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前苏联在寻找砂岩型铀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找到了一大批工业铀矿床,本文简述了前苏联层间氧化带水成铀矿床不同找矿阶段中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地浸生产中的地球物理工作,内容包括构造物深、地球物理测井、铀矿放射性条件研究及岩层渗透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综合物探方法寻找深部隐伏铀矿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氡气测量和土壤天然热释光法(TL)是铀矿找矿勘探中寻找深部隐伏铀矿体的二种地球物理方法。以往的经验表明,如用其中一种方法常有多解性问题。将这二种方法应用于下庄扩大330矿床的研究工作中,共测量了28条剖面,其中三条已知剖面,25条未知剖面,并对一些未知剖面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氧气异常反应了构造在地表的出路位置,而两种方法的重叠异常较准确地反应了深部铀矿体的位置。由于这种综合方法成本较低,找矿效果较好,所以在寻找深部隐伏铀矿床、扩大铀矿床范围的工作中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通过应用γ的全能谱分析方法处理放射性测量数据,保证了最终获得资料的真实性和信息量;指出了现代航空地球物理综合测量系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的组成;总结出主要铀矿区的三方面的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最后再次指出,航空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方法在俄罗斯等国的矿床普查中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用于预测和普查铀矿床。  相似文献   

4.
魏观辉 《铀矿地质》1999,15(6):321-328,337
本文论述了512铀矿床富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富矿的控矿因素,并以水成铀矿成矿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富矿的成矿模式,提出普查勘探工作中寻找富矿的若干主要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斯特列佐夫斯克铀矿床构造岩浆活化控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俄罗斯超大型斯特列佐夫斯克铀矿床区域构造、矿床地质构造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岩浆活化控矿规律,指出它对我国赣杭火山带同类型的铀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强 《国外铀金地质》1998,15(3):258-260
文章描述了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在测定和解释综合水成铀矿床上的伴生元素以及一些与地浸采铀工艺有关的参数(如放射性平衡系数、渗透参数、含碳酸盐程度、粘土指数等)的必要性和方法,还介绍了关于“氡挤压”、“裂变中子测井”等新概念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浅谈松辽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矿的勘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纪星  姜义生 《铀矿地质》2001,17(6):359-364
本文借鉴“深源成矿”理论,提出在预测成矿远景区时应重视断裂构造的作用,并在对松辽盆地西南部已知铀矿床分析后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断裂构造和油气还原作用有关。参照已知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根据松辽盆地西南部的地球物理场及断裂的构造特征,笔者提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及可能的有利远景地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深部铀矿床勘探中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即应用铅同位素,铀同位素比值,铀活度比值和矿物饱和指数的方法,说细分析了它们的应用范围,找矿效果及各自的局限性,指出在铀矿勘探中不存在万能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而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互补的和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斯特列利措夫(简称Str)矿田是一个主要由大型-超大型钼铀矿床构成的矿床群,它位于南滨额尔古纳地区,铀的总储量在25万t以上,平均品位0.20%。该矿田在苏联解体以来的很长时间内几乎是俄罗斯唯一的天然铀来源。该区找铀的工作历程漫长而曲折,并颇具传奇色彩。早在1948年苏联地质部第一局松林大队在南滨额尔古纳地区开始了找铀工作。但因区内几乎所有矿床均属盲矿,而且多埋深较大,1962年之前找铀无果,1962年春已决定放弃在该区进行的找铀工作。1962年夏天高级地质师Л П伊舒科娃参观了哈萨克斯坦产在酸性火山岩中2个规模不大的铀矿床(波统-布鲁姆和克泽尔-萨伊),注意到斯特列利措夫萤石脉围岩霏细岩的蚀变与哈萨克斯坦2个规模不大的铀矿床相似。归来之后,她上书领导力主恢复本区找矿工作并获得了再去做最后一试的机会。1963年5月,伊舒科娃所设计的钻孔一箭中的,发现了首个Str超大型铀矿床,整个局面立刻出现大转折,加速矿田开发成了所有工作的总方针。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和对矿床的地质研究工作平行加速进行,两者互相促进。不到10年,矿田的大部分矿床被一一发现;到1966年底,Str等矿床的初勘成果已经成为1970年代初组建全苏最大铀矿山的充分依据。到1980年底,矿田已有17个钼铀矿床完成勘探。1992年底19个矿床勘探完成。新一轮找矿采用的方略:首先合理综合运用地质、放射性及传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并合理综合使用深度普查自动装置射孔和钻探手段,进行不同比例尺的立体地质-构造填图;然后在其成果的基础上用钻孔去发现矿体。勘探工作所面对的基本事实:矿床构成的多重复杂性为Str矿田内所有矿床的共同特征;每个矿床的特点各异,其勘探过程不尽相同。初勘使用地表钻探进行,基本网度200 m×100 m~400 m×100 m。详勘使用坑探工程与钻探相结合的手段,采用水平与垂直断面联合的勘探系统,基本网度50 m×20 m~50 m×25 m。所有矿床的勘探成果完全被开采工程证实,并有10%的储量增长。Str铀矿床形成于晚中生代,为区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晚阶段的陆相火山作用地区的岩浆热液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其基本特征之一。铀矿床在矿田内空间定位的重要规律:Str及其他绝大多数铀矿床均受控于南北向、北西向或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额尔古纳隐伏深断裂带交汇。"斯特列利措夫效应"曾迅速地在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传播,期待在我国,尤其在呼伦贝尔,乃至大兴安岭-燕山山脉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地区继续发酵,取得更多和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如何因地制宜地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以及其相应的对测量的有效解释来发现不整合面型铀矿床,并还说明,灵活地应用物化探方法技术是发现厚覆盖的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相当重要的技术手段。最后,在结论中还指出,无论是矿石品位,还是储量方面,不整合面型铀矿床都是今后全球重要的战略勘查和低成本的开采类型。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十红滩地区区域水地质特征及侏罗系中、下统含水层的水地质特征,对矿床南、北矿带含矿含水层岩性、水动力、水地球化学进行了重点研究,系统分析了矿床水地质和水地球化学条件,认为构造、沉积环境、煤层、岩石的渗透性等因素对铀矿床的形成及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波透视法最初用于寻找比围岩导电率高几百倍的緻密矿体。目前苏联已在铜-镍矿床,多金属矿床、黄铁矿床和其它一系列矿区进行过试验,证明有很大成绩,同时也常用它来解决普查任务,在普查中利用电波透视法所发现的新矿体已被钻探证实。当然,铀矿床和其它矿床有很大的区别。铀矿的导电率比其围岩并无显著的增高。在文献中曾发表关于国外使用无线电波透视法勘探铀矿床的资料,但在这些文章中既未提出工作条件,又没有所得结果的说明,所以当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提出关于在铀矿床上应用这种方法的问题时,曾引起了很大的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麦克阿瑟河富大铀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勘探模式和发现历史。  相似文献   

14.
努和廷式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油气水与铀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如良  丁万烈 《铀矿地质》1994,10(5):257-265,274
本文应用有机地球化学原理探索油气水与铀矿化的关系,并总结了“努和廷式”铀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努和廷式”铀矿床产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油气田的顶部或边部,矿床规模巨大。铀矿床形成与油气田中油气水渗漏所造成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物质参与有关。据此提出“以油找铀”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包括8篇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地球物理及核物理方法的摘要。其中包括地震,电法,重磁,气体场等地面勘查方法及视电阻率,自然电位,井径,井斜,流量,瞬发裂变中子等测井方法,以及室内和野外的X荧光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中地面-钻孔电位测深--三维地电法勘探,地下气体场的研究,X射线荧光法,计算机预测层间氧化带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数据库及系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等反映了在前苏联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内成热质转移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外生-后成铀矿化与地幔古生热作用的关系,解释外生铀矿床的成因,列出成因模式及矿床成因的主要特征,指出各类铀矿床都可能受深部地幔熔融体的控制,因而提出用专门的地球物理研究来寻找和圈定地幔古生热中心及进行有关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通过对钱家店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钱家店铀矿床为典型的同生沉积后生叠造复成因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矿床定位受晚白垩世姚家期辫状河道洼地、晚白垩世嫩江期末至古近纪构造反转隆升剥蚀构造窗及浅层含氧含铀水与深部油田还原性流体交替混合地球化学障等地质因素控制。矿床成矿作用历经了同生沉积成矿、油田流体叠加成矿和含氧含铀流体叠加成矿3个阶段。矿床形成年龄为96±14 Ma、67±5 Ma和40±3 Ma。在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钱家店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铀矿床总量中外生后成铀矿床占有重要的地位。地下溶浸法的运用使人们改变了对这些虽然相对贫铀,但易加工的地质体的看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此类型新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后生铀矿床的普查是以淋滤成因概念为基础。此概念对扩大铀矿资源基地起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了渗入型铀矿床普查和评价中岩心编录和取样的规范及方法,岩心编录需按地工最终把编录结果反映在地层柱状图上,钻孔央专柱状图用比例尽1:1000~1:2000编制而矿化段柱状图则用比例尽1:50编制。钻孔岩心取样方法主要包括岩心取样、粒度成分测定取样、岩性一地球化学取样、岩石物理性质测定取样及矿化取样等。每种取样均需按不同操作规程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川北已知铀矿床地区实测的γ能谱勘控资料整理及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放射性元素地表γ异常的评价和铀矿γ能谱勘探远景区的预测研究,并提出了川北砂岩地区γ能谱测量的岩层对比铀矿普查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