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梅山群的变质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果胜  赖兴运 《现代地质》1997,11(1):111-117
梅山群是金寨一带产于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之间,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石榴长石云英片岩、大理岩等组成的变质岩系。其变质相为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形成的温压条件分别为T=512~679℃、P=05~0699GPa。梅山群的变质岩石学特征表明:它不同于石炭系,在区域上与仙人冲组和原小溪河组的一部分相当,在层序上可能位于佛子岭群之下  相似文献   

2.
梅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分布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金寨县—河南省商城县一带。据1∶5万区调新资料,讨论了梅山群的含义、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区域对比、时代归属等方面的一些看法。认为梅山群不同于佛子岭群和石炭系,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梅山群是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石炭系之上的构造岩片。据区域对比分析,梅山群的原岩形成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3.
豫皖交界“梅山群”的古构造环境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果胜  刘文灿 《现代地质》1995,9(4):402-408
摘要:“梅山群”是豫皖交界地段变质程度与佛子岭群、石炭系不同的变质岩系。它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浅粒岩、云英片岩、角闪片岩、黑云片岩、大理岩和辉石岩等组成,在区域上可以和商城群歪庙组对比,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对“梅山群”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可能为弧后盆地。笔者认为早古生代,南北大陆板块构造的碰撞以华北板块仰冲、扬子板块俯冲为特征,大别造山带古缝合带的位置应在“梅山群”分布区域的南侧。  相似文献   

4.
北淮阳地区变质构造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文灿  宋鸿林 《现代地质》1999,13(2):257-258
北淮阳地区的变质构造地层由前人所划分的原卢镇关群、原佛子岭群、原梅山群、原信阳群和原商城群组成,分布于青山—磨子潭—晓天断裂构造混杂岩带以北,总体呈NW SE向展布,东、西两端被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侵位、破坏或被中生代火山岩覆盖,中部金寨—霍山一带出露...  相似文献   

5.
北淮阳梅山群的隶属及其地质构造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应佳 《现代地质》1997,11(2):221-228
摘  要  结合 1∶5 万区调工作, 经过对安徽境内的梅山群和河南境内的杨山煤系的系统剖面 观察、 研究与对比, 认为梅山群相当于杨山煤系中上部(胡油坊组、 杨小庄组、 灰冲组)的东 延部分, 其时代归属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同时对梅山群的变质作用、 糜棱岩的形成期次、 “ 前寒武纪岩块” 等地质构造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桐柏-大别造山带随县群变质变形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新元古代随县群分布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是一套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的砂页岩—流纹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建造,并在拉张环境中受到了辉长辉绿岩墙侵入.从新元古代末开始经历了多期变质和变形作用改造,记录了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及其造山作用的复杂演化历史.以现代变质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岩石学与构造学,宏观与微观研究,确立了随县群的地质事件序列.其主要有3个变形和变质演化阶段:晋宁期伸展滑脱固态流变,低绿片岩相变质;印支期韧性剪切,绿帘—蓝片岩相变质;早燕山期逆冲推覆,低绿片岩相变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年来,中国北方(天山-兴蒙构造带)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对比、层序地层、沉积充填与沉积体系、构造改造等基础地质领域,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石油地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天山-兴蒙构造带发育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2期叠合盆地,其中中生代盆地群是在未变质的石炭系—二叠系之上发育的上叠盆地。盆地内部及周缘地质体均发现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烃源岩。准噶尔、三塘湖、吐哈、银额等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调查与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二连、松辽等盆地相继获得了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赋存信息。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前景,有望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阜平群见于华北地台的太行山地区。形成于29亿年前,原岩主要是一套大陆边缘相的火山-沉积上壳岩石。出露于地表的是经受多期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后的变质岩系,主变质期发生在距今27亿年左右,以埋深区域变质作用为主。由于该群原岩层序保存较好,故其底部—中部—顶部,由埋深变质作用导致的递减变质等级变化清楚,即从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各种变质矿物的成因研究,都揭示和重建了该群的变质史。  相似文献   

9.
北淮阳盆岭带的构造演化与铀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淮阳盆岭构造带是大别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子岭岩群代表了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北缘大别古岛弧弧前海盆的火山沉积建造,在加里东运动陆块对接过程中变形变质。石炭系梅山群具磨拉石建造特征。在华力西印支期陆内俯冲褶皱带的基础上,燕山期沿桐柏桐城断裂伸展北移,近东西向断陷盆地发育,形成盆岭构造景观。南侧大别山强烈隆升,铸就了现今大别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格局。中生代岩浆活动是区内重要铀源,具有成矿潜力的地质体是响洪甸正长岩体和北带粗面质火山碎屑岩  相似文献   

10.
本区高级片麻岩地体中有五种类型基性、超基性岩脉群。根据岩脉群及其围岩变质和变形特点,本文确定了早前寒武纪克拉通演化史中先后两个变质、变形旋回,即太古宙克拉通演化早期的高塑性变形和辉石麻粒岩相变质旋回和克拉通晚期变形和角门岩相—角闪麻粒岩相变质旋回。大规模岩脉群的侵入构成了克拉通晚期独立的构造—岩浆—变质事件,是克拉通造山运动结束的标志之一,并揭示了克拉通团结、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南北两侧的浅变质岩是碰撞造山以前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兰山片岩或张八岭群是俯冲的洋壳;苏家河群、信阳群和佛子岭群是由洋壳俯冲形成的海沟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形成增生楔;杨山煤系和梅山群是石炭纪弧前盆地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被增生楔逆掩。宿松群是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是俯冲造山带的成员。因洋壳俯冲形成的弧和弧后盆地可能已被新生界沉积物掩盖。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碰撞造山后期从深部折返的外来体。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正好处于洋壳和增生楔之间,破坏了早期洋壳俯冲造山带的完整性,使得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特征被破坏,因而不易辨别。俯冲造山阶段应为奥陶纪到泥盆纪,碰撞造山阶段应从二叠纪开始。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南北两侧的浅变质岩是碰撞造山以前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兰山片岩或张八岭群是俯冲的洋壳;苏家河群、信阳群和佛子岭群是由洋壳俯冲形成的海沟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形成增生楔;杨山煤系和梅山群是石炭纪弧前盆地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被增生楔逆掩。宿松群是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是俯冲造山带的成员。因洋壳俯冲形成的弧和弧后盆地可能已被新生界沉积物掩盖。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碰撞造山后期从深部折返的外来体。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正好处于洋壳和增生楔之间,破坏了早期洋壳俯冲造山带的完整性,使得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特征被破坏,因而不易辨别。俯冲造山阶段应为奥陶纪到泥盆纪,碰撞造山阶段应从二叠纪开始。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构造特征与变形规律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光  徐佑德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地质科学》2006,41(2):226-241,255
在大别造山带东端和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断裂带存在着同造山期和早白垩世两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在张八岭隆起南段迄今为止只发现了早白垩世的走滑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由若干条小型韧性剪切带组成,带内糜棱岩都具有陡倾的糜棱面理和平缓的矿物拉伸线理。野外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了左旋走滑剪切指向。新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变形行为分析显示大别山东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主要形成于中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张八岭隆起南段剪切带主要形成于高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则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糜棱岩内基质中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指示大别山东端和张八岭隆起南段出露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低压环境下,而苏鲁造山带西端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高压榴辉岩相环境。这些详细的构造研究显示: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郯庐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构造型式存在,而在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中它又再次发生了强烈的左行平移。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南部的低级变质岩:宿松群和张八岭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南部的浅变质岩指宿松群和张八岭群。前者为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整合在扬子大陆晚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之上,后者为古大别洋的洋壳,它和北部浅变质岩佛子岭群和梅山群一起,与洋壳俯冲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贻灿  王辉  杨阳  侯克斌  李洋  宋彪 《地球科学》2020,45(2):355-366
北淮阳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北部,相对于南部三叠纪超高压变质带来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以商(城)-麻(城)为界,分为西段和东段.其中,东段未发现与西段相对应的古生代大洋俯冲记录,也缺乏相关的古生代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方面报道.因而严重地阻碍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认识.北淮阳带东段岩石类型丰富,主要包括3类(套)岩石:(1)变质岩,如变质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和变质复理石等;(2)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花岗岩、正长岩和火山岩等;(3)盆地沉积岩,主要为中新生代沉积及少量石炭纪沉积.然而,该区一直未发现古生代变质作用的岩石学记录.为此,对北淮阳带东段金寨县铁冲一带与大理岩相共生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初步的岩石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石榴斜长角闪岩经历了355±5 Ma变质作用,因而首次发现研究区经历了石炭纪变质作用,为秦岭-桐柏造山带的东延以及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灿  马文璞 《现代地质》1997,11(1):118-124
梅山群为分布于北淮阳地区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晚泥盆世—石炭纪杨山煤系和中侏罗统红层之上的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在其中、上部发育NW走向的韧性剪切带,产状与区域片理一致。对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糜棱岩的宏微观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区域变质岩形成之后,具有右旋剪切的运动特点,反映大别山地块向北仰冲过程中所派生的侧向滑移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CentralMountainRangesofChina,whichocupythecentralpartofChina,comprisemainlytheDabieMoun-tainsintheeast,theQinlingMountains...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为印支期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太湖—宿松地区位于大别山东段部位,主要由扬子陆块北缘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基底和少量浅变质盖层组成。本文选择了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进行探针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宿松杂岩中的白云母都是2M1型且均为多硅白云母。其中,多硅白云母的晶胞参数b0平均值为9.039,显示宿松杂岩的变质压力为中压—高压。根据宿松杂岩中白云母的显微变形特征可以知道白云母至少存在着两期变形,一期是导致石榴子石压力影形成和白云母右旋的构造作用,应该对应着燕山期大别造山带中-下地壳物质发生平行造山带向东流动的地质事件。另一期是导致白云母形成涡流构造形成的构造作用,这一期构造应该对应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事件。根据白云母中的Ti温度计和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可以得出宿松杂岩的变质条件为T=480 ℃~579 ℃,P=0.7~1.2 GPa,属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