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在寻找砂岩型铀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找到了一大批工业铀矿床,本文简述了前苏联层间氧化带水成铀矿床不同找矿阶段中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地浸生产中的地球物理工作,内容包括构造物深、地球物理测井、铀矿放射性条件研究及岩层渗透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四川盆地的大地构造、古气候与古地理、构造、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岩性、放射性地化等方面探讨四川盆地是否具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作者认为,四川盆地中部及南部的侏罗系砂岩具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良好成矿和地浸条件,是一片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较短的篇幅综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铀矿普查-勘探机构自50年代末以来,用构造地球物理方法普查和勘探水成铀矿床的成果和经验。所采用的构造地球物理方法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法,电法,磁法和重力等及其各种方法的变种。文中所述的各种构造地球物理方法,在普查和勘探水成铀矿床以及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方法的应用经验对从事水成铀矿床勘查和研究的地质及物探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可地浸卷状砂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名词和术语勘查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铀矿地勘工作者迈向21世纪的重任。为配合生产实践,现将有关可地浸卷状砂岩型铀矿床的地质一地球化学名词和术语刊出,供参阅。在一般情况下,疏松砂岩建造中的含铀矿层可用原地浸出法...  相似文献   

5.
1997年10月13—17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分会在沈阳市召仔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研讨会,总局局长、铀矿地质学会理事长张伟星同志以及地质、物探、水文、分析测试和遥感地质等专业的5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3篇,其中24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两位专家作了关于国外砂岩型铀矿床的专题报告。会议围绕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这个主题,就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评价准则、找矿方向,以及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当前国内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桑吉盛 《铀矿地质》1997,13(5):264-269
松辽盆地是在兴蒙-吉黑海西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沉积盆地,基底主要为古生界浅变质岩,盖层主要是白垩系杂砂岩-有机页岩建造和新生界疏松碎屑堆积。笔者通过对前人资料分析研究后认为: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第三系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是主要寻找类型;盆地的西部和西南部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文卿  孙希 《吉林地质》1997,16(4):32-41
松辽盆地为中国北方大型内陆盆地之一,总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它们于中亚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的东延部分。其中发育有含油气建造、含煤建造和红色陆相碎屑岩建造。在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有层间氧化和“泥-砂-泥”结构发育,并有良好的地下水承压和循环体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朱捌 《华南铀矿地质》2000,17(1):106-117
2000年9月17日-10月15日,作者参加地质总局组织的铀矿地质考察培训团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地浸砂岩型铀矿进行了考察。着重对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各阶段工作方法,特别是储量计算(包括计算机处理)、地浸试验工艺、矿床经济技术评价(包括计算机程序)以及铀矿勘查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学习。本文侧重介绍乌兹别克铀矿和铀矿地质企业,中卡兹库姆铀成矿省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典型矿床介绍、成矿规律概括等。通过这次考察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友谊、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对我们目前所承担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区调项目工作很有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物化探方法对寻找砂岩型铀矿几乎无效这一现实,初步探讨了土壤元素有机结合态形成机理,并应用土壤有机结合态铀、钼测量法在新疆伊犁盆地南缘扎基斯坦地区进行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试验。与全铀及210Po法测量结果对比表明,土壤有机结合态铀、钼异常能较好地反映埋深200 m以内的铀矿化,而全铀及210Po测量结果对深部砂岩型铀矿化几乎无任何显示。因此,土壤有机结合态铀、钼测量法有望成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系列,综述了不同找矿阶段所采用的物化探方法及所解决的问题,并对找矿方法的组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战略性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低密度战略性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圈定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表弱胶结层细粒物质的强烈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使得深部迁移上来的活动态铀元素得以保存富集,可做为获取盆地中隐伏砂岩型铀矿信息的有效采样介质.铀钼组合异常是砂岩型铀矿的最显著标志.利用超低密度地球化学方法在整个吐哈盆地共圈出3个铀地球化学省,其中两处位于吐鲁番盆地周边,一处位于哈密盆地东南缘.新发现的哈密-骆驼圈子和鄯善县东南部地球化学异常极具寻找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米晓利 《地质与勘探》2017,53(3):541-546
砂岩型铀矿已经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铀矿类型,不少资料表明,在含油气盆地中,砂岩型铀矿与油气藏的关系密切,大型沉积盆地不但是油气田勘探的重要靶区,也是寻找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方向。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每种地球物理方法都有其应用条件和优缺点,寻找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适合铀矿勘查手段显得非常重要。高频电磁法是一种野外数据采集设备轻便、观测时间短、可快速密点连续测量的方法。本文针对砂岩型铀矿的特点,在应用该项技术进行铀矿勘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自行开发了针对性的二维反演软件,有效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和地质解释的精度。本文介绍了高频电磁法在寻找砂岩型铀矿勘探方面的应用实例与效果,提出了以后开展类似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孔雀河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主要沉积盖层的古地理,古气候以及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等方面对该区就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前景进行了浅析,肯定了该区是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并进一步指出了该区开展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异常信息微弱,直接寻找具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准确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笔者提出借助多源遥感图像所提取的岩性、构造、矿化蚀变等信息来提取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源相关信息,并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为例,依据提取的信息,对其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和可地浸砂岩型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初步预测了研究区的铀成矿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特点和勘查工作目标,总结了解决地浸砂岩型铀矿选区、综合评直接定位等不同阶段地质任务的一套快速勘查方法技术。地质科研生产实践表明,因地制宜遨合理配置高效的物化探方法是成功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乌兹别克斯坦砂岩型铀矿的考察学习,了解了该国地浸工艺概况,分析了酸法和碱法地浸的优缺点,重点描述了清水和微酸法地浸方法及其流程和天然工艺铀成矿作用,并由此提出清水和微酸法的应用对我国砂岩铀矿地浸的重要借鉴意义,同时天然-工艺铀成矿作用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北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松辽盆地区域地质背景、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性及区域铀源特征、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产出的层位及其特点,在讨论铀矿化形成条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含铀层的沉积相特征及与铀矿化的关系、古水文地质特征及氧化-还原地球化学分带对铀矿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赵忠华 《地质与资源》2003,12(1):36-41,60
中国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勘查区.自1996年开始,为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对这些盆地开展了1:500 000-1:200 000铀矿区域地质调查,投入了大量钻探工作量.运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评价准则,对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成矿的有利层位和远景区、段,为该区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王正邦 《铀矿地质》2002,18(1):9-21
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吐哈盆地气候、地貌景观、地下水动力学、大地构造及构造、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含矿目的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吐哈盆地北部与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了南凹陷、南湖凹陷等)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与盆地南北动力学演化的差异有关。依据盆地构造沉降、构造层序、受板块运动影响等特征,认为盆地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三演化阶段(C-T)挤压型前陆盆地沉积阶段奠定了盆地南北构造演化差异的基础,对中新生代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影响深远;第四阶段(J-K)弱伸展型断陷盆地阶段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第五阶段新生代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E-Q)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富集提供了充分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