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根据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将原乐平组的官山段和下老山段划归茅口阶‚编制了这 一时期的沉积断面图‚并对这一时期的沉积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贵州早二叠世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全 《贵州地质》1989,6(2):123-132
本文是在研究了本区地质构造背景为前提,采用现代沉积岩石学中岩石的分类命名(以突出岩石的环境),及生物生态相。并考虑了沉积岩石中保留微量元素的多少等多重相因素概念,讨论了二叠系三分后新建立的下二叠统(早二叠世即以(?)类Pseudoschwagerina带之始—Pamirina带之顶,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S.simplex带之始至Neostre-ptognathodus pequopensis带之始,菊石Properrites plummeri-Eoasianites subhaniei组合至Propinaceras simile组合,珊瑚主要为Kepingophyllum组合。将原阳新统划归中二叠统,乐平统划归上二叠统)沉积相。划分出四个沉积区,十个沉积(亚)相。即①盆地沉积区:包括盆地亚相,丘台亚相,陆棚亚相,斜坡亚相。②台地边缘区:为台地边缘礁、滩相。③台地沉积区:包括开阔海台地亚相(内含台地浅滩亚相,台内洼地亚相),半局限海台地亚相。④陆地边缘沉积区:滨岸沼泽相。根据各相区特点,建立起贵州早二叠世综合沉积模式。提出二叠纪海侵始于早二叠世晚期——羊场期初。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二叠世长兴期时长江三峡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怀深水盆地结合带,沉积相变化大,主要有五种沉积类型:灰峄型;灰岩-炭质灰岩-泥岩型;灰岩-硅质岩-泥岩型;炭质灰岩-泥岩型;硅质岩-泥岩型;第一种类型为台地边缘沉积,第二,三种为台前斜坡沉积,第四,五种为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4.
吴志华 《湖南地质》1997,16(3):155-158
衡阳盆地南缘晚二叠世早期处于滨岸环境,东南部为古陆,该区由河流三角洲砂页岩沉积演变为泻湖-沼泽含煤沉积,聚煤中心在耒阳附近。  相似文献   

5.
新疆半岛湖地区晚二叠世与早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颜喀拉弧后盆地西端的半岛湖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复理石建造,以往一直认为其属三叠世沉积。近期笔者在该区上述地层中发现了牙形石和孢粉化石,首次厘定该区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的存在,对完善该区的地层系统和沉积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贵州晚二叠世沉积相及其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向英福  陈宗富 《贵州地质》1989,6(3):191-202
运用现代沉积学理论,通过对岩石的成因标志、沉积序列、砂体形态、岩比统计等综合因素的系统研究,提出贵州晚二叠世沉积盆地总体为内陆表海环境,区内已识别出的沉积相有十五种,属克拉通稳定型建造系列,西部为温暖型单陆屑含煤建造,相组合复杂,时空演变迅速;东部为温暖浅水碳酸盐建造,相组合简单、时空变化不大。晚二叠世沉积,在古构造活动的背景下按沉积旋回韵律分四个时期进行古地理研究,阐明相的配置和展布、相的演变规律和相模式,指出含煤岩系中古代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有别于现代陆缘海深水三角洲模式,在总体海侵条件下、三角洲形成于海退时期,但受海侵抑制,三角洲朵体有向陆迁移并向上抬升之规律。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政军  王瑜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03-409,427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性质的河一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第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  相似文献   

8.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宜阳地区位于东特提斯低纬度地区的华北板块南缘,发育一套连续且沉积特征显著的陆相碎屑 岩相沉积,是研究陆相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地层。本文在前人研究与野外实测的基础上,采用 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沉积记录,识别出宜阳地区在该时期由陆源近海的滨湖沉积环境向河流 沉积环境过渡的古环境,重建了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宜阳地区的古地理面貌。沉积特征显示,此期整体气候条件为炎 热—半干旱,并且在长兴期末期与奥伦尼克期早期出现了极端干旱气候,可能是受到当时全球性巨型季风环流的影响。这 一时期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二叠纪末陆地大灭绝事件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抑制了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早二叠世早期,豫西地区处于热带陆表海环境.这一时期形成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太原组下部灰岩段中的I3煤层,其直接顶、底板均为浅海碳酸盐沉积,煤层本身具有明显的风暴沉积层序,是风暴作用形成的异地煤.  相似文献   

10.
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宜阳地区位于东特提斯低纬度地区的华北板块南缘,发育一套连续且沉积特征显著的陆相碎屑 岩相沉积,是研究陆相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地层。本文在前人研究与野外实测的基础上,采用 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沉积记录,识别出宜阳地区在该时期由陆源近海的滨湖沉积环境向河流 沉积环境过渡的古环境,重建了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宜阳地区的古地理面貌。沉积特征显示,此期整体气候条件为炎 热-半干旱,并且在长兴期末期与奥伦尼克期早期出现了极端干旱气候,可能是受到当时全球性巨型季风环流的影响。这 一时期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二叠纪末陆地大灭绝事件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抑制了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鸿福  童金南 《地球科学》1994,19(5):627-632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立扬子地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曲线的步骤,即将由生境型得出的水深曲线按阶转换为海平面变化曲线,然后将扬子区曲线与世界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晚二叠世至Griesbachian期,由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缺上二叠统海相地层序列,扬子区曲线的这一部分可作为修改世界曲线的重要参考,扬子区早-中三叠世短期变化曲线与世界曲线一致,而长期曲线则不相符,扬子区的长期曲线对受印支运动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石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回才结束。  相似文献   

13.
龙金发 《地层学杂志》1994,18(3):232-232,T002
早二叠世硅藻辨龙金发(江西省煤田地质研究所,江西向圹西,330201)《地层学杂志》第15卷2期发表了黄成彦撰写的"对'江西早二叠世硅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现对"质疑"提出的问题作以回答。"质疑"(1991,156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巨野煤田煤系地层之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测井曲线、微量元素及粒度概率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煤田早二叠世时处于以河控作用为主,兼受潮汐作用影响的浅水三角洲环境。沉积环境经历了水下三角洲平原、边缘三角洲潮汐平原、边缘三角洲沼泽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五个沉积阶段,总体构成了一个进积序列,反映了由浅海相→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江西安福一些晚二叠世早期菊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文 《江西地质科技》1995,22(2):64-71,T002
本文报道的晚二叠世早期菊石,计有6种、3属,其中包含有4新种、1新属。文中对江西乐平煤系的新近认识,作了简要介绍,并认为晚二叠世早期的沉积地层,唯以江西乐平煤系的沉积发育最全,地层厚度最大,以及其中菊石的谱系演化序列最完整,它不仅为华南绝无仅有,就是在世界其它地区也不曾见及。重新启用江西乐平煤系为晚二叠世早期地层的代表剖面,有助于华南和华南与国际地层对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中沉积间断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在晚二叠世合山组碳酸盐岩含煤岩系发育过程中存在沉积间断,并在其中鉴别出众多的沉积断标志:①灰岩的角砾化现象;②淡水作用下的重结粗大方解石颗粒;③古裂隙;④古溶洞;⑤氧化壳;⑥砾石层;⑦层状晶洞。这些沉积间断标志通常分布在煤层的间接底板楔部或上部。在合山组形成过程中,至少发生了3次沉积间断:4煤形成前,4煤形成期间及2煤形成前。  相似文献   

17.
<正> 江西上高、高安地区下二叠统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厚度一般为550—750m,它与下伏的船山组呈整合关系,与上覆的乐平统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一)鸡公岭组 组名是赣西地质大队覃兆松等(1984)提出,岩性为深灰色含生物泥晶灰岩或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灰岩,厚55—117m。分布于上高南港带源、高安风顶、鸡公  相似文献   

18.
赣北晚二叠世的层序地层及高频沉积旋回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露头剖面及钻孔资料,在对其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微相及沉积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将赣北上二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详细地论述了各三级层序的特征,丰城长兴组的呈家坪初期近源缓坡,早期具深切谷的近源缓坡边缘,中期台盆相间的断裂边缘,长兴期具滩礁内陆地镶边陆架等4个发展阶段,表明这种复杂多变的五级高频沉积旋回形成的根源是地壳运动地地壳运行造成沉积背景的不同,与秦岭一别洋向北储冲消减的慢悉悉相关,根据更小级别的时断加积沉积旋回的研究,它们的时限与地球运行轨道的岁差和短偏心率旋回大体吻合,从而,认为控制间断加积沉积旋回的主导机制是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导致的气候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区早二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邦栋  钟立荣 《地质学报》1995,69(2):125-137,T001
下扬子区早二叠世孤峰组中产出的层状硅质岩厚度为近20-80m,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孤峰组剖面有硅质岩型,碳酸盐岩型和硅质岩-碳酸盐岩混合型3种类型。层状硅质主要产在第一,第三2种类型剖面中。硅质沉积中心是一些菱形或椭圆形小型凹地,其形成受断裂控制。硅质中产出泥化火山岩,层薄,且层数很多。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早二叠世早期岩相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吉虎  张恩惠 《河南地质》1997,15(3):186-191
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陆表不断向南退缩,早期沉积一套潮坪相泥岩,中、晚期沉积了一套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体系。二1煤形成于潮坪上的泥炭沼泽环境,煤层厚度大,分布广,富煤带位于濮阳、长垣、太康以西和鹤壁,焦作、宜阳一线以东地区。二2煤发育在上、下三角洲平原地渡带上,富煤带分布于兰考、淮阳一带。山西组沉积时古构造对聚煤作用上有控制作用。坳陷区通常为富煤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