ca2 _Cl-_SO2-4_HS-_CO2-3体系,Na/K、Na/Ca和Cl-/SO2-4摩尔比值分别为1.5~7.1、0.2~2.1和1.0~29.3。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18O值范围为-4.7‰~ 2.2‰,δD值范围为-104‰~-82‰,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但岩浆流体可能也对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也显示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雄村矿床高盐度流体的形成可能与岩浆流体的低压不混溶密切相关。高盐度流体是雄村贱金属元素活化、迁移的重要介质;地下水中高的有机质还原SO2是诱发贱金属沉淀成矿的重要机制。有机质还原SO2也为Au的活化、迁移提供了介质和有利的还原环境。雄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流体和循环地下水共同作用有关,浅部稳定的热体制和高的有机质还原SO2机制是形成雄村矿床特殊蚀变矿化样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小庙山金矿床原生流体包裹体分为4种类型: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2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33~378℃之间,峰值区间分别为180~200℃和220~260℃;盐度介于0.2%~44.6%之间,峰值区间为3%~6%。激光拉曼分析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CO2、H2O及少量CH4;包裹体群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N2、H2O、CH4、C2H2和C2H6,液相成分主要为Na+、K+、Ca2+、F-、Cl-、NO3-和SO42-,其中K+/Na+为1.55~2.75,F-/Cl-为0.02~0.03。矿化石英脉中,流体的δ18OH2O值介于-2.39‰~2.14‰之间,δDH2O值介于-51.2‰~-45.9‰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后期混入大气降水。依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内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资料,认为近南北向断裂是成矿流体运移通道和金富集沉淀的场所。在断裂破碎带中,高温高盐度成矿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引起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降低,压力变小,使得流体中的金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平度市大庄子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东省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含金硅化体及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程度一般,且粒度偏小,包裹体大小多为6~12μm,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二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LH2O LCO2),见少量三相包裹体(LH2O LCO2 GCO2).化学成分属K (Na )-SO4-2(Cl-)型,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含一定量CH4、CO、H2S等还原性气体.均一温度表明金矿的成矿温度为中温(200℃~260℃),成矿流体盐度低(1.05%~4.96%).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变质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是一个少见的金矿新类型 ,其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NaCl H2 O型、CO2 H2 O±CH4型和CO2 H2 O NaCl型。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 ,从 1 5 9~ 390℃ ,金主成矿阶段温度集中于 2 0 0~ 340℃ ,流体盐度为 2 .4 2 %~ 1 9.2 9%NaCleq ,但各阶段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的盐度高达 2 9.0 2 %~ 4 6 .2 %NaCleq。成矿流体密度为 0 .731~ 1 .1 32g/cm3 。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中以H2 O和CO2 为主 ,含少量N2 ,CH4,C2 H6,H2 S等 ;液相成分以Na+ 、Cl-为主 ,其次是Ca2 + ,K+ ,Mg2 + ,SO2 -4。布隆金矿床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 3 CPDB值为 - 4 .6‰~ - 1 .4‰ ,δ1 8OSMOW 为 1 7.2‰~2 1 .1‰ ,δ1 8O水 值为 6 .7‰~ 1 4 .7‰ ,δD变化于 - 70‰~ - 5 5‰ ,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建造水 ,并混合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组成的改变以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丹莉 《地质与勘探》2016,52(5):865-873
云南大坪金矿床是产于闪长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形态呈脉状,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阶段可分为:早期成矿阶段(白钨矿石英脉)、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和晚成矿阶段(碳酸盐石英脉)。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2O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以富含CO2-H2O包裹体为特征。CO2-H2O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83.1~382.0℃,盐度为(4.44~11.33)wt%Na Cleqv,计算的均一压力为151.2~261.5MPa,相应的成矿深度为10.272~12.649km,显示出该矿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CO2的高压、中高温、中低盐度的H2O-Na Cl-CO2的流体。加热时,富H2O相的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H2O相,富CO2相的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到CO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压力一致,说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CO2的溶离使成矿流体的p H值升高,氧逸度降低,从而导致Au溶解度降低,并造成金沉淀成矿。大坪金矿床属于深成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